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当说,夏尔·贝洛并不是17世纪逐渐进入自觉期的法国儿童文学天幕中偶尔划过的一颗文学流星。贝洛及其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的出现,还有着更为具体的社会历史原因。
首先,从世界范围看,到了17世纪,一些先进的思想家、教育家已经形成了比过去中世纪、文艺复兴时代乃至当时的清教徒们更进步的儿童观。其代表人物——杰出的教育家扬·阿姆斯·夸美纽斯(1592—1670)就认为,儿童与成人是不同的。他从人的自然生长的一生中划分出4个时期,即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和青年期(每个时期大约6年),提出按照这4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必须建立相应的4种不同的学校,提供不同的教材。夸美纽斯主张给儿童编写一本能够包括各种学问中的最重要内容的图画教材。这种图文并茂的儿童教科书,既能使他们易于接受,从图画中学习阅读并留下深刻的印象,又能使知识文字转化为形象,让他们在书本的学习中得到愉悦。夸美纽斯亲手编写出版的《世界图解》,就是这样的一部附有150幅插图的百科全书式的幼儿教科书。
新型儿童观的形成及其流播,对于近代儿童文学的自觉无疑有着深刻的意义和影响——这在17世纪的法国同样得到了验证。日本学者上笙一郎在谈到那段历史时曾经认为,由于夸美纽斯在欧洲社会留下了最早足迹的新儿童观,此后不久,就在法国(还有英国)开出了虽然很小、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花朵。上笙一郎指出,新儿童观在法国开出的花朵,就是《贝洛童话集》(即《鹅妈妈的故事》)。323
不管贝洛是否直接受到了当时先进儿童观的影响,但他在从事为儿童改写民间童话这项工作时对儿童的心理和文学接受特点已经有较自觉的认识却是一个明显的事实。在1694年发表的收入了三篇韵文童话的集子的序言中,贝洛这样写道: 对于世上的父母来说,当儿童缺少理解真理的能力时,是不是应该讲些与这些儿童年龄相适应的童话来加强他们的理解呢?一则童话就如同一颗种子,最初激起的仅仅是孩子们喜悦和悲哀的感情。可是,渐渐地,幼芽便冲破了种子的外皮,萌发、成长并开出美丽的花朵。 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一、贝洛意识到儿童是一个具有自身年龄特征的文学接受群体;二、贝洛改写这些童话故事时是明确地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换句话说,贝洛的童话写作意味着自觉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写作的开始。正如诺顿教授在《透过儿童的眼睛》一书中所说的那样:贝洛是最早认为神话传奇属于世界儿童的作家之一;他的童话也是儿童文学作品给儿童提供娱乐的开始。显然,这一“开始”的历史意义不可小觑。 除了近代新型儿童观逐渐形成并产生深刻的文化影响这一根本性原因外,在探讨贝洛童话成为近代儿童文学开山之作的原因时,各国学者也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如日本研究者在回答“为什么法国儿童文学先于其他国家、在17世纪末便诞生于世”这一问题时认为,这可从一般性原因(时代背景)及特殊性原因(贝洛与民间童话的结合)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一般性原因: 1.当时的法国正处于路易十四(1638—1715)统治下的绝对王权时代。近代统一国家的形成,市民阶段(资产阶级)的登场,尤其是首都巴黎已成为当时欧洲文化的中心,所以,上层社会强烈地渴望教养,关心教育。 2.在上层贵妇人之间以私邸沙龙为议论文学场所之风颇盛。韵文的民间故事适合席间朗读和传阅,很受欢迎。因此,这种作品的写作自然也就流行起来。 二、特殊性原因: 贝洛自幼年时代起就喜爱民间文学,并认识到它的教育意义。贵族阶层推崇希腊的神话、传说,而贝洛出身于市民阶级,是平等主义的倡导者。因此,从人民性及自身的文艺观、道德观等出发,他支持具有民族性的法国民间故事和传说。