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莫拉维亚和他的儿童文学创作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AlbertoMoravia,1907—1990),原名阿尔贝托·宾盖莱,当代意大利和西方文坛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出生于罗马一个富有的家庭,父亲为建筑师和画家,祖父是以色列人。九岁时,他因患骨结核病卧床疗养达九年之久。在长年的休养期间,他刻苦自学,除母语意大利语,还掌握了法语、英语和德语,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为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9年,年仅二十二岁的莫拉维亚在患病期间,以顽强的毅力创作了他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冷漠的人们》。小说问世后获得极大的成功,引起了文学界的普遍关注,一举成名。他曾游历过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眼界开阔,阅历丰富。莫拉维亚一生创作甚丰,共计有十七部长篇小说、十部评论集和游记、十二部短篇小说集、十部剧作。其作品被译成三十余种文字,屡屡获奖。代表作有《冷漠的人们》(1929)、《罗马女人》(1947)、《乔恰利亚两妇人》(1957)、《烦恼》(1960)、《不由自主》(1962)、《我和他》(1971)、《一个少女的内心自白》(1978)、《一九三四年》(1981)、《撒哈拉的来信》(1981)等。
除了成人文学,莫拉维亚也创作儿童文学作品,寓言故事集《史前的故事》(1982)即是这方面的代表性作品。
莫拉维亚的《史前的故事》从字面上看,所述皆为史前时期的故事,比如《长颈鹿寻找自己》讲述的是“一万亿年以前”的故事;《鲸年幼的时候》讲述的是“十亿年前”的故事、《好打瞌睡的勇敢的消防队员》讲述的是“十亿年前”的故事。然而,透过这一个个奇特故事的表层,我们又不难发现在作品内一位二十世纪现代作家的自我反省意识和自我批判精神。 在《长颈鹿寻找自己》中,长颈鹿对自己的寻找是颇耐人寻味的。它的寻找不是在曾经失落过自我的前提下进行的,而是在根本就不曾有过什么自我失落的前提下开始的。这里面有一个“我是谁”的寻找主题,但这里的“我是谁”并没有一个我曾经是怎样的“人”这一参照对象。作品一开始就说,长颈鹿独自一人生活在草原上,它从不知道自己为何物。长颈鹿身长两米半,尾部身高三米,头部身高四米。可它总是不断地说:“我这么矮小的个子。”后来,它与一只反嘴鹬交上了朋友,它又说自己长得很矮小,反嘴鹬和树上所有的鸟儿都哈哈大笑。它听说有一种叫狮子的动物与自己一样也长有四条腿,便决定前去见识见识。它想自己应该是一只狮子。狮子一家肚子饿得咕咕叫,正想扑上来吃长颈鹿的肉,幸好这时来了一只肥大的斑马,狮子一家扑上前把斑马吞食了。长颈鹿见状也学着去扑食野猪,谁知野猪没扑到,自己反摔了一跤。长颈鹿说自己是狮子,野猪道:“你也不照照镜子,可怜的疯子。”长颈鹿继续寻找自己,它一会儿认为自己是大象,一会儿认为自己是鬣狗。一天,长颈鹿终于来到了它的同类中间。可是长颈鹿看着这些“十分奇怪的动物”很是吃惊:它们的脑袋小极了,像羚羊的脑袋,长在长长的脖子的顶端;高大的身躯,前部比后部更高;腿长极了。另外,身上的斑纹跟豹子一样。它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它的同类听了十分生气,说道:“傻瓜,有什么好笑的?”它说:“你们长得这么可笑,所以我笑。”同类说:“我们跟你一样,确实很可笑。”它说:“跟我有什么关系,我与你们不一样。”同类气得上前踢它,同类中一位长者说:“你以为自己是什么?”它只好如实说:“我以为自己……我以为自己与你们长得不一样。”对于这样一个“忘本”者,你能指望它什么呢?长者只好把它带到池塘边,让它对着水面照照自己。然而,妙的是作者却接着说,正在这时,池塘里的鳄鱼张开了长满利齿的大嘴,长颈鹿被吓跑了。后来,长颈鹿加入了它的同类的行列。但它在心里总是对自己说:“我没有在池塘中看到自己,因为有鳄鱼。因此,不能知道我是不是与它们一样。依我自己看来,我与它们是不一样的。”直到最后,长颈鹿也没有寻找到自己。看来寻找自我是艰难的。这种艰难首先来自寻找者对自己的认识和把握。失去自我并不可怕,失去自我,我们可以去寻找;可怕的是我们首先失去了求是的精神和面对现实的勇气。 如果说,《长颈鹿寻找自己》在寻找自己始终没有结果的情形中,寻找者还带着沾沾自喜的心理的话,那么,《鲸年幼的时候》可以说是主人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过去岁月的眷恋了。 鲸年幼的时候个头很小很小,小到还没有一条普通的蚂蟥那么大。为此它常常唉声叹气地道:“谁都比我的个子大。个子小真倒霉。”一次,它浮出水面想捕食蝴蝶,不料被鹳捕获。鲸向鹳述说自己因个头小而带来的种种不幸。鹳生了恻隐之心。鹳非但没有吃它,反而与它谈起了大海。鲸从不曾听说过还有一个比自己生活的湖泊大十万倍的大海,央求鹳带它前往。