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著名的管理学家曾说过:“有些人执行不到位,不是缺乏执行力,而是缺乏执行的意愿。”缺少了执行的意愿,就没有执行的积极性,就失去了好的执行心态,干活有气无力、半死不活的样子,这样怎么能执行到位呢?就像一个驾驶员开车的时候心不在焉,看到路边的靓妹就去瞄几眼,还边开车边打电话,这样怎会不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呢?不是他没有执行力,而是他不愿意好好开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企业中有这样一种员工:他们做事的积极性挺高,也很愿意做事,但是执行效果却不好。怎么回事呢?可能是做事方法不对,或者是水平有限。对于这类员工,企业管理者既要给他们积极的鼓励和期望,还要及时给他们指导,让他们掌握正确有效的执行方法。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执行到位。
执行意愿是执行到位的保证。管理者发现有执行意愿的员工后,应该感到高兴,要珍惜这类员工。要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期望,这样他们的精神力量的作用会发挥到最大。就算执行中遇到一些困难,他们也会努力想办法克服困难,保证执行到位。有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一位教育家来到一所学校,随便点出10个学生的名字,说这些学生在未来20年内,会成为栋梁之材,并说这是经过他的专家组测验得出的。校长感到很奇怪,因为这些孩子的成绩都很差。这10个孩子回到家告诉父母:“有个大专家说我能成才。”父母特别高兴,从那以后给了他们很多鼓励和期望。20年后,这些孩子都成了顶呱呱的人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你给孩子怎样的期望,孩子就能成为怎样的人。同样的道理,在企业中,管理者给员工怎样的期望,员工就能做出怎样的成绩。员工如果没有执行意愿,你也要给他鼓励和期望;员工如果有执行意愿,你更应该给他鼓励和期望。这样,员工才有可能在你的积极暗示下执行到位。 当然,对于那种有执行意愿却没有执行能力的员工,管理者有必要多方面了解,给员工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例如,某装修公司一名员工干活的时候总是特别积极,可他做事不动脑筋,盲目地做,结果当然是一塌糊涂,重新返工,影响工程进度。他的上级非常生气,但冷静下来之后,还是非常耐心地指导他。慢慢地,这名员工执行力就提高了。 总的来说,无论员工是否有执行意愿,管理者要想提高员工的执行力,都有必要注意下面两个方面。 重视员工的意愿,让员工做他愿意做的事 对企业来说,没有执行力就没有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重视提升每位员工的执行力。而提高员工执行力的关键,就是增强员工的执行意愿。只有当大家愿意执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企业的执行力才会提升,才会克服企业发展中的难题。 要想增强员工的执行意愿,在工作中,管理者就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任务。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让员工做他不感兴趣的事情,他很难打起精神、投入热情,也就很难把工作做好;如果让员工做他感兴趣的事情,他才会充满激情,才有希望把工作做好。 当然了,有些工作毕竟是枯燥的,要想让每个员工都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这显然是不可能的。管理者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把员工安排在其感兴趣的岗位上,让他们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 正确用人,让员工做他擅长的事情 员工有了执行意愿,不一定能执行到位。因为感兴趣不等于能做好,要想员工既有执行意愿,又有执行力。最好的办法是让员工做他擅长的事情。一般来说,自己擅长的事情,做起来会得心应手,也会有更多的热情。这就要求管理者在选人、用人的时候注意给员工提供适合的岗位。 例如,某员工擅长与人打交道,喜欢做销售工作,管理者却让他做行政工作。该员工的优势发挥不出来,他本人也会失去工作热情,执行力就大打折扣。 在具体的工作上,管理者也可以临时调动员工的岗位,重新安排员工去做他擅长的事情。例如,某行政人员口才很好。一次,公司举行展销会,管理者临时让他担任主持人,他接受了这个任务,并很好地展示了自己的口才,圆满地完成了主持工作。 子凡执行心语 执行意愿是执行力的重要保障,没有执行意愿的员工,能力再强也无法把工作执行到位。有了执行意愿,还要努力提高执行力,才能保证执行到位。两者缺一不可。 解决14个企业问题,全面提升员工执行力 企业执行力跟不上,管理者就要找原因:到底执行力出了什么问题?根源在哪里?管理者在指责员工之前,应该先从企业本身寻找原因,如体制与机制、薪资福利、企业文化、团队氛围、中层问题等方面。只有管理者找出并着力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全面提升员工的执行力。 体制与机制:慢走和快走,加量不加价 很多企业管理者抱怨员工执行力差,认为问题出在员工身上,却没有反省自己,没有从自身找原因。要知道,员工执行力差,有选人、用人的问题,也有企业制度的问题。为什么说企业制度会影响执行力呢? 企业的性质有很多种,有国有企业,有民营企业。湖北省武汉市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国有企业,在10年前就已关停了。浙江遍地都是民营企业,发展势头非常好。企业发展好坏与企业的性质无关,关键在于企业的体制与机制是否能很好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团队的凝聚力,进而增强员工的执行力。 在一些国企中,不良的工作作风很严重。举个例子,在个别国企中,有这样一种说法“慢走别掉队,快走别冒进”,还有一种说法是“快人一步是先进,快人三步是先烈”。这种风气在部分国企特别严重,为什么这么说呢? 简单地解释就是,在国企中,你不能表现得太出色,你不能走得太快,否则你就会被大家干掉;你也不能走得太慢,走得太慢你也会被干掉。所以,很多人在国企中不努力工作,而是想办法不成为前三名,也努力避开成为后几名,他们把心思放在如何成为中上游的人。 例如,一个省公司下边,有12个地级市公司,这些地级市公司的总经理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是想办法争夺一、二、三名。因为他们知道争,成了一、二、三名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他们也不愿意成为八、九、十、十一、十二名,因为他们知道一旦成了倒数几名,一个政策下来,他们就可能被末位淘汰了。所以,他们基本上都在争中间四位。所以,你会发现他们不是没能力,而是不愿意努力做出业绩。这难道是一个人的执行力问题吗? 通常在老板看来,一个人没有做出业绩,就是执行力不够,但实际上,这背后有一种体制和机制在影响着执行力的发挥。而且准确地说,是体制和机制影响了执行力的发挥,大家刻意保存实力,去争四、五、六、七名,就是很好的证明。 不光是管理层,还有普通员工,他们也不会努力成为第一名。因为一旦成了第一名,你就威胁到别人的利益和权益了。为什么呢?因为你等于在老板面前证明你干得好,也就等于证明了别人无能,所以,他们的利益就受损了,他们就会抱着团来想办法把你轰下去。 更严重的问题是,当有人做出成绩后,上级领导赞美他一通之后,紧接着就是给他增加任务指标,但是不加工资,不提高待遇。这就叫加量不加价。换言之,就是活越来越多,但职务却没有上升,薪水没有增加。所以,在这种体制和机制下,执行力能好吗?这是一个人执行力的问题吗? 总而言之,当企业执行力上不去时,管理者不要盲目地认为这是员工的问题,一定要追根溯源,从源头上找问题,这样才能找到症结,才能对症下药。事实上,根源在于企业的体制和制度,这才是影响企业执行力的罪魁祸首。那么,怎样才能消灭这个罪魁祸首呢?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既要愿意执行,更要执行到位: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7436.html
推荐文章
09-20
1 【博弈的人生要低调2409-12
2 有些词语会比别的词语更重要吗09-13
3 尝试新方法09-12
4 战略战略就是差异化09-12
5 有没有哪些问题需要闭口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