324 应该说,这样的分析是比较符合历史实际的。 结果,在17世纪末叶的法国,自觉的儿童文学历史的第一页就这样被写下了。近代儿童观的初步形成和传播,对儿童教育和儿童成长的关心,沙龙社会对民间韵文的接受和欢迎,还有,一个名叫夏尔·贝洛的力主厚今薄古的作家对民间童话的重视及其为儿童读者的自觉的改写……这一切因素的看似偶然的汇合,使法国儿童文学创造并取得了一份可以令法国人感到自豪的历史荣光。 所谓“自觉的儿童文学”,是相对于历史上“自在的儿童文学”而言的。“自在”,意味着人们并未把儿童文学看成是一个独立的文学门类,意味着史前形态的儿童文学是自发地、偶然地、非自觉地产生的,也意味着当时的儿童文学与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在审美特质、艺术纯度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而“自觉”,则意味着儿童文学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门类,而且是专为适应儿童读者的文学欣赏能力、满足他们的审美情感特点和需要而创作的文学门类。从“自在”到“自觉”,是儿童文学历史进程中一次巨大的质的飞跃。 法国的自觉,是以夏尔·贝洛及其《鹅妈妈的故事》为文学符号和历史标志的。 夏尔·贝洛(CharlesPerrault,1628—1703)出生于巴黎,其父亲是巴黎最高法院的律师。贝洛自己也当过律师,并曾历任王家建筑总监处总监和公共纪念碑拉丁碑文起草委员会委员。早在八九岁时,贝洛刚进学校读书不久,就在写诗方面显示出特别的天赋。1657年,他与别人合写的第一本书在巴黎正式出版。1660年前后,他以轻快的爱情诗跻身文坛,此后毕生从事文学艺术研究。1671年,他被选入法国最高学术研究机构——法兰西学院。1681年,他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长。由于贝洛的思想违拗君主专制王朝的正统观点,他受到了宫廷的冷遇,晚年过着隐居的生活。 17世纪末,经历了“古今之争”的贝洛将注意力投向了民间文化土壤,并从中寻找文学灵感。90年代初,贝洛先后发表了三篇韵文体童话(童话诗)《格里赛利蒂》(1691)、《可笑的希望》(1693)、《驴皮记》(1694)。1697年,年近70岁的贝洛以19岁的小儿子皮埃尔·达芒古的名义在巴黎出版了优美迷人的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或《寓有道德教训的往日的故事》)。“鹅妈妈的故事”这几个字在1697年童话集出版时是以题词形式印在最初版面的封面上的。据说,这样做也许是为了广告效果,因为当时有《鹳的故事》和《老狼的故事》一类作品风行于世。据有关专家考证,贝洛在《寓有道德教训的往日的故事》书名前加上这一说法,不无揶揄的意思。325不管这些说法的可信度如何,《鹅妈妈的故事》这一具有可爱的童话色彩的书名却显然更容易为小读者甚至大读者所接受和喜爱——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鹅妈妈的故事》包括8篇童话:《林中睡美人》《小红帽》《蓝胡子》《穿靴子的猫》《仙女》《灰姑娘》《小凤头里凯》《小拇指》。以后再版,又收进了早先发表的3首童话诗(其中《驴皮记》后来也改写为散文体童话)。流传至今的《贝洛童话集》,就包括了这11篇童话作品。 贝洛童话植根于民族民间文化的深厚土壤,与法兰西的民族文化血脉相连。阅读贝洛童话,我们会感受到一种古老的民间生活气息和艺术神韵。正如19世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所评论的那样,贝洛童话“具有某种一丝不苟的、古法兰西式的典雅外表”,同时还令读者“可以感到一种往昔曾创造过这些童话的民间诗歌的风韵,有一种构成真正神话式虚构特征的那种混合物——即神奇莫解的事物和日常平凡事物的混合,无上崇高的事物和滑稽可笑的事物的混合”。326这种幻想性与现实性、崇高与滑稽融为一体的艺术表达方式,正是民间艺术智慧在贝洛童话中的生动反映。贝洛童话的题材大部分来源于法国和欧洲的民间传说,也有的取材于印度、埃及和其他东方国家的传说故事,但同时,这些作品又经过了作者的艺术加工和再创造,一些作品不仅改变了故事的寓意,而且在展开情节时引进了一些新的形象、细节和场景等。