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克曼兰德格仑林格仑
一、贡纳尔·贝克曼(GunnelBeckman)
贡纳尔·贝克曼(1916—?),瑞典当代儿童文学女作家,当过新闻记者,还在政府任过职。1960年她用传统形式写了第一本给少年的书,但直到1969年才有了新的突破。
贝克曼所著的书已被译成丹麦文、荷兰文、英文、法文、芬兰文、德文和挪威文等。 她在1968年以前写给少儿的文学作品均为轻松愉快、相当无忧无虑的风格的,主要是取材于她和她的家庭的日常生活。1969年少年小说《赴宴》的发表,使她在文坛上首次成名。在这部小说中,她怀着极大的真挚之情描写了一位即将死于白血病的19岁姑娘的内心活动。主人公昂尼卡面对死神的威胁,并不沉溺于感伤和依赖于宗教自我慰藉,而是怀着认真的热忱将自己的生活作为创作的题材来写书,以此来与孤独和绝望抗争。在1971年出版的《他自己的房间》一书中,她把注意力集中在两代人之间的隔阂上,并试图揭示出双方的问题所在。1975年出版了这部作品的续集,其中的少女玛甘在一次堕胎之后在医院里死去,爱情受到考验,生命也就在这瞬间终止。小说表现了少女试图清楚地认识自己,并因试图把握自己生命的方向而出现的内心挣扎。贝克曼在这里第一次将笔触伸向了性和死亡等对少年儿童文学来说属于敏感和较为难于把握的社会生活题材领域。 1973年,贝克曼发表了描写女中学生米娅的书《米娅》,是讲18岁的少女米娅由于怀疑自己怀孕而陷入深深的苦恼,并由此产生了种种微妙的母性体验。当米娅和她的男友决定要结婚时,却因为父母的婚姻正处于危机状态而遭到反对,米娅一面考虑到自己的人生计划一面产生了某种强烈的责任感。如同关于少女玛甘的小说一样,作家涉及了少女与性、未婚先孕的敏感问题,然而,除了社会习俗方面的问题,作家还在这部作品中重点探讨了学校和工作的问题,即米娅不想中断学业而去照看孩子。这部根据一件新闻记事而写的小说出版以后,在瑞典国内竟引出了一场关于赞成还是反对流产的争论。当然,小说的主人公关于怀孕的担心终于被证明是错误的,米娅的生活又恢复了表面的平静。在1974年出版的续集《米娅的寂寞》中,米娅已经成年了,父母也已经离婚,她与父亲生活在一起,而少年时代那次害怕怀孕的经历终究如同一片阴影一样挥之不去,给她的生活造成了不良后果。那本题为《一记耳光》(1976;年版)的作品描写了一个年轻人的聚会,书中所涉及的性问题和暴力描写又引起了争论。1978年间贝克曼还出版了几部以年轻人及年轻人问题为中心的小说。 在瑞典当代少年文学中,贝克曼是一位新派小说家,早年从事新闻记者职业的经历使她观念激进、目光敏锐,对于社会热点问题格外关注,而她的文学创作风格也明显地带有这种特点,例如她的作品常以快摄的形式及时地反映瑞典的社会热点问题,而她的摄取对象常常是那些刚刚开始认识自己和观察周围环境的少女。她描述少女们走向独立的道路及其与人生的对抗。她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围绕某一个情绪的转折点而展开构思的。贝克曼以及与她同一时期的作家,都热衷于从时事问题中寻求题材,并通过描写年轻人的恋爱来反映人生意义、死的绝对性及人际关系等,她能够真实地描绘年轻人粗鲁的外表和困惑的内心世界,同时,她的书也常常揭露长辈们的问题。 二、麦克斯·兰德格仑(MaxLundgren) 麦克斯·兰德格仑(1937—),瑞典当代儿童文学作家,同时为儿童和成人写作,并任瑞典电视台的编剧。1962年他出版了一部成人小说,1965年又发表了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从此走上了文坛,相继发表了三十多部作品。他的作品已经被译成丹麦文、荷兰文、英文、芬兰文、德文、法文、匈牙利文、冰岛文、挪威文及波兰文等。 在兰德格仑的各类作品中,有几个显著的焦点。例如在《奥敏·汉柏在闹市区》(1966)和《彼奇金与宝盒》(1967)这两本书中,他详细探讨了人们对第三世界的态度以及正在进行的捐献和投资。他仅用寥寥数笔,就表现出了要想改变人类的利己主义天性是多么困难。在自1967年至1971年出版的一套四卷本的系列作品中,他描写了一个足球俱乐部成员们的厄运。身为一个活跃的体育家,他在这些书里表现了运动是如何有效地促进人的发育、创造理解力和内聚力以及如何调和阶级差别的。 在他为少年人创作的小说中,他想要描述的是人类内心世界的冷漠和随之而来的问题。如在1969年出版的《为了莉斯的爱情》中,他讲述了一个年轻女孩和一个男孩生活在物质贫乏的环境中,他们自身遇到了许多困难并且相互间难以沟通。