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还注重以《左传》为据,在考察历史兴衰过程中寄寓鲜明的伦理、政治批判。嵇康《太师箴》追述夏、商、周以来,“智惠日用,渐私其亲。……利巧愈竞,繁礼屡陈。刑教争施,夭性丧真。季世陵迟,继体承资。凭尊恃势,不友不师。宰割天下,以奉其私”。
嵇康作品不乏对《左传》的直接化用之例,如《幽愤诗》“越在襁褓”句,“越在”是《左传》中常见用法,如《襄公十四年》“闻君不抚社稷,而越在他竟”、《定公四年》“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昭公二十年》“亡人不佞,失守社稷,越在草莽”,等等。再如“曰余不敏,好善暗人”句,“不敏”是见于《左传·襄公十四年》、《襄公二十一年》、《襄公二十二年》、《襄公二十六年》、《襄公三十一年》、《成公二年》、《定公十四年》、《文公七年》、《僖公二十三年》、《昭公十六年》等篇的自谦用语;“好善”一词,则多见于《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子西长而好善”、《文公六年》“好善而长”等;“好善暗人”句,当隐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好善而不能择人。吾闻君子务在择人”而来。“子玉之败,屡增惟尘”句,则合用《左传·僖公二十七年》“子玉之败,子之举也,举以败国,将何贺焉?”与《诗经·小雅·无将大车》“无将大车,维尘冥冥”,《无将大车序》则云“大夫悔将小人”,亦是嵇康用意所在。另外,“咨予不淑,婴累多虞”句,
不仅如此,《左传》对嵇康布局谋篇还具有重要的支柱作用。如《太师箴》文末“师臣司训,敢告在前”句,
总之,《左传》对嵇康是非判断与价值判断相融、史实与逻辑合一的历史观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嵇康论辩文精熟的征引化用《左传》之典,运用后者营构行文格局,首尾贯通,气韵畅达;同时,《左传》典事中的史实源流以及原本即蕴含的是非评判,则为嵇康俯瞰古今、以古喻今的论辩理路和讽喻寄托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从而使之呈现出视野宏阔、通变畅达、笃实渊厚的文风特征。
四、《周易》、《论语》的玄化与嵇康精约远奥之风yipindushu.com
《周易》在汉末三国时期由象数易学向义理易学转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并成为与老庄并列的三玄之一;《论语》也因其多载孔子及弟子的微言宏旨而得到崇玄文士的青睐,如何晏著有《老子讲疏》四卷、《老子道德论》二卷、《周易解》的同时,还有《论语集解》十卷,此后又有东晋玄学名士孙绰《集解论语》、殷仲文《论语解》,等等。魏晋《周易》、《论语》在思想界的玄化,也反映到创作领域中,嵇康则是此种风气的较早推毂者。嵇康喜将《周易》与《论语》联用,如《代秋胡歌》说:“劳谦寡悔,忠信可久安。天道害盈,好胜者残。强梁致灾,多事招患。欲得安乐,独有无愆。”
嵇康具有浓厚的忧患意识,并多从《周易》中汲取避凶就吉的生存策略。其《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论证《周易》占卜吉凶的合理性:“乾坤有六子,支干有刚柔,统以阴阳,错以五行,故吉凶可得,而时日是其所由,故古人顺之。”
嵇康文中不乏征引《周易》之例,如《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嵇康又将《周易》与老庄并用,利用其意指的交融互通来表述自我的精神命题。其《答难养生论》说:“贵知而尚动者,以其能益生而厚身也。然欲动则悔吝生,知行则前识立;前识立则志开而物遂,悔吝生则患积而身危,二者不藏之于内,而接于外,只足以灾身,非所以厚生也。”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三国文士儒学文艺思想与创作11: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17097.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鲁滨孙漂流记》和《格列佛游记》:英国少年历险小说传统的引领者09-12
2 经典古风诗句大全合集精选20609-03
3 奥德赛斯芬克斯的谜语09-12
4 儿童文学重要作家-圣-埃克苏佩利09-03
5 笔记本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