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与困扰企业的大多问题一样,复杂度控制也是个跨职能行为。这里我们拿产品的复杂度为例子来说明。
复杂度控制离不开跨职能协作
产品的复杂度控制有两个维度:①产品的标准化;②产品的设计优化。 产品的标准化主要是设计与营销的协作。缺乏基本的通用化、模块化和标准化,设计人员自己就会制造很多非标件,就像前面谈到的螺丝钉,有些公司动不动就有几百、几千种螺丝钉。这是设计自己作的孽,跟客户没关系,得设计自己来解决。 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独特的客户需求确实是非标准设计的一大原因。但设计不直接管理客户需求,营销在直接管理客户需求。比如,客户说要个三角形的瓶盖,这看上去是很清楚的需求,二流的营销会直接转达给设计,设计于是就绘制,制定规范,这个非标准的瓶盖就这么设计出来了。一流的营销会问客户,你要这三角形的瓶盖儿干什么?客户的答复是他有个装水的瓶子,他不想让水流出来。这时候你会发现,客户的真实需求不是三角形的瓶盖。市面上已经有标准的圆形瓶盖,为什么要多花钱整出个三角形的瓶盖,不但成本高,而且工艺复杂、供货周期长呢?客户往往不懂。一流的营销会解释给客户,分析优劣,帮助客户做最好的决策;二流的销售会跪受笔录,把一堆非标准的需求传递给设计。前面说过,很多公司有销售,但没有客户管理,或者说有订单管理,没有需求管理。销售需要从订单管理上升到客户需求管理。 当然客户可能告诉你,他真的需要一个三角形的瓶盖。那好啊,这世上只有提不出的需求,没有制造不出的产品(别忘了,我们是制造商啊),这儿是您的账单,圆形瓶盖标准、简单,5分钱一只;三角形瓶盖不标准、复杂,1毛钱一只。复杂度是个好东西,如果能卖成钱(盈利)的话。那客户不愿付钱怎么办呢?不愿付钱表明这功能对他们不重要,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如果客户说这很重要,但还是不愿付钱呢?那表明你遇到的是个“小采购”:[1]“大采购”理解这世上“空手套白狼”的生意是不能做的;“小采购”一般资历浅,能力低,喜欢做“空手套白狼”的生意,其实最好对付。如果你还是觉得没法对付,那只能表明你是“小销售”,需要好好锻炼,向“大销售”学习了。 这就是客户端的需求管理,即通过正面影响客户的需求,把需求的复杂度降低,在根子上控制产品的复杂度。我们平常说的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主要是通过对比价值和成本,来帮助客户做出最佳判断,比如是用独特的设计(以获取潜在的更多的功能,但成本高),还是用标准产品(相对功能可能少,但成本也低)。 有些本土企业,营销在需求管理上乏善可陈,为产品和供应链的复杂度埋下祸根。有一次我培训一个200多亿营业额的企业,大家都在抱怨客户指定的供应商,公司跟这些指定的供应商合作不多,管理难度大。销售也跟着抱怨,抱怨客户指定的供应商价格高、交期长、服务差,让他们在竞标中处于劣势。CEO发话了,为什么客户要指定供应商?销售的老总答曰,供应商的销售不断游说客户。CEO继续问,供应商的销售游说客户,那你们在干什么?销售的老总哑口无言。是啊,他们自己的销售整天跟客户打交道,有更多的机会来影响客户,让客户采用更好的下级供应商啊。 销售八成会怪罪客户,说客户不知好歹。还记得我前面说的客户是“钱多人傻”吗?如果客户不傻,那就没我们的生意了,这也是为什么采购没有销售精,否则他们就去做销售了。我想说的是,客户傻从来不是真正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小销售”,他们要么没能力,要么没意愿管理客户需求,害人害己,还不自知。他们最重要的任务是管理客户需求,并不是每个销售都能意识到这点。有销售,没有客户需求管理,这是很多本土企业的通病。 每次听到这里,供应链的员工就挺高兴:瞧,这不是再一次证明是营销的问题嘛。我说且慢,证明营销傻并不解决任何问题。他们做砸了,结果就放在那里,用不着我们来证明大家也看得到,别忘了供应链也是解决方案的一部分。就拿客户指定供应商来说,供应链也时常抱怨营销,因为客户指定的供应商难管理,但有几个采购走到营销那里,说这里是我们的优选供应商清单,请分门别类推荐给我们的最终客户。试想想,采购不提供这个清单,销售怎么能知道呢?在很多企业,采购和供应链习惯于扮演受害者的角色,要么是怪销售,要么是怪设计,唯独没有意识到,他们自己也有需求管理,那就是扮演销售的角色,管理好设计和营销两大内部客户的需求。