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化繁为简,因为执简才能驭繁。这样,我们才能在任何变局中找到应对的方法。
那么,法家的法、术、势又该怎么用?用在什么地方?实际上,它讲出了基层员工、中坚干部、高阶领导三个阶层的整合。
法、术、势的关联
基层员工的管理比较重要,因为基层员工属于硬件结构。对基层员工为什么强调法?因为我们不可能让他们上班、下班、请假、休假的都一个一个地交代,每一件重要的事情都一个人一个人地讲。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致性的规则,如此才能够让势发挥得快而有效,这叫抱法处势。 硬件结构很重要,软件内容也很重要。企业的制度可以借鉴你的,也可以借鉴他的,企业也可以买更多的硬件设备,但是每个企业的软件——中坚干部不一样,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干部最重要要有势。什么叫势?势就相当于老虎的牙齿。当老虎没有牙齿时,我们会不会怕它?我们根本不怕,反而会觉得老虎还蛮好玩的。因为老虎没有牙齿,我们就把它当猫养了,觉得它很可爱。所以干部没有势,员工根本不怕他。但是干部太有势,就容易拿鸡毛当令箭,仗势欺人。所以,干部要利用法治的驱动力量,让高阶领导能贯彻他的意志,或指挥别人去实施他的意志。 如何考验干部的势无过与不及,没有滥用,就是统御之术。领导统御干部的方法是,使干部有职权而不弄权,叫作循名责实。这就要懂得虚静之道,即无为的哲学,也称作镜子的哲学。 什么叫镜子的哲学?照镜子的时候,我们可以尽情地把自己的任何行为都表现出来。镜子可以让我们看到真实的自我。我们给镜子真实的形象,镜子就会给我们真实的形象;我们给镜子虚假的形象;镜子就会给我们虚假的形象。另外,我们对待别人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别人往往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和行为给予反应。就像苏小妹对苏轼说的那样:“哥哥呀,你已经输了。禅师心中是佛,所以他看你就像尊佛;你心中是牛粪,所以你看禅师才会像牛粪。” 领导的心要正,要敢于展现真实的自我,这样部属才会认真对待、真诚付出。如果领导都在表演,那部属也会用表演来回应。 领导化身为镜子,部属的一举一动就没法隐瞒。领导重视的,不是领导在的时候员工做什么,而是领导不在的时候他在做什么。领导在的时候,员工不会那么嚣张,也不会故意摸鱼打混。 很多企业的管理一开始都差不多,是非化、制度化,这没什么问题,后来强调电脑自动化、办公自动化,为什么管起来还是很费劲?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注意到,一个很重要的自动化——人力自动化。 什么叫人力自动化?人力自动化就是领导不在的时候,部属也在认真做事。我们自己深更半夜工作其实没什么了不起,部属为我们深更半夜工作,我们才了不起。所以,我们要有本事让部属这样做。“我愿意”是生产力,如果部属不愿意,逼他也没用。那么,怎么才知道部属愿不愿意呢?就看当领导不在的时候,他是不是很主动。他主动,说明他愿意;他不主动,说明他不愿意。 比如,爸爸妈妈都有工作,都是准时上下班。儿子放暑假的时候,看爸爸妈妈在,一定装作很认真地看书。只要爸爸妈妈一去上班,门一关,他就把书丢一边,马上活跃起来了。 什么时候他才会再拿起书看?爸爸妈妈下班的时候。他知道爸爸妈妈五点下班,如果有弟弟或妹妹的话更好,他躺在沙发上,跟弟弟或妹妹说:“五点快到了,去窗户边看看爸爸妈妈回来了没,回来提醒我一下,我稍微歇一会儿。”爸爸妈妈回来一看,发现儿子在认真看书觉得很骄傲,儿子这么努力,肯定会考个好大学。 这样的现象在企业中也是存在的,所以我们不要被自己看到的假象蒙蔽,我们要有一定的术,才可以确定干部的势是不是得到正确执行。 师法圣贤识人之道 知人还是不够的,知人如果不善任,等于不知。知人一定要善任,把他的长处发挥出来,把他的缺点放在我们的肚子里。 识人应有的要领原则 领导者一定要知人善任,要想知人善任,首先要懂得观人。观人有以下三大要领。 首先,从外见内。 