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儒家山水自然观的内涵及在魏晋时期的演化
与老庄侧重阐发自在自然的审美意蕴不同,儒家偏重阐释人化自然的道德伦理内蕴,顺承先秦两汉儒家山水自然观,魏晋时期也多有发展,归纳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层次:
首先,将自然山水人格化、道德化,在观山临水过程中体味人生智慧与从政技巧。如《周易•大畜卦》象曰:“天在山中,大畜。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左传•宣公十五年》说:“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就赋予山川积识蓄德、隐忍包容的人格象征。再如孔子说“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赋予山水以智慧、仁德的内涵,成为儒家山水自然意识的典型概括;孟子多以水性譬喻人性,《孟子•告子上》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荀子更是对水与人格德行作了综合的比附,《荀子•宥坐》说:“夫水,大偏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埠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百切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这可以说是先秦山水德化意识的集大成式的展示。
魏晋士人也多能从这个角度出发,揭示山水的人格与道德蕴含。如《周易•困卦》象曰:“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王弼注:“泽无水,则水在泽下。水在泽下,困之象也。处困而屈其志者,小人也。君子固穷,道可忘乎?”《周易•蹇卦》象曰:“山上有水,蹇。君子以反身修德。”王弼注:“山上有水,蹇难之象。除难莫若反身修德。”
其次,将自然山水作为儒家自我精神独立的象征,赋予其永恒不竭、奋发自强及遁世无闷的超功利的内涵。《论语•子罕》说:“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孟子•离娄下》说:“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上述两则均通过水流不止的自然属性象征时间永恒与自强不息的精神境界。山水自在永恒的特点,还引起儒家对自我精神独立的追求。孔子曾在《论语•述而》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表现出对追求富贵的通达态度,然而追求富贵又是以维护自身精神原则为前提的,是以又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公冶长》中也说:“道不行,乘桴于海。”此外,《周易•大过卦》象辞还说:“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上述均对后世士人保持遗世独立的精神立场提供了依据,而未必尽是受到老庄出尘高蹈言论的影响。某种程度上,也对魏晋隐逸诗歌的兴起具有潜在的引导作用。yipindushu.com
就魏晋隐者思想类型而言,大致分为三种,即儒者之隐、道者之隐、释者之隐。《文选集注•招隐》题下注曾说:“隐有三种:一者,求于道术,绝弃喧嚣,以居山林;二者,无被征召,废于业行,真隐人;三者也,求名誉,诈在山林,望大官职,召即出仕,非隐人也,徼名而已。”
再次,山水自然纳入文学表现的范畴,由侧重以自然山水作为兴谕媒介向以之为表现主体的审美意趣转变。《诗经》多有对山水景物的片段描绘,它们的作用一般分为四类:一,与下文所言内容无关,只具有在篇首引领起兴的作用,这在《诗经》中俯拾即是;二,与所言内容为譬喻关系,如《小雅•白华》通篇运用八处比譬句诉说思人之痛即是显例;三,富含一定的道德象征寓意,如孔颖达注《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句,说:“观泌水之流,洋洋广大,君可以乐道忘饥。”
除了《诗经》之外,孟子也揭示了山水对人的愉悦功能和滔滔永逝的壮美品格,如《孟子•尽心上》说:“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又曰:“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虽然孟子仍多有以水比德的倾向,其对水的描述本身也极具雄浑激越的艺术特点。扬雄还将学习活动与登山临水的览胜探幽结合起来,《法言•吾子》说:“观书者譬诸观山及水,升东岳而知众山之逦迤也,况介丘乎?浮沧海而知江河之恶沱也,况枯泽乎?舍舟航而济乎渎者,末矣;舍五经而济乎道者,末矣。”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儒家自然观与魏晋田园、山水诗3: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17050.html
推荐文章
09-13
1 鼓舞人心的正能量语,追求梦想之旅09-12
2 经典句子,呈现生活的独特韵味09-12
3 经典句子,描绘人生的绚丽画卷09-12
4 经典句子,开启人生的奇妙冒险09-12
5 经典句子,温暖心灵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