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童话相比,小说这一形式对时代和社会生活的感应无疑会直接、灵敏、迅捷得多。20世纪法国儿童小说创作继承了19世纪关注社会现实和儿童生存境遇的传统,同时在题材、形象、主题与艺术手法等方面都有了新的丰富和发展。
从题材选择上看,20世纪法国儿童小说对儿童的关注是全方位的、更贴近时代和整个社会生活的。诺顿教授曾经认为,进入60年代以后,家庭观念发生变化,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表现的主要题材便集中在家庭结构动荡不安给儿童造成的心灵创伤和儿童在家庭破裂的夹缝中追求生存空间,以及暴力、吸毒等不良社会现象对儿童的影响等方面(《透过儿童的眼睛》)。这种现象在20世纪尤其是六七十年代以后的法国儿童小说创作中表现得十分明显。如《妈妈带来的问题》中的小主人公没有爸爸,当大家问他爸爸在哪儿时,他回答说:“妈妈说他一直留在大肚子酒瓶里了,一直到他不再去酒吧间时才会从瓶中出来。”这天真又暗含讽刺的语言中透着失去父爱的孩子的辛酸。这类作品还有《玛丽的妈妈一人在》《母亲离去,痛苦的女儿》等,都揭示了没有妈妈的孩子心灵上的创伤。《母亲离去,痛苦的女儿》中,小安娜每天晚上只能和星星说话,作者借小女孩之口对社会提出了尖锐的批评。402
从形象塑造上看,20世纪法国儿童小说中的儿童形象往往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和性格。如多米尼克·哈勒维的《孩子和星星》、勒内·戈西尼的《小尼古拉和他的伙伴们》、亨利·博斯科的《孩子和河流》、皮埃尔·加马拉的《奇妙的字》等作品都塑造了新一代少年儿童的文学形象,表达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渴望了解世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渴望独立自主地去认识社会和人生。这些形象与过去儿童文学作品中一味被动接受成人教育和训诫的传统人物形象相比,显然有了很大的不同。
从主题表现看,儿童小说的主题力度和广度也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强。例如,一些作家认为,现代都市生活中的丑恶现象污染了儿童纯真洁净的心灵,唯有远离城市的大自然才是保护儿童纯洁心灵、培养孩子善良本性的理想生活环境。于是,在让-玛丽·居斯塔夫·勒克莱齐奥的《蒙多及其他一些故事》《荒原》,米歇尔·图尼埃的《星期五或原始生活》《皮埃罗或黑夜的秘密》《金胡子》等小说中,都表达了重返大自然,寻求净化儿童心灵的新人道主义思想。这一主题既凸现了卢梭主义悠久传统的影响,也表现了现代生活的强烈针对性和现实感。 从表现手法和风格看,儿童小说的艺术表现方式与能力也不断得以丰富和加强。例如,儿童小说的类型逐渐丰富,以儿童侦探小说为例,它在战后独树一帜,作品数量巨大,专供10岁至12岁的小读者阅读。其中如皮埃尔·加马拉的《十二吨宝石》、保尔·贝尔纳的《无头马》、乔治·西默农的《一个唱诗班孩子的见证》、弗朗索瓦·维尼埃尔的《对屋顶突角的调查》、尼娜·鲍登的《五个蹩脚的小偷》、保尔-雅克·邦宗的《六少年智擒走私犯》、西麦尔的《不许哭》等作品情节曲折,悬念迭出,扣人心弦,具有很强的阅读吸引力。403 在20世纪法国儿童小说创作中,下列作家的贡献都是值得文学史记载和提及的。 安德烈·利什坦贝热(AndréLichtenberger,1870—1940)出生于斯特拉斯堡一个新教徒家庭,曾当过记者,并为孩子们写过50多部作品,其中围绕小主人公特罗特展开故事情节的《我的小特罗特》《特罗特的妹妹》等作品是最受法国小读者欢迎的小说。前者以简洁朴实的语言描述了富家子弟特罗特所见到的上流社会;小特罗特天真地试图让因志趣不合而分手的父母重归于好,他表现出了令人钦佩的热情。但他不了解也不可能了解当代西方社会中这类现象的复杂性。这部小说获得了法兰西学院颁发的蒙迪龙奖,被认为是当代儿童文学的典范作品之一。但这部1898年就已发表的小说据说到1954年单独出版时才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利什坦贝热的主要儿童小说作品还有《玲娜》(1905)、《我们的米尼》(1907)等。 乔治·杜阿梅尔(GeorgesDuhamel,1884—1966)是小说家、诗人、评论家。