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决策,是从多种可行方案中做出的选择或决定,也可以说是多方案择优。通常所讲的领导“拍板”,指的就是决策,但绝不能把决策仅仅理解为一瞬间的“拍板”,它包括决策前的提出问题、搜集资料、预测未来、确定目标、拟订方案、分析估计和优选及实施中的控制和反馈、必要的追踪等全过程。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按满意原则选择或调整一个行动方案的过程。由此观之,决策定义的内涵包括以下几点解释:其一,决策的主体既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组织中的个人;其二,决策要解决的问题,既可以是组织或个人活动的选择,亦可以是对这种活动的调整;其三,决策是为实现某种目标作出的,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也无法决策;其四,决策是以满意为准则的分析判断的过程,要作出正确的决策,就要进行科学的预测;其五,决策是从多种方案中作出的选择,没有比较、没有择优,就没有决策。
决策的影响因素
(1)环境因素
环境从两个方面对决策施加影响。一是环境的特点影响着组织的决策。就企业而言,如果市场相对稳定,则今天的决策基本上是昨天决策的翻版与延续;而如果市场急剧变化,则需要经常对经营方向和内容进行调整。处在垄断市场上的企业,通常将经营重点放在内部生产条件的改善、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上;而处在竞争市场上的企业,需要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动向,不断推出新产品,努力改善促销宣传,建立健全销售网络。二是对环境的习惯反应模式也影响着组织的决策。对于相同的环境,不同的组织可能作出不同的反应。而这种调整组织与环境关系的模式一旦形成,就会趋于稳固,限制着决策者对行动方案的选择。 (2)历史因素 历史总要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影响着未来。在大多数情况下,组织中的决策不是在一张白纸上进行的初始决策,而是对初始决策的完善、调整或改革。过去的决策是目前决策的起点;过去方案的实施,给组织内部状况和外部环境带来了某种程度的变化,进而给“非零起点”的目前决策带来了影响。过去的决策对目前决策的影响程度取决于过去决策与现任决策者的关系情况。如果过去的决策是由现在的决策者作出的,决策者考虑到要对自己当初的选择负责,就不会愿意对组织活动作重大调整,而倾向于将大部分资源继续投入到过去方案的实施中,以证明自己的一贯正确。相反,如果现在的决策者与过去的决策没有什么关系,重大改变就可能被其接受。 (3)决策者因素 决策者的经历、胆识、气质、经济实力及对风险的态度会影响其对方案的选择。喜好风险的人通常会选取风险程度较高但收益也较高的行动方案;而保守的人通常会选取较安全同时收益水平也较低的行动方案。 (4)组织文化因素 在决策过程中,任何方案的选择都意味着对过去某种程度的否定,任何方案的实施都意味着组织要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在偏向保守、怀旧、维持的组织中,人们总是根据过去的标准来判断现在的决策,而对将要发生的变化产生怀疑、害怕、抗御的心理与行为;相反,在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组织中,人们总是以发展的眼光来分析决策的合理性,总是希望在可能发生的变化中得到什么,因此渴望变化、欢迎变化、支持变化。很明显,欢迎变化的组织文化有利于新方案的通过与实施;而抵御变化的组织文化不利于那些对过去作重大改变的方案的通过,即使决策者费经周折让方案勉强通过,也要在正式实施前,设法创建一种有利于变化的组织文化。 决策的类型 (1)组织决策与个人决策 从决策主体来看,可将决策分成组织决策与个人决策。组织决策是组织整体或组织的某个部分对未来一定时期的活动所作的选择或调整。组织决策是通过组织成员来进行的,通过环境研究,认识外界在变化过程中对组织的存在造成了某种威胁或提供了某种机会,了解自己在资源拥有和应用能力上有何优势或劣势,据此调整活动的方向、内容或方式。组织的决策会受到参与者的某些特征的影响,比如受到其信息掌握情况、价值观念的影响等。个人决策是指个人在参与组织活动中的各种决策。组织是由若干个人集合而成的。每个成员在参与组织活动的过程中都要制定一系列的决策。个人参与组织活动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不断地作出决定或制定决策的过程。 (2)初始决策与追踪决策 初始决策是指组织对从事某种活动或从事该活动的方案所进行的初次选择;追踪决策则是在初始决策的基础上对组织活动方向、内容或方式的重新调整。如果说初始决策是在分析内外环境条件与预测未来基础上制定的,追踪决策则是在原来方案实施中由于环境发生了变化,或者是由于组织对环境特点的认识发生重大变化、或与原先认识的环境有重大区别的情况下而进行的。显然,组织中的大部分决策当属追踪型决策。 (3)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 定性决策是决策者根据所掌握的信息,通过对事物运动规律的分析,在把握事物内在本质联系基础上进行的决策;定性决策主要依靠决策者个人或集体的丰富经验、智慧、直感和判断。