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冗杂的念头可以使力量倍增,这个原则是我在练武术时悟到的,并深有感触。修炼“心如止水”(mind like water,这个词借自空手道的说法,形容一种澄明开放的状态)的境界,成为与GTD有关的常见话题。就像水不管遇到什么都能迎刃而解,没有压力,没有紧张感,也不会浪费能量。如果我们能集中精力,就可以用恰到好处的能量、反应和投资来应对周围世界。一旦注意力转移,我们也可以轻松把前面的事情丢开,重新集中精力处理手头的下一项活动。灵活性和专注是力量的源泉,削弱这两者就会降低效率。
用电子邮件跟你的老板交流,处理你刚才的想法;搞清楚孩子为什么一反常态,沉默寡言;解决你刚刚意识到的部门危机;清空这些冗杂的念头对你而言都有最佳反应方式,就看你的世界在某个特定时刻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如果你把精力过多地放在于事无补的念头上,而不是认真考虑怎么有效应对它,那么你就不会达到“心如止水”的境界,你在毫无必要地耗费精力。如果你把这些想法和心情从一个会议带到另一个会议,如果你带着家里的问题去上班,把工作中的问题带回家,结果就是效率既不高,又无乐趣可言。坦率地说,如果某个想法你想了不止一次,每次都没有变化,你也许就在做无用功,在消耗自己的创造力。
那么,GTD模型是怎么回事呢?它的步骤有什么逻辑呢?
力量=精力集中 精力集中就可以做到高速运转,成效显著。如果你不能集中精神,不管是弹钢琴、练习空手道、训练宠物狗、学外语还是和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进行一次重要谈话,都收效甚微。 精力集中=不分心 你的脑子开过小差吗?工作效率受到了什么影响? 什么事情最让你分心?我敢肯定,有些日子你心神不定,外界的庞杂事务让你不能放松,也不能把事情顺利完成,比如很大的噪声,比如有人突然闯进你的办公室,比如电脑死机等。不过老实说,你独自一人在安静的房间里,就没有心神不宁的时候吗?肯定有。我们的思绪容易被别人打断,但我们的思绪本身也容易陷入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中。 分心=事务处置不当 如果你读这本书的时候,不知不觉走神了,很可能是想起了一件事,这件事你觉得必须去做、去完成、不得不处理。还有,不管什么事打断了你的思路,很可能都是因为你没把它处理好。你的某些决定还没做出,某些事情需要后续跟踪。这里并不是想对你做负面评价,只是描述实际情况而已。 我在这里要讨论的,不是让你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眼前这本书转向别的事情。此刻,你可以决定改变事情的先后顺序,先做事再看书,因为你读到的或者看到的东西提醒了你,你想起来过几天要去一趟纽约,你打算考虑一下去纽约要做哪几件事。也可能你只是想换换脑子,让大脑休息一下,随便想想心事。 如果一件事引起你的注意,而且通常是在你不愿意想起它的时刻,这才是真正的干扰和分心。实际上,大脑明白,这件分心的事情还没有处理妥当,它只不过想替你把它做好。大脑作为你的“中央处理器”,这个程序按照你的要求运行的时间太长了。 大脑不能自己把事务处理好 前面几节我提到,与理性自主的思考相比,大脑本身是不够聪明的。问题在于它处理事务的能力十分有限。不过奇怪的是,因为它是一个忠实、勤劳的仆人,一旦它意识到某件事做得不够妥当,就会牢牢地抓住不放。你的事务需要跟踪和处理,如果它们没有纳入某个系统,就会久久地压在你的心头。 不过大脑在记忆、提示和自动思考并做出决定方面的能力实在有限。如果大脑拥有这种能力(似乎好多人相信它有),你也相信它,而不是相信一个外在的系统,那么,它应该只在你该做某件事而且能做这件事的时候提醒你。 举个例子,此刻,你家里是不是至少有一块电池该换了?如果是,大脑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会提醒你购买新电池?当你看到旧电池,当电用光的时候!这不够聪明。如果大脑有自己的智慧,就应当在你看到商店里型号匹配的新电池时提醒你!“嗨,主人,你该买几个7号电池了——这里的货架上就有!”如果大脑真的很管用,你就不需要建立外在的系统了。 今天早上你一睁眼,有没有想起几件该做还没做的事?是不是不止一次想到?反复想起它们,对推动它们的进度有帮助吗?大概没有。最终结果是纯粹在浪费时间,耗费精力。 大脑的提示功能也很有限。研究表明,短期记忆至多只能保存十几件事,再多的话大脑就把它们统统忘记了。如果你把过多的负担交给它,它就左耳进右耳出,干脆放弃了有意识的掌控。 大脑也是个糟糕的办公室。你脑子里堆积的最直观、最要紧的事往往是最新的、最情绪化的事情。很可能在某个特定的下午,你在考虑“买面包”和考虑“买房子”时花了一样多的心思。甚至可能考虑“买面包”比“买房子”还费心,因为你担心回到家才发现忘了买面包的后果。 大脑在跟踪各项事务时,不能把过去和未来区分开。这意味着你脑子里一想到要做某件事,大脑的某个部分就一直在想着这件事。