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世界儿童文学发展史的角度看,17世纪法国人的贡献是独特而重要的。正是在这个世纪,法国人开始了专门为儿童写作、提供文学作品的历史性尝试。那么,为什么世界儿童文学走向自觉时代的历史第一页会是由法国人书写的呢?且让我们以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为脉络来寻找答案。
翻开欧洲历史我们发现,与雅典的伯里克理斯时代和英国的伊丽莎白时代相比,法国的相应时代是17世纪,即法国人所熟知的“伟大世纪”。在黎塞留、马萨林和路易十四的相继领导下,法国逐渐成为一个典型的专制君主国,其宫廷在欧洲最豪华、最优雅,也最光彩夺目。与此相适应,法国成了西方世界最强盛的国家(英国直到17世纪末才逐渐赶上法国)。
我们知道,早在文艺复兴时期,近代欧洲各国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到了17世纪,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性日益明显。早在地理大发现时期,意大利就已经丧失了商业中心的优越地位,经济急遽衰落。德国遭受30年战争的浩劫,人口锐减,土地荒芜,工商业凋零,整个国家长期陷入四分五裂的状态。西班牙自从“无敌舰队”被歼灭后,丧失了海上霸权,不再是欧洲强国。俄国长期受异族侵凌,经济上极为落后,农奴制仍然在继续发展……
而在法国,公元1430年,圣女贞德领导法国人将英国人赶出了自己的国土,结束了百年战争。从那以后,国家主义和专制主义的趋势与日俱增,在人民中间创造了一种国家主义精神。16世纪末,亨利四世开始执掌国家政权(1589—1610),开创了一个辉煌的时代。亨利四世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物,他能理解国家当务之急,正确地解决国内冲突。在大臣苏利的帮助下,他结束了与西班牙的昂贵战争,终止了宗教冲突,开始了一系列的计划和改革。亨利四世为法国带来了和平和稳定,并加强了全国范围内的君主集权,同时也为17世纪的“伟大世纪”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到了路易十四统治的时代(1643—1715),法国更是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一个近代史上的全盛时期。 同样,17世纪的法国在文化艺术方面也扮演了欧洲“第一小提琴手”的角色。黎塞留、路易十四等都积极鼓励、提倡和保护文艺创作以及科学、学术研究。路易十四时代法国建造了著名的凡尔赛大宫殿,豪华的宫廷成了上层社会优雅的社交场所。17世纪的法兰西文化丰富多彩,其文学创造更是达到了当时“全欧的最高水平”。316特别是古典主义思潮在法国流行并取得了高度的成就,成为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在17世纪具有代表性的文学思潮。这一思潮在创作实践和文艺理论上都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因而被称为“古典主义”。 事实上,古希腊、罗马的哲学、历史、文学在文艺复兴时期就早已为人文主义者所推崇,他们提倡向古代学习,主要是从中吸取热爱生活、肯定人的力量的思想,用以反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此后,各国诗人、作家向古代寻找文学创作典范和理论根据的努力和尝试一直没有停顿过。这种努力和尝试到17世纪的法国找到了最合适的土壤。在法国,从17世纪初至1660年左右,是古典主义逐步形成的阶段,主要表现为古典主义文学语言的定型和各种文学作品体裁的确立。诗人马莱伯和语法家沃日拉等在这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沃日拉采用宫廷与贵族阶层的用语,摒弃平民大众的口语,制定正规法语的规范。古典主义的文学语言,就是这种正规法语,而不是平民的语言。1634年,诗人梅莱在他的悲剧中首次贯彻严格的“三一律”,要求剧情限制在同一件事,发生在同一天(24小时内)和同一地点。古典主义悲剧作家基本上都遵照“三一律”写作。古典主义第一阶段的代表作家有高乃依等。从1660年到1688年是古典主义文学最繁荣的时期,代表作家有拉辛、莫里哀、拉封丹和布瓦洛等。从1688年至1715年,是古典主义盛极而衰的时期,代表作家是拉布吕耶尔、费纳隆等人。 布瓦洛(1636—1711)用诗体写成的《诗的艺术》(1674)是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著作,古典主义作家的创作成就及其创作原则在此书中获得了理论上的总结和阐述。一般认为,古典主义文学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1.基本精神是“理性”至上,注重正常情理,要求作家正常地理解世界,并且用明确的方式加以表现。 2.心中要有不变的原则,因为在一切变幻无常的现象后面,存在着一种永恒不变的原则,一种关于“美”的绝对概念。作家的使命在于尽可能表达这种绝对概念。古典主义不着重抒写个人的思想情绪,而着重于写一般性的类型。 3.古典主义号召“模仿自然”。这里所说的自然不是指客观世界,而是经过主观选择的现实;古典主义描述的对象主要是人性。这就是他们所说的“自然”。至于物质世界,古典主义作家几乎是视而不见的。 4.古典主义要求“逼真”,但并不要求写真实,因为真实的事物有时并不使人赏心悦目;与此同时,古典主义要求“得体”,意思是作品中所描写的事物必须使大家看起来都顺眼,而不致引起反感。 5.古典主义认为文学的任务在于道德说教,在于劝善。 6.崇尚古希腊罗马的大作家,把他们的作品奉为圭臬。 7.各种文学作品的体裁要有严格的界限与规律,例如悲剧与喜剧不可混同(反对写悲喜剧),悲剧必须遵守“三一律”等。 8.古典主义要求简洁、洗练、明朗、精确的文风,反对繁琐、枝蔓、含糊、晦涩。317 古典主义文学在17世纪的法国盛极一时,这不是偶然的。