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质上来说,小米和“罗辑思维"都是建立在“社群营销”基础上的企业,二者颠覆了很多传统营销的理念与方法,具体如下。
(1)二者都在社群的概念上构建了一个企业:为广大民众提供其他人难以提供的服务,将社群赋予了高的道德标准和审美情趣,引爆了人们对社群的关注并大肆地传播。
(2)一切都以社群的需求为主:创始人的人格化、产品的人格化、公司管理的人格化、社群关系的人格化、传播的人格化。yipindushu.com
(3)价值观与产品捆绑出售:我们在购买手机的时候似乎无法分清买的是小米手机还是雷布斯布道,购买大米的时候无法分清买的是高科技的大米还是“罗辑思维”思想,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确定,我们买来了愉悦的心情,满足了内心的渴望。
那么最后要提到的是,我们必须重复之前的一个判断:社群是可以产生品牌的地方、策划价值的源头、生产产品的地方、管理思想集中诞生的地方,也是传统营销朋友的处女地。
传统营销领域里的老前辈们可能不屑于关注“社群营销”,但是把“尊重人”当作核心理念的营销将是大势所趋!
我们先把“营销”放在一边,来分析一下合作伙伴吧,这比什么都重要。
无论是自然而然组合成的群体,还是有组织、有目的地建立的社群,其传播的因子、群体的性质等都会决定你终将与哪些人在一起,以及思考如何与这些人交流和共同进步。如果有一天你在社群中混得如鱼得水,那社群就成为了你进行传播的加速器。
小提示:小米和“罗辑思维”的成功可以归因于社群的力量,在社群中进行了品牌与产品的标签化与人格化,使得产品的生产地变成了社群。那么通过社群设计和生产出的产品,将最接近用户最真实的需求。
线下朋友圈
线上有平台、线下有圈子——未来必然的商业模式。风起云涌的020、P2P、B2B、B2C、C2B……一时间,各种组合、各种名词层出不穷,可谓“乱花渐欲迷人眼”。各家都在宣称自己的商业模式好,于是,各种巨额融资的重磅炸弹使各种行业掀起巨浪。商业模式好不好,说白了就看是否能够赚到钱,是否能够赚得长久;否则就只是赚足了眼球,冷暖自知。其实,叫什么名字不重要,线上有平台、线下有圈子,这是未来必然的商业模式。
1.线上平台向线下圈子的延伸
近期,微信支付、支付宝等已经加大对线下支付的布局扩张。微信支付已经在和首都机场进行密谈合作,在机场这样相对独立、交易体量很大的圈子里渗透支付环节。看得出,很明显拥有几亿线上用户的互联网企业,也将触角伸到线下。对于机场这样的线下服务生态圈来说,这不仅仅是支付的问题,还有登记牌扫描确认,租赁儿童、残疾人设备等,让线下线上密切结合,让支付与服务结合,这才是O20的落地之道。
2.线下圈子向线上平台的转型
说完微信和支付宝的线上到线下策略,再来看看人人乐的线下到线上策略,这是一个圈子到平台的转型。对于人人乐这样的连锁商业集团来说,2014年全年已经关闭了18家门店,短期关店会对现有业绩造成较大冲击,但是也是止损的方式,这样才能让人人乐集中资源投入到社区超市的O20电商平台中去。
