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必须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策略、措施防御和降低经营风险,减少资金损失,努力保全银行的资产和负债。风险性指标定量地反映了银行面临的风险程度和抗风险的能力。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往往会因某些事件的发生而导致业务活动出现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就是银行风险。银行必须能够正确处置风险,尽量减少风险、分散风险、防御和避免风险,通过消除不确定因素来保证银行信用的可靠性。
作为金融性企业的银行由于其经营的对象是货币资金商品,所面临的风险在种类上和程度上都要大于普通的营利性组织机构。银行经营是一种高风险的特殊经营,因此,银行必须以安全性作为经营管理的基本目标,要求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必须坚持稳健经营原则,善于识别和衡量风险,能客观地分析风险,切实地防御风险,很好地降低风险。
(一)银行风险种类
商业银行经营中经常遇到的风险有以下几种: 1.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它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存款者挤兑而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支持,此时银行有宣告破产的可能性,国有银行虽可紧急调运现金,但因只能延期兑付,也会影响到国有银行的信誉;二是贷款用户逾期不归还贷款,使银行贷款发生坏账,资金遭受损失乃至严重亏损。 2.市场价格风险,其中主要是利率风险。这是因市场利率变化引起资产价格变动或银行业务协定利率滞后于市场利率变化所带来的风险。当市场利率上升时,银行持有的固定收入的有价证券市值和固定利率的贷款市值下降,可能会对银行带来损失。 3.外汇风险,也称汇率风险。这是因汇率变动而出现的风险。其中主要分为四种:一是买卖风险,即外汇买卖后所持头寸在汇率升降时出现损失的可能性,对于外汇银行来说这是主要的风险;二是交易风险,即以外币约定交易时可能发生的风险,此为一般工商企业在进出口业务中所承受的主要外汇风险;三是评价风险,即会计处理中某些项目需要在本币和外币之间换算的时候所使用的汇率不同而承受的风险,主要是交易发生日汇率同财务决算日汇率之间的差异,会造成现金债权债务及其损益和分配上的利益不确定性;四是存货风险,即以外币计价的库存资产也因汇率变动而发生变化。所有这些外汇风险往往集中表现为选用何种货币的问题。 4.购买力风险,即通货膨胀风险。这是因通货膨胀、物价上升引起货币贬值而带来的风险。银行身兼债务人和债权人双重身份,这种风险的损益会相互抵消,但对于存贷差较大的银行而言,本金贬值的影响是不应忽视的。同时在通货膨胀的冲击下,银行存款资金的来源将会减少,使银行处于更为不利的条件。 5.清偿风险。清偿风险是指银行资产价值下降,以致不能偿付银行债务而破产的风险。清偿风险更多地发生在股票和没有进行保险的存款和大额债务上,当银行不良贷款过多或证券组合中大部分资产价值下降,或在出售资产遭受损失时,银行资本就会大量减少,银行信誉下降,银行在市场上筹资能力降低,从而影响银行的流动性和偿付能力。 6.内部风险,主要是操作风险和管理风险。银行操作风险就是银行内部管理不严、规章执行不力等原因造成的银行损失风险。银行内部管理风险通常表现为四种形式,即战略决策失误风险、新产品开发风险、营业差错风险和贪污盗窃风险。这些风险主要同经营管理不善有关,如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不够,新产品开发的可行性研究不够,营业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够等。 (二)衡量银行风险的主要指标 1.贷款存款比率=贷款总额/存款总额 该比率越大,流动风险也越大,安全程度就越低,但该比例过小,银行则可能亏损。对一个独立经营的商业银行来说,由于要留足必需的准备金,所以贷款总要小于存款。而且由于贷款的平均周期通常要长于存款的平均周期,因此,贷款比重高表明贷款资金回流慢,偿还存款者提款的余地小,风险较大。 2.资本资产比率=资本总额/资产总额 该比率也称杠杆比率。比率越小,风险越大,安全程度越差。因为资本占资产的比率越小,意味着资产一旦损失,给予补偿的能力越小。《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资本不得低于资产总额的8%,即为了加强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减少风险。 