例如,国外一些谨慎而严肃的研究者在考证《灰姑娘》的故事来源时就曾小心地指出,《灰姑娘》到底是作者从某些已散失的作品中抄袭而成的还是根据传说自己组织而成的,我们无法确知。不少迹象表明有后者的可能性。最突出的例子是作品中那位在以往任何版本中未曾出现、在家庭里边不占重要地位的教母突然荒唐地登场,同时,把南瓜、鼠和蜥蜴等变成马车、仆人以及水晶鞋等的细节也可能是作者独特的构想。327因此,这些作品既拥有民间艺术的泉源,又融入了作家的创造才智。 贝洛童话保留并传递了民间故事和人类传统文化意念中通常具有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正义感,反映了普通民众的生活愿望和理想。它们歌颂善良、正直、勤劳、智慧等人性中美好的品质,鞭挞凶残、贪婪、自私、昏聩等人世间的丑恶现象,向往自由、平等、吉祥和光明,控诉邪恶和黑暗。在《仙女》中,寡妇的大女儿惹人讨厌又傲慢无礼,却受到母亲百般疼爱,小女儿异常美丽、温柔、诚实,却受到母亲虐待。然后,当仙女出现的时候,她送给善良、诚实、乐于助人的小女儿的礼物是如此美妙——每说一句话时嘴里就会吐出鲜花和宝石。她送给贪婪、粗暴、无礼的大女儿的礼物则是如此的严厉无情——说话时从嘴里吐出毒蛇或癞蛤蟆。寡妇却认为是妹妹害了姐姐,把小女儿痛打了一顿。可怜的姑娘被迫逃进了树林里,一位打猎归来的王子爱上了她,把她带回宫中并与她成了亲。而那个姐姐终因无人愿意收留而死在一片树林的角落里。作品以人物性格和命运的鲜明对比,表达了劝善惩恶的主题。 在《穿靴子的猫》中,三兄弟分家,小弟弟只分到了一只猫。他担心饿死,但这只聪明的猫劝他不必烦恼。最后,这只穿靴子的猫帮助主人公成了国王的女婿。从表面上看,这篇作品中的“穿靴子的猫”是一个智谋者的形象,它凭借智慧与计谋帮助主人摆脱了窘困的处境,赢得了财富和美满的婚姻。但细细一品味,我们可以发现作品中所实现的这桩“不平等的婚姻”,恰好透露了作者追求“平等”的愿望。“这种平等包含了财富、婚姻和社会地位三个方面,所以这个情节很特殊的故事实际上传达了民众对平等的向往。”328 此外,《小红帽》以极简约的笔墨揭露了大灰狼的吃人本性,给人以强烈的警示。《小拇指》则着力描绘了身材奇小的弱小者,通过惊险的情节,赞扬了樵夫的穷孩子小拇指斗败妖怪的大智大勇。《可笑的希望》以夸张而讽刺的笔调,揭示了贪心不足最后导致奢望破灭的道理。所以,贝洛童话所承载的道德主题,所表达的生活理想,使这些作品拥有了征服读者的内在力量。 对此,贝洛本人在童话集自序中曾有过明确的表示:“我的这些童话都是有创作宗旨的,它们首先在启人诚实、有忍耐心、有远见、要勤恳,在种种不幸迫使人偏离这些良好品质时,仍要保持这些品质。”一些贝洛童话的研究者也认为,贝洛童话成功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它的内容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理想:歌颂善良和光明,鞭挞邪恶和黑暗。童话同情被压迫者的不幸遭遇,赞扬他们为争取平等和自由,用各种机智巧妙的方法进行不懈的反抗和斗争。故事还揭露统治者的欺诈残暴,昏聩无道,控诉封建社会对妇女的虐待与压迫,称颂老百姓正直、善良、勤劳、智慧的优秀品质。这些纯朴明晰的故事,犹如黑暗中飞溅的火花,闪烁着人类理想的光辉,始终在给人们启示着光明、伸张着正义,激励着孩子们去热爱真理、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正是由于这一点,这些作品几百年来一直活在法国和世界人民尤其是儿童的心里。329 从艺术上看,贝洛童话吸收或者说是发扬了民间童话通俗、质朴而又浪漫、瑰丽的艺术特色,将淳朴的自然之美与优雅的艺术之美自然地融为一体。首先,这些童话在形象塑造、叙事语言、叙事结构和风格方面明显保留了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简朴、生动的艺术特色。例如: 从前有个村子,村里有个女孩,全村人都公认她是村里最美丽的姑娘。妈妈疼爱她,她的外婆更是爱她如掌上明珠。 善良的外婆给她做了一顶小红帽,帽子戴在她的头上特别合适。于是,无论她走到哪里,大家都叫她“小红帽”。 一天,小红帽的妈妈烘了一些饼,对她说: “听说你外婆病了,你去看看她病好了没有,顺便把这些饼和这小罐奶油带给她。” 小红帽拿了东西,就马上去外婆家。