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洛迪的儿童文学活动
卡洛·科洛迪(CarloCollodi,1826—1890),原名卡洛·洛伦齐尼(CarloLorenzizi)。科洛迪系笔名。据说这一笔名来自他母亲出生地附近一个部落的名称。科洛迪1826年11月出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一个乡村厨师的家庭。早年曾就读于教会学校。在教会学校毕业后,他积极参加反对奥地利统治、争取民主自由的民族解放和独立运动,并于1848年和1858年两度志愿入伍,奔赴战场。后一边参与《路灯》《斗争》等讽刺杂志的编辑出版工作,一边开始撰写短篇小说、随笔和评论,揭露、抨击意大利社会的弊端。科洛迪还从事喜剧创作,并翻译过法国的短篇小说。1860年,他还担任过政府的戏剧审查员。他同情处于生活底层的劳苦大众,热心护卫民主和民族艺术。
科洛迪是一位多产作家,然而,使他蜚声文坛的还是他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
科洛迪的儿童文学创作是在他进入中年以后才开始的。1875年,科洛迪五十岁时,应友人之邀翻译了法国作家贝洛尔的三篇童话,译作发表后受到了小读者的欢迎。由此,他转向了儿童文学的创作。不过,科洛迪的儿童文学创作最初并不成功。1876年,科洛迪创作了小说《姜奈提诺》。虽然该作中的小主人公与巴拉维契尼的小说《姜奈托》中的小主人公本身并没有什么关系,但作为直接受巴拉维契尼小说《姜奈托》启发而创作出来的新的“教科书”,《姜奈提诺》远未超出《姜奈托》的影响。科洛迪在1876—1881年间写了好几本此类作品。由于缺乏艺术性,这些作品几乎都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不过,这倒为科洛迪以后创作《木偶奇遇记》积累了创作经验。 科洛迪的代表作《木偶奇遇记》创作始于1881年。该作最初以《一个木偶的故事》为名载于罗马出版的《儿童报》上,原来作者并未计划写成长篇,但作品一发表即在小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当时作者仅准备写十五章,即作者准备让独眼猫和跛脚狐狸把主人公皮诺曹吊死在树上。谁知,此时小读者们纷纷投书编辑部,不同意将主人公皮诺曹吊死,强烈要求作者继续写下去。编辑部没办法,只得请求科洛迪续写。于是,科洛迪又从仙女搭救皮诺曹开始一期一期接着往下连载,直到1883年方连载完毕。当年又在佛罗伦萨出版了单行本。是年科洛迪五十七岁。 《木偶奇遇记》的成功,促使科洛迪又接着创作了一系列“皮诺曹”续作。比如《皮诺曹在非洲》《皮诺曹在汽车里》《皮诺曹游历世界》《皮诺曹在野人中间》《皮诺曹的弟弟》《皮诺曹的儿子》等。不过这些作品都没有成功,与《木偶奇遇记》已不能同日而语。 除此之外,科洛迪还创作了不少小说、童话等儿童文学作品。比如《眼睛与鼻子》《快乐的故事》等等。 1890年10月,正当科洛迪构思一部新的儿童小说时,突然患病,因抢救无效而辞世。他最后的两部作品《愉快的符号》和《讽刺杂谈》是在他辞世后的第二年出版的。 二《木偶奇遇记》的思想内涵 《木偶奇遇记》是一部具有明显教育意义的作品。它涉及儿童成长这一重要的儿童教育主题。如何面对儿童的成长,如何引导儿童的成长,这可以说是《木偶奇遇记》这部童话的思想核心。 儿童的成长涉及过程;而《木偶奇遇记》讲述的恰恰是主人公成长的曲折过程。这样,作品主人公个体的成长便带有了类的意义。 《木偶奇遇记》的教育意义就是在主人公皮诺曹的成长过程中展开的。 主人公皮诺曹(意大利语意为“小松果”)原为一段木头,经父亲老木匠杰佩托的“制作”,成了一个小木偶。他是一个多么任性和顽皮的小木偶啊! 才给他做好一双眼睛,他的眼睛就直愣愣地盯着父亲杰佩托;才给他装上鼻子,他的鼻子一下子变得老大老长;才给他做好嘴巴,他的嘴巴便会歌唱并且发出笑声;才给他做好双手,他竟用双手拉下父亲杰佩托的假发套;等到给他安上了双腿,他便蹦跳着出门去闯祸了。 皮诺曹答应父亲杰佩托到学校去,用心念书,做个好孩子。可是在去往学校的路上,皮诺曹被远处传来的笛声和敲鼓声吸引住了。“今天就去听笛子,明天再去上学吧。反正日子长着呐。”“说干就干,他走到那条岔道上,撒腿就跑。