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明确阐述了导致全球经济重心从西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关键动因,即全球金融体系危机四伏、新型资本主义模式处于探索期、全球人口结构大幅变动以及数字技术革命影响深远等。这些因素有什么共同点,如何相互促进,如何相互制约,单个要素的变化又会如何影响其他要素呢?你可以通过问答以下问题,找到自己的答案。
首先,你要问自己,哪些是不可阻挡的必然趋势?以下这些就是其中重要的内容: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将逐渐缩小,全球中产阶级将持续发展壮大。
•世界各国对就业机会和关键资源的竞争会日益加剧。 •世界各国间贸易不平衡及经济增速不同的状况会持续存在。 •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兴国家,领导人才及关键技能都非常匮乏。 •全球金融体系仍然很不稳定,体系内盘根错节的复杂联系依然存在。 千万不要认为上述趋势是绝对的。不同趋势的重要性因人而异,总之你要有自己的判断,并通过经营实践来加以检验。具体方法很多,其中一种是在公司外召开一次高管头脑风暴会,分享各自对外部环境的观察及分析,共同探讨外界变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这样的头脑风暴会应每季度举行一次,而且各级领导都可促成,并非只有CEO才能做到。这是信息分享及锻炼想象力的绝佳机会。不妨放眼10年或20年之后的未来,这个时间维度已超出大多数公司的规划视野。放眼长远,能帮助你摆脱惯有思维的束缚,不再简单地根据行业及企业的过去规划未来。 你的团队需要敏锐觉察全球整体、不同国家、本行业及其他行业正在发生的种种变化,并从中找出大家一致认同的几个关键趋势,并深入分析这些趋势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换句话说,你的团队需要思考世界发展方向以及为什么是这些方向,你不妨尝试将团队分成多个小组,让他们分别以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视角来思考同一趋势的影响。例如,如果大家一致认为随着某些亚洲小国逐步取代中国成为低成本制造中心,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会放缓,那么你就可以分别让三个小组从中国、美国和越南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面对这一发展趋势,不同国家可能会采取什么行动?这些国家行为对你的企业及行业竞争格局会有什么影响?什么因素能加速或扭转这一趋势?很有可能,有些人会倾向从宏观角度分析,把重点放在国际政策上,而另一些人则更倾向于关注具体问题。分析判断的关键,是如何把这些相关因素联系起来。政府政策之所以与企业经营息息相关,是因为两个基本原因:一是政府政策会直接影响企业决策,如生产基地应设在哪里,关键人才从哪里招聘,发展资金从哪里募集,以及业务拓展应从哪些市场入手;二是企业反过来也能影响政策,比如有些新兴市场企业领导者就会利用人脉关系,左右政府政策的制定。企业领导者如何选择,是接受环境变化,还是努力改变环境呢? 分析判断未来大势,不能满足于表面现象,要深入思考,现象背后意味着什么,比如某个趋势会引发哪些连锁反应,哪些举措能够切断并终止这种反应。如果你能以全球视野、放眼长远的方式分析外部环境变化,那么你很可能发现某些行业重心也在发生地区转移。这与四五十年前,机械制造及汽车产业转移到日本的情况如出一辙。10~20年之后,新兴市场企业很可能在全球电信运营行业占据主导地位,比如巴蒂电信业务拓展至非洲,中国电信与AT&T达成合作协议;甚至在技术密集、研发能力要求高的行业,也很可能占据一席之地,比如印度兰伯西公司在制药行业以研发实力著称,现已成为该行业的全球领军企业,日本药业巨头第一三共株式会社为了提升自身的研发实力,于2009年斥巨资赢得了对兰伯西公司的控股权。很多企业,尤其是那些居于主导地位的企业,很快就会发现自身处境艰难,四面楚歌:比如既定的发展战略也许已经过时,或者主要市场的变化速度恐怕已远超预期,或者雄心勃勃的扩张计划因资源不足或者人才储备不足等现实困难,不得不搁浅。 如果你认为上述趋势是有道理的,那么你不仅要思考这些趋势对公司和你所处行业有什么影响,还要把政府因素考虑在内,因为现在政府政策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越来越大。例如,虽然各国金融体系彼此关系密切、影响巨大,但各国的金融政策往往是各自为政。那么什么样的机制才能促成各国步调一致呢?2011年11月底,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及瑞士央行采取统一行动,以缓解欧洲市场的流动性紧缩,因为各国都清楚地知道,不稳定的全球金融体系对谁都没有好处。