对于互联网企业而言,线下的蛋糕要想吃得好,一味的“拿走主义”是朋友圈经营实战宝典不长久的,与线下实体经济结合,触痛消费者的痛点,将传统的模式理清楚,把潜在的价值点挖掘出来,才是良策;而对于线下实体企业来说,虽然在中国经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盈利,但是面对互联网化的今天,要虚心接受新思维和新办法,不要脑袋换了手不动,在接受新思维、新模式后,还在采用传统的运作方式,这样只会让自己陷入泥泞,让转型更加困难。
案例一:雷军进驻租房界,掀起小米式“线下朋友圈”颠覆革命一天夜里21点,位于广州市工业大道72号的一栋公寓楼的大厅里人头攒动,非常热闹,人们的谈话占据了整个房间。房东小刘要照顾三个到这里来的群体。他指向大家身边的一个高个子、瘦瘦的男生,说道,“这是我们的新家友小样",大家都安静了。这里把房客称作"家友”。小样是一个90后电商创业者,此时他正准备和在场的所有人分享他的创业项目——“苦茶工作室”,而在创业之前,小样是我国国家羽毛球队的队员。
小样讲到一半时,又来了一群人,还带着刚蒸熟的烧麦,来的每一个人都拿了一个烧麦开始吃起来。小润向大厅右侧的吧台要了啤酒,他现在是银饰设计师。卢卡斯向小润要了一瓶啤酒后,走向前排的沙发并坐下来倾听新家友聊天,而他是一名巴西留学生,不是太听得懂中文。武汉投资人文峰则一个人坐在懒人沙发上打电话,他常住在517房间里,最近他投资的一个项目到了关键时期。阿华是他的生意伙伴,也在一旁坐着。
像这样的见面会,是这栋楼里的每个新家友都能够拥有的。家友之间喜欢以花名称呼彼此,真实的名字在一个真实的生活圈里反倒显得有些多余。
刘洋,大家都叫他小刘哥,家是东北的,身材特别高大,平时喜欢穿一件POLO衫。他给这个公寓起了一个名字,叫“YOU+国际青年社区”。刘洋在过去的15年里一共到过七个城市,曾经有过很多次不顺利的租房经历,但最令他痛苦的仍然是孤单。
中国版《布达佩斯大饭店》
改革开放后的20年里,我国的房地产经济飞速增长,但是,空置的房屋数量也是历史上最罕见的。全球房地产指南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政府在鼓励居民买房的同时,也在限制租房市场的发展。这份报告指出,2010年后,我国房屋的租赁价格平均每年上浮%,北京、上海、广州的房屋出租率却非常低,仅为3%,让人惊叹。《中国人才发展报告(2010)》的一组数据显示,保守估计,北京市的“蚁族”(指收入较低、房屋居住面积不大,而工作非常辛苦的人群)大概有10万人。就全国范围来看,“蚁族”的数量超过上百万,这个数字仍在增长。也就是说,在北京、上海、广州工作和生活的年轻人将会碰到更加严峻的居住问题。
《七十二家房客》是邵氏影视拍摄的一部经典电影,影片的开头将镜头对准了贫民社区的一个水龙头。八姑是这里的房东,特别凶恶,她限制每个人每天只能用两桶水。苏州的老裁缝、上海的阿婆、开洗衣店的宁波小伙,还有靠卖香烟为生的杨老头,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排队接水,即便自己水不够用还要帮助邻居接水。周星驰也曾经把这一幕用到了自己拍摄的电影《功夫》里,描述了同是异乡人一同生活的温暖与辛酸。
坐在大厅里红棕色的沙发上的演员彭丹青说:“身边没钱就不要生病!”