他越往前跑,吹笛子和敲鼓的声音就越清楚: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嘀……咚、咚、咚、咚……”就这样,皮诺曹卖掉了父亲好不容易买给自己的课本,走进了木偶剧场。在木偶剧场,皮诺曹得到五元金币。可是正当皮诺曹满心欢喜欲将金币带回去给父亲杰佩托买件上衣时,途中又上了独眼猫和跛脚狐狸的当,竟异想天开地跟随他们去“奇迹宝地”种金币,结果不但好不容易得到的五元金币被抢劫一空,而且险些丧命。他幸而遇到了天蓝色头发的仙女,方得以脱险。又由于耐不住饥饿,皮诺曹跑到别人的葡萄地里去偷吃葡萄,谁知给夹兽夹夹住,没办法,只得被人用粗链子拴着,当了人家的看夜狗。离开葡萄地后,他决心用功读书,但不久又经不起诱惑,跟别人一起跑到海边看鲨鱼,掉进了海里,被渔夫捞起差点当鱼炸着吃。 当他经历了一次次坎坷,终于获得自由时,与仙女有如下的对话: “噢!我老做木偶都做腻了!”皮诺曹拍着后脑勺大叫着说,“我现在要变人,跟所有人一样的人。” “你会变人的,如果你配得上变人的话……” “真的吗?怎么样才能配得上呢?” “容易极了,只要你一直做个好孩子。” “噢,我不是个好孩子吗?” “根本不是!好孩子听话,可你正好相反……” “我从来不听话。” “好孩子爱读书爱干活,可你……” “正好相反,我一年到头偷懒,吊儿郎当。” “好孩子向来说真话……” “可我向来说假话。” “好孩子高高兴兴去上学……” “可学校叫我肚子疼。不过从今以后,我要改变我的生活。” “你答应这样做吗?” “我答应你这样做。我要变成一个好孩子……” 皮诺曹决心痛改前非,抵御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使自己“变成一个好孩子”。如果说,皮诺曹就此变成了一个好孩子,那么作品应该说也多少体现了“成长”的艰难。然而,作品并未就此打住。皮诺曹并没有就此走上坦途。事与愿违,他的一生总是为一个个的“可是,可是”所累。他意志薄弱的那一面又顽固地凸现了出来。 就在皮诺曹即将从木偶变成真正的孩子的时候,又经不住引诱,在坏孩子小灯芯的怂恿下去了“玩了国”。他在玩了国一玩就是五个月。由于贪玩,他变成了一头驴,被卖给马戏团,每天为人表演跳舞、跳圈。在一次表演时,他摔断了腿,再次被卖掉,主人把他吊在海边,准备剥下他的皮去做鼓面。他跳海逃走,被鲨鱼吞进肚子里,竟意外地遇到了父亲杰佩托。原来杰佩托两年前驾小船到海上寻找皮诺曹时被鲨鱼吞进肚里。他一直靠被鲨鱼吞进肚里的一条船上的食物生存。绝境中的皮诺曹勇敢机智地趁鲨鱼张嘴喘气时,带父亲逃出鱼口。从此,皮诺曹彻彻底底地变了。他辛勤劳动,努力学习,孝敬着父亲杰佩托,还帮助生病的仙女。改邪归正的皮诺曹终于脱胎换骨,变成了一个与其他孩子一样的真的孩子。焦瓦尼·斯帕多利尼(GiovanniSpadolini)指出:作者科洛迪塑造的小木偶皮诺曹,“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书中人物,对世人颇有教育意义。作为一个不同寻常的木偶,使孩子们感到十分开心。在这个小木偶身上,表现了‘好’与‘坏’的矛盾。具体来讲,他既真心实意地想过正常的人间生活,有时又表现出了放荡和懒惰的一面。”585 一个人的成长是多么不容易。 这就是我们所要面对的现实。 然而,作为成人的我们又有责任引导孩子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 在作品中,作者尽管写了皮诺曹这样和那样的缺点,却始终没有忘记发掘主人公皮诺曹身上的闪光点。这个闪光点就是皮诺曹所拥有的一颗爱心。当皮诺曹得到五元金币后,狐狸问他如何使用这些钱。他回答说:“首先,我要给我爸爸买一件漂亮的新上衣,金丝银线织的,纽扣是宝石做的。”当木偶演员花衣小丑将被班主烧死的时候,皮诺曹不忍心因为自己而连累别人,挺身而出要代替花衣小丑去死,结果他的勇敢义举感动了班主,终于赦免了花衣小丑。当皮诺曹第二次去找仙女时,发现了刻着仙女已去世文字的大理石碑时,他为此伤心不已。“木偶伤心地读完这几行字以后,该是怎样一种心情,就请诸位自己去想象了。他趴倒在地,把那块大理石碑吻了成千遍,号啕大哭起来。他哭了整整一夜,到第二天早晨,到大白天还在哭,虽然眼泪早已哭干。他哭得这样伤心这样响,周围所有的土岗子都接连发出了回声。他哭着说:‘噢,我的好仙女,你怎么死了?为什么是你死而不是我死,我是这么坏,你是那么好?’”