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倚天屠龙记》】
到张三丰武当开派立宗,独创太极拳、太极剑法时,他对“一”的理解和运用已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太极剑法看起来仅只六十四式,终了是“持剑归圆”,但无穷无尽的变式就深藏在这圆的奥妙中——“太极剑法,要说招数,可说只有一招,然而这一招却永是应付不穷”“临敌时以意驭剑,千变万化,无穷无尽”。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在太极剑法上看,此言不虚。
归之,一方面,金庸将武学名相发挥得淋漓尽致、变幻莫测,另一方面,他对武学本质的揭示又由博返约,超越一切名相而直人武学的本性。原来大道至简,简尽为一。
三、道的体悟把握:损之又损,至于无为“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寸。”中国文化传统向来注重知行合一,如王阳明说过,“知不行之不可以为学,知不行之不可以为穷理”“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道字由“首”和“走”会意而成,首者头也,知也,走者足也,行也。知而不行,不可谓悟“道”。 大道至简,知易行难,最简单的却往往是最难做到的。在形而上的层面认识道、体悟道,与在形而下的层面把握道、执行道有着很大不同。 但其中仍有一以贯通的法则,这就是老子所揭示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老子))第四十八章)这里,姑且把“为学日益”作为器物层面对道的探索和追寻。“百姓日用而不知”的道,一定深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那些具体的,有形的,能碰触的,作为类规律、具体规律而在物质的转化、社会的变迁中发生作用,这就是自然科学和一部分社会科学为我们揭示的原理、指明的方向。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力绝大部分便来自“学”的增益,“术”的积累。对个人来说,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一直是很多人景仰和追求的境界,技高人胆大、艺多不压人,应对生活和工作的能力素养也需广博厚重、根基扎实。 然而这并不是真正的道。道是对学、对术的整体认知,它超越了器物而进入形上世界、理念世界。道器之间又有着紧密的关联。“为学日益”的结果,必然要走向“为道日损”,两者既是对比关系,其实也包含着承接关系。哲学层面对道的探索,要剥离名相而进入本体,要抖落纷杂而提纲挈领,要去欲除蔽而抓住关键,因此必然是博观约取,化繁为简,绚烂之极而归于平淡。 【1.谦退慈柔不为先】 中庸之道的真谛是不偏不倚、过犹不及。如果说世上哪一种品性言行可以稍微“过”一点,那一定是谦退、恭谨和慈柔。这几样品行都有无争、不伤、和善的性质,对社会人生多所助益。相反,骄矜、傲慢、邪恶等则为世人所不齿、所忧惧,因为它们带着巨大的破坏性,带来分裂和痛苦。譬如东邪黄药师、西毒欧阳锋,本身都已是修得上乘武学的高手,华山论剑时荣称五绝之一。但他们都并未能臻于绝顶之境,很多方面都逊于南帝一灯、北丐洪七公和中神通周伯通。主要原因一如他们的雅号,一个邪而不正,亦正亦邪,性情乖戾褊狭,一个恶而不善,恶大于善,行事毒辣阴险。正奇之理、善恶之道,灌注于习武修身的每一个环节,如无名老僧所讲,没有慈悲之心,即为修习武学之障碍,即为障道之缘,如果强自修习,必人魔道。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日慈,二日俭,三日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老子》第六十七章)所以,要想在社会江湖、人生武林中持盈保泰、安身立命,就需要慈悲为怀,俭以养德,在谦退慈柔中恪守正道、善道。 【2.克己胜己不为敢】 人最大的智慧和勇气不是“勇于敢”,而是“勇于不敢”。“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老子))第七十三章)《神雕侠侣))的最后,一灯大师点化慈恩,被慈恩打得口喷鲜血时仍不肯还手,寥寥数语发人深思:“我打胜你有甚么用,你打胜我有甚么用?须得胜过自己、克制自己!”行走江湖,人的最高目的就是战胜敌人,战胜敌人,才能有恩报恩,有仇报仇,江湖法则原本就是快意恩仇。但其实,有比战胜敌人更重要的事情,就是战胜自己。胜人者力,自胜者强。