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神连结"属于一种神秘主义,或许有人将他翻译成"密契",这译得非常美、非常贴切。我最早注意神秘主义是从赛斯开始的。神秘主义就是说:你不是借着有组织的宗教或者任何的哲学、神学等,去了解神或是去诠释神;而是自己直接跟他连通,不假外力相助,直接感应,这叫做密契。从有原始宗教以来,这种人就有很多,像印第安巫术、萨满巫师等,最开始都是跟土地、山川、草木、日月、天地相通的,靠自己直接感通。《易经》也是直接感通而成的。
其实,这些事情在有宗教之前就已经很盛行了。有组织的宗教出现以后,把“直接跟神感通”当做怪力乱神、邪门歪道,因为这是组织无法控制的,他们就是要你受权威的控制,由宗教组织作为一个中介者去替你解释原因。其实在各门宗教里,还藏着很多离群索居、独自修行的人,他们每天都自己去感受这种与神的连结。
我以前是天主教徒,读过很多圣人、圣女的传记。那些后来被封圣的人,他们的传记都很特别,他们都有很强的感应力,也有很热情的修持体验。那时候中文翻译说他们是“神魂超拔”,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现在我感觉,那其实就是讲狂喜的状态,浑然忘我、魂上九霄的那种感觉,已经忘了一切……还有,神秘主义是超越的,不是在世俗层面的。西方宗教讲,神是超越的,神格的位阶是特别的,他不是在你之内,你也不在他之内,你就像蚂蚁、虫一样在地上爬;我们有人格,他们是有神格,所以你再怎么样也不会变成神,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层次是不一样的。东方就不一样,东方认为,你努力去修行,感通了,你就会跟他一体,能够产生天人感应。神秘主义者就是自己与神连结、与神合一,因而能回到那具有超越性的爱与光中!
当有过合一经验之后,人们不时会联想到许多东西方圣哲的名言,而自年少时起,文天祥的《正气歌》便为我所喜欢,此时我更对头几句有说不出的亲切感: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这说的不就是无所不在的神与爱吗?“与神对话”和“与神同心”的不同前几天有一位我认识的灵媒,她结婚生了小孩,一家三口到我家来看我,回去以后她打电话给我,说我跟她说的一句话让她有所领悟,我说为什么呢?她说有时她通她的高灵,高灵跟她讲的话,她有时候还是有疑问的,她不知那是否是自我假借高灵的名义跟她讲话,还是真的是她的高灵给她的指令?但是因为我是个人,面对面直接跟她讲这个话,她就觉得比较踏实、可以相信。这就是“与神同心”跟“与神对话”不太一样的地方。yipindushu.com
与神对话时,问他问题或听他回答,你有时候会起疑,到底是不是自己很自大地在那边自说自话?你会对神的可信度存疑。现在很多人都说他们在通灵,都说是神在告诉他们事情。而我是麻瓜,我没有通灵。通灵的人可能在人间的经验和智慧还不够,所以要依赖通灵;通灵的时候可能讲出很有智慧的话,可是跟他本人平常讲的话有差距,也许平常他本人比较善变或天真幼稚,还没有真的和神合而为一。所以,不管是透过哪一种修行方式,在这个年头,大家都需要“与神同心”,做到“与神连结”,与神连结之后,就会觉得自己跟神是同心的。当然,自我不是永远都没有缺陷的,自我还是有缺陷的;但我们的心里会越来越踏实,因为神与我同在,不管我是不是完美,是不是有瑕疵,是不是……不管怎么样,你都是被他疼爱的。
真心追求,不会在意多少次失败,因为旅程本身就充满了喜悦!
今天这堂课跟上次的课其实是连贯的,上次是“与神同心”,接着我要讲"依爱随行"。依爱随行的这个“爱”,是大爱也包括小爱。神的爱在我心中,还有我对我自己的爱,依着我的心,依着我因爱而生的喜悦,在接下来的时间好好生活,有了这个体悟之后,就非常感恩,也觉得非常甜蜜。人间的爱没有甜蜜,只有这样的爱才会甜蜜,因为它不会离开,它一直在那里。
年我到印度21天,回归到我的内心,感觉到这个爱在我的心里满溢出来,平安喜悦就是这样来的。我生出信心,真的体会到那种非人间的爱、没有条件的爱。
人会一直在追求爱,其实是因为,在我们的生命过程里,很少有机会得到足够的爱,并让我们有个很好的根。根没有扎实地扎下去,所以我们一路都很不安,会很困惑地摇摆,想着:我怎么办?我到底有什么价值?为什么我一直没有自信,没有活出自己的价值来,也没有得到我所需要的爱?你越感觉没有得到你需要的爱,而要向外去求,就越惨。我自己就身受其害。
那一次在印度的经验,让我发觉他一直在,于是我不假外求,从此,那种狂喜的经验、满满灌上来的喜悦,让我感到安适自在,未来会如何都没有问题,都能让我感到安然,所以,我从此不再恐惧、疑虑。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真是无欲无求,同时也感到人间太繁杂、纷扰,觉得不如归去,所以我的“八堂课"是这个意思。可是现在,我的心里是喜悦、平安的。我没有要求死,只是想把心得与人分享。分享不见得能使大家得到体会,就像看书,再好都只是字面上所得,必须有一天亲自体悟,才能知道其中美妙的真髓。体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