在1971年出版的《夏天里的姑娘》中,他描写了来自异国的家庭中几个孤独的十几岁少女之间的深层心理共鸣,她们的成熟和相互适应的过程被描述得极其逼真。此外,还有以寓言形式来反映战争的残酷及毫无意义的《缩小的彩虹》(1968)和描写一群年轻人的小说《玻瑟的书》等等。 与美术家费本·霍德合作,兰德格仑还出版了几本幼儿图画书,每一本都有特别的写作目的。这些图画书的内容涉及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并试图引起讨论、提问和解答。譬如1969年出版的《多斯乔布罗的洛塔传奇》,讲的是上帝待人的批评态度,他想使人们失去太阳,而女孩洛塔被派去同上帝就此事谈判。1970年出版的《玛特的爷爷》描写了儿童观念的成熟。1973年出版的《神秘的灯船》则以寓言的形式给孩子们讲述了死亡是怎么回事。 兰德格仑拥有坚定而幽默的艺术表现力,他认为在一本儿童读物中几乎可以写到任何问题,而决定成败的恰恰是写作的视角。在他的作品中他已突破了许多旧的禁忌、樊篱,使心理描写更加深刻。而且,他把他所描写的年轻人们置于一个开放的、广泛的社会关系之中,作为成人社会的一部分来加以表现。 三、芭芭拉·林格仑(BabroLindgren) 芭芭拉·林格仑(1937—),瑞典当代儿童文学女作家。她年轻时曾经在专业美术学校学习过,为自己的几本书画过插图。她也曾在某个家庭中为帮助弱智儿童而工作过。1965年她开始为儿童写书,除了写儿童文学作品之外,她也写一些成人小说,几十年中她已经出版了大约二三十本书。 芭芭拉·林格仑的作品已经被译成丹麦文、荷兰文、英文、芬兰文、德文和挪威文等。 在芭芭拉·林格仑为儿童和成人所创作的诗歌及散文作品中,她常常将一些平凡的与悲伤的、快乐的与沉思的东西混合在一起来写,在她的诗作以及她自1969年到1970年出版的两本关于洛兰噶的书中都可以见到创作转变的探索痕迹。这两本书中有着各种手法和思路的快速变换,而且书中的角色——无论成人还是儿童——都生活在一个远离日常烦恼的自由世界中。 芭芭拉·林格仑在文学上的突破体现于1971年出版的《隐秘的巨人》和1972年出版的续集《隐秘的世界》。在这两本书中,作者运用日记体形式,讲述了她自己的童年和少女时代:在充满令人恐惧不安的因素的成人社会背景下,除了那些对儿童日常生活的外部轮廓的勾勒,还有对儿童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像种种黯然的思想和不成熟的情感。而所有这些沉重的生活素材都是用浓烈又和谐的,甚至相当幽默的笔调描述出来的。 她曾出版了两本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诗集《咕哒、咕哒》(1971)和《小路旁的绿池塘》(1974),这些诗涉及了儿童的生存和他们关于生存的观念以及对年老和死亡等事物的看法。这些诗作生动活泼,富于表现力,充满趣味和跳跃的节奏,并在高亢与低沉的调子之间迅速地转换,它们对瑞典当代的儿童诗创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976、1977和1979年,芭芭拉·林格仑出版了以她自己的童年生活为素材创作的三本书:《里拉·斯帕维尔》《大个子斯帕维尔》《唯一的斯帕维尔》。在印在封底的内容简介中,作者强调说,这些书最好是由成年人读给小孩子听,因为这些书完全是从小孩子的角度来写的。在《橱柜里的电影院》(1978)一书中,芭芭拉·林格仑以她的诗、散文和对话表示,儿童的天真无邪的眼睛直接而清楚地关注着成人世界中大多数被司空见惯的事物:贫穷、战争、酗酒、犯罪。 芭芭拉·林格仑曾长时间地居住在与大自然最接近的地方,几乎在她所有的作品中都有对大自然的描写,在她的作品中,她以一种完全自然的态度将幻想与现实融合在一起。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瑞典的儿童文学13: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10221.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武侠哲学思想大全合集精选2509-12
2 经典古风诗句大全合集精选25909-12
3 小说万花筒:探险、家庭、校园、幻想、动物609-12
4 《闵希豪生奇遇记》09-12
5 经典古风诗句大全合集精选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