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欧的儿童文学,《不列颠百科全书》(1973年版)的“儿童文学”条目曾这样评论道:“在这一组地处偏远、人口稀少的小国,却产生了足以令世界瞩目的丰富多彩、生机蓬勃的,甚至是富有天才的儿童文学,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自19世纪前半期以来,斯堪的纳维亚的土地上产生了安徒生、约翰金·莫尔、汉里克·伍奇兰德、海伦娜·尼布伦、塞尔玛·拉格洛孚、埃尔莎·贝斯柯、阿斯特丽德·林格伦、托芙·扬森、玛丽亚·格莱普、安娜丽莎·汪洛浮、丽那特·梅尔森、格林·安卡萨德、莫格尔·萨德伯格等作家,还加上一大批文学批评家和文学史家,以及许多满足幼童及特殊年龄阶段儿童需要的有才华的画家。”
要了解北欧的儿童文学,首先需要了解北欧各国特殊的文化历史背景,这是其儿童文学产生的渊源与发展的依据。
长久以来,人们习惯性地把挪威、瑞典、丹麦、芬兰和冰岛五国统称为“北欧诸国”。这五个国家全部处在北纬59°以北的位置,绝大多数的国土地处严寒的北极圈内,有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的原始森林和冰面泛着银光的湖泊,人口十分稀少。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其相应的生活方式,使北欧诸国与其他欧洲国家相比有着迥异而鲜明的人文风格。
应该说,北欧诸国作为欧洲和世界的一部分,其历史发展是与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特别是欧洲历史的发展息息相关的。但北欧地处欧洲北部的边缘地带,人类进入这一地区的时间远比进入其他地区要晚(如公元前1000多年,欧洲大陆上新起的游牧民族侵入北欧,而日耳曼人则于公元前500年左右才开始移入北欧),世界史中很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如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封建制度的建立、基督教会的出现、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宗教改革的进行、工业革命的发生、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等等,都是最先发生于北欧以外的地区,而后才逐步波及北欧国家的。但是,北欧国家的历史绝不仅仅是其他国家历史的回声,而有着自己独特的创造,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北欧诸国在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有着超乎其他国家之间的紧密的联系。从公元最初的一两个世纪起,除了属于芬兰乌戈尔语系的芬兰人之外,日耳曼人的一个分支就已成为今天丹麦人、瑞典人、挪威人和冰岛人共同的祖先,创造了共同的语言文字和信仰。北欧国家不仅地理上相互毗邻,而且它们的历史联系也非常紧密,尤其是丹麦、瑞典、挪威三国,它们从远古到海盗时期(约公元793—1066年),一直有着共同的历史。海盗时期之后,北欧各国相继独立,但它们的历史道路仍时时交错在一起:挪威在1380—1814年间被丹麦统治,而在1814—1905年间又从属于瑞典;瑞典于1397—1523年间与丹麦结为一体(其间有过几次中断);芬兰从12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一直处于瑞典的统治之下;冰岛从13世纪起受挪威统治,而在14世纪至20世纪这六百多年的时间里,又一直处于丹麦的控制之下,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才在盟国的帮助下脱离丹麦的控制;等等。而到20世纪中期,北欧诸国又在经济上结成了联盟,成立了联合国内地区性组织——北欧理事会。 这种地区性的联盟不仅仅是在政治、经济等方面,也体现在文化艺术等意识形态领域方面,包括儿童文学的创作和出版。譬如北欧五国的儿童文学作家每年的6月都要召开一次联合大会,进行深入的交流,而在语言接近的瑞典、丹麦、挪威三国之间,儿童文学作家的交流更为频繁,不仅每年开会切磋,而且组织了特别图书委员会,互相交换一年以来出版的儿童图书中的优秀图书,以求携手共同发展。