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小时候能力并不强,刚生下来时只会躺着,甚至不能翻身。之后我们逐渐学会了站立、走路,学会了跑。后来慢慢长大,我们可能还学会了骑车、游泳、滑冰。你可能有这样的经历,在小学时苦思冥想也解不出的数学题,到初中却迎刃而解了。
我初中时开始学习美声。从美声唱法角度讲,我是花腔女高音,音域比一般的女高音要高。可是我一开始训练的时候,一唱到降B调就自动破音了。我的老师是一位很有经验的声乐教师,她并没有让我继续攻克这根“难啃的骨头”,反而跟我说:“你不要再唱这个唱不过去的音了,咱们可以曲线实现,你试试看能不能唱出高两度的音?”一开始我很怀疑,低的音我都唱不过去,为什么反而让我唱高音,这不是难为我吗?但我发现,当我直接练习高音时,反而把低两度的音调问题解决了。
也许大家有过失恋的经历。当初失恋时觉得简直是件天崩地裂的事。回首往昔,看看十年前的自己,就会觉得自己当时很幼稚。当年看起来是人生的巨大痛苦,为什么现在觉得其实还是能承受的。
人其实很神奇,能力的增长发生在对极限的不断突破与挑战自我中。我在这一节中要与你分享超量补偿,以认清自我极限值。你会知道,不断地突破舒适圈是我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先说说什么是超量补偿。 举个训练肌肉的例子。其实肌肉训练就是一个刺激肌肉的过程,刚开始你可能完全没有肌肉训练基础,我们为了训练它,会定时地刺激它,让它充血。休息后,再训练,再休息,再训练,循环往复,你的肌肉就会慢慢凸显。这其实就是一种超量补偿的概念。 定期恢复精力确实能够帮助我们全情投入地做好事情。但这里是有一个前提的——我们所承受的生活压力是不变的。如果生活带给你的压力增大了,或者要求你承担的角色变多了,比如你在做一个好妻子的同时,又要开始成为一个妈妈,那么该怎样从失衡中重新找到平衡呢? 请先想一下自己现在是否已经达到平衡状态了。之前我讲过,要遵守节律、保持一种平衡状态。但一旦我们的压力增大,开始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围,那么我们该如何重新找回那种平衡,达到新的平衡,帮助自己全情投入,提升效率呢? 为了提升能力,我们确实需要系统性地增加压力,然后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训练肌肉是一个道理,这就是超量补偿。 人的情感、思维、意志力等方面的能力也可以被看作“肌肉”,肌肉是有增长的空间的,但增长的前提是我们要勇敢地走出舒适区。 我认为,每个人都有三大区,一个就是刚才说到的舒适区,一个是学习区,还有一个我把它称作“焦虑区”。在一般情况下,人突然有一天受到刺激,很容易就开始感觉到焦虑,于是你就会慢慢地从舒适区走出来。到焦虑区后,你遇到了一位好教师引导你学习、训练,你因此可以重新进入学习区。学习到一定程度后,开始自满了,沾沾自喜地又进入了舒适区。人生就是在这三个分区中往复的过程。 人本身是抗拒走出舒适区的,总想维护一种所谓的恒定的平衡。 如果想要挑战这种平衡,身体系统就会发出警报,提醒你正在进入未知领域,它会本能地促使你返回安全地带。 你可以观察一个小孩。当他妈妈让他自己去哪里玩的时候,他并不是一下子就跑开了,而是在快要离开妈妈视野范围时,回头看看妈妈。如果这个时候妈妈给他一个肯定的信号:去吧!他就会跑开。但是如果这个时候妈妈给他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他就会迅速地跑回来,这其实就是一个警报系统,也是一个督促他返回安全地带的信号。这种警报其实是很管用的,它是一种自我保护意识的体现。 但是,当你要塑造自己超极限能力的时候,比如想要塑造自己完美的肌肉,那确实需要冒着肌肉可能会受到损伤的危险。如果长期停留在你的正常舒适范围去使用肌肉的话,你的肌肉也不会有显著增长。 所以,拓展能力就需要你为了获得长期回报,接受短期的不适。 《心流》一书的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这样说过:“最佳时刻,往往发生在一个人的身心为了达成艰难目标或完成有意义的事情而自愿达到极限的时候。”请注意“自愿达到极限的时候”这句,大多数人其实都有过这种体验——随着时间的变化,做一件事情的乐趣会逐渐减少。