皮诺曹对养育自己的父亲,更是充满了回报之意。当皮诺曹再一次被仙女营救,他情不自禁地就说到了父亲。“我要变成一个好孩子,我还要成为我爸爸的欣慰……这会儿我可怜的爸爸在哪儿呢?”“我还能看见他和拥抱他吗?我有这份福气吗?”当皮诺曹终于与父亲生活在一起时,作者这样写他对父亲的回报: 从这天起,整整五个月工夫,他每天天没亮就起来,跑去摇辘轳,换来一杯牛奶。牛奶使他爸爸虚弱的身体好起来了。可他对这还不满意。因此他又学会了编草篮编草筐,把卖来的钱花得很俭省。除此之外,他还亲自做了一辆漂亮的座椅车,天气好就推他爸爸出去散步,让他爸爸呼吸新鲜空气。 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一爱心的基础,才促使皮诺曹最终变成一个与其他孩子一样的孩子,变成一个好孩子。爱心是促使皮诺曹不断克服缺点,最终变成好孩子的原动力。 但是皮诺曹的爱心并不是先天的、凭空产生的。皮诺曹的爱心来自于别人对他的爱。在被爱中学会爱人,从幼稚走向成熟,这是作品所特别突出和强调的。 这是作品开篇不久,父亲杰佩托为了让皮诺曹能体面地上学时的一段情景: 杰佩托很穷,口袋里连一个子儿也没有,于是用花纸给他做了一套衣服,用树皮给他做了一双鞋,用面包心给他做了一顶小帽子。 皮诺曹马上跑到一脸盆水那里去照,对自己的模样满意极了,神气活现地说: “我真像一位体面的先生!” “不错,”杰佩托回答说,“可是你要记住,使人成为体面先生的不是好衣服,而主要是干净的衣服。” “不过,”木偶又说,“我上学还少一样东西,一样最要紧的东西。” “什么东西?” “我还少一本识字课本。” “你说得对。可怎么弄到它呢?” “那还不方便,到书店里买就是了。” “钱呢?” “我没钱。” “我也没钱。”好老头说,心里很难过。 皮诺曹尽管是个快活透顶的孩子,可也难过起来了。因为一件真正伤心的事,那是人人都会懂得的,连孩子也不例外。 “没法了,只好这么办!”杰佩托叫了一声,忽然站起来,穿上打满补丁的粗布旧上衣,跑出门去了。 一会儿工夫他就回来了。回来的时候,他手里拿着给他孩子买的识字课本,可短上衣没有了。这个可怜人只穿着衬衫,外面可是在下雪。 “上衣呢,爸爸?” “我给卖了。” “为什么卖了?” “因为我热。” 他回答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皮诺曹一下子就明白了。他那颗良心不由得一阵冲动,就扑上去抱住杰佩托的脖子,在他的整个脸上到处亲吻。 不错,皮诺曹是个顽皮透顶的孩子,但他再顽皮也是一个有良知的人。他知道下雪天只穿衬衫和一本识字课本的关系。他知道父亲为什么“热”。也正是由于父亲杰佩托如此的挚爱,皮诺曹的“良心不由得一阵冲动”。皮诺曹真正为父亲的爱心所感动了。正如皮诺曹夹着新识字课本走在上学的路上自言自语所说:“我在学校里,今天就要学会读书,明天就要学会写字,后天就要学会计算。以后凭着我的本领,我要挣许许多多钱。我第一次拿到钱就马上给爸爸买一件漂亮的布上衣。可我干吗买布的呢?我要买件金丝银线织的,纽扣是宝石做的。这位可怜人实在该穿这样的衣服。为什么?一句话,他为了给我买书,为了让我能够读书,竟把上衣也给卖了,光穿件衬衫……可天又这么冷!只有做爸爸的才肯做出这种牺牲!”这无疑是父亲杰佩托对皮诺曹言传身教的作用。 而当皮诺曹离家出走后,父亲杰佩托为了寻找他,不惜漂洋过海,险些葬身鱼腹。这又是多么真挚的父爱。 皮诺曹就是在这样的被爱中,开始学会爱人,开始学会面对困境,进而变成一个好孩子,逐渐走向成熟的。 这就是作品贯穿始终的教育思想。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科洛迪和他的童话创作1:http://www.yipindushu.com/wenxue/10019.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感悟人生的金言妙语09-12
2 经典句子:经典之句,智慧沉淀09-12
3 经典句子,触动心弦的优美韵律09-13
4 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经历了两次惨绝人寰的世界大战09-12
5 日本儿童文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