由于丹青出演过《七十二家房客》这部影片,所以这句台词她至今都记得。1989年出生的梦梦来了一句:“现在,这句台词也许该换成‘身边没人就不要生病'!"打断了彭丹青的谈话。
梦梦是个银行职员。2013年,贺舒梦(也就是梦梦)还生活在上海,在南京西路的一栋老楼里找了间房子住了下来,一个月的租金是2000元。她告诉大家:“公用洗手间里有5个水龙头,只能用自己的。”梦梦在外漂泊的日子持续了5年,回想这5年的租房经历,她总结为这样一句话:“没有人情味儿"。这也印证了著名的现代建筑设计师勒·柯布西耶的那句话——“在这个时代,住宅仅仅是居住的机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之快超乎我们的想象,而北京、上海、广州的生活正是这一过程的缩影。中国还会有其他的大型城市不断形成,对于有梦想的年轻人来说,这意味着更多的奋斗机会和展示自我的舞台,但过程想必也会是充满资源的竞争、城市的拥挤与奋斗的不易。
管理学的始祖——美国的彼得·德鲁克写过《未来的社区》这本书,书中表达了他对人们在大城市中生活的忧虑:大城市相比农村和小城镇之所以让人更向往,是因为它让人身处于没有强制和限制的环境,为奋斗中的人们提供了向上发展的阶梯。但大城市也有它的弊端,因为它是不存在社区的。
没有令人振奋的现实中也往往有着市场机会,刘洋总是在琢磨这么一个问题:是否有可能通过某种方式把在某个城市漂泊的年轻人集合到一起,彼此有个依靠?刘洋在2010年年底,不再担任市场营销总监,而是去了苏州、上海、广州、北京和深圳等城市做了市场调研。调研主要是围绕在这些城市中频繁换工作的年轻人展开的,经过对他们的一番了解后,刘洋发现这些年轻人和自己有很多相同的地方,那就是缺乏真实的社会交往,都曾经有过非常痛苦的租房经历。
过去的租房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需要在充满各种虚假信息的网站和大量房屋中介机构中,找到自认为可靠的房源,之后约房东去看房,双方再商定价格,最后确定是否要租房,这个过程最多不会超过一天。但是如果你想成为YOU+的家友,那必须要满足“三不租”的原则,也即年龄超过45岁以上的,结了婚并且已经有孩子的,不爱社交的都不租。租房前要提交简历并面试。刘洋认为这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租房,在接受《商业周刊/中文版》的采访时,他说:“我们在合并同类人”。
一所公寓仅能够满足租房者居住的基本需求。但YOU+想要实现的是,给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品位带来一次彻底的革命。刘洋觉得,“我们之所以敢叫社区,是因为我们在线下重建了信任”。
公寓的大厅有300平方米,我们可以把这个大厅改建成一个大家都喜欢的社交场所,里面设有跑步机、微型电影院、酒吧、咖啡座等,供家友们建立线下的社交圈,而且几乎不付出社交成本,这个线下的社交圈似乎比虚拟社交圈更可靠。实际上,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已经逐步形成了社区办公、社区居住的模式,人们也更加渴望通过居住的地点或办公的地点来建立彼此的交往和信任,并运用这种新型的社区关系给自己的生意和个人发展带来机会。德鲁克曾经给这类社区画出了一张蓝图:城市中存在的各种社区可以为每个个人提供发展的机会,帮助他们取得成功并脱颖而出,做出自己的贡献。
没有住房的年轻人都憎恨租房这件事,公司也为员工的租房问题而苦恼,朋友圈经营实战宝典可以说,这些人都能结成一个恨房者的联盟了。刘洋或许从来没有想过,他实现了雷军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小米公寓。
小米科技公司董事长雷军在2014年的11月28日这一天发布了一条微博,宣布YOU+可以获得顺为资本的投资。YOU+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级别的集体公寓,给在这个城市中漂泊的年轻人一个温暖的家,YOU+也会首先解决小米和金山的员工的租房问题。《商业周刊/中文版》对雷军进行了独家采访,雷军已经对YOU+项目进行了为期半年多的考察,他本人非常期待这个项目,看好整个项目的运作团队。