外婆住在另一个村子里。 小红帽经过树林时,迎面遇上了大灰狼。大灰狼恨不得立刻把她吃掉,但他不敢下手,因为有几个樵夫正在树林里砍柴。 ——《小红帽》 从前有个富人,他在城里、乡下都置了漂亮的房子。金银餐具、精雕细刻的家具和金光锃亮的四轮马车,一切他都应有尽有。 然而,不幸的是,他嘴上长了一小撮蓝色的胡子,使他的脸变得那样丑陋,那样可怕。无论是小姑娘还是大嫂子,只要远远的一见他,就赶快躲藏起来。 ——《蓝胡子》 在这些引文中,人物的出场、细节的交代、心理的揭示、情节的推进,都十分简洁、平实,一字一句都难以更易。这种十分典型、传统的叙事风格,与人们长久以来在民间叙事艺术熏陶下积累起来的文学接受经验是十分吻合的。可以说,贝洛的叙事风格,提供了艺术童话最初的简朴、庄重而又不失典雅、优美的经典叙事品质。 其次,贝洛童话有着现实生活的强大投影,许多作品都以自己的方式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现实和精神现实。例如,作者往往在童话中穿插某些带有贵族沙龙气味的雍容华贵、彬彬有礼和风流多情,使童话故事在富有现实感的生活背景中展开。在《睡美人》中,国王和王后因苦于没有孩子而四方求药,后来仙女们的药水使他们有了一个小公主。为了酬谢仙女们,国王设了盛大宴席,仙女们“面前都有一份精致的餐具——一个巨大的金盒里放着一把汤匙和一副刀叉。汤匙和刀叉都是用纯金铸成的,上面镶嵌着金刚钻和红宝石”。当钟情的王子扶起睡公主、看见美人全身穿着华丽的衣裳时,“王子暗想,公主的这衣服多像他祖母那套,这条高高的绉领又多像国王亨利四世那条”。“总之,《睡美人》中一系列宫廷生活细节描写,使人联想起当时带钥匙的女管家、宫中女官、使女、职业男舞伴、管事人、守门人、少年侍卫、仆役,等等。作者不但在自己的童话里容纳了半个世纪生活观察的丰富积蓄,还描写了各种富有现实感的生活图景和形形色色的心理活动。”330另一方面,作者对现实的关注和再现又是充分童话化了的。他充分吸收了民间童话的艺术智慧,将现实的形象或故事放置在色彩斑斓、奇幻瑰丽的幻想情景中加以塑造或展开,“让好心的仙女、神奇的仙杖、魔力无比的七里靴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自然与神奇,当代风貌与远古气氛,现实主义与浪漫想象的和谐结合,使故事具有真实感和梦幻似的抒情色调,紧紧地扣住了读者的心”。331 《贝洛童话》作为17世纪法国儿童文学创作进入自觉期的具有象征性和代表性的一部作品,无疑具有相当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和价值。 第一,《贝洛童话》不仅是法国儿童文学史上第一部明确为儿童创作的自觉的儿童文学作品,同时也是欧洲儿童文学史上由民间童话向作家创作的艺术童话转化时期的第一部有影响的成功的作品。它既保留了民间童话的传统特色,显示了自觉期儿童文学与民间文学的普遍而深刻的文化血缘关系,而且也显示了作家创作童话的巨大可能。从这个意义上说,批评贝洛童话“不能完全摆脱写国王或王子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的俗套”,332是缺乏客观的历史主义态度的。对于早期儿童文学的艺术先觉者来说,从民间艺术的母体上汲取艺术乳汁,借用民间艺术的传统形式,乃是他们的艺术开创工作所无法摆脱的一个逻辑环节,一个必须依靠的艺术支撑。对于任何艺术创造来说,发展和成熟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对于贝洛来说,他已经为童话、为法国儿童文学史完成了他在自己时代所能完成的伟大的历史贡献。 第二,《贝洛童话》以其自身的艺术品质为儿童文学史提供了一部独特的历史经典。这部经典之所以能够进入历代儿童的阅读视野,一是由于构成故事基础的原始朴素的想象力,符合儿童的文学接受心理;二是这些作品保留了民间口头文学的叙事特征,它砍去了一切多余的细枝末叶,由最低限度的必要的因素所构成,因此单纯而易懂。333作为法国古典童话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贝洛童话》问世300年来,一直受到读者的欢迎,几乎每隔一二十年就要再版一次。