首先,古典主义文学与当时已经逐渐确立起来的君主制、中央集权的政治现实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君主制体制要求一切文艺创作也要遵守极其严格的规律和法则,因此,符合这一要求的古典主义文学思潮便受到了君主专制政权的保护、鼓励与培植。例如路易十四就用优厚的年俸供奉当时的著名作家,对待他们像对待贵族世家一样,优礼备至。其次,17世纪法国哲学的最高思想成就——笛卡尔哲学,为古典主义艺术创作提供了哲学基础。笛卡尔(1596—1650)哲学把“理性”置于最高的地位,甚至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公式。在方法论上,他认为科学认识必须符合“明白与确切”的标准。把这一方法论运用到美学上,他主张应该创设一些严格、稳定的规则,以使艺术体现理性的标准。笛卡尔的哲学思想对古典主义作家的影响很深。古典主义文学之所以形成重视理智、规则和标准,要求结构明晰、逻辑性强等特点,与笛卡尔的唯理主义理论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在古典主义文学形成和发展的同时,17世纪法国文坛还出现过两个彼此对立的文学流派,这就是以矫揉造作为特点的贵族沙龙文学和以自由粗俗为特点的市民写实文学。前者的主要内容是缅怀中古,描写狩猎和战争故事,歌颂贵族爱情和田园式的生活,其沙龙语言矫揉造作,晦涩难解,表现出贵族作家自命风雅,但实际上庸俗无聊的贵族趣味。后者的主要内容是描写下层社会的生活,具有自由粗犷的滑稽风格。不过,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这两个流派都无法在文坛取得主导地位,尤其无法与得到君主专制政权扶植而迅速崛起的古典主义文学分庭抗礼。 17世纪由高乃依、拉辛、莫里哀、拉封丹等一连串响亮的名字凝聚而成的古典主义文学流派,创造了那个时代足堪自豪的宏大文学景观。有趣的是,当我们从儿童文学的角度来考察历史的时候,我们发现,法国儿童文学最初的自觉不是出现在古典主义文学创作最辉煌的时期,而是实现于它日趋衰退的年代里。在这个过程中,17世纪下半叶爆发的那场著名的“古今之争”,可以说在不经意间为儿童文学的自觉提供了第一个具体的历史推动力。 随着古典主义文学鼎盛期的过去,古典主义文学规范和教条逐渐成了文学发展的桎梏。由于过分地崇古薄今,过分地强调形式和文体,当时的不少作品远离现实,显得平平庸庸、矫揉造作、华而不实,许多作品所产生的效果是浮夸,而不是优雅。在这样的情形下,崇古还是崇今的争论便时隐时现。直到后来写作、出版了著名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的夏尔·贝洛对崇古派大胆发难,一场激烈的文艺大论战终于爆发了。 1687年1月27日,贝洛在法兰西学院朗诵了他的诗作《路易大帝的世纪》,反对崇古薄今,认为现代作家比起古代希腊罗马作家来并不逊色,因而向古典主义的文学教条发起了挑战。贝洛在这首诗中宣称: 我面对古人,不对之屈膝, 他们伟大是确实的,但同我们一样也是人; 我们可以拿路易的世纪同奥古斯都的美好世纪媲美, 而不用担心有什么不对。 贝洛的挑战和冲击当即引起了激烈的回应。古典主义文学的理论家、诗人布瓦洛当场提出抗议,并拂袖退席而去;著名作家拉封丹、拉辛、拉布吕耶尔等及一些权威人士都站在了布瓦洛一边。而贝洛的支持者则有法兰西学院的大部分院士,以及社会上的一些有识之士。 法兰西学院的朗诵和挑战并不是结束。此后,贝洛又写了一系列对话体的文章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些文章收在四卷本的《古今之比》(1688—1697)中。另外他还发表了《17世纪在法国出现的名人》(1696)一文。贝洛的论点可归纳如下: 1.今人无论在物质方面还是在精神方面,都可与古人媲美。 2.根据人类精神不断进步的法则,今人应在艺术上超过古人。 3.事实上在文学方面今人已有超过古人之处,如心理分析更准确,议论方法更完备。 4.还要加上有国王保护和传播方便等有利条件。 “古今之争”在法国文学史上是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文艺论战。当然,作为法国儿童文学历史的探询者,我们在这里关心的不是争论双方谁是谁非或这场争论的最终结局。我们更关心和感兴趣的是这样一个事实,即作为“古今之争”的发难者,贝洛在推崇现代文学的同时,也把注意力投向了深厚的法兰西民间文化土壤,投向了对民间传说和童话的挖掘、整理和改写工作。在自己的一系列著作中,贝洛曾号召作家们要注重反映当代生活和今人的道德观念,劝勉他们不要从古典作品,而要从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中汲取情节和形象。贝洛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他从民间故事和传说里找到了文学创作的新源泉。民间传说中生动活泼、饶有趣味的情节,“精妙的寓意”和“独具的民间生活特色”深深吸引了贝洛,他决意把民间童话加以收集、整理和改写,借此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作为这种努力的辉煌结果,贝洛为法国乃至世界儿童文学发展历史留下了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 17世纪的法国文坛气象恢宏。在这样巨大的文学背景中,贝洛的努力对于儿童文学史究竟意味着什么?17世纪法国文坛朝向儿童读者、儿童文学的历史努力还有哪些?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本章以下各节予以描述和阐释。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17世纪:法国的自觉-背景: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8870.html
推荐文章
09-06
1 5字空格网名09-04
2 带有风的诗句95则09-12
3 昭和、平成儿童文学作品509-12
4 经典人物-徐志摩-日记大全精选合集609-12
5 小说万花筒:探险、家庭、校园、幻想、动物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