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节奏轻快、幽默诙谐的民谣体童诗,以生动亮丽的笔墨描绘了圣诞之夜的现实场面和幻想图景,创造出深入美国每个儿童心目中去的幻想形象——圣诞老人,产生不朽的魅力,一直流传到今天,成为美国儿童传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圣诞老人带着礼物从烟囱里跳下来的神奇访问是每一个美国儿童的梦想、希望和欢乐。这个形象已经没有宗教的色彩,他是爱心、慷慨、善良的化身,充满了文学的想象和童心的趣味,能够经受住时间和历史的考验,广泛流行,经久不衰,成功地作为文化传统而固定下来,从而体现出独一无二的美国民族性。1862年,这首诗又由戴尔利绘制插图,在纽约出版后,深受孩子们的欢迎。
《圣诞老人尼古拉的降临》的问世,标志着美国儿童诗歌的诞生,它是美国儿童文学的先声,夺取了美国儿童诗歌的桂冠。19世纪30年代,被称为美国幼儿歌谣之母的《鹅妈妈歌谣》的出版,更壮大了美国儿童诗歌的声威。这本幼儿歌谣集由曼罗和弗朗西斯于1833年出版,以后不断改进诗文和插图,直到1845年才定型为最后的版本。由这部集子奠基,童谣就成为美国儿童诗歌的一大类型,成为给最小的孩子的最早期的文学了。它的主要特征是用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做最简短有趣的描述。有的短到只有二句、三句,例如:“猫咪猫咪,你在哪里?”“去市场,去市场,去买一只大肥猪。”“杰克灵活,杰克敏捷,杰克跳过蜡烛台!”有的可以描述一幅完整的图景,然而语言依然是最浅显的文字加上简单而多样的音调变化:
蓝色的小男孩,
来到山脚下, 羊在草地上, 牛在谷地里, 放羊的孩子哪儿去了, 躺在草堆下睡大觉。 这些童谣朗朗上口,适合幼儿诵读,将文学的因素点点滴滴灌输给幼儿,再加上美妙的插图,就更加吸引幼儿了。这些童谣无论对儿童来说,还是对美国儿童文学来说,都是最早的文学。就像儿童是通过童谣初次接触文学一样,美国儿童文学也是通过童谣开始步入自己的历史。《鹅妈妈歌谣》的意义就在于此。 也正是在19世纪20年代,美国第一本真正的儿童杂志《少年杂志》诞生了。该杂志于1826年在波士顿出版,由莉迪亚·玛丽亚·蔡尔德任编辑。美国评论家M·乔丹在《从罗洛到汤姆·索耶》中写道:“这是第一本真正的儿童杂志……给予显著的篇幅登载一些美国历史及美国传记文学的文章,并且极多地提供了与迄今儿童能得到的英国读物截然不同的美国风景。”133可见,这本儿童杂志对培养美国本土的儿童文学起到了摇篮的作用。美国最早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萨拉·约瑟法·黑尔(1788—1879)的著名童诗《玛丽有只小羔羊》就刊登在它1830年的9—10月号上,这首诗也是今天美国儿童仍然在阅读的作品,谱成歌曲以后也一直流传到今天。 继《少年杂志》以后,又有《年轻人的朋友》(1827)、《帕利杂志》(1833)、《梅丽博物馆》(1841)等儿童杂志相继创办。每一种杂志都培育出了著名的作家和成功的作品。《年轻人的朋友》在19世纪50年代以后成为通俗儿童文学作家威廉·泰勒·亚当斯的阵地,《帕利杂志》是出版商古德里奇讲述帕利故事的发源地,《梅丽博物馆》后由儿童文学经典作家路易莎·梅绮·阿尔科特任主编。对美国儿童文学来说,这些儿童杂志是它迈出独立一步的双拐。 三扎下本土文化之根 19世纪中期,一位伟大的作家为美国儿童文学扎下了本土文化之根,他就是亨利·华滋华斯·朗费罗。 亨利·华滋华斯·朗费罗(1807—1882),被称为美国第一诗人,出生于美国东北部的缅因州波特兰城。他从小喜爱文学,13岁时即在报纸上发表第一首诗,15岁进博多因学院,与霍桑同班。校址在白兰斯威克镇,离开安德罗斯考金河上那富有罗曼蒂克意味的瀑布很近,是个充溢着印第安景物和传奇的地方。在他大学毕业那一年,他曾写信给他父亲说:“我非常渴盼着将来能在文学事业上取得卓越的成就,我整个灵魂为这件事炽燃着,我每一个世俗的念头都集中在这件事上面。”但是他父亲回答他说:“对于一个不虞匮乏的人来说,从事文学事业是愉快的,但是在这个国度里,还没有足够的资财用来对文人施行鼓励和优惠。既然你没有这个幸运……出生于豪富之家,那你就得选择一个非但能助长声誉,而且也能维持生活的职业。”毕业后,他只得到他父亲的法律事务所去学习法律,他说:“这个职业可以维持我的实际生活,而文学才是我的理想职业。” 幸好不久他被学院派遣出国留学。花了三年时间,他走遍英、法、意、德,从事历史、文学、民情风俗研究。1829年回国后在学院担任语文教授,同时为报纸杂志撰写诗歌和散文;又因教学成绩优异,被推荐入哈佛大学执教。18年后,他辞去教职,专事创作。他创作了大量取材于日常生活和优美的民间故事及传说的诗篇,生动地描写了美国的风土人情、生活情趣和大自然的美景,内容平易近人,文字通俗易懂,音韵和谐铿锵,能为普通人理解和喜爱,因而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诗人。