早年在战争中野战医院的工作经历对他后来的创作影响很大,并使他写出了《烈士传》(1917)、《文明》(1918,获龚古尔文学奖)等感人至深的作品。他认为,对那种只会导致战争和不幸的文明必须重新估价;必须阻止暴力卷土重来,要反对一切使人冷酷无情、摧残个人的东西。他的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有《皮埃尔和狼》《我花园里的故事》《欢乐和游戏》(1922)、《未来的生活情景》(1930)、《瓦朗古热尔的孪生兄弟》等。他的作品富于哲理性,但他不像哲学家那样运用思辨方式,而是运用小说家的直觉去看问题,非常深刻。在《未来的生活情景》一书中,他反对广泛使用机器,反对工业上的进步。他认为任何隔开人和大自然的东西、任何使人和人类分离的东西,都是坏的。虽然这些观点不无偏激,但其深刻之处也是不言而喻的。1935年,他进入法兰西学院,并从1942年至1946年担任该院常任秘书。杜阿梅尔的哲理小说在20世纪法国儿童文学界有较大影响。 195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弗朗索瓦·莫里亚克(FrancoisMauriac,1885—1970)是当代法国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1933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他众多的小说中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作品有他发表的第一部小说《戴锁链的孩子》(1913)、《怪家伙》(1961)等。《戴锁链的孩子》描写了一个灵魂受到窒息、内在感情又像火一般炽烈的孩子的思想情绪活动。这个故事可能跟作者童年时代的感受有关。莫里亚克曾自称幼年时代充满了令人“悲怆的欢乐”。因此,这部小说对儿童心理的深度描绘是令人惊叹的。很巧的是,1952年,瑞典科学院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莫里亚克,理由就是“他对心灵的洞察入微的分析,以及他在小说形式中对人类生活加以阐发的艺术上的紧凑”。 马塞尔·帕尼奥尔(MarcelPagniol,1894—1974)出生于离马塞不远的小城镇奥巴涅。他最初从事剧本创作,并因此成名,后又转向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在儿童文学方面,他创作的小说《童年回忆》,共分为《父亲的光荣》《母亲的城堡》《山丘的水》等4部。作家在作品中描写了自己的童年生活,生动地描述了儿童的生活故事和天真的心理活动,笔调幽默诙谐。例如《父亲的光荣》中的《打猎去》一章,说的是一个暑假期间马塞尔跟着全家去乡间度假时,父亲和姨父准备去打猎的故事。他们事先做了各种准备工作:备好猎枪、子弹、服装以及学习打猎技术等。马塞尔和大人一样急不可耐地期待着开始狩猎的一天来临(法国对狩猎有规定的期限,否则就是违法)。请看作品中叙述打猎前准备工作的一小节关于猎装的描写: 朱尔姨父戴上一顶巴斯克的贝雷帽,穿上一双前面系带的长筒靴和一件非常特别的上衣。因为这是一件与众不同的上衣,我得介绍一下: 一眼看去,我母亲就说:“这不是一件上衣,这是把几十只衣兜缝在一起的玩艺儿!” 这衣服前后左右都是衣兜。不过,不久我就发现这件宝贝衣裳有它的缺点。 每当姨父在他的衣兜里找个什么东西时,他得先摸呢绒面,再摸衬里面,最后两面一起摸,才能发现要找的东西。最难办的是要弄清需要经过哪个通道方能摸到这东西。 就是这样,有一只被遗忘在这个迷宫里的小鸟直到过了两周以后,发出臭味来,才让人知道它还留在里边……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儿童文学-小说1: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9223.html
推荐文章
09-03
1 阿里郎歌词09-12
2 经典句子,让生活充满无限希望09-12
3 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外来影响与对外交流609-12
4 经典古风诗句大全合集精选2809-12
5 经典古风诗句大全合集精选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