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你想好了哪几件事可以采取行动,就必须启动关键的思考步骤,这才是高效工作和生活的真正奥秘。它从根本上澄清了引起人们关注的绝大多数事务的本质,把一切疑问化解成两个问题:
我希望的结果是什么?我决心实现或完成它吗?
下一步该怎么做?为了向这个目标迈进,接下来我要做哪些事?
多年前我就提出了这两个问题,认为它们是需要掌控的“工作”的关键因素。它们也一直是GTD模型思考步骤的核心。“做好”是什么样?“做”要怎么做,在哪里做?我们碰到一件事,知道自己必须处理它的时候,几乎很难同时回答前面这两个问题。所以我们必须主动思考,理清头绪。 这是把模棱两可的“材料”变成可管理的具体任务的分水岭。你写下“母亲”两个字,“母亲”不是个问题,你没有具体的事可做;“为母亲举办60岁生日宴会”,就成了确定的目标,可以给你指明方向。“起草出席母亲生日宴会的宾客名单”就更加具体,你知道自己可以用电脑很快地轻松完成。从“母亲”到清晰的自我指令,相隔并不遥远,你用实际行动一步步接近了令人鼓舞的目标。但是,在心理上这两者可能相隔十万八千里,如果你还没有想清楚自己的目的地在哪儿,怎么做才能抵达那里的话。 结果导向型思维的战术价值 积极高效的活跃状态有个关键要素,即你要对自己渴望的目标、怀抱的梦想矢志不渝。不少书籍连篇累牍地提出了数不清的方法,告诉读者结果导向型思维的威力和效用。长期和短期目标、质量、使命、目的、方向、意图,这些概念全都围绕一个核心理念,即你要知道自己想去哪里,然后才能奋力抵达那里。这是不言自明的真理,这里不再赘述;但它在战术层面的应用并不那么一目了然。我指的是用它来抓住重点,理清日常生活中令你焦头烂额的诸多事务。 我在前面解释过,引起我们关注的事务大多仍然呈现为“材料”的形式:你知道自己应该做点什么,但它却面目模糊、尚未成形。你要训练自己不等“万事俱备”,也能明确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想实现什么。这种习惯可以产生深远影响,让你能够轻松应对各种事务。 比如,在你想办法解决一名员工的问题之前,可以先想一想这件事跟自己的利害关系。比如,你在项目清单上写下“处理卡罗琳•琼斯的情况”。人们常常不肯明白地点破问题,一直把问题拖到不得不认真考虑把她辞退的时候。事实上,你现在希望的是让问题得到妥善的解决。如果你还没想好怎么解决,就会再三拖延,这是常有的事。但是,如果你训练自己养成习惯,点明你希望的结果,比如“解决某某问题”,以这个结果为导向,刺激大脑思考下一步行动,也许就不会像往常那样直到万不得已才采取行动,而是可以抢先一步,从容解决问题。 如果你能有意识地把精力集中在解决办法上,那么,你不必把方方面面考虑周全,思路就很容易转向具体细节:“对了,我想起来了,我应该先跟斯蒂芬交流一下,就是和卡罗琳一个部门的同事,看他对眼下的情况怎么看。我要让约翰给我们约个面谈的时间。”想好这几步以后,事情就好办多了。 这些年来,我跟数以万计的老练的人打过交道。让我惊讶的是,大多数人怎么也学不会这种结果导向型思维的实际操作。夏天快到了,你有很多事要考虑。还没想好孩子们的暑期活动怎么安排,是吗?你在想起这件事的那一刻,有没有把“为孩子们安排暑期活动”写在项目清单上? 你一直想参与几项活动,想先了解一下它们的具体情况,那么,你把它们作为“待考察项目”逐项列出,并认真落实了吗?不少人喜欢在做足研究后再做决定,在这之前,他们甚至不承认自己在做这件事。实际上,这件事从你决心把它搞清楚的那一刻就已经存在了。一般来说,我自己通常实施的项目中,10%以上都是从“考察和了解”开始的。我的打算可以是买一部新手机,建立可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或者跟妻子一起休假,虽然我们还没有想好什么时候去,去哪儿,准备待多久(“考虑与凯瑟琳休假”)。 人们倾向于抵制的另一种结果导向型思维,是我所称的“流程”项目,即用一套步骤、一个系统来处理和预防负面事件的发生。这在我们的客户中间很常见。在做大脑扫描时,他们会写下比如“付账单”、“锻炼身体”、“多陪乔安娜”和“销售战略”等事项。操心这些事无可厚非。现在,可以把它们划入“关注层面”。我指的是2万英尺的层面。这个层面的事务让你的生活和工作保持一定的水准,维持大致平衡。“账单”可以保持平稳的财务状况,“锻炼”关心的是健康和活力,“多陪乔安娜”是家庭关系问题,“销售战略”则可能只是提醒自己,别忘了还肩负着增加销售量的任务。 