当然,在纯文学界,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这部开创法国儿童文学先河,并对后世有重大影响的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没有占得应有的一席之地,有人甚至认为,“贝洛童话严格说来不能算作文学”!但是近几十年来,法国文学界很重视贝洛的作品。加尔尼埃古典文学名著丛书和其他一些文学系列丛书都选入了贝洛的全部童话,并进行详尽的注释和恰当的评论,其中1970年出版《贝洛全集》时更是达到了高潮。有影响的《法国儿童文学史》也对贝洛童话做出公正评价,使这位既著名又陌生的儿童文学先行者和他的蜚声于世达300年之久的童话作品获得了应有的地位。今天,《贝洛童话》还被改编成戏剧、电影、电视剧、连环画等各种艺术形式流传于世,并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成为深受各国小读者欢迎的一部名副其实的儿童文学经典之作。 第三,作为艺术童话创作的先行者,贝洛童话对民间童话资源的独特挖掘和再创造,也在无形中树起了一种榜样,为当时的许多作家提供了一种示范。这种影响首先当然体现在法国本土。在贝洛的成功的影响下,法国出现了一批为儿童创作或加工整理民间童话的作家,主要是一批贵族妇女。其中最著名的是多尔诺瓦伯爵夫人。她模仿贝洛于1698年创作出版了童话集《时髦的仙女们》。这部童话集中的《青鸟》《金发美人》《森林中的牝鹿》等都是十分著名的作品。多尔诺瓦夫人还组织了一个文学沙龙谈论儿童文学作品。经常出入这个沙龙的作家有夏尔·贝洛的侄女玛丽·贞德·勒里蒂埃,她著有《形形色色的作品》;以及卡斯坦尔曼·缪拉伯爵夫人,她著有《仙女童话集》等。当时孩子们熟悉的另一个著名童话作家是夏洛特·罗斯·德·拉福斯,她于1699年发表了《仙女——童话中的童话》。这些贵族妇女的加入及其创作,使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法国形成了古典童话的一个活跃而丰盛的时代。尽管这些作品中能够流传至今的并不多,但对于当时的儿童读者来说,对于进入自觉期的儿童文学的历史推动来说,这些作品的出现仍然是十分宝贵的。 此外,贝洛童话的影响也很快波及法国本土以外。一位国外的研究者就认为:“这本小书的问世给人以很大的启示,它对整个欧洲文学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3341729年,《鹅妈妈的故事》被译成了英文,更加快了它在世界上的传播。可以说,即使我们认为贝洛童话为后世的许多作家及其艺术创造提供了灵感和源泉,也是并不过分的。 最后,作为法兰西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贝洛童话的光彩和影响所及还不仅仅限于文学世界,而是同时广泛辐射到法国人民日常的生活领域之中。贝洛童话中的一些人物和内容,已经成了普通名词或典故(如“灰姑娘”“蓝胡子”等),被后人广泛引用。有些人物深入到民间闾巷,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街头装饰或招牌。上一世纪,巴尔扎克穿越巴黎大街小巷,搜集《招牌字典》的素材时,就发现一些杂货铺和烟纸店把“小红帽”和“灰姑娘”的形象作为它们的招牌。今天,“穿靴子的猫”仍然神采奕奕地守护着巴黎一些古老店铺的大门,“小红帽”还是天真烂漫地伫立在圣·奥诺雷街头,“蓝胡子”和“小拇指”也依然在富尔·圣日尔曼和蒙夫贡路口。总之,贝洛童话在法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成了法兰西文化遗产中极为真实深刻的一部分。335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17世纪:法国的自觉-贝洛的意义: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8864.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触动情感的真挚表达09-12
2 经典句子大全,总有一句触动你09-13
3 满满激励的正能量集,突破自我潜能09-12
4 30年代:啊,小小拓荒者09-12
5 经典句子,展现生活美好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