自胜,就需解蔽去欲,以本性的澄明驱除后天的污染,以诚朴的顺应代替无知的僭越。 的确,天道的运行有自己的节律和秩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如云舒云卷、花开花落,所以老子说:“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老子》第七十三章)而具有能动力量的人,常常会因为所欲所求超出了一定限度而妄图豪迈地超越天道,以人胜天。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会获得暂时的进步,可能会满足一己的私利,却扰乱了自然法则,带来严重后果。如今这些后果已由初露端倪到愈演愈盛,归结起来就是各种各样的天灾人祸。人应有所为,更要懂得有所不为,对侠客英雄如此,对人类社会何尝不是如此,克制欲望是当代社会整个人类必须共同反思和行动的课题。 【3.化解仇恨不为敌】 元代散曲家张可久在《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中曾对人心之艰险做过形象而深刻的揭示:“绝顶峰攒雪剑,悬崖水挂冰帘。倚树哀猿弄云尖。血华啼杜宇,阴洞吼飞廉。比人心,山未险。”金庸先生小说中几位主人公的遭际也印证了江湖险恶、人心危重的状况,如忠厚老实的狄云大概是金庸武侠中命运最悲惨的一个,跟师傅进城后连遭陷害,苦难一个跟着一个;心地良善的张无忌从冰火岛到中原后也是不断上当受骗;浑如婴孩的石破天一出深山便遭遇玄铁令主人谢烟客的阴险用心,之后更是一直都在长乐帮的算计陷害之中,直到锐身赴难侠客岛。他们最有理由怨天尤人,最有资格报复整个世界,然而他们都依循本性中的慈悲善念,从仇和恨中解脱出来,成就一代英名。极具喜剧色彩的周伯通,与黄药师一架打下来,被囚在桃花岛上达十五年之久,练成了空明拳后,一心要报这苦受折磨之仇。但他从郭靖身上明白无欲则刚的道理,从黄裳复仇的故事中看到人生的最后结局,于是豁然贯通,心中一片空明,十五年的折磨顿成小事一桩,竞无所萦怀。相对于武学带来的绝大乐趣,相对于亲情友爱的温暖和煦,那些世事恩仇何足挂齿,死都不足惜,仇又何必? 【4.功遂身退不为主】 在金庸武侠里,英雄人物的结局很多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然后退出江湖,比如杨过与小龙女“终南山上,活兀人墓,神雕侠侣,绝迹江湖”;令狐冲与任盈盈退隐江湖,陶醉于山水琴箫之中;还有张无忌和赵敏、狄云与水笙、韦小宝和他的家人等等。这种选择不仅聪明而且智慧,是符合天道运行大规律的。就像老子说的,“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第九章)日中则仄,月满则亏。物壮则老,盛极必衰。从天道到人事,从四时运行到朝代更迭,总是在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埋伏着一个又一个的拐点。自己不顺应自然社会运动的节律主动拐,命运也会“帮”你拐。 自己主动拐时,凡事未到尽头,选择权掌控权尚在自己手中,周转起来仍可游刃有余;被命运“帮”着拐时,凡事已无余地,至刚易折,弓满易断,心中又充满不解、抗拒,悲凉痛苦就可能发生。所以要想在生命中恒久地持盈保泰、安享流年,就需要学会急流勇退,不贪财色,不恋声名,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是为道也!大道至简,是金庸武侠的高度,更是金庸武侠的深度。金庸先生以武写道,以道的大智慧点化了多少苍生啊!断际禅师说:“汝千日学慧,不如一日学道。”而大道本来一无所有,一无所求,一无所为。 君子不器。若止步于器物层面,人的精神境界毕竟是低层次的、不完整的。或自发,或自觉,思想言行冥合于“道”的人,才能拥有圆融丰满的人生。所以人需要超脱器物层面而进入自由的精神王国。当生活被越来越多的琐事包围肢解,当人生的轨迹已经开始偏离最初的纯真和梦想时,我们需要用简单的心境包罗世间万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经典武侠哲学思想大全合集精选15: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9983.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揭示真理的闪光之言09-12
2 20世纪俄罗斯的童诗109-12
3 经典句子:经典语句的情感深度09-13
4 温暖心灵的智慧语录,传递温暖的光09-12
5 经典句子,映照心灵的清澈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