我们观人时只能从外见内,因此有时会看不准,因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往往是假象。所以,我们在观察一个人时,要注意他是否也在注意我们。如果他发现我们在注意他,那他表现给我们看的可能是假象。如果他不知道我们在注意他,那他呈现给我们的才是真实的自己。他用真实表现面对我们的时候,我们看人才会比较准。 从外见内,不是泛泛地看,而是深入地体会与观察。 比如,我们看一个人是不是紧张忙碌,通过等公交车时他的表现可略知一二。有的人,一有公交车过来,车还很远他就在那张望是几路车。我们就知道这个人很累,是劳碌命。有的人,等公交车的时候安静地看自己的书,公交车一到他上去就好了。这样的人,通常就比较轻松自在。 再如,一个金鱼缸中有很多漂亮的鱼,有的人,欣赏一下就完事了。有的人,一定要数清楚到底有几条,那他可能一辈子都是劳碌命。 其次,由显见微。 处事的原则是由微见著,而观人的要领则刚好相反,应该由显见微。也就是说,看出人的大体形态后,再从细微的动作来分析他的修为和言行。 有时候,我们通过一个人的大概状态就知道他怎么样,因为他的很多行为已经透露了信息。他不识自己的庐山真面目,但我们一看便知。 最后,认同辨异。 同一类型的人,有不同的性情。从同中发现差异,殊为必要。比如,诸葛亮跟曹操有很多相同点,都是有智慧、有谋略的人,但是曹操是曹魏政权的主要缔造者,诸葛亮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人才不是天生的,后天培育非常重要。所以有的人不是人才,但是企业会把他培养成人才。相反有的人可能是人才,但是来到企业后反而慢慢变成呆人,非常可惜。知人还是不够的,知人如果不善任,等于不知。知人一定要善任,把他的长处发挥出来,把他的缺点放在我们的肚子里。人才要靠自己来培育,通过训练,可以把人塑造成理想的人才。以下是训练人才的三大原则。 第一,明辨是非。 心直口快的人,很容易制造是非。很多时候我们也很容易是非难明。那么,怎样让人明辨是非呢?孔子强调“临事而惧”,所以在面对危机的时候,我们要注意部属是否谨慎、积极,训练其找出事物本源的能力。 第二,屡败屡战。 曾国藩打过不少败仗,为什么皇帝还很相信他?在给皇帝的奏折里,曾国藩陈诉自己屡战屡败,自请重罪,但有人提醒他,改为“屡败屡战”。屡战屡败,就是无能。屡败屡战,意境就大不相同了,意思是:我败了,但是我精神不死,我还愿意继续战。 屡败屡战,可以激发部属在挫折中成长,养成“无时不谋,无事不谋”的习惯,兼采不同意见的长处,使行不通的变成行得通的、效果差的变成效果好的。 第三,挑战创新。 我们要经常调动部属的职位,使他获得历练。这样做的好处是,不仅能够增强他的胆识,也能开阔他的视野。一般来说,越能够适应新环境的人,越能够挑战创新,越能够成为通才。对于这样的部属,我们要多加礼遇,不可随意摆布。 洞察部属的潜在能力 讲到洞察力,我们先来了解《中庸》中的一句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天命之谓性”,天命赋予我们的自然禀赋就是“性”,即天分。“率性之谓道”,遵循着我们的天性而发出的便是人生大道,也可以说是自然大道。做事有“道”,才能成就志业。“修道之谓教”,按照“道”的原则来修养叫作“教”,也就是教育。 可见,每个人都有他的天分。人才是有专长的,不是万能的,所以我们在栽培部属时,首先要考虑他有没有相应的专长,是否有潜能。那么,如何洞察部属,尤其是新员工是否有潜能?一般来说,我们可以根据以下三点来判断。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兵家组织力整合分析: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11428.html
推荐文章
09-19
1 追寻文字诗意,那些能让人感悟人生的经典的句子09-12
2 守本分——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09-19
3 体悟文字悲喜,情感语录中极具代表性的经典文案09-12
4 领导者要领悟“闆”字的意义09-12
5 经典句子:感悟人生的经典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