正是由于这种历史上特殊的密切关系,北欧的儿童文学发生和发展也有着某些共同的内在规律,这正是本书所要探寻的。 北欧的神话传说 如同大多数国家的儿童文学一样,北欧儿童文学最初也是由其丰富多彩的古代神话体系之中脱胎而出的(或者说与其古代神话有着密切的联系)。北欧民族的文化祖先是由富于冒险精神、注重名誉和勇猛好战,同时又讲究脚踏实地的古日耳曼人,与自西班牙北上的热情奔放、浪漫和富于幻想的凯尔特人共同构成的。这种文化上的二元交融,形成了北欧神话那种既笼罩着阴郁悲壮的宿命主题,又拥有丰富多彩的故事体系的基本特点。北欧的神话及英雄传说结构宏伟,自成体系,而且幻想十分奇异。 北欧神话指挪威、瑞典、丹麦和冰岛的斯堪的纳维亚人的神话。这些神话传说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以“萨迦”(Saga,意为说、讲或口头吟唱)的形式广为流传,不仅在北欧诸国有极大的影响力,使这些国家的古代文学乃至近代文学都带有一种鲜明的地域特色,甚至还通过斯堪的纳维亚诸国达到不列颠群岛和德国等地。北欧神话从上古时代起一直流传到公元11世纪,此后因基督教的传入,北欧人的信仰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其神话体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因此流传下来的神话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完全是原来的面貌。 在12、13世纪的冰岛,有北欧神话最初的文字记载,这就是《埃达》(Ed-da)和《萨迦》(Saga)。《埃达》有两种稿本:一种是用诗歌体裁写的,称为《旧埃达》(TheOldEdda)或《诗歌埃达》(ThePoeticalEdda);一种是用散文写的,称为《新埃达》(TheYoungerEdda)或《散文埃达》(TheProseEdda)。《旧埃达》作者不明,约在公元9、10世纪写成;《新埃达》则为冰岛诗人和编年史家S.斯图鲁松(SnorriSturluson,约1178—1241)所编著。《埃达》中包含古代在北欧民间流传的神话和传说。在这些神话和传说中,北欧民族特有的生存环境、生存条件及其在如此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气质性格被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北欧神话还让人们认识了神癨、巨灵、侏儒和淘气的小精灵等在后来的西方儿童文学(特别是北欧儿童文学)中常见的一些幻想形象。 像其他民族一样,北欧民族也对大自然充满了崇拜,他们的神话也是由大自然的图腾形象连缀而成。北欧人把自然界的力量分为两种:一种是有益于人类的,一种是有害于人类的。有益于人类的自然力,如太阳、春天、雨、雷等,他们称之为神。(雷代表热力。在寒冷的北欧,雷来了,大地开冻,可从事耕种,因此北欧人很崇拜雷,雷神托尔成为北欧神话中主要的神这一点绝非偶然。)有害于人类的自然力,如霜、雹、冰、雪等,他们称之为“约吞”(Jo-tun),“约吞”乃是躯干雄伟、满身粗毛的巨灵。北欧人也把宇宙分为两个部分:光明之部是“神之乐园”,称为“阿斯加德”(Asgard),是众神所住的地方;黑暗之部则是巨灵所住的地方。 北欧神话中的主神是奥丁(Odin),他是众神之父,万民之君。他的妻子是弗丽加(Frigga)。奥丁有不少孩子:长子为雷神托尔(Thor);次子巴尔德尔(Balder)是光明神,以太阳为象征;弗利(Frey)是雨露和稼穑之神;勃腊琪(Bragi)是诗歌之神;体尔(Tyr)是勇敢和战争之神;女儿芙莱亚(Freya)是美和恋爱之神。通往神国的必经之路是七彩虹桥,而每当诸神奉命出发去征战之时,其盔甲和刀剑闪烁出的灿烂光辉,就形成了神秘而瑰丽无比的北极光。北欧神话中还有一位重要的人物,是火神或恶神洛吉(Loki),他原属于约吞族,勉强加入神国,专在神国捣乱,许多悲剧都与他有关。 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生存的北欧人,难免产生某种深刻的压抑感和命运感,那半年白昼、半年黑夜的奇特的极地自然景观,难免在北欧人的心灵深处造成某种宿命观念的根源。