定量决策是与定性决策相对而言的,是指利用数学模型进行的决策;实行定量决策,只有解决了信息和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才能进行加工、决定取舍,经过分析、归纳,使之具备系统性和可用性。 (4)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 从决策调整的对象和涉及的时限来看,决策可分为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战略”与“战术”是从军事学上借用的术语。战略决策是指一般由高层管理人员作出的,有关组织管理的总体政策或方案等发展方向的重大全局决策。战略决策调整组织的活动方向和内容,它的实施是组织活动能力的形成与创造过程。战术决策是由中基层管理人员作出的保证企业总体战略目标需要解决的关于组织的某个或某些具体部门在未来各个较短时期间内的活动所作的决策,它是解决局部问题的决策。战略决策解决的是“干什么”的问题,战术决策解决的是“如何干”的问题,前者是根本性决策,后者是执行性决策。战略决策是战术决策的依据,战术决策是战略决策的落实、是在战略决策的指导下制定的。战略决策的实施效果影响组织的效益与发展,战术决策的实施效果则主要影响组织的效率与生存。 (5)时间敏感型决策与知识敏感型决策 时间敏感型决策是指那些必须迅速作出的决策。战争中军事指挥官的决策多属于此类。这类决策对速度的要求甚于一切。例如,一个走在马路上的人突然看到一辆疾驶的汽车向他冲来时,最需要做的就是迅速跑开,至于跑向马路的哪一边更近,对此时的他来说不够重要。而知识敏感型决策是指那些对时间要求不高、而对质量要求较高的决策。在作这类决策时,决策者通常有宽裕的时间来充分用各种信息。组织中的战略决策大多属于知识敏感型决策。 (6)程序性决策与非程序性决策 组织中的问题可被分为两类:一类是例行问题,另一类是例外问题。例行问题是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问题,如管理者日常遇到的产品质量、设备故障、现金短缺、供货单位未按时履行合同等问题;例外问题则是指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和结构不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如组织结构变化、重大投资、开发新产品或开拓新市场、长期存在的产品质量隐患、重要的人事任免及重大政策的制定等问题。程序性决策是对有关常规的、反复发生的问题所作的决策,一般中基层管理决策大多属于程序性决策。非程序性决策是指对偶然发生的或首次出现而又较为重要的非重要复性问题所作的决策,一般高层管理者所进行的决策属于非程序性决策。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而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 (7)确定性决策、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 确定性决策是指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只有一种自然状态时的决策。即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都是已知的,可供选择方案之间的优劣比较和预期结果是明确的。 风险型决策是指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大部分是已知的,但每个方案的执行都可能出现几种结果,各种结果的出现有一定的概率,决策的结果只有按概率来确定,因为这类决策的结果只能按其概率实现,有一定的风险,故而称为风险型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是指每个方案的执行都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但是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是无法估计的,完全凭决策者的经验、感觉和估计作出的决策。由于此类决策的结果不确定,故而称为不确定型决策。不确定型决策与风险型决策的区别仅在于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是否可知。 主题公园里的不良资产 自20世纪90年代后,全国各地陆续开发兴建了一大批“主题公园”。从深圳锦绣中华微缩景区建成到现在,在十多年的时间跨度内,全国共建各种规模和类型的主题公园3000多个,其中投资最大的超过100亿元,投资最小的也有几千万元。但从经营状况看,据有关资料统计,其中70%明亏、暗亏或倒闭,20%维持经营运作,只有10%盈利业绩表现尚可。到目前为止,全国至少有1000多个亿的不良资产躺在主题公园的病房里,一部分在呻吟,一部分就这样或悲壮或糊里糊涂地死去。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决策的含义: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11420.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经典思想的精致体现09-20
2 轻抚汉字脉络,每天学习一条具有警示意义的名言09-12
3 经典句子:文学殿堂的永恒瑰宝09-12
4 客人离房被阻09-12
5 经典句子:富含内涵的经典文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