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简介】
《乌托邦》一书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不朽巨著,用拉丁语写成,书的全名原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这部书是1515—1516年他出使欧洲期间,用拉丁文写成的。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是一个完全理性的共和国,在这个国家里所有的财产都是共有的,在战争时期它雇佣临近好战国家的雇佣兵,而不使用自己的公民。摩尔是一个信仰很深的人。他曾经想过做牧师,他的小说可能受到耶稣会的影响。广义的乌托邦可以是理想的或实际的,但一般来说这个词更强调乐观的、理想的和不可能的完美事物。乌托邦是人类对美好社会的憧憬,是人类思想意识中最美好的社会,如同西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西方一位学者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美好,人人平等,没有压迫,就像世外桃源。乌托邦式的爱情也是美好至极的。
乌托邦主义是社会理论的一种.它试图借由将若干期望的价值和实践呈现于一理想的国家或社会,而促成这些价值和实践。一般而言,乌托邦的作者并不认为这样的国家可能实现.至少是不可能以其被完美描绘的形态付诸实现。但他们也并不是漫无目的和毫无意义的空想。 在《乌托邦》中,莫尔首次用“养吃人”来揭露罪恶的“圈地运动”,并提出了公有制,讨论了以人为本、和谐共处、婚姻自由、安乐死、尊重女权、宗教多元等与现代人生活休戚相关的问题。他创造了“乌托邦”一词,开创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思想也成为现代社会主义思潮的来源之一。 【《乌托邦》微思想精读】 因犯罪而成为可耻的人都戴着金耳环、金戒指、金项圈以及一顶金冠。乌托邦人就是这样用尽心力使金银成为可耻的标记。 乌托邦人对病人热心照料,不令他们缺乏任何能恢复健康的东西,医药饮食,无不供应周到。对患不治之症的病者,他们给以安慰,促膝交谈,力图减轻其痛苦。 乌托邦人决不在这种病人自己不愿意的情况下夺去他的生命,也绝不因此对他的护理有丝毫的松懈。他们相信,经过这样劝告的死是表示荣誉的。但是一个人如果未得教士及议事会同意而戕贼自己,就得不到火葬或土埋,而是不体面地曝尸沼泽中。 并非一切男人都很明智,只重视女方的品德。即使明智的男人,在婚姻问题上,也会认为美貌大大地增加了美德。毫无疑问,衣服可能遮盖住丑恶的残疾,以致丈夫对妻子产生心理上的反感,而这时躯体上分居在法律上又不许可了。如果这种残疾是婚后偶然引起的,一个男人只有自认晦气,然而法律于婚前应该防止他被骗上当。 战争是唯一适宜于野兽的活动,然而任何一种野兽也不像人那样频繁地进行战争,因此乌托邦人很恨战争。乌托邦人一反几乎所有国家的惯例,把在战争中所追求的光荣看成极不光荣。然而他们的男女在固定的日子里刻苦地参加军训,锻炼自己,唯恐一旦有需要而他们不能作战。但是他们决不轻易地投入战争。他们出战仅是为了保护本国领土,或驱逐侵入友邦的敌人,或出于怜悯某个受专制压迫的民族而用武力把他们从暴君的桎梏奴役下解放出来.这是人类同情心所激起的一种行动。 乌托邦人把宗教的全部问题作为一个尚有待于解决的问题,容许每人选择自己的信仰。可是有例外,如他严禁任何人降低人的尊严,竞至相信灵魂随肉体消灭,或相信世界受盲目的摆布而不是由神意支配。因此乌托邦人的信仰是,人死后有过的必受罚,有德的必受赏。 乌托邦人认为当他们谈到死者时,死者是在场的,虽然不为世人的迟钝肉眼所见。 在乌托邦.大家的信仰不相同。然而信仰的表现形式随分歧不一,可以说条条路通到一个目标,即崇拜神格。因此,教堂内所见所闻都显得与普遍的一切信仰不矛盾。任何教派如有其自己仪式,可在家中举行。所以教堂中没有神像.个人可自由去体会神的形象,不管他喜欢哪一种最虔敬的方式。 【《道德情操论》简介】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伦理学著作,他一生中共修订过六次。 亚当·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道德情操论》对于促进人类福利这一社会目的起到了显著的作用,是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不可或缺的“圣经”,堪称西方世界的《论语》。 《道德情操论》共分七部分,修订过六次。在书中,亚当·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相比《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而它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对处于这场变革中的每个人更深层次地了解人性和人的情感,以及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身处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企业改革、股市非理性繁荣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身处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忌、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而这些不道德和道德,以及衍生出以上种种人类情感的“同情感”正是200多年前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撰写《国富论》之前,甚至在写完《国富论》之后一直不厌其烦反复思考的焦点。