3.负债对流动资产比率=负债/流动资产 这一比率越高,表明银行可以作为清偿准备的流动资产越不足,即偿债风险越大,安全状况越差。 4.贷款呆账比率=贷款呆账额/贷款平均余额,逾期贷款率=逾期贷款额/贷款平均余额,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贷款平均余额 银行的问题贷款包括逾期、不良以及呆滞难以清偿的贷款。以上三个比率越高,说明收回本息的风险就越大,银行的安全度就越差,其信用风险也越严重。 5.敏感性资产负债比率=利率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它反映利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程度。当其等于1时,商业银行的净利差就能保持极强的稳定性,如果比率大于1,说明商业银行存在着利率正缺口,如果利率上升,商业银行可获得额外收益,利率下降时,则要遭受损失。同理,当比率小于1时,则反之。 (三)防范经营风险的主要措施 1.防御性措施 此为对银行所面临的经营风险设置多层防线,以确保银行的安全,具体方法为: (1)保持足够的银行资本,使自有资本在银行的全部资产中占有相应的比重,并能随业务规模的扩大不断加以补充。银行资本是防止挤兑风险、保持银行清偿力的最后防线,一旦出现了资本所不能承受的风险,银行只能宣告破产。 (2)建立多级准备,这是银行防御风险的主要措施。其中第一级准备是现金资产。在现金资产中,最关键的是扣除法定准备金后的可用头寸,即超额准备或周转金。它是银行清偿力的集中表现,可随时应付存款提取和临时贷款的需求。但由于可用头寸不能为银行带来收益,所以一般只保持在日常经营所必需的限度内。第二级准备指期限在一年之内的流动性资产,它既能为银行带来一定收益,又可随时转化为现金资产以补充可用头寸的不足。第三级准备是指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可转让资产,如银行所持有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证券以及可转让的定期贷款等,它既能为银行带来较高的收益,又能在二级准备还不足于满足清偿力要求的情况下通过出售和转让而转化为银行的可用头寸。 (3)专项准备,主要有贷款坏账准备和资本损失准备等。前者专门用于补偿贷款本金的损失,后者则用于补偿因灾害、失窃、贬值等原因而引起的资本损失。它不同于多级准备的特点是,即使风险损失已经造成,也能依靠自身的能力加以补偿,而不影响银行的正常营运。 2.资产和负债对应策略 此为银行风险防御的积极性措施。资产和负债相对应策略,指的是合理安排贷款和投资规模以及期限结构,使之与负债的规模和期限结构相对应,努力保持银行的清偿力。如资产的平均期限长于负债的平均期限,则必须设法提高短期资产的比重,缩短资产的平均期限,使之与负债的期限结构相匹配,以消除银行经营的流动性风险。 3.规避措施 (1)对风险过大的放款和投资要避免和拒绝,但应以不影响银行和客户的关系为前提。 (2)避重就轻的投资选择,即在盈利相当的多种投资选择中,力求选择风险小的项目,避免风险相对较大的项目。 (3)对外汇收支和借贷的货币进行选择,尽量收进和贷出汇价稳定的硬货币,付出或借进汇价明显趋跌的软货币。 (4)扬长避短,通过债务、货币和利率互换,充分发挥银行的自身优势,减少支出,增加收益。 4.分散化措施 对难以回避的风险一般可采取分散化策略。它是防止信用集中的风险的措施。分散化首先表现为资产和负债种类的多样化,在银行经营中应尽量选择品种、期限、利率、风险具有差异的资产和负债,形成多种多样的资产负债组合,降低这一组合的风险度。其次是授信对象的多样化,银行要面向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司企业、居民、一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客户等。最后是数量分散化,即不把可用头寸集中贷向一个或少数企业,或同行业企业,或投向一种或少数证券。 5.风险转移措施 (1)贷款担保,即把借款人的还贷风险转嫁给担保人,使银行的贷款得到借款人和担保人的信用及财产双重保证。 (2)建立可转让贷款账户,将具有还款风险的贷款转让出去,以转嫁风险。 (3)及时调整证券投资结构,如预期短期利率上升,则意味着长期证券必然贬值,此时可抛出长期证券,购进短期资产,以把长期证券的风险转嫁出去。 (4)提前或推迟结算、结汇,调整合同契约条件等。 6.风险对冲抵消措施 如果风险难以转移,则应尽可能在经营中对冲、抵消和缩小风险。其主要方法有套期保值、对冲交易、期货和期权交易等。 7.补偿措施 (1)价格补偿,即提高名义利率,把风险报酬计入贷款价格中。 (2)抵押贷款,对不能归还的贷款,通过出售抵押品加以补偿。 (3)参加保险,除存款保险外,其他如贷款、证券投资等都可以投保信用保险。 (4)采用法律手段,从风险损失的法律责任者处返回一部分损失。 资产流动性指标 资产流动性指标反映银行各项资产运转能力的强弱,体现管理者对现有资产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资产周转速度快,反映银行资产流动性好,偿债能力强,资产得到了充分利用。 (一)银行资产流动性的主要表现形态 银行资产流动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贷款和投资能否按契约及时回流,如能及时回流转化为银行的可用头寸,就表明具有流动性。 2.银行所持有的资产能否在不贬值的条件下确有销路,如果银行所持有的票据、证券和其他资产能在不遭受损失的情况下,随时销售出去转化为可用头寸,那么这些资产就具有了流动性。 3.银行能否提供合理贷款和投资的正常资金供应,如果有足够的可用头寸保证这些资产的资金供应,就表明该银行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二)具体流动性衡量指标 对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好坏分析,主要通过以下指标进行: 1.一级准备比率=(现金+存放同业)/资产总额×100% 它反映了现金与存放同业占银行总资产的比重,比率越大,说明单位资产中一级准备越多,流动性越强。现金资产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可随时动用应付客户贷款和兑付存款。但现金资产和存放同业盈利性很低甚至无盈利,如果比重过高,超过了银行的流动性需求,则意味着盈利资产比重降低,银行盈利能力下降。 2.一、二级准备比率=(现金+存放同业+短期证券)/资产总额×100% 它反映了一、二级准备占总资产的比重,由于短期证券一般具有迅速变现的能力,且在变现过程中价值损失很小,因而也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3.证券价值比率=所持证券的市场价值/所持证券的账面价值×100% 它反映了商业银行如果将手中持有的所有证券按市场价格抛出,获取的现金与证券账面价值的比较。如果该比率大于1,则表明该商业银行的资产流动性较高;若小于1,则表明流动性较差。若该比率很小,则表明此商业银行的证券投资损失非常严重。 4.短期贷款比率=期限在一年或一年以下的所有贷款/资产总额×100% 贷款是银行的主要盈利性资产,大多有固定期限,在到期之前很少能为银行提供流动性供给。但是一年期以内的短期贷款,在一个营业周期内能自动清偿,可提供一定的现金流,因此短期贷款比例可作为衡量银行资产流动性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越高,表明贷款的流动性越强。 (三)实现流动性目标的主要措施 1.编制流动性计划 银行经营者必须根据社会经济情况的发展变化、客户的资金运动规律,预测一定时期内银行的流动性需要,编制相应的流动性计划。流动性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合理安排资产的结构和期限,使之与负债的结构和期限相对应。尤其要注意的是,必须使放款的不同到期日与不同时期的流动性需要相适应,以达到既适合流动性需要,又能获取最大利润的目的。 2.灵活调度头寸 根据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变化分配和使用头寸,及时调整头寸的运用方向和数量,并根据需要和可能随时调进调出,以充分满足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需要。 3.积极开拓负债的流动性渠道 商业银行可向中央银行借款和再贴现、再抵押,向其他银行和金融机构拆借、转贴现、转抵押,向国内和国际的金融市场筹资,发行金融债券、大面额可转让存单、银行期票等。只要负债经营的综合成本能低于相对应资产的收益,就有利于银行流动性目标的实现。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风险状况指标: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5674.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脚踏实地,持之以恒09-18
2 点燃文字之光,那些与喝酒相关的极具韵味的短句09-12
3 盘点作业流程管理09-19
4 【忠诚赢得信任】09-12
5 经典句子,蕴含着深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