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故事的类型是“洞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民间童话模式,这种童话模式我们并不陌生,也每每出现在中国古代童话中。例如,晋代陶渊明编撰的《搜神后记》和南朝刘义庆编撰的《幽明录》都记载了因打猎而进入深山仙境的故事。前篇的主人公为袁相、根硕,后篇的主人公为刘晨、阮肇,是同一种传说在不同地方流传的不同版本。欧文的故事是美国版本。故事中主人公喝下仙酒一睡20年的情节也与中国“千日酒”的传说相类似,这些都再一次地证明各民族的民间童话往往会有众多相似之处。更主要的是,故事的具体描述和种种细节又因民族的不同而不同,总是鲜明地反映出民族特色来。《瑞普·凡·温克尔》取材于德国的民间故事,却编织出一幅美国特有的风俗画。无论是哈得逊河畔的风光,还是卡兹吉尔丛山的景致,还有那些发传单和演说的人们,以及挂着画像招牌的乡村旅店,都是地地道道的美国式的。欧文·华盛顿极其巧妙地把美国现实的社会生活内容放进德国民间传说的框架,反映了美国历史的实际变迁,描写出具有美国风尚的人物性格。早在1626年的时候,荷兰商人已来到哈得逊河畔定居,建立了新荷兰殖民地。以后,英国占领了新荷兰,重新命名为纽约。随着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纽约才成为美国的一个州。瑞普·凡·温克尔一睡20年醒来后发现的变化,正是这段历史变迁的浓缩。因此,欧文·华盛顿对德国民间故事做了彻底的改造,使之成为美国儿童文学的瑰宝。
作为最早的美国儿童文学的杰作,《瑞普·凡·温克尔》所提供的是一幅历史的画卷,把美国独立史的内容放进一个民间故事的框架之中。从形式上来说,是用旧瓶装新酒的方法创造出新的儿童文学来;从内容上来说,是为美国少年儿童上了一堂开国建元的故事课。形式和内容都具有开创和奠基的意义。其主人公瑞普·凡·温克尔的性格代表着建国时期普通美国人的精神,开朗、乐观、随遇而安、质朴、善良、乐于助人,仿佛是美国人民最早的肖像,成为美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对美国少年认识传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很有意义。无怪乎,一代又一代的美国儿童都要阅读《瑞普·凡·温克尔》,他们从中所汲取的是传统的精神营养。
与《瑞普·凡·温克尔》风格相似的《魔鬼与汤姆·沃克》,运用印第安人的传说反映美国当时新英格兰地区的生活,其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都很有童话趣味。汤姆·沃克与傻里傻气、无忧无虑的瑞普·凡·温克尔不同,是个吝啬而又贪婪的家伙。他的奇遇也有所不同,遇到的不是古代荷兰的伟人,而是印第安传说中的魔鬼。他和魔鬼订立契约,魔鬼在他的额头上按上一个黑色的手指印,他就成为魔鬼的合伙人。魔鬼出钱让他去放高利贷,汤姆·沃克越来越贪婪残忍,还想与魔鬼分庭抗礼,结果被魔鬼抓走后冲进火海烧死。这不仅是一个普通的贪婪者受到惩罚的民间传说,现实的时代背景使得作品具有新的认识意义。当时美国的情形正如作者所描述的那样:“这场方兴未艾的投机热遍及全国,达到了惊人的程度。……就在这普遍的危难中,汤姆·沃克成了波士顿的放高利贷者。很快,他就顾客盈门,生意兴隆。穷人和冒险家、赌棍、投机分子、梦想发财的土地投机商、挥金如土的买卖人、信誉全无的商人,总而言之,凡是想不择手段,不惜代价发财的人,都涌向汤姆·沃克。”一幅美国现实的图景借助于故事奇特诡秘的色彩而得到有力的表现。
只要看看作品的开头和结尾,就可知道这是一个多么引人入胜的神奇的传说故事:“在马萨诸塞州离波士顿几英里的地方有一条深水湾,蜿蜒数英里由查尔斯海湾通向内地,尽头是一片灌木丛生的沼泽。水湾的一边有一片浓郁美丽的小树林。而对岸的地势却从水边突起成岭,上面稀稀落落地生长着一些参天的古老橡树。传说在其中的一棵大树下,有海盗基德埋藏的大量财宝。他是在夜里用船把财宝偷偷地从水湾运到山脚下的——这个地方居高临下,便于警戒左右,可以防止丢失;而这些奇形怪状的大树又可作为日后再寻找的标记。