即便你的意图很简单,只想记住和处理两件事,也会给你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并最终导致失败,因为你做不到同时处理两件事。 除非有一个更好的系统,否则大脑不会自动走开 一般情况下,大脑的意识层面会把其他事情丢开,专注于你此刻专心致志的工作。潜意识的层面会记录每件外在系统没有记录的事。你可以骗别人,但却骗不了自己的大脑。它清楚地知道你有没有把要做的事情记下来,会不会在该查看的时候查看。如果你既没有记下来,也没有查看,它就会紧紧地抓住这些事不放。没有记下来的任务很容易在莫名其妙的时候冒出来,比如你凌晨1点正躺在床上,突然想起来:噢,不行……我要记得告诉朱厄妮塔,下星期我要去趟新加坡! 好像很多人都喜欢让潜意识来操心那些没做完的事,大脑就想一下子把它们全做完,可这是办不到的。于是产生了一个矛盾的结果:你不断地想要减缓未完成的工作造成的压力,结果却把事情搞得更加复杂了。 那么,怎么打破这个怪圈呢? 如何释放承诺未兑现时的压力 要想减轻承诺未兑现时的压力,你必须意识到: •你要捕捉、明确所有层面的事情并把它们条理化。 •你自觉地在必要的时候查看、追踪它们的进展情况。 记在日程表上的事务安排对多数人构不成干扰。比如,你下周四上午10点有件事要做,它也许不会让你焦虑。为什么?因为你相信这个提示系统,相信你能兑现承诺。当然,前提是你知道,你要做的事在日程表上并一一做了标注,必要时可以随时拿来查看,确保你在需要的时候能够看到要看的东西。 实际上你并未完成日程表上的预约,还有可能你并不喜欢做这件事,但这项未来的活动不会让你分心,不会影响到你现在专注做的事情。你用不着去完成它,甚至用不着喜欢它,就可以把它抛在脑后。 如果你突然发觉日程表不见了,你会怎么样?你会感到压力顿时如潮水般向你涌来,因为你的大脑意识到,现在,它得努力回忆这个记录和追踪系统。高度依赖助理或秘书替自己安排事务的管理者,如果秘书或助理哪天突然没来上班,他就会产生这种不知所措的感觉。 你摆脱了承诺无法兑现时的风险,让大脑获得了解放,因为你使用了一个万无一失的系统;但如果你没有这样的系统,负面结果就会接踵而至。你在生活和工作中对自己许下了很多承诺,有的记在日程表上,有的没有,它们之间有区别吗?没有。 不得不做的事几乎不会对你构成压力,这种状态是有可能存在的,但是你必须依赖日程表之所以起作用的相同要素:你要确信它们都列了出来,你能在必要时对它们进行查看。 那么,为什么几乎每个人都在完成日程表上记录的事,却没有人把生活中的其他大事也记在什么地方,全部列出来,养成及时追踪查看的习惯呢? 原因有3个: 首先,记在日程表上的是已经想好、已经做出决定的事;它已经转化到具体事务的层面。你答应星期一下午给吉姆打电话;你无须再多考虑自己该干什么;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这件事也不再有疑问。其次,你知道该把这些事临时搁在什么地方(日程表上),日程表是个常用且方便的工具。再次,如果你一时疏忽,没有做好日程表上标记的活动,受你重视的人很快就会给出直接而负面的反馈。你对自己许下了承诺,却没有做到,这是一码事;可是如果你忘了接孩子,忘了会见未来的客户,或者在约好跟老板面谈时爽约,你马上就会想起这个疏忽并且懊恼不已,这就是另一码事了。 但是,对于大部分其他事务,这3个因素很可能部分缺失甚至全部缺失。用来追踪的线索很模糊;没有熟悉或者标准的系统来追踪它;即便疏忽了,也不容易马上察觉,并且不会感到懊悔。比如,你知道暑假要来了,你得安排好孩子们这几个月的活动,但你也许没把这件事当作“一件事”,特别是没有好好想一想要怎么安排这件事,接下来该干什么。即便你想到先跟妻子商量一下,再做全家人共度暑假的打算,也可能不知道该把这个提示信息记在哪里。而如果你压根儿没有动脑子,那么不会立刻产生负面结果。 如果所有引起你注意的事情都井然有序,结果和行动一目了然(无须多想),如果我们制定并运用直观而好用的工具来追踪和检查它们的进度,如果这个系统一有疏漏就让我们感到懊恼,那么,“心如止水”的境界就是常态而非特例了。 有一次我把自己的系统给别人看,就是我列出来的好多张“项目”、“行动”、“等待”、“将来/也许”清单,还有我的工作职责、长远目标、愿景和价值观清单等,人们很是诧异:他们觉得不可思议。“你的清单这么多!”(他们的表情显示他们很不以为然。)我的回答是:“好吧,把你的日程表给我,我们把它扔掉看看!”多数人想不到这一点。在我看来,这就相当于“学术欺诈”。既然一张清单可以在小范围内消除压力、提高效率,为什么不扩大它的用途,用很多清单把生活中的很多压力去掉呢?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GTD的逻辑: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5411.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细节09-20
2 别做老实人,谨防别人得寸进尺09-12
3 经典句子,搞笑的奇妙世界09-13
4 每日正能量成长,让你不断成长09-12
5 舰长和指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