我们害怕改变,但只要自愿应对挑战,敢于革新,我们依旧能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所以有一些人始终是这样的挑战者和创新者。 不知道你是否有过这样一种感觉,本来过去做得很顺手也很舒适的事,自从开始学习,就觉得时间不够用了。于是你会想方设法、全方位地打开自己的能力认知,因此会不断地给自己增加更多的压力。 其实这就是从舒适区到焦虑区再进入学习区的自我突破状态,它是自我提升的必由趋势。要知道,这样的你是沿着一条向前的路在行进。是否愿意挑战自己走出舒适区,完全取决于你潜在的内心安全感。 有的时候,我们不管有多焦虑,多么希望自己完善不足、收获成长,我们也不会倾向于让自己做出不适的选择。 有一次我问泰拳教练,我最大的缺点是什么?他说,你最大的缺点是有时候很气人。我说,那我气人表现在什么方面?他说你每次来训练,别人都说会累坏了,结果你却说来这里是为了充电,说你自己是来休息和放松的。 其实我想说,运动虽然很辛苦,但我把它当作身体完成自我突破,从舒适区到学习区的必要方法。所以运动中的每一刻,我都把自己的心态调整成享受“辛苦”,而不像很多人一样是去承受“辛苦”。如果你感到自己是在承受的话,压力激素就会不断地被释放,快乐激素就会降低,那你就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一旦去挑战一些人生的不确定性,我们就会开始选择储存现有的精力,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进行自我保护。那么,这个时候的人们就会有一些防卫性的行为。 如果你想收获持续性的成长,远离故步自封,你首先要为自己做安全等级评估。我在自我突破之前,通常会先衡量一下自己的能力值,然后选择循序渐进的突破方式。 就拿减肥这件事来说,我在2018年减重5千克。很多人都觉得减肥很痛苦,因此要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比如在一个月内减5千克,之后的11个月内选择保持体重。但我不这样看,我用12个月减5千克,让自己的体重在不知不觉中降下来,这样我就不会有不适感。 还有我在开始早起的时候,也不是一下子就从5点调整到4点起床,而是每21天提早5分钟起床。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我就把自己的生物钟成功地从5点调到了4点。从结果来说,我做到早起一小时了。但我并没有感到痛苦,我是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下完成的自我突破。 要根据你的目标,为自己创造新的节律系统。 如果你的目标就是提升自己,你就要刻意打破自己过去的节律系统,并且创造新的节律来实现精力的消耗和恢复。 如果精力的波动是一条直线,没有波峰和波谷的话,你也不会成长。有的时候,精力消耗会大于恢复,而有的时候恢复又大于消耗,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 当我们培养自己的情感思维和意志力时,原理跟你训练体力相同。你必须系统性地将自己置于超出惯性的压力中,并且在完成训练的同时,得到充分的恢复。 一个人要想拓展能力,确实需要为了获得长期回报而适应短期的不适性。我会在下一节讲重新启动一个人的身体,如何超出极限和定期修整,达到身体的平衡。 如果想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你愿意付出什么?你是否真心情愿如此?你愿意用多久来实现自我突破?你最想突破的到底是什么?是你的意志力、思维,还是你对情感的承受能力,或是你的抗压性?把分析和结果写下来,也可以在我们组织的微信读书群里分享。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超量补偿:认清自我极限值: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5530.html
推荐文章
01-24
1 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策划书09-12
2 因人而异的沟通原则和沟通要领09-18
3 找寻文字灵感,十句简短却能深深穿透心灵的话语12-29
4 当德芙动你心广告词12-04
5 创始人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