譬如在北欧神话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神癨与巨灵搏斗的故事,或者说是英雄与巨魔斗争的故事,这种善恶分明的二元论观念,以及神无法抗拒他们的厄运、必然在与巨灵的搏斗中灭亡而后再生(轮回)等等,就与上述北极圈内特有的自然现象有直接关系。其中,北欧的创世神话是最突出的。 北欧的创世神话,集中地体现了日耳曼民族那种严肃、理性和务实的鲜明气质。譬如神话中讲述瑞典的格尔菲国王为了了解宇宙的本质,去请教众神。众神告诉他:创世之初,宇宙间只有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继而出现的是一个烈火熊熊的世界,而后又出现了一个寒冷、多雾和荒芜的世界。在人类诞生以前这个世界由霜怪等邪恶的生灵统治着,而最初的神癨之父是由一块巨大的冰块变成的。神癨杀死了霜怪家族的父亲伊米尔,用它的肌肤、血液、骨骼和头发创造了世界万物——土地、山峦、盐海、岩石和森林。神癨创造了人类、四季、日月星辰等等,却与巨灵在殊死搏斗中同归于尽,于是在漫漫无期的冬季、烈火和洪水中,世界末日(拉格纳罗克末日)到来,整个世界被烧毁和淹没。之后,大地再次从海里升起,重新恢复生机,披上绿装,死而复生的神癨重新统治着世界,人类也随着世界的复苏而又开始繁衍生息。 整个创世神话弥漫着一种深沉和充满理性色彩的格调,体现了善与恶两种势力斗争的主要思想,并遵循宇宙从创建到消亡以及人与神必死的规律,从某种意义上看,它反映了北欧人的世界观。神话中描绘的雾气弥漫的荒原、阴冷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冰块和白雪皑皑的山峦,以及那些出没于其中的巨灵霜怪,还有那世界末日来临时的熊熊烈火(实际上是北极地区冬季有时会出现在天际的极光),这一切都展现出一幅北极圈内特有的壮丽而又苍凉的景象。 北欧神话中的另一则冒险故事是“偷窃伊多娜的金苹果”(Iduna是北欧神话中的一位女神,她保藏着一个能使诸神长生不老的金苹果篮)。故事描述了在拉格纳罗克末日来临的时候,混迹在神癨中的巨灵后代洛吉变得格外恶毒,他受霜怪瑟阿泽的旨意设计将女神伊多娜和她的金苹果篮骗走,以致众神因不能及时吃到伊多娜的金苹果而迅速变得衰弱苍老,他们的头发开始变白,脸和手上逐渐布满皱纹,甚至变得步履蹒跚,而只有当众神想办法找回了伊多娜和她的金苹果,他们才保住了青春。从这则神话故事中,我们可以见到,处在恶劣环境中的北欧人对命运的担忧已经成为一种深深渗透在其血液中的忧患感,任何人都无法逃避衰老和死亡的厄运,神也和人一样是脆弱的,他们不仅在拉格纳罗克末日来临时无一幸免地惨死,而且必须在及时吃到伊多娜的金苹果的情况下才能保住他们的青春。 关于“巴尔德尔之死”的神话故事,也许更能表明北欧人对生命和死亡的观念。这篇故事主要源于冰岛神话。巴尔德尔(Balder)是光明神和生殖神之一,也是北欧众多神癨中最英俊、最善良、最惹人喜爱的一位,他的母亲弗丽加出于爱子之心,走遍世界各地,说服了每一种动物、每一种植物、每一种金属、每一滴水、每一颗沙石、每一种疾病、每一种毒药……依次使他们立下决不伤害巴尔德尔的誓言。而神癨中的叛徒洛吉出于邪恶的嫉妒心,偷偷藏起被弗丽加无意中遗漏的一株小树苗,并将之削成一支尖锐的矛,趁着众神与巴尔德尔开玩笑的机会,将这支矛塞进巴尔德尔的盲兄弟霍代尔手中,让他在无意之中杀死了巴尔德尔。悲痛的神癨们恳求冥神黑尔放还巴尔德尔,但黑尔的条件是世界上的每一个生灵都必须为巴尔德尔的死致哀,如果有任何一个生灵拒绝这样做,她就不能放巴尔德尔回到阳间。于是神癨们向全世界派出使者,恳求万物生灵一起为巴尔德尔哀悼,万物都同意了,唯独洛吉假扮成一个坐在阴暗岩洞里的女巨灵拒绝了神癨的请求,结果巴尔德尔再也不能回到人间。从此世界末日降临,众神和巨灵决一死战,世界在烈火和洪水中毁灭。直至新世纪开始,大地再次从海中升起,神与人类一起再生,巴尔德尔才离开冥府回到神癨的行列中。 关于神癨死亡的情节在北欧神话中多次出现,表现了北方的日耳曼人与南方的拉丁民族在观念上的差异。地中海沿岸充足的阳光、温暖的气候、丰饶的物产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陶醉于尽情的欢愉享受之中,期望永生是这些南方民族最自然不过的想法;而斯堪的纳维亚严峻的生存条件使人对生命、生存、命运总是抱有忐忑不安的忧虑,在这些民族的性格中难免会有一种苍凉怆然的悲壮气息。北欧的神癨们总是高贵而沉郁的,除了他们自己之间和巨灵以外,不大与地上的人类交往,这一点同希腊神话中诸神常从奥林匹斯山上下来与凡间男女嬉戏的情景形成鲜明对照。