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不必多问也能发现,人们列出上述事项,除了提醒自己,真正的目的是在这些方面达到更明确的效果。举例说明,“付账单”被明确为“制定电子付账系统”或“制订私人理财计划”。“锻炼”变成了“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多陪乔安娜”原来是“抽出宝贵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销售战略”其实是指“确保销售计划切实可行”。这中间的区别看似细微,实则很大。 把“付账单”写下来很好。但它的真实含义尚未彻底揭晓。把真正的任务逐一准确地表达出来,往往能提供完全不同的视角,指出把事情做得更好的着眼点。 在目标不明确的情况下参加比赛,谁都不会竭尽全力。这个目标可以是长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只要你知道自己和它的差距(你在这里,它在那里),你就划定了比赛场地,清楚地知道了自己该花费多少心血、动用多少资源。如果目的地不明确,你就不知道该把船开往哪个方向。 我们常用各种光明的前景来勉励自己,明确努力方向,坚持到底。后文将详尽探讨不同层面视角的预期结果。不过,在某个层面运筹帷幄,不等于在另一个层面也长袖善舞。我培训过不少资深职业人士,他们很擅长确立长远目标,却对我上面列举的几个项目层面的结果一筹莫展。我们也许自以为很老练了,可是在生活和工作中,总有那么一个或几个领域始终捉摸不定,让我们焦虑,让我们精力分散。学会捕捉并一视同仁地看待这些小小的烦扰,运用结果导向型思维,以可否采取行动为界,分步骤执行,是GTD发挥作用的根本所在。 寻找下一步行动与现实的差距 明确意义、保持掌控的另一个同等重要的要素,是明确现状与可以切实采取的行动之间的关系。获得掌控的最后一步是行动,我会在第8章“参与”部分进行详述。这里提到它,因为我们要讨论怎么消除头脑混乱的问题,避免在引起关注的诸多事项面前不知所措。“现在我想要取得什么结果?”这个问题的另一面(至少同等重要)是:“下一步行动是什么?”前一个问题比较容易回答,定好目标即可。参与者至少可以逃避承担短期目标的责任,因为它没有明确该目标具体由谁负责,也没有把它纳入现有资源和其他目标的整体规划。而指明下一步行动,就意味着从现状做起,要求切实投入时间和精力,分配资源,把此前没有看到、没有说出来的想法、问题、日程表和担心摆到桌面上。 人们很容易认为自己对某个项目了如指掌,但事实并非如此。你问他接下来具体要做什么,他答不上来,甚至还没想好。我参加过许多项目管理会议,看到人们本想敲定雄心勃勃、看似具体的决定、目标和计划,却发现重要问题尚不明朗;所以散会时,很难就接下来要切实采取的行动达成共识。 如果存在一个标准来检验掌控和视角得当与否、意义明确与否(不限人数),它应该是:与会人员是否就接下来要采取的行动达成了共识,是否一致同意会议做出的行动由谁负责的决定。如果达成了共识,就不必进一步捕捉、明确、组织整理或回顾了,就不必继续讨论或认真分析最佳结果。一切已经准备就绪了。这并不意味着由此产生的结果必然是对的,只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你已经最大限度地做到了积极参与。参与者处于全力以赴的最佳状态,准备在前进途中边做边学,并即时调整方向。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成功最终还要靠行动。行动是获得掌控的5个步骤的最后一步,是摆正视角的6个层面的最后一个层面。如果你把各个层面引起关切的事一一掌控,要求自己分别思考接下来怎么采取行动,以实现最终目的,就会惊讶地发现,你已经达到心思澄明、了无障碍的境界。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GTD的基本思考步骤: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5407.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情感的寄托与表达09-12
2 种盈利模式下的HR管理新视角09-12
3 选择促销商品09-12
4 经典句子,是精神世界的丰富宝藏09-12
5 经典句子,让你笑出鹅叫的人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