他的读者之中包括青年、少年和儿童,他的许多诗篇是美国儿童文学第一批诗作。 这位曾经反复咏唱过“孩子的愿望是风的愿望,青春的遐想是悠长的遐想”(《逝去的青春》)的诗人,对孩子充满着柔情与钟爱。他歌颂童年:“童年是嫩枝,枝上睡着/成群的鸟儿,繁茂的花朵。”(《少女》)他把每天傍晚时分称为“孩子的时辰”:“白昼与黑夜之间,/当天色开始昏沉,/有一次工间休息,/那是孩子的时辰。”(《孩子的时辰》)在这个时辰中,他与孩子们游戏玩乐,心情是如此兴奋:“我很快抓住了你们/再不让你们逃跑;/还把你们关进了/我心房深处的监牢。/你们关在这牢里,/永远永远逃不出,/直到牢墙塌下来,/变成瓦砾和尘土!”表达出对孩子的至死不渝的深厚感情。当他看不到育儿院的孩子们时,他是那样地忧伤:“我看见育儿院的窗户/敞开着,朝向外边;孩子们可爱的小脸/却不在窗前出现。/看门的纽芬兰大狗/还站在门边等待,/寻找它的小玩伴——/他们再也不回来。/他们不在厅里玩,/也不在椴树底下走;/笼罩一切的只有/阴暗、寂寞和哀愁。/小鸟在枝头吟唱,/调子亲切又甜蜜;/孩子们清脆的嗓音/要听见除非在梦里!”(《敞开的窗户》)只有心中永远装着孩子的朗费罗才会有这种梦回魂牵的感受。 最集中、最强烈地表现朗费罗热爱儿童、赞美儿童的诗篇是《孩子们》(1858年): 来吧,上这儿来吧,孩子们! 我听见你们嬉笑游玩, 那些叫我烦恼的问题, 就都一下子烟消云散。 你们把东边的窗户打开, 让明艳的阳光照射进来; 你们的思绪像呢喃的燕子, 像清晨的溪水,流得欢快。 你们心里有鸟儿和阳光, 你们的思想里有小溪流过; 我这儿却只有秋天的凄风, 和冬天第一次雪花飘落。 啊!若是没有孩子, 那还算得个什么世界? 我们会惧怕身后的荒凉, 甚于惧怕眼前的黑夜。 好比嫩绿的树叶在林间, 把阳光、空气当主食, 它们甜美清新的汁液 还不曾化为坚硬的本质,—— 孩子在世间也是这般 凭着他们,世界才感到 天气比树干所接触的更好, 阳光也更明亮地照耀。 来吧,上这儿来吧,孩子们! 在我耳边悄悄告诉我: 你们温暖愉快的空气里, 鸟儿和风儿在唱些什么。 算得了什么,书上的学问? 算得了什么,我们的事业? 哪里比得上你们的爱抚 和你们脸上甜蜜的笑容? 历来说说唱唱的歌谣 没有哪一首比得上你们; 只有你们是活的诗篇, 别的诗都是死气沉沉。 荡漾在朗费罗心中的儿童之爱是如此激越而丰富,孩子的天真、孩子的朝气、孩子的纯洁、孩子的生命力,被他用极其生动而美丽的比喻抒发得淋漓尽致。产生这种感情的基础,或者说这种感情所显示出来的观念,显然是把儿童作为完全的、独立的人来看待,作为与成人相平等的人来看待。有了为儿童的观念,才会有为儿童的文学。热爱儿童的朗费罗所写的歌颂儿童的诗作,成为美国儿童诗歌的奠基石,为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所传诵,也就毫不为怪了。 在朗费罗的诗作中,还有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这就是著名的叙事诗《保罗·里维尔星夜飞驰》和不朽的童话史诗《海华沙之歌》。《保罗·里维尔星夜飞驰》写于1863年,为孩子们而写,诗的开头就明确表达了这种写作意图:“孩子们,听着,听我讲故事:/讲保罗·里维尔星夜飞驰”。保罗·里维尔是美国独立战争中的平民英雄,1775年4月18日夜间,他得到英军即将从海上进军的消息后,“就快马加鞭,把警报传遍/密得塞斯的村落和农庄,/叫乡亲们起来,武装抵抗。”保罗·里维尔的英雄事迹早已在历史上流传,波士顿北教堂前立着他英姿勃勃的骑马雕像。朗费罗把这位历史英雄人物用诗歌的形式介绍给孩子们,为他们树立一个学习的楷模,树立国家和人民的信念。他这样来描写保罗·里维尔星夜飞驰的情景: 大路上一阵急骤的马蹄声, 明处、暗处的一个人影, 一路上卵石迸射的火星; 那一夜的情况就只是这些! 又不止这些:就在那一夜, 马背上驮的是国家的命运; 马蹄下爆出的火星点点 引燃了全国的腾腾烈焰。 此情此景,都充满着爱国主义的精神,朗费罗的感情与他笔下英雄人物的行为完全融为一体,具有不可抗拒的感染力。诗人把保罗·里维尔午夜的音信作为一种永恒的精神象征来礼赞: 把人们唤醒,把门户敲开, 这声音响彻千秋万代! 它在往昔的夜风里诞生, 它跨越历史,贯穿永恒: 在黑暗、危险、紧急的时辰, 人民就会醒过来倾听, 会听到那匹马急骤的蹄声 和保罗·里维尔午夜的音信。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从依赖到独立3: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9050.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从依赖到独立409-12
2 蒙田的智慧思想大全精选209-06
3 5字网名男英文09-12
4 经典古风诗句大全合集精选2009-12
5 《中华圣贤经大全——千年圣贤经典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