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们来说,“成功”是什么
之前我也提到过,我认为个人的幸福很重要。在庆应SDM的课堂上,我也常对学生说,项目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QCD”,但更为理想的结果是在达成Q(Quality=品质)、C(Cost=费用)、D(Delivery=时间)的同时,也使P(People=个人)感受到进步带来的成就感,也就是实现QCD+P。
在我看来,为实现项目成功而牺牲个人的幸福是不可取的,没有哪个项目的成功与个人的幸福毫无关联,所以我坚信项目的成功与个人的幸福定能同时实现。
让个人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且使项目获得成功,是最为理想的状态。 “通过使项目取得成功实现个人的幸福”也很棒。但是,因为人是脆弱的动物,所以无法保证人们能始终保持这样高尚的想法。我认为,如果将“个人的幸福”与“项目的成功”这两个目标绑定,那么以实现个人幸福为目标的人执行起来就不会那么勉为其难了。 而处于项目经理位置的领导,应该让项目组成员相信“项目的成功=个人的成功”并承担起相应的职责。项目经理应具备的最重要的素质就是,无论项目陷入何种境地,都能想尽一切办法促使项目成功。 设定能够同时实现“个人的幸福”与“项目的成功”的目标。 当你把自己的生活视作一个项目的时候,请试着给这个项目制定项目章程。 比如,拥有什么能让自己感到幸福?决定自己幸福与否的前五个(十个也可以)重要要素是什么?实现这些要素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思考这些问题绝非徒劳,与此同时,为这些决定自己幸福感的要素排个先后顺序也很重要。 怎样的价值观对于自己比较重要?在思考的过程中,可以列出十个左右让自己感觉舒服的形容词、形容动词[1]、副词(若脑海中浮现的是动词,也可以列出),然后给它们依次排序。同时还可列出十余个让自己感觉不舒服的修饰词,从反面映衬前述词语是不是真正让自己感觉舒服。 顺道提一句,在我列出的让自己感觉舒服的修饰词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自由的/自由地”,而让我感觉不舒服的词语则是“强迫”“命令”。因为我原本就不喜欢被别人强迫做某事,所以你只要告诉我一件事的目标和限制条件,把剩下的交给我自己想办法去做就好。 项目成功的定义是实现QCD+P。 自己对幸福的定义是什么?明确对自己而言最为重要的价值观。 需要提醒的是,有些幸福也是其他幸福的前提,所以我们应该优先实现这些幸福。此外,在自己列出的幸福要素之间,也可能会出现二律背反的情况。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通过提高一方优先级别或降低另一方优先级别,使双方得以共存。 例如,享用美食和减肥之间存在矛盾冲突。但是,在保持一定的体重和健康状况的前提下,可以设定实现两者共存的范围。因为这样做的本质是同时实现健康与享用美食。 毕业求职:感受各种缘分,按照自己的方式思考 庆应SDM有很多学生,其中有一些本科毕业后直接读研的年轻人,他们常常与我谈起自己对于求职的担忧,希望从我这里获取一些毕业求职方面的经验,所以借此机会,我想谈一谈我在毕业求职时的经历。 我所念的东大寺学园是一所初高中连读的学校。虽然后来学校搬迁了,但在我上学的时候,学校还位于奈良公园内,所以我每天都是望着南大门走进学校的。不夸张地说,坐落在东大寺院落内的学校,环境相当得天独厚。 在我们学校,高中的文科课程会在高二上半学期结束,理科课程则会在高二下半学期结束。在完成所有理科课程之后,我决定改学文科,也就是成为人们常说的文科转班生。虽然我也一直认为自己选理科是理所当然的,但因为我从初二到高二一直担任文科社团中成员人数最多的科学社团的团长,而且当我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走向时,我发现自己更喜欢待人而非待物,所以我决定选择文科。在文科的院系中,我选择了与理科知识关联较为密切的经济学系。 虽然我运气不错,如愿读了自己想要学习的学科,但比起经济学,我对心理学、领导力的兴趣更为浓厚。我看过父亲的很多商务类书籍,不过花费时间最多的还是麻将类书籍…… 毕业求职期,虽然没有真打算去哪家公司上班,但求职是社会实践的一部分,我还是参加了不少公司的面试。比较幸运的是,当时的日本正处于泡沫经济崩溃之前,是彻底的卖方市场,而且那些职场前辈为我们描述的职场生活也相当刺激、诱人。虽然当时我婉拒了那些公司,但我还是要对那些愿意给我机会并与我分享人生经验的前辈表示感谢。 在决定未来进入哪个行业工作时,要以广阔的视野尽可能多地了解不同的公司,多与各行各业的人士交流,然后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 当时并没有如今这么方便的沟通工具,互联网也未普及,智能手机还未出现,所以当时人们能够从社会中获取的信息非常有限。比起过去,如今真的方便很多,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瞬间获取自己想要了解的所有信息。 虽然当时我拜访了形形色色的企业,见到了许多不同行业的前辈,但我还是拿不定主意该选择哪个行业、从事什么工作。 有一天,我和父亲深谈了一番。他非常严格,也很有远见,而且对我充满了期待与关爱,所以我很尊敬他。虽然我上初中、高中的时候没少与父亲发生争执,但在进入大学后,我对父亲的态度也随着成长渐渐发生了变化,我甚至开始觉得,与父亲保持一定的距离,结果会更好。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幸福思维和幸福导向: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6579.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新员工培训效果的评估报告12-07
2 读书不多的人一定要做企业高管吗为什么09-12
3 经典句子:经典句子对生活的启示12-25
4 电子商务推广文案范文模板09-12
5 “仪式习惯”:压力与恢复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