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体说来,你善于掌控而缺乏视角(即图中右下角的象限描述的情况),那么,你可能过于重视结构、流程和系统,这是微观管理者的典型特征。你倾向于组织得过细,你喜欢过度掌控前进的方向。换句话说,掌控的形式大于掌控的内容。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豆子的财会工作者的情形。如果他拥有的权力太大,一个劲儿地压缩用于创新、设计和研究的资金,就会扼杀企业的发展动力。到了一定地步,企业再也没有“豆子”可数。很多上市公司总是冒着损害企业长远发展和生存的风险,把重点过多地放在操控股价上,只顾及下一季度的收益报告。这种思维方法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某人爱整洁,可是,他却身无长物,没什么可供他清洁整理的!他通常花大半天的工夫来整理夹文件的回形针,而疏忽了本该承担的更大责任。
这种视角常常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如果你把高尔夫球杆握得太紧,就控制不了挥杆的力度。你给孩子定的规矩太严,他们可能反而充耳不闻。拳击手或空手道大师有一招是诱骗对手,让对方失控,情绪发作,做出过度反应(这一招叫作“激将法”)。如果你制定的政策和程序过于严苛,到头来只会压制企业的创造力、灵活性和发展动力。
不少人长期存在过度精心准备的问题,我们大家也常犯这种错误。我们逃避完成一项特别不情愿的任务时,就把它放在桌上,说是要“再多准备准备”,意思是再整理一下笔记,修改一下格式,给打印机装好纸,然后下一两盘单人跳棋,作为紧张的工作间隙的调剂。这种事难道不是常有的吗? 准备要“充分”,但怎么样算“充分”,这个问题很难回答。过去50多年来,人们设计推广了不少时间管理法,大部分都是糟蹋了好东西。最早的“每日时间安排”(Day Timer)做成标明日期的页码,以15分钟为一个时间段,它是由一名律师发明的,他想有个办法来记录15分钟内他的可安排时间。“ABC”的优先排序系统作为企业培训员工的方法风行一时,它原本是用来处理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的。“当日待办事务”清单方便实用,是因为当年社会节奏不快,一天之内这些事不会有大的改变,环境很安静,人们能安心完成它们。 头脑聪明的软件设计师想创建一种“最新、最棒”的GTD运用程序,也大多流于烦琐,超出了日常生活的适用范围。大部分程序是无的放矢,因为要把生活内容纳入他们的程序表格,太费脑筋了。 积极面 有了一定的结构,我们就必须不断地“填空”,也就是执行任务。实际上,要做到事事顺利,我们就必须安排好必要的资产,最终“完成表格”。这个行动的过程要求预先做好决定和设计。我们井然有序地完成给自己下达的指令,不管是一次简单的谈话,还是创办一家企业。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大半时间是在做我们或别人交给自己的任务。 有些时候,你的精力应该主要放在流程和系统上,即更新结构以及处理由你启动的事项上。 你处在“结构和成就模式”下,就不可能同时处在“构想和思考结局”的思维状态。一边穿针引线,一边有意识地专心思考人生目标,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你在事业上达到了圆熟状态,也许就能在跟员工聊天时,脑子里很快地想起企业的价值取向。如果你在生活中做到了步履从容、和谐一致,你就能在修理咖啡壶的时候,始终不忘对退休生活的设想。但是,在上述两种情况下,你根本无法同时考虑你的65个其他项目,考虑你的战略计划。你可以在企业的价值取向和退休生活方式、在员工和咖啡壶、在65个项目和战略计划之间自由穿行,它们却不可能同时在你心里占据同等重要的位置。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每当我们专心做一件事、想一件事的时候,就会失去对其他事务的关注。你专注于一件事的时候,必然要抛开其他的事,这是意识的本质使然。 重要的是,当时指引你的形式和结构一旦完成使命,你就要能够随时摆脱或者改变它。懂得什么时候关注另一个问题,什么时候丢掉一套过时的系统(当它开始限制延伸,抑制表达时),是你开始掌握工作的标志。 空想家/梦想家 视角高度正确却不善于掌控的人可以归入空想家的象限。相对于可以具体执行的创意,他们想法太多;相对于有限的资源,他们承担的责任太重;他们随随便便下达指令,让身边的员工无所适从。他们的系统和行为不能有效地捕捉他们的诸多创意,不能取得切实的成果。 在极端情形下,这是纯粹的自我涣散状态:不能在任何一段时间内抓住重点。人们常把这种状况叫作(不知贴切与否)“注意力缺失”。在轻度情况下,它表现为大包大揽:大脑的银行账户被透支,给自己和别人许下太多其实做不到的承诺。具体症状可以是逢人许诺,也可以是把一辈子都看不完的报纸、杂志堆在家里的咖啡桌上。 我把这种症状叫作“闪亮的垃圾”综合征,我本人就很容易掉进这个陷阱。我很容易被眼前新鲜的、亮晶晶的玩意儿分散精力,特别是当它“新鲜出炉”的时候,不管是面包圈、电子邮件,还是各种新奇的点子。我抵制不了诱惑。任何东西,只要出现在我的视线范围和意识层面,就对我构成了诱惑。我本人也常常运用GTD,因为我也经常像驴一样,得蒙着眼睛才能走上正道。 积极面 当然,人不可能停止幻想。人的天性总是喜欢幻想各种各样的结果和目标。一旦我们决定动身,就许下了一个没有兑现的承诺。它产生让你站起身、走出去的动力。你眺望远方,你想体验或完成的一件事吸引了你,这是自我表现和发展的根本动因,不管这件事是戴上帽子还是主持一次会议。 我们培训过的管理人员有不少属于这个象限。他们非常成功,因为他们展望愿景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创立企业,并率领它进入新的领域;他们很聪明,懂得如何与他人合作,建立关系,弥补他们自身缺乏秩序的不足。 在另外一些时候,为了不至于迷失方向,你就得脱离组织和执行的框架,信马由缰,这样才能进入新领域,激起难得的波澜,打破完好的舒适的现状,更上一层楼。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微观管理者/执行者: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6483.html
推荐文章
09-20
1 .剥弃世俗外衣,舍弃功名利禄09-12
2 总部如何对分部进行管理以利于双方创造价值09-12
3 中国企业的成长方向09-12
4 经典句子:经典到让你笑岔气09-12
5 经典句子,幽默的心灵鸡汤大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