他耗费毕生的心血把这些思考写成了这本十分罕见的,也可以说是至今唯一的一本全面、系统分析人类情感的作品,他想告诉读者——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感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帮助别人,这种“利他” 的道德情操永远地种植在人的心灵里。而且,每个人对这种人类朴素情感的保有和维持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和谐运行,甚至民族的强盛将是至关重要的。如果你想要正确理解真正的“市场经济”,那么经济学之父的这本巨著是必读作品。 【《道德情操论》微思想精读】 尽管人具有自私自利的本性,但是,一个人在与他人相处时,也还存在另外一种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事情。这种本性就是怜悯或同情。 作为一个旁观者.如果他为别人的灾难感到悲伤,为别人受到的伤害表示不平.为别人的好运感到高兴,这样的人看上去是何等的和蔼可亲啊!相反,如果他只是同情自己,对别人的处境显得冷酷无情,对别人的幸福或不幸无动于衷,这样的人看上去又是多么的令人厌恶啊! 宽宏、人道、善良、怜悯、相互之间的友谊和尊敬,所有这些友好和仁慈的感情,当它们向那些同我们没有特殊关系的人表现出来的时候,几乎在所有的场合都会博得旁观者的好感。 一个普通人必须培育如下美德:他必须具有较多的专业知识,十分勤勉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他必须吃苦耐劳,面对危险坚定不移,处在痛苦中也毫不动摇:他必须在艰难中看到事业的重要性,并通过艰苦的努力和不懈的奋斗,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公众的认可。 被人敬爱和知道自己值得别人敬爱是我们多么巨大的幸福啊:被人憎恨和知道自己应该被人憎恨又是我们多么巨大的不幸啊! 谨慎也是一种美德,但是,谨慎的人不愿意承担任何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责任;不在与己无关的事务上奔忙;不参与到他人的事情中去;不向他人提出意见或作出劝告……因此谨慎的人只是受到人们某种轻微的尊敬.而似乎不可能得到非常热烈的爱戴或赞美。 对自己幸福的关心要求我们具有谨慎的美德;对别人幸福的关心,要求我们具有正义的美德和仁慈的美德。 谨慎、公正、积极、坚定和朴素的品质,会给一个人以及同他有关的每个人展示出幸福美满的前景;相反,鲁莽、蛮横、懒散、柔弱和贪恋酒色的品质.则预示着这个人的毁灭以及所有同他共事的人的不幸。 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每一种美德都会得到适当的报答和补偿。什么是勤劳、节俭、谨慎的最恰当报答呢?那就是在所追求的事业中取得成功,获得财富和人们的尊敬。什么是诚实、公正、仁慈的最好报答呢?那就是得到周围的人的信任、尊重和爱戴。许多人并不追求显赫的地位,但是希望受人尊敬。诚实和公正的人不会因得到财富而欣喜,他感到欣喜的是被人信赖和信任。 为人诚实、公正和仁慈是获得我们周围人的信任和尊敬的切实有效的办法,这一点是千真万确的。一个人的某个行为或许很可能容易被人误解,但是,他的行为的总趋向却不大可能被人误解。 人与人之间如果能够相互关心和同情,会使得彼此都感到幸福,也有利于促进人体的健康。 仁爱、仁慈、天伦之情、友情、尊敬等发自内心的感情倾向,有助于把社会上的人团结起来。 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处在一种需要互相帮助的状况之中.同时也面临相互之间可能受到的伤害。但是,社会不可能存在于那些老是相互伤害的人中间。因此,与其说仁慈是社会存在的基础,还不如说正义是这种基础。 美德是人类社会最大的维护者,而罪恶则是最大的扰乱者。前者令人愉快,而后者则令人不快。我们从前者可以预见到繁荣、舒适和安全,从后者则预见到对人类生活的舒适和安全的破坏和骚扰。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世界经典名著名句名段合集精选大全40: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10312.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是思想的火花在闪耀09-12
2 大正期的艺术儿童文学2.109-06
3 谜语什么菜不能吃09-06
4 撩女孩子的小故事09-12
5 经典句子:感悟幸福的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