于是,鹳在天上飞,鲸在地上爬,它们最后终于来到了大海。临别时,鹳对鲸说:“不管怎么样,你得记住你有两只脚。要是将来有一天你不喜欢大海了,你就爬到陆地上来,走着回你的家。我说的是回我们的湖。”来到大海,鲸大喜过望。它立即讨厌起它的过去了。它对鹳说:“谁再回那个可怜的烂塘里去呀?”过了一百万年,小鲸已变成了一条特大的鲸了,大得不得了,简直成了个庞然大物了,体重竟达几百吨,身长至少有一百公尺。它以小鱼为食,每次捕食近一吨。又过了两三百万年,鲸越来越胖,全身长满了脂肪,常常处于木然迟钝和昏昏欲睡之中。它得了巨肥症。渐渐地,它开始怀念起它诞生和成长的湖泊来了。它对鹳说:“我不喜欢大海了,我也不喜欢自己长得那么大个儿,我想回到小湖中去,重新变得像普通的蚂蟥那样小。”它央求鹳再带它回小湖,可是正当它准备爬上岸时,它发现自己的两只脚已经没有了!由于长时期不使用,两只脚已经退化缩入肥胖的体内了!这时,也只有在这时,它才真正意识到失去最初的自己的难过。它不时地喷射出一股水,这乃是它哭泣时擤鼻涕的方式。因为总怀念幼时的愉快时光,所以,它总是哭了又吃,吃了又哭。有家不能回,有力无处使,这是何等的悲哀和绝望啊。这是一种来自心底的自我反省,一种以身体(生命)为代价的自我反省,这种反省显示了作品的深度。这就是鲸现在之所以经常搁浅在海滩上的沙石中干涸而死的原因。它们怀念自己年幼的时候,想从脂肪中拔出双脚来,但它们无能为力。于是,它们绝望地死去了。既然生不如死,还不如以死求得再生。 莫拉维亚的作品充满了奇特的夸张与想象。 《鲸年幼的时候》中的主人公鲸可谓充满了“变异”性。通常,幼鲸的身体无论如何小,也是庞然大物。可是在作者笔下,幼鲸的身体竟然小得不可思议——比蚂蟥还小。而且,鲸年幼时不是生活在大海里,而是生活在内陆——森林深处一个很小很小的湖泊里。最奇特的是,它还有脚。鲸是用“像小母鸡似的”“两只黑黑的小脚”从森林湖泊走到大海里去的(鹳在空中按鲸步子大小控制着飞行的速度,给它指路)。一条身体比蚂蟥还要小的鲸,竟然又可以变成体重达几百吨、身长达一百公尺以上的庞然大物,这中间的变化实在是够大的了。 在《鳄鱼、反嘴鹬和跳舞的鱼儿》中,作者说鳄鱼的嘴巴奇大无比,大到可以在嘴巴里举办盛大的舞会。夜幕降临的时候,舞会开始了。“乐队是由五只青蛙组成的。它们带着吉他、打击乐器和巴松管,很不平稳地待在鳄鱼的舌尖上奏乐。”上百条“鱼儿们列队从水里出来,顺着一个小扶梯爬了上来,进到鳄鱼的嘴巴里。它们眼前立即出现了一个很长很长的大厅,大厅四周装饰着用红纸糊的灯笼,很有些节日的气氛。”“鱼儿们都坐在鳄鱼的牙齿上,定好了茶点,开始跳起舞来。” 《好打瞌睡的勇敢的消防队员》尤其绝妙。作者这样写森林消防队队长树懒的懒(贪睡):有那么一个晚上,消防队队长树懒正准备上树睡觉。我们可怜的树懒,在二十四小时当中只睡了二十个小时,简直都要把它困死了。说到这里,我得向大家交代一下,树懒有一种十分可笑的睡觉方法:它的四条腿的爪子紧紧攀在一根高高的树枝上,然后就倒挂着身子睡觉,脊背朝下,肚子朝上。一般来说,树懒每天就按这个姿势连续睡上二十三小时,天天如此。在唯一醒着的一个小时里,它就从它攀挂着的树上扯花瓣和树叶充饥。不过,因为它总是困得不得了,所以经常是一面咀嚼着树叶,一面便昏昏入睡了,嘴里还含着树叶和花瓣呢。一次,它率队前去灭火,下决心与瞌睡进行“搏斗”。它让大家一起随自己高呼:“打倒瞌睡!彻夜不眠万岁!”可谁知,“彻夜”两字刚说出口,树懒就俯身跌靠在演讲台的栏杆上睡着了。队员们见队长站靠着打起了呼噜,纷纷效仿,也打起了呼噜。最绝的是树懒竟发明了一种独特的“分段轮流睡眠法”。就是让身体的各个部位轮流着睡觉。比如,一会儿是尾巴睡,一会儿是咽喉睡,一会儿是背脊睡,一会儿是耳朵睡,一会儿是脚睡,一会儿是腹部睡。这种睡法闻所未闻,简直有些不可思议。其想象力可谓达到了某种极致,让人慨叹不已。也许有人会问:那么脑袋睡不睡呢?作者回答得更妙:“好啦,这回我也还是不能确切地回答你们。我已经说过了,这一切都发生在十亿年以前。何况,像树懒这样贪睡的动物,头脑里在想什么,谁能知道呀?现在都不知道,过去又有谁能知道?”这就是作者营造的艺术世界:现在与过去,现实与想象,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作者这种奇特的想象及其“圆说”,让读者不由得不信其“真”,实为别致新颖,匠心独运。 显然,如果没有这些奇特的夸张与想象,莫拉维亚作品的艺术品位势必大打折扣。这些奇特的夸张与想象明显增强了莫拉维亚作品的儿童味。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儿童文学重要作家和他们的儿童文学创作1: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9261.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存在与虚无》:“人与世界”的哲学之思】09-12
2 经典古风诗句大全合集精选22109-06
3 好听的5字网名09-12
4 经典句子,蕴含哲理的智慧宝库09-12
5 【《经济的和协作的新世界》:制度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