《社区与社会》开篇印有社会学家滕尼斯的一句话:“人类需要社区。”如果说我们处在一个依赖手机屏幕来结交朋友的年代,那么线下的社区满足了人们最基本的社交需求。就像《布达佩斯大饭店》这部经典电影中所描述的一样,它是一个人与人之间信任、真诚、依靠和实现理想的故事。
YOU+做的是“社交产品”
这栋公寓如果没有找到入口的话,从外面看就是一栋普通的楼房,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刘洋一路上都在想着,他的理想是建造一个充满爱的社区,并非一栋简单的公寓楼。
2012年,上海、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就开始尝试为年轻人建立长租公寓租住市场,这个市场将以“房屋托管+标准装修+租后服务”模式来运作。这个市场的领头羊是新加坡的雅诗阁和辉盛。虽然近期有途家、优客逸家等公司进驻了这一市场,开始了“社交”产品的出售,但这种“社交”的核心却仍然是公寓。
刘洋直言道:“不是家友就进不来,哪怕混进来了,他也出不去。”并随手将一张磁卡放在大门旁边的一个并不起眼的地方,玻璃门“吱”的一声就被打开了。而类似这样的一个门禁系统在YOU+的每个出口都有,它设置得比较隐蔽,甚至有的是在墙壁上的印刷机转轮上,不熟悉的人一定想不到。每位家友都配备一张这样的磁卡,这张磁卡可以用于进出社区和在社区的消费活动。
如此花尽心思地去设计一个小关卡,目的只有一个:住在这栋楼里的100个人都能相互信任,这也是成功塑造一个社区的关键所在。成功的唯一标准就是,房客们心甘情愿地把这里当成家,如果不小心将手机丢在大厅里面,两天也不会弄丢。在此之前,刘洋试图采用输密码的门禁系统、24小时保安等方式,但这些都远不如只有家友才了解的特殊机关更加好用。
早在2011年,刘洋或许并不知道他在用“反互联网思维”模式,制造了一个属于当下互联网时代的产品。而在今天,YOU+已经有了专属于自己的网站。这个网站意义非凡的一面在于,所有人对社区的体验最终在YOU+的网站上实现了。
同意随便装扮出租房的房东太罕见了。但是在这个社区里,会鼓励家友们用自己喜欢的风格DIY房间,从大门、墙壁再到屋顶。丹青说道:“我把这儿当成自己的房子。”她把自己房间里的门框全部镶上了灯泡,把一堵墙拆除了,并用香槟色的壁纸粘上,还做了门框,把仅有的那么一点平地变成了小阳台。丹青是广州本地人,也是首批YOU+的房客。正是因为刘洋买了一个她的旧沙发,她认识了这里,才搬了进来。那个红棕色的旧沙发如今被放在大客厅里,供房客会客用。丹青不仅在电台当过DJ,还演过许多广东当地的舞台剧,其中包括《七十二家房客》。她特别喜欢演员这个职业,她的朋友圈经营实战宝典房间中造价最为昂贵的就是门框,当开关打开后,灯泡就都亮了,极像百老汇。
刘洋觉得,每个人都参与到出租房的活动中,这间屋子才能真正温暖起来,他从来不要求家友临走时把屋子变回原样。租房的人如果把感情也寄存在房间里,那将会提高社区对家友们的吸引力。家友们有按自己意愿参与建设这里的公共场所的权力。万圣节那一天,大厅里都是家友们亲自制作的僵尸玩偶和南瓜灯,这些创意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刘洋还鼓励大家参与到食堂大厨的招聘工作中,试吃结束后,家友们都认为一个来自五星级酒店的厨师是该岗位最合适的人选。
刘洋认为,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不管是以线上的互联网还是线下的沙龙为平台的交流,都有一个同样的问题:交流仅限于表层,很难深入,这或许是因为人与人之间没有太多的信任。有的人进入一个社交圈是带着自己的目的的,或是为了享受快乐,或是为了分享资源和生意的需要。而刘洋真正想做的是,在后大学时代,把在外漂泊、奋力打拼的年轻人聚集到社区中,这看上去有些“乌托邦”。
正因为如此,刘洋给租房的人设立了三个条件:由于公寓的主要关心对象是正在打拼的年轻人,因而45岁以上的人不满足条件;公寓的楼梯与房间面积都不算大,是为未婚的成年人而设计的,所以说结了婚并且有小孩的不满足条件;而YOU+是想要给漂泊的人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如果房客是不爱交朋友的,那也不满足条件。刘洋说:“那些来了不看大厅,就只想看房间的人不是我们要找的人。”