其方法论与营销来管理客户需求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有些采购和供应链习惯于“拿着手电筒照别人”,并不是人人都意识到罢了。 上面说的是产品的标准化,主要是设计与营销的协作,但供应链扮演关键的反馈角色,为前端的内部客户提供决策信息。下面要讲的设计优化则涉及供应链更多,因为设计优化离不开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交互进行,而供应链与生产工艺最接近。这是通过提高产品的可制造性来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产品的性价比。 比如设计确定了,选用X材料,让供应商打样;供应商说,X材料太硬,切削难度高,加工成本高。你的同行都用Y材料,既能达到设计规范,加工又容易,良率高、成本低,你为什么就不用呢?设计说,这么好的材料,我怎么就不知道呢?好,就用它。设计当然不知道,因为他们是产品设计的专家,不是工艺设计的专家。供应商是,他们整天跟工艺、材料打交道,熟悉这些。这样,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对接起来,或者说,产品知识和工艺知识杂交的时候,产品设计才能真正优化。而在这个优化过程中,供应链部门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它介于设计与供应商之间,是把工艺知识反馈给产品设计的桥梁。 这就是说,设计优化看上去是设计师的任务,但设计师往往没法独立完成。想想看,工程师的天性是设计出功能又齐全、成本又低的产品,这就如狗的天性是咬狼,看到狼就会咬一样。如果他们真正有能力优化产品设计的话,那为什么不优化呢?根本原因是设计人员不熟悉生产工艺,需要供应商反馈生产流程上的经验。正因为如此,有时候研发人员的单方面设计优化反倒起反作用。 比如,有个公司生产太阳能灯具,太阳能板是成本的主要部分。为了节省太阳能板,研发人员精确地计算每款灯需要的太阳能板面积,能用24cm×24cm的,就绝不用25cm×25cm的,尽管后者是厂家的标准尺寸。这表面上节省了太阳能板,却成了供应商生产时的噩梦。太阳能板不同于玻璃,不能随便切割,如果不按标准尺寸,切割就很麻烦,花掉很多人力,良率也受到影响。更糟糕的是,每个灯具都设计一种尺寸的太阳能板,造成很多料号,每个料号的量很分散,规模效益就没了,倒不如都用标准尺寸,虽然材料上有浪费,但加工和采购总成本反倒更低。 这个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产品设计不懂工艺设计,设计人员想当然地认为,太阳能板看上去像玻璃,自然就能像玻璃那样随意切割。这个公司的二把手在抱怨设计老总:随便到任何供应商的生产线上,用不了5分钟,随便一个工人都能解释清根本不是那回事儿。这看上去是设计的问题,但解决方案又在采购与供应链。采购是对接设计与供应商的桥梁,比如在访问供应商时带着设计人员,或者请供应商的人员来简单地培训设计人员,这个问题不就很简单地解决了嘛。 再比如在建筑行业,有的设计师为了节省钢材,就严格按照最经济配料来设计,能用8号钢筋的就不用10号,能用10号的就不用12号。结果配料单上有8号、10号、12号钢筋,虽说最省料,但施工起来就麻烦了。这些钢筋的料号那么接近,工人难以辨认,经常放错;如果把10号的错放为8号倒没什么大问题,无非是浪费点材料,但把8号的错放为10号,则可能有质量隐患。放错了再换,来回折腾,成本挺高,倒不如都设计成12号钢筋,材料和人工的总成本反倒最低。这根源都一样:设计工程师缺乏生产工艺知识,没做过施工,不知施工是怎么做。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复杂度控制离不开跨职能协作: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5630.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减轻未解决事项的认知负荷09-20
2 【博弈的人生要低调509-12
3 HR管理特点:09-12
4 经典句子,搞笑节奏不能停!09-19
5 开启文字之旅,那些短小却充满人生感悟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