北欧神话中普遍渗透的悲剧格调和宿命意识也与希腊罗马神话中那种世俗化的喜剧色彩迥然相异。 北欧神话所描绘的神与巨灵的斗争、人类的灭亡与再生、命运的预言等等,有着一种阔大、辽远的审美效果和悲壮、阴郁的心理感受,这正是北欧特有的地理环境、生存环境的反映,比较严肃,富于哲理意味,重命运、预言一类,以悲剧为主,特别是人类灭亡的大悲剧,相当庄严、严肃和富有哲理感。 不过,北欧神话毕竟是由严肃理性、讲求务实和富于冒险精神的日耳曼人与热情奔放、浪漫和富于幻想的凯尔特人共同营造的,因此,神话中除了具有沉重的宿命、悲剧色彩之外,还不时流露出浓厚的人情味儿和偶尔的诙谐幽默。例如,巴尔德尔的母亲出于对儿子深厚的爱,竟不辞劳苦翻山越岭走遍全世界的各个角落,不厌其烦地说服万物生灵发誓不伤害她的儿子,这一行动使她与人世间那些为了子女一生操劳的母亲之间几乎没有了差别。 此外,提到幽默,在以严肃、沉郁著称的北欧神话中,最算得上幽默的恐怕是“托尔偷神锤”的故事了,这是最古老的挪威诗篇之一。托尔是北欧神话中的雷神,他的随身武器是一把神奇的大锤。有一天巨灵斯里姆偷去了这把神锤,想以此胁迫神癨们将奥丁的女儿、美丽的女神芙莱亚送给他做妻子。托尔想出一个妙计,他乔装一番,戴上项链,穿上婚纱,假扮成新娘,和洛吉一起趁夜来到斯里姆的住地。虽然“新娘”惊人的食量——吃光了专为女宾们准备的所有甜食,还吃了一整头牛和八条大鲑鱼,喝了三杯多的蜂蜜酒——和面纱下烈火一样凶狠的目光曾引起了巨灵短暂的怀疑,但都被扮成新娘女仆的洛吉以其特有的狡黠搪塞了过去。当托尔与受骗的巨灵交换结婚礼物时,他趁机夺回了神锤并杀死了巨灵。在这则神话中,一向粗犷彪悍的雷神托尔男扮女装这一情节本身就显得十分滑稽,颇有点类似于猪八戒摇身变成胖大嫂的模样,令人忍俊不禁,再加上洛吉机智幽默的表现,使这篇神话故事成为北欧神话中少有的喜剧小品。 北欧神话不像希腊神话那样瑰丽丰富和充满明媚的生活气息,与充满爱情、和平和享乐氛围的南欧希腊神话色调不同,北欧神话中以奥丁为主神的诸神住在只有经过七彩虹桥才能到达的阿斯加德,不断继续着与巨灵的血腥决斗,经常处在世界毁灭的预言威胁之下,这是面对冬季酷寒的北欧日耳曼民族所特有的。相对于华丽灿烂的希腊神话,北欧神话具有一种天真质朴而又雄浑之美,同时以一种严肃的宿命感和鲜明的哲理意味感动着人们。当欧洲历史活动的中心还在地中海的时候,罗马文化由于与基督教结合,占了绝对的优势,致使生长于日耳曼民族的这种文学长期被希腊神话炫目的光环所遮没。但实际上,北欧神话在了解基督教化以前的古欧罗巴的非希腊文化侧面上,是很重要的资料,它的影响覆盖面比人们所想象的要广泛得多,不仅是斯堪的纳维亚、巴尔德海,与德国、英国、爱尔兰、荷兰等也有着深刻的渊源联系。 北欧神话传说对英国人的影响很大,例如英国故事《杀巨人的杰克》中所看到的类型,可以从北欧神话中奥丁的长子雷神托尔的“远征巨人记”中找到来源,托尔金的《指环王》、C.S.刘易斯的《纳尼亚王国》等作品中的许多人名都源自北欧神话。英国人的祖先是信奉北欧的信仰的。现在英语中常用的Wednesday(星期三)和Thursday(星期四)两词,便是源于北欧神话中的两位主神Woden(大神奥丁,即Odin)和Thor(雷神托尔)。又如北欧的五大萨迦之一的“沃尔松萨迦”与13世纪德国的以齐格弗尔德为主人公的英雄史诗《尼伯龙根之歌》即是属于同一类型的,其基本情节和主要人物关系简直如出一辙(详见下一节),它们共同的源头即可上溯至公元7—8世纪冰岛游吟诗人所吟唱的旧埃达。著名的睡美人的主题,我们既可以从希腊神话的《别尔色弗内》中见到,也能够从北欧神话的《布伦西尔德传说》中见到。救助被荆棘刺伤而长眠的布伦西尔德的主人公齐格弗尔德,是救醒被刺伤而长眠的奥罗拉公主(即睡美人)的王子的原型;而英雄比约骑士与格廉德尔之战斗,则是源于英国古诗中出现的打倒巨人后又和龙战斗而死的哥特英雄北欧骑士的传说。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北欧儿童文学的渊源与萌芽1: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9029.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开启人生的奇妙冒险09-12
2 经典句子:文字编织的经典画卷09-12
3 经典句子,传递温暖的明亮灯塔09-12
4 儿童文学重要作家-圣-埃克苏佩利09-12
5 经典句子,激发思考的深刻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