这古老的故事还说,有一个魔鬼掌管着这些埋藏的财宝,把它们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谁都知道,魔鬼对埋藏的财宝都是这样对待的,特别是对不义之财。就算是确有其事吧,可海盗基德却再也没有回来取走他的财宝。他在波士顿被抓获,不久就被解往英格兰,在那儿,因海盗罪被绞死了。”地理、景物、海盗、财宝、魔鬼这些诸多要素构成了一个多么精彩的开头,都是少年儿童特别感兴趣的事物。再看故事结尾:“这就是汤姆·沃克和他的不义之财的下场。让所有那些利欲熏心的投机商们都把这个故事铭记在心。这故事是千真万确,不容置疑的。汤姆挖出基德钱财的那棵橡树下面的洞至今还可以看到。附近的那片沼泽地和古老的印第安堡垒常常在暴风雨的夜晚闹鬼……在马背上有一个穿着印度绸大袍,戴着一顶小白帽的人,无疑就是那个放高利贷者不安的鬼魂。事实上,这个故事已经成为在整个新英格兰地区家喻户晓的一句谚语——‘魔鬼与汤姆·沃克’”。最后几笔将故事的民间传说的色彩涂抹得更为浓厚,也显得更加意味深长。 传说与现实、幻想与真实的水乳交融构成了欧文的风格特色。他不仅以神奇的幻想故事为美国儿童文学写下第一页,也以自己的创作风格为改造民间传说、使民间传说焕发出现实的生命力树立了最好的典范。传说永远是儿童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欧文开拓的题材之路对建设美国的儿童文学有着永远的启示作用。 19世纪20年代,之所以会成为美国儿童文学的诞生期,除了有欧文的作品作为最初的基石,还与儿童诗歌的产生有很大的关系。其奠基之作当推童话诗《圣诞老人尼古拉的降临》(又名《圣诞前夜》)。这是纽约大学的一位文学教授克里门持·穆尔(1779—1863)的妙思偶得之作。1822年圣诞前夕,他突然福至心灵,为家人写了这首儿童诗。第二年圣诞节快到的时候,穆尔将此诗寄到报社发表,立刻风靡全国,从此家喻户晓,成为每个家庭、每个儿童必读的诗歌。下面就是全诗: 圣诞前夜, 室内寂静无声, 甚至连老鼠都无一丝躁动。 长袜已被小心地挂在 烟囱旁边, 静待圣诞老人光临。 孩子们蜷在床上, 眼前飞舞着糖拐杖; 妈妈裹着长毯, 我则头顶绒帽, 享受着冬天慵懒的小憩。 外面的草地上忽听一声脆响, 我掉头一看, 向着窗外扑去, 飞快如电,全不顾衣衫不整。 月光洒在新雪上, 映亮地上的一切, 我好奇的眼光四处打量: 只见八头娇小的驯鹿, 拉着一架微型雪橇, 一个矮小的老人驾车飞跑。 我顿知圣诞老人来到! 驯鹿们比鹰还快, 圣诞老人又吹口哨又喊叫, 叫着每一头驯鹿的名字: “快,闪电!快,舞者! 嗨,调皮鬼!还有淘气鬼! 快,彗星!快,丘比特! 嗨,小雷!还有小电! 冲到沙发顶上去! 冲到墙上去! 冲啊!冲啊!” 就像旋风中的落叶, 突遇障碍, 悬挂于空中, 雪橇一下子停在屋顶。 装满了玩具, 当然还载了一个圣诞老人。 屋顶上铃声叮当, 阵阵鹿蹄响。 我转身一看, 圣诞老人带着满满的大口袋, 正从烟囱进来。 他全身着毛—— 染上了烟灰, 背驮玩具, 像一个小贩, 正要开袋叫卖。 他的眼睛何等明亮, 他的笑容何等温馨! 他的脸颊似玫瑰, 他的鼻子像樱桃! 滑稽的小嘴如弓微弯, 下巴上的胡子就像白雪飘飘! 他紧咬一支烟斗, 烟雾像花冠一样在他头上缭绕, 宽宽的脸, 圆圆的肚子 在他大笑的时候摇来摇去, 像一大碗果冻。 这样一个胖胖的小矮人, 怎不让我失笑? 他又挤眼又吹胡子, 我知道不必害怕。 他不说一句话, 只是径自工作, 装满所有的长袜便急转回头 伸指示意, 沿烟囱而上。 一声呼哨, 雪橇又开始起飞, 夜空中回荡着圣诞老人的祝愿: 祝所有的人圣诞快乐! 祝所有的人安眠无忧!132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从依赖到独立2: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9041.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引发共鸣的真挚语句09-12
2 经典句子,沉淀岁月的文化瑰宝09-06
3 5字男生霸气网名09-12
4 杂色多彩: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儿童文学09-12
5 世界经典名著名句名段合集精选大全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