我也很感恩,并没有什么要求,也没什么雄心壮志,每天还活着醒过来,便心怀感恩,对我而言,每天都是神给我的一个额外礼物。
宗教与新时代的不同
之前讲过,辅大宗教研究所的研讨会邀请我去,我代表新时代领域去参加。之前我还没有体验,只觉得那些东西隐隐在那儿,并不明确,还不算是真的。可是我那时候忽然有了灵感,就确定了这个“除了神,没有别人;除了爱,没有别的”的主题。“与神同心”、“除了神,没有别人”,一切都是在神之内,他在我们每一个人心里,我们也在他之内,没有东西是超过他的,否则他就不叫做神了;而他又不是个具体的东西,如果是具体的,他就不可能包含我们每一个人,也不可能在我们之内,他是“空”,,可是包含万物,神的本质就是生命、能量、爱。
我在印度时体验到的这种无条件的爱,是完全无条件奉送给我的礼物,并不是因为我好,而是它一直在。各位不要觉得自己一定要做到某种程度神才会爱你,神不是要给你奖赏或惩罚你,如果有一天,你能够有足够的信心,放掉所有负面的认定、想法,你就会发现他一真都在。他的爱是一个礼物、恩宠,他不是要你去求才能得到(我没有否定“求”,也不是说“求”不好),不是非要什么条件才能达到那一点,而是信念充足、时机成熟、你的心完全打开了,你就会发现,他原来在那里。
谈到宗教,我很喜欢宗教里的真善美,可是我也很怕宗教组织加给人的那些传统信仰:恐惧神威,要畏惧,要害怕,把神当做是人的判官,把人的不完美当成是原罪,人类是有瑕疵的产品。假如我们是从神来的,怎么会是有瑕疵的产品呢?如果我们自认为有原罪,就会永远战战兢兢,害怕死亡、惩罚、地狱,因为人的有限性和僵化的逻辑思考,而用因果来判断。世间不是没有因果,只是不像宗教讲的那样,完全一模一样地返回给你,而是用另外一种方式让你觉知到,你那样做会伤害到别人。真正在因果之上的就是恩典,只有恩典能够将你提升,将你的心、你的智慧升华,你才知道,原来那个无条件的爱是真的。
我们把人的思考投射到神的身上去,把人的有限、不圆满、僵化的想法投射到神的身上去,所以就衍生出传统宗教的信仰。所谓传统的信仰就是:你相信唯一真神,别人所信的就是魔鬼,他们是妖言惑众、异端,这样的想法导致你只问颜色不问是非,跟政治一样,变成一种意识形态,而不是来自心里的共振;你一旦有了某一种意识形态,认为别的跟你不一样的意识形态就是错的,这就叫做党派、派别。以意识形态来看信仰的话,将会衍生出无穷尽的批判、斗争、杀伐、战争,变成不是“除了爱没有别的”,而是“除了恐惧没有别的”。深究那些负面的东西背后的动能、推动力就是恐惧,不是爱。因为爱,你就不会有分别,可是因为信仰,人们又会有所分别。
大家注意自己身边所发生的,就会发现那些旧的东西正在慢慢脱落、改变,有时候忽然有个创新的想法出现,你会发现:哇!这跟新时代讲的是一样的。
西方宗教一直认为神有神格、人有人格,一个类别占一个位子,神格和人格的位阶不同,永远不能混在一起,所以人们再怎么努力,充其量只是做一个好人,做一个能令神喜悦的人;假如你拥有美德、做很多好事,神会喜爱你,可是你永远没有办法跟神一样。神永远是神,人永远是人,神高高在上,人只能仰望神,努力求得神的喜爱,不论人再怎么努力,位阶都不会和神相同。
在新时代或古老的东方传统中,情况就不是这样的。新时代主张,神既是自有的,是内在的,也是超越的;他在我们之内,可是他也是超越人间的,他是所有一切的源头,同时又化身在我们每一个人里面。所以,以新时代的看法,神是"既超越又内在的”。曾经有一位牧师跟我讨论,他说他们在学神学、哲学的时候,本体论跟现象论永远没有办法讲得通,永远是分开的东西。我说,本体就是一切的根本、本质,一切万有或是无形无象的本源就是本体,也是我们人的源头;而现象以及所有物质界的东西都是从无、空所幻化出来的,是本体的展现,它们会显现为可见的物质现象。两者是一体两面的,但西方宗教是完全不承认这点的。
我们源头的最深处就是内在,内在是无形的,灵魂也是无形的,高我与神也是无形的,这是内在、本体;然后他显现出我们可以看见的东西,这就是外在——所有的肉体与物质世界。科学家发现,所有可见的物质,仅是全部存有的10%吧!看不见的东西其实多更多。因为“看不见”,我们会以为是“无”。
科学家还发现,甚至连人脑也是个小宇宙,人的脑子虽然有白、灰物质,可是, “暗物质”还是占最大部分。所谓“暗物质"就是看不见的、无形的力量,看不见的东西其实是一切的来源,看得见的东西反而是少数。宇宙之大,多的星星,彼此之间就是一片黑暗,那个黑暗的部分比星星更大。所以科学界也慢慢回到新时代的主张了。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超越世俗的神秘主义:http://www.yipindushu.com/shejiaorenxing/21483.html
推荐文章
09-18
1 品味文字温情,气质优雅经典的短句09-05
2 h5社交类的游戏如何做运营活动01-08
3 伪娘社交聊天软件12-24
4 成考总分多少算高分呢09-19
5 崇尚完善主义但不做完美主义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