各国私下磋商也能起些作用,但为维护全球金融体系的长治久安,会不会出现更为正规的解决之道?如果美国政府不能有效遏制华尔街的贪婪,其他国家能有所作为吗?也许美国的债权人们会充分利用外交途径或其他方式,提出强烈的要求。 目前全球金融体系的最大风险,源于定价机制失灵(即资产价格不能准确体现风险补偿)、流动性不足,以及从众心理引发的大量同向操作。有时即便外行也能看出这些问题,因为全球金融体系的波动已直接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的健康。例如,美国房地产泡沫最终破灭,本不应是个意外。问题早已存在,而且越来越严重:资金获取容易、贷款标准宽松、放贷人激励机制错位(即明知对方无力偿债,仍积极鼓动买房、大量发放房贷),以及把这些问题贷款与3A级债券打包出售等。只要深入了解、认真思考,任何人都能预见最终的结局。然而绝大部分企业及金融机构对此却熟视无睹,直到泡沫最终破灭时,才如梦初醒。极少数能独立思考、不盲信盲从的人,早就看出房地产价格上涨不可能是永无止境的。因此,他们早已未雨绸缪,金融危机对他们毫发无损,甚至为他们带来了巨额的财富。 某个对你的业务至关重要的发展趋势发生作用时,会有哪些标志性的信号?你对哪些地方可能会产生误读误判?市场崩盘会如何发生?例如,当今世界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失衡,如中国和美国就是这样的典型,会引发新的问题吗?境外机构投资往往引领市场风气之先,大量同向操作,很可能为未来埋下隐患。没有由来的突然加速也可能是预警信号,比如某项资产的价格突然开始飞速上涨。 有些市场大势几乎会影响到所有跨国公司。例如,如果亚非拉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其资金需求会不会有朝一日远超供给?主权基金的民族主义倾向会不会日趋显著,为促进本国经济增长、抢占优势地位,只选择在国内投资呢?这就是麦肯锡全球研究中心在其研究报告《告别廉价资本》中提出的问题。 依据市场规律,如果国家试图通过加大货币供给刺激经济增长,就必须承担与之相伴相随的通货膨胀压力。这对贷款成本有什么影响,对企业的债务政策有什么影响,如债务总额及期限选择等。最近几年,很多印度及巴西企业认为本国货币会稳步升值,因此借入了大量美元贷款。但事与愿违,印度卢比没有升值,巴西里拉甚至还出人意料地贬值了,结果很多企业陷入了困境。这样的财务失策,很可能导致企业不得不推迟某些重大竞争举措的实施,使企业白白浪费了很多成熟的发展机会。 如果贸易失衡持续下去,各国会采取什么对策?像越南、泰国这样较小的国家会不会联合起来,共同挑战中国的强势地位?民族主义倾向未来会加剧,还是会减弱?各国间的货币战争今后会偃旗息鼓,还是会越演越烈?市场规律能最终战胜政府干预吗?最近几年,中国政府已经批准多家美国公司在中国收购本土企业,目前合计已达数百家。此外,2011年,中国政府还允许卡特彼勒公司收购了中国一家大型采矿设备制造商,这些举措是否意味着中国政府真的在发生改变呢? 很多企业领导人往往只聚焦于重要市场趋势的具体变化,只思考这些变化会给企业带来的直接影响。但那些真正卓越的领导人,能凭借其强大心智能力,暂时从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具体趋势中跳出来,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及敏锐的大局观。 当然并非所有分析都会得到完美的结论,但思考过程本身能让你获益匪浅。例如,通过对外部趋势的细致观察以及对其潜在影响的全面分析,你会迅速发现哪些是自己知识或技能的短板,哪些是必须重点加强的环节。反过来,你的信心和决断力也会随之提高。日积月累,你的心智能力会大幅提升,经常能发现别人看不到的关键。但如果不采取行动,仍然只能坐以待毙。你既要有全局观,还要敏锐发现及牢牢把握稍纵即逝的发展良机。这些机会事关企业的未来,如获取关键发展资源、赢得战略优势地位等。甚至有些时候,即便信息还不充分,也得立刻采取行动。 你可能对很多来自新兴市场的有力竞争者还不了解,你将看到它们的实际案例。它们雄心勃勃,力图成为各自行业中的全球领军企业。通过一手资料,你将深入了解它们的最佳实践及管理工具,还能走进这些企业领导人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心路历程及内在动力。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深入思考应对挑战: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6337.html
推荐文章
09-11
1 对冲基金知识精选大全--对冲基金就是一个江湖11-21
2 传媒公司实习报告12-13
3 创业一定要有硕士学历吗为什么不能做销售09-12
4 学校里的毒性教条01-08
5 出境入境管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