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教主义观念盛行的年代,约翰·洛克和卢梭等哲学家的出现和他们的大声疾呼,冲破了根深蒂固的清教主义观念,拓宽了人们认识儿童和教育儿童的思路。18世纪后期,在洛克和卢梭关于童年特征的观念提出后,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在英国成为一种独立的商业行为。在此基础上,在小说中表现和描写儿童成为维多利亚时期的重要现象,出现了三种童年叙事:狄更斯的苦难题材的少年小说;卡罗尔的幻想性的童年叙事;达尔文的《自传》所描述的科学家的童年。童年成为投射信念、希望、爱情和欲望的富有吸引力的新大陆。
约翰·洛克(JohnLocke,1632—1704)出生于英国南部的索莫塞特郡,大学就读于牛津大学的基督教学院,后来长期在牛津大学担任专门教职,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对于教育实践和理论形成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作为培根之后的英国经验主义哲学的创始人,洛克对于政治学、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和医学也颇有研究,并且卓有建树。1683年由于受到其恩主萨夫茨伯里伯爵的牵连,洛克被迫逃亡国外,同时在国外进行著述。1688年英国发生“光荣革命”之后,洛克得以从国外返回,继续撰写和修改自己的文稿,先后出版了《论人类的理解问题》(EssayConcerningHumanUnderstanding,1689)、《两论政府》(TwoTreatisesofGovernment,1690)、《关于教育的思考》(SomeThoughtsCon-cerningEducation,1693)、《基督教之理》(TheReasonablenessofChristianity,1695)等重要著作。作为一部哲学著作,《论人类的理解问题》内容丰富,涉及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神学、伦理学、语言学等诸多领域。在书中,当时洛克对长期流行的所谓“天赋观念”(innateideas)提出了质疑,认为人类知识起源于感性世界的经验。在17世纪欧洲和英国的历史背景下,洛克提出人类的观念意识来自实践应当是难能可贵的,也是需要相当大的勇气的。洛克的观点开始撼动人们传统的儿童观和对于儿童教养与教育的固有方式。洛克强调了儿童早期岁月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人的心智的形成需要通过将观念与经验联系起来。他认为婴孩的心智犹如一块空白的书写板,并非充满着与生俱来的善恶思想,它像白纸一般是空无一字的,因此各种各样的观念和习惯都可以铭刻在这张“书写板”上。这一观点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它不仅肯定了童年的重要性,而且在当时有助于推动人们摆脱清教主义原罪论的桎梏,解放儿童的心灵。洛克1693年发表的《对于教育的一些看法》主要涉及儿童的道德和人格教育,对于英国18世纪的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洛克在书中论述了如何通过3种独特的方法来培育儿童的心智,即:发展健康的体魄,形成良好的性格,选择适宜的教育课程。在培养方式上,洛克认为,儿童的阅读应当具有愉悦性,而且儿童的学习过程可以是愉快的。洛克推荐的儿童读物包括宗教性的材料和伊索寓言等。他还提出,学习外语可以成为强健头脑的一种方式。虽然洛克的观念只是粗略涉及人们今天所说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认知,还没有当代文化意义上对于童年本质的认识。但作为一个著名学者,洛克提出的观点具有划时代的进步意义,给当时人们习以为常的清教主义传统观念带来很大的冲击,也引发了人们对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在洛克的影响下,戈德文和哈特利等人发展了更为激进的思想观念。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也深受洛克的影响,他们由此而倡导的关于童年和想象力的观念对于摆脱清教主义、追寻童心童趣的英国儿童文学的发生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洛克的观念对于英国人开展儿童的学校教育,乃至对作家们进行儿童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洛克之前的时代,无论是学校场所还是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惩戒和体罚是司空见惯的,能够想到将娱乐与教育结合起来的图书少之又少。洛克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令人耳目一新,尤其是将娱乐与教诲结合起来(用当今的话说就是寓教于乐),用玩具等代替鞭子成为人们的选择。洛克主张将英语字母写在骰子上,让儿童更好地识字认字。在随后的18世纪乃至19世纪,为儿童撰写的图书无不遵循洛克所倡导的哲学理念和趣味。纽伯瑞在迁到伦敦后的1744年就发行了由56个方块组成的游戏拼图,儿童可以通过这些方块玩拼字和计算数字游戏。通过有意义的经验进行教育,儿童文学作品开始讲述与这个世界的事物进行接触及成长的故事。洛克的观念对丹尼尔·笛福写作《鲁滨孙漂流记》也产生了明显影响。