现代子女不好当
父母难为,现代的子女也不好当!不像往昔那样,凭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看看是否门当户对,把双方的八字一配,若是天作之合,那就先订婚,再完成婚礼,然后送进洞房,万事OK!结婚之后长期居住在男方的父母家里,好像理所当然。在那里生育子女,随时有长辈指导、照顾,似乎也十分方便。一直要到丈夫的父母过世,才开始和兄弟分家,自行建立家庭。这时候夫妻经验丰富,应该也不乏钱财,当然比较理想。这些原本是父母恩惠的过程,却由于年轻人喜欢独立、追求自由、不受父母约束而被整个推翻了。
现代年轻人,当恋爱成熟、开始讨论婚姻大事时,少女大多主张婚后立即有自己的家,不愿意与公婆同住。少男吞吞吐吐,征得父母的同意,就开始为居处伤脑筋。可以说还没有成家,就惹得双方家长不高兴,准小两口也吵吵闹闹、折折腾腾、烦恼一大堆。说不定还没有完婚,便由于意见不合而破裂。
再往前推,就很容易发现现代子女远比往昔难为得多。从小被电视、广播弄得还没有长大,就已经学坏了。在电视、广播还没有入侵家庭的时代,一家人团圆吃晚餐,用不着担心爸爸为什么还不回家,晚些回来会不会引起争执。晚餐之后,孩子们习惯于坐在小凳子上,有耳朵却没有嘴巴地静静聆听长辈的交谈,从中学到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些道理听起来当然不如现代电视、广播那样多彩多姿、新奇刺激,但实质上却可靠、安全,而且真的管用。以往的孩子,并没有什么“代沟”“性骚扰”“沟通渠道不通畅”“受压制”“受虐待”“暴力倾向”“父权至上”等观念,也就没有这些奇怪的感觉。现代信息发达,孩子们随时可以接受这些观念,受到影响之后,好像觉得这些随时都在发生,而且情况十分严重,令人害怕!男孩子和男孩子手拉手,有同性恋的象征;男孩子和女孩子手拉手,就可能是一对!女孩子坐在王伯伯腿上,会不会被性侵害?爸爸多抱几回妹妹,是不是妹妹长大以后会提出控诉? 以前的孩子,受到大人的照顾,就觉得很幸福。现代孩子,总觉得大人没有按照孩子所需要的方法教养,就显得不够尊重——毕竟小孩子也是人,也应该受到尊重才对。 现代的孩子,很早就学很多知识,但对自身所流露的智慧,却由于缺乏适当的启发,以致十分贫乏。孩子满脑子都是:父母不能行使权威,必须以儿童为中心,实施爱的教育。听说西方社会,用不着孝顺父母,那该多好!便恨不得早日染头发、隆鼻子、画眼眶、穿牛仔裤、露出肚脐眼和臀沟,很快就变成“可爱”的美国人。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摘录其中的一小段如下: “直到师专毕业,面对父母,我仍潜藏一股恨意,曾经我不承认他们是我的父母。十年前,当我提着皮箱,走出家乡的车站时,我甚至希望从此不再看到他们。” 师专是小学师资的摇篮,师专毕业生,已经有资格担任小学老师,可见在为人做事方面,应该已经具备相当的条件。赤裸裸地写出内心对双亲的感觉,固然勇敢,却也十分可怜!一个人出身在“战火不断”的家庭,小时候遇到老师指定写“我的家庭”的作文时,便坦白写出:“我不爱妈妈,也不爱爸爸,长大后就不愿孝顺他们。我只要和小妹住在一块,不要爸爸也不要妈妈。” 班主任看后,特别叫去个别谈话。劝了好久,却一句也听不进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之间的战火愈演愈烈,他们就会吵着要离婚,接着我和妹妹就像财产一样,被放在他们中间。母亲逼问我:‘你要爸爸,还是要妈妈?’另一次则是父亲逼问妹妹:‘你要妈妈,还是要爸爸?’有一次他们显然吵疯了心,竟然逼着我和妹妹一定要回答。我受不了,就大声对着他们说:‘我谁都不要,你们不是我的父母,我不要跟你们住。’”班主任没有办法,我们也没有办法,因为清官难断家务事。他们家的事,只好由他们一家人自作自受。 我们所关心的是,这一段心事公开之后,很可能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很多类似的家庭,由于对其真正的状况很难做深入的比较,所以子女的反应很不相同。有些孩子也许会回答:“我要爸爸,也要妈妈,我们永远不要分开。”说不定父母感动之余,会回心转意。如今看了这一段看起来“理直气壮”的自述,又是受过师范教育的老师写的,便不由分说,模仿起来,万一造成家庭破裂,真不知是谁的罪过。古人常说:“文章千古事。”希望我们下笔务必要谨慎,又说:“家丑不可外扬。”便是家务事外人永远搞不清楚,说出来做什么?何况一段时间过去,很可能产生好的改变。一家人毕竟是一家人,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提它做什么?再说,一个人受教育,就是要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受这么多的教育,还要公开数落亲生父母的不是,何苦来哉! 现代子女,普遍认为有机会受教育与父母无关,完全是自己的奋斗。受了教育,就开始看不起自己的父母,认为他们生活在农业时代,无论观念和行为,都赶不上现代工商社会的潮流,可以说相当落伍。于是,孩子长大以后,经常把父母当作纠正的对象:这样不对,那样会惹人笑话,将小时候父母对自己的教导态度用来反制父母。要不然,就像这位师专毕业生那样,把心中的愤怒公之于世。他们描述得十分细致:“母亲的弱点是个性紧张,一旦有事没有在预期中完成,她就开始紧张、自责。而她自责的方式,就是不断重复没完成的那件事,而且责怪到别人身上。至于父亲的弱点,则是个性冲动,而且是没有预警式的暴怒。父亲一暴怒,如果不让其情绪发泄完毕,他是不会停止的。他骂、摔,极尽破坏之能事,母亲见状就更紧张,觉得一切都完了。如果情况太严重,母亲解决的方式就是躲起来。”原文的作者对父母的评语是:“我父母受的教育不多,加上个性耿直,因此面对冲突,就完全以本性来对抗。自己处理不来,就拿小孩来牵制双方,结果受害的就是我们。也许他们也不希望如此,可是他们无法控制。” 既然能体会父母的无能与无奈,为什么不能洗刷以往对父母的恶劣印象,还要坚持自己的愤怒?一直等到母亲去世,父亲对母亲开始追思,原文的作者才逐渐改善和父亲的关系。“童年的悲苦和少女时代的憎恶,似乎也随着岁月在记忆中逐渐模糊。”时间拖得太久了,很累人,人生苦短啊! 胡适说过:“我实在不要儿子,儿子自己来了。”前一句话是不是真的,那是胡适自己的事,后一句话则十分合理,我们的父母,是我们自己选的。许多人想生男育女,却生不出来;有些人不想生育,子女却要来就来,好像真的挡不住。可见主导权在子女,而不在父母。既然如此,子女对自己选择的父母,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子女不嫌母亲长得丑,当然也不能怪父亲脾气不好。“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从这里看,果然很有道理。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遵行现代化孝道: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11465.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情感表达的经典之选09-12
2 经典句子:文学大师的智慧结晶09-12
3 选择实施战略09-19
4 拥抱文字美好,那些描绘瞬间之美的极具唯美的句子09-18
5 点燃文字之光,简短而唯美的经典句子的丰富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