在上述条件的基础上,进入公寓的每个家友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80后青年文峰是一位投资人,他自己的房子在广州的花都区,但由于工作需要,想找个去公司比较方便的房子。最开始是在58同城上知道YOU+,看到了一则关于YOU+的文案——“我们不是在租房,我们给你一个家。”他感觉非常不错。本来觉得租房应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但让他想不到的是却恰恰相反,文峰有些无奈地说:“以前租房麻烦,这个更麻烦,因为不是一开始就能看房的。"更让他想不到的是,“YOU+凤凰店项目"位于广州市工业大道72号,文峰为了租到这个房子,居然投了简历,填写了婚姻情况、年龄、学历和职业等信息。文峰与凤凰店的店长聊了一会儿后,店长带着他去看公寓。
广州YOU+凤凰店的房客已经有100多个了,包含了28种职业的人,有模特、专业的纹身师、创业者。为了让家友们融入到这个社区中,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刘洋为此还设立了专门的“家规”。让家友们习惯使用放在电梯门口的装空易拉罐的口袋,鼓励家友们参加各种“会”,包括同生日、同职业、同星座、同乡等,也可以总结为参加“五同会”。除此之外,还可以参加摄影、创业等沙龙。一段时间后,可以自己算一下,一个月下来总共认识了多少人,参加了多少活动。
刘洋对一楼的300平方米的客厅非常在意。邵兴华曾经在英国生活了9年,当他第一次看到这个大厅时,就有了租房的想法。在英国的时候,他与朋友一起投资了一所留学生公寓。阿华和大家说:“房间内部跟YOU+很像,但公共区域小了很多。在这里,我几乎把所有业余时间都放在大厅里,楼上的房间只用来睡觉。”而刘洋是这样描述理想的:虽然卧室非常小,但宽敞明亮的客厅可以满足我。这个理想仿佛把每个家友的客体都集中放到了公共朋友圈经营实战宝典区域。这个大的客厅满足了家友的交友需求,而不再仅仅依赖楼上的房间,解决了一个社交问题。
在经过和家友的聊天后,阿华得到了不少的灵感和启发。“大家不是正在创业,就是在准备中,状态都差不多,所以彼此容易理解。”刘洋觉得,年轻人如果暂时买不起房,又租住在一个小房间里,社交范围将会非常狭窄,不利于个人发展。YOU+帮助年轻的朋友们建立了现实中的交际网络。
如果设计一个可以打分的APP,那么家友可以相互评价和打分,如常帮助别人的人得分也高,这就会在一个小范围内慢慢构建起一个信誉体系。这个体系的建成方便了全国家友的活动,比如家友本来是广州店的,如果他要去上海,信誉好的话可以免费住上海店的空房。
小润(黄润杰)觉得这种租房生活仿佛是20年前的中国,家友之间就好似老街坊。小润的房间在四层,整个楼层有20户人家,小润都认识他们。口渴了家里刚好又没有水的话,就直接去隔壁家的冰箱取瓶水;晚上如果饿了,就去天台那里看看,要是有家友烧烤的话,就拿瓶啤酒去凑热闹,有时还可能聊通宵。
卢卡斯是小润的邻居,他喜欢在自己的房间里玩非洲鼓,他的书桌在床下面,桌子上是卢卡斯父母、姐姐的照片。房间一进门右手边是卫生间,左边墙壁上是巴西队的旗帜。在卢卡斯精心的LOFT式的设计下,20平方米的房间成为了实用而紧凑的小家。
2014年7月,通过朋友介绍,卢卡斯来到了YOU+,他是从巴西到广州来实习的,实习单位是广州的一家国际贸易公司,实习的同时完成毕业设计。由于他的签证10月份到期,所以必须回巴西再办理签证手续,需要花费大概6000元左右,但卢卡斯只剩下4000元了,父母寄的钱还没有到账。小润得知了这个情况后,马上借给了卢卡斯2000元。
《七十二家房客》电影镜头中记录的租房生活,在我国一线城市很难再看到了,哪怕是到了二、三线城市,你也会发现人们只是围绕自己熟悉的圈子进行社交活动,或是利用社交软件交友。对用手机上的社交软件交友这件事,小润发表了自己的意见:“QQ有里上千个好友,真正的朋友却很少。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总会有各种理由来推托。”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微信经营实战大全精选合集--到底学谁:http://www.yipindushu.com/shejiaorenxing/19199.html
推荐文章
09-20
1 【不较劲把挑剔的眼光变为欣赏】09-02
2 书签晚安话语09-13
3 正能量语录大全,伴你实现理想09-12
4 心灵消化生活和经验,产生智慧与个性09-20
5 【不和诱惑较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