洛克特别强调,了解特定知识的详情细节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点在《鲁滨孙漂流记》对主人公在荒岛上经年累月的生活经历进行的详尽描述方面得以体现。包括主人公在荒岛上一步步掌握的生存和生产技能,克服种种意想不到的危险和困难,有惊无险地在荒岛上独自生活了几十年等等。他在岛上开垦土地,种植大麦和稻谷;在食物加工方面,他自制木臼、木杵、筛子,将收获的麦子加工成面粉,而且烘烤出足以食用的面包。他猎捕岛上的野山羊,加以驯养,让它们繁殖,为其提供必要的奶品和肉食。为改善生活条件,他还动手制作陶器等器具,满足了日常生活所需。在漫长的岁月里,为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他还在荒岛的另一端兴建了一个“乡野别墅”以及一座养殖场。作者还详细描写主人公为了返回英国故土,几经周折,用岛上的树木制作独木舟的过程。后来,鲁滨孙救了一个差点被野蛮部落杀死吃掉的土著俘虏,给他起了一个新的名字叫星期五。星期五成为鲁滨孙的忠实仆人和朋友,他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而且具有在海上和岛上生活的技能。两人彼此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生产技能,使他们在岛上的生活更加安全、便利。该小说自问世以后,从18世纪至19世纪,英国出现了多种为儿童改写的《鲁滨孙漂流记》,也形成了英国儿童历险小说传统。
洛克的思想还对远在法国的雅克·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1778)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影响了卢梭儿童教育观的形成。在1762年发表的《爱弥儿》(Emile)一书中,卢梭针对洛克提出的理性教育观,提倡自然教育论,认为教育要“归于自然”,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尊重并促进儿童身心的自然发展:“大自然希望儿童在长大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儿童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替代,那简直是最愚蠢的事情……”245卢梭讲述的是通过一整套方法对男孩爱弥尔进行教养的过程,那是一种理性而开放的教育方式。爱弥儿生活在宁静的乡间,自由成长。他可以尽情奔跑、玩水、爬树,还有其视为朋友的家庭教师陪伴着他。他也不用读书,因为图书并非自然之物,可能会妨碍其自由发展。等他长到10岁时,卢梭让他读《鲁滨孙漂流记》。通过这样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方式,男孩长到15岁时成为一个体格健壮,心理健康的年轻人,而且没有受到任何思想偏见的蒙蔽。卢梭提出的自然开放的儿童教育观以及“高贵的野蛮人”和“理想的成人”等观念对于转变传统的儿童观和儿童教育观产生了很大影响。卢梭本人深受古希腊黄金时代神话的影响,其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回归自然和回归童心。在某种程度上,卢梭主义的出现被认为标志着有识之士对于真正意义上的“有别于成人”的儿童的发现。当然,应当看到的是,卢梭在18世纪后半叶的社会和思想的动荡之中提出的儿童教育观还是将道德的、社会的和实用的教育看作文学的根本目的,而不是愉悦或任何内在的兴趣。卢梭的教育观念,尤其是他的《爱弥儿》一书对于当时的英国儿童图书作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许多人都表达了对于《爱弥儿》的感激之情。在卢梭儿童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托马斯·戴(ThomasDay,1748—1789)写出了教育性图书《桑福德与默顿》(SandfordandMerton,1783—1789)。在现实生活中,为了找到一个符合其理想的妻子,他专门到孤儿院挑选了一个少女,根据卢梭的原则和方法悉心加以教育培养。但遗憾的是,理想的目标并未实现,他最终还是娶了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子。《桑福德与默顿》是三卷本的故事集,主人公是两个孩子——富商之子汤米·默顿,农家子弟哈利·桑福德。其他人物还有汤米的父亲、家产殷实的默顿先生、哈利的父亲、心直口快的农夫桑福德、以及老学究、乡村牧师巴洛先生等人。作者对于英国的乡村生活做了生动的描述,对于人物的性格也有鲜活的呈现。被默顿先生请来做家庭教师的巴洛先生很有个性,他对默顿先生说,他们之间用不着谈什么钱的问题,因为他是作为朋友而不是学校教师到这里来的。 《桑福德和默顿》向来被认为是“说教派”作家的代表作,它向人们表明:人可以通过教化和唤起人性而变得善良。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洛克的儿童教育观及其影响: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10091.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记录生活的幸福点滴09-12
2 经典古风诗句大全合集精选12309-12
3 经典古风诗句大全合集精选24309-12
4 经典句子,感悟生活的点滴幸福09-06
5 玫瑰花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