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规划系统是一个由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的内容构成的结构化系统,可以从内容层次和时间跨度两个角度来思考。学校规划系统的结构是由两个角度整合而成的系统。
从内容层次看
从内容层次看,包括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宏观规划指向学校办学实践的整体工作部署,即学校发展规划,旨在基于学校发展现状明确学校办学实践整体的大方向、大思路、重点工作、关键举措,以及相应的资源拓展和条件保障。中观规划指向学校各个部门负责的特定领域的局部工作部署,即部门发展规划,旨在基于工作发展现状明确特定领域工作发展的方向、思路、重点工作、关键举措,以及相应的岗位职责与人员安排。微观规划指向不同个体,包括领导层、管理层和教职工各自基于岗位职责的工作安排,即个体发展规划,旨在基于个体发展现状明确个体专业发展的方向、路径、重点工作、关键能力等。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的规划相互关联,首先确定宏观规划,然后根据宏观规划确定中观规划,最后根据宏观和中观规划确定微观规划。
从时间跨度看 从时间跨度看,包括长期、中期和短期三种类型。长期规划指向三到五年的工作部署,旨在明确学校整体、部门和个体在三到五年期间的实践进程与发展历程;中期规划指向一个学年的工作计划,旨在明确学校整体、部门和个体本学年的实践探索与工作任务;短期规划指向一个学期的工作安排,旨在明确学校整体、部门和个体本学期的工作要点和具体安排。长期、中期和短期三种类型的规划相互关联,首先确定长期规划,然后根据长期规划确定中期规划,最后根据长期和中期规划确定短期规划。 学校规划系统的内在结构 学校规划系统设计的逻辑结构应该尽量体现和符合学校工作的实际格局,便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任务明确和实践落实。学校的各项工作首先是在不同层次上设计和推进的,其次是在不同时期中设计和推进的。为此,学校规划系统的结构应该首先按照纵向划分为学校发展规划、部门发展规划和个体发展规划三个层次,使学校、部门、个体三个层次的发展规划相互呼应、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发展空间上无缝对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然后在学校、部门和个体三个层次之下分别进行长期、中期和短期三种不同时期的内容设计,使特定层次的长期发展与阶段发展相互呼应、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发展时段上无缝对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最终,这两个有机整体形成纵横交错的学校规划系统。 学校规划系统的内在结构如下: 学校规划系统的内容 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规划是站在学校全局的角度设计学校的发展。学校发展规划是学校根据国家及所在地区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战略规划,结合自身综合情况,对学校未来一段时间(一般是三到五年)内的办学目标和达成目标的任务、措施、手段、策略和支持条件等的整体、系统规划。学校发展规划主要由校长、校级领导牵头和负责设计。在学校发展规划中,不仅要对学校三到五年的发展进行整体设计,而且要把整体设计分解到每个学年和学期,明确每个学年和学期的目标、任务、措施、手段和方法等,把学校长期的发展规划、中期的学年工作计划和短期的学期工作计划整合起来,系统制定。 学校发展规划的格式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的要素包括学校发展的综合分析、学校发展的目标、学校发展的措施和学校发展的保障机制等四个方面。 (1)学校发展的综合分析 学校发展规划是以学校现实的基本情况为基础的,现实的实际情况既包括学校内在的现实情况,也包括学校必须面对外部情境。在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时,首先要深入、全面地了解方方面面的基本情况,也就是要摸清“家底”,要做到客观、全面;其次要冷静、理性地分析方方面面的基本情况,要注意分析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既不盲目自大,也不妄自菲薄。 学校发展的综合分析包括学校发展的历史分析、学校发展的现状分析、学校发展的政策和理论分析、学校发展的环境分析、学校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分析等五个方面。 •学校发展的历史分析。学校发展的历史是学校的过去,学校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总是以历史为起点的,同时,学校发展的历史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分析学校发展的历史就是总结和提炼学校发展的传统、特色和资源,确定学校发展的方向,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发展的现状分析。对学校发展现状的分析可以从几个维度展开:一是分析学校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二是分析学校发展的软件和硬件资源情况,三是分析学校整体工作的各主要方面。不管按照从哪个维度展开分析,都必须做到全面、客观、科学。 •教育发展的政策和理论分析。作为一个微观层面的实践组织,学校的发展与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发展政策和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进行学校发展的分析绝对不能只局限于学校内部,只局限于实践层面。通过对教育发展的形势、政策和理论分析就能够明确国家和学校所在地区的教育发展形势、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倾向,以及教育理论的基本趋势,才有可能使学校的发展与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发展形势、政策倾向和理论趋势保持一致,从而确保学校发展规划的实现。 •学校发展的环境分析。学校发展的环境分析包括大环境分析和小环境分析。大环境是指学校发展的社会环境和人才成长的需求趋势,小环境是指学校所在地区的教育发展情况和周边学校的情况。 •学校发展的挑战与机遇分析。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要明确学校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学校发展的挑战与学校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是学校发展规划要解决的核心问题。面对挑战,还要努力寻找迎接挑战、促进学校发展的机遇。 (2)学校发展的目标 确定学校发展的目标是学校发展规划中的重要内容。学校的发展是学校从现在走向未来的过程,学校发展目标就是立足学校综合现状对学校未来几年要达到的发展状况与程度的描述和设定。学校发展规划中的学校发展目标既包括学校办学实践的发展目标,也包括学校各个核心工作领域的发展目标。学校的核心工作领域包括课程建设、教学、德育、安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教研和科研、后勤与财务、文化建设、教育交流(学校与家长之间的交流、学校与社区之间的交流、学校之间的交流、国际交流)等。 思考学校发展的目标,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是否与国家和地方的教育发展目标一致?偏离或者违背国家和地方的教育发展目标的学校发展目标是没有意义的,也不可能实现。 •是否符合学校实际情况?不符合学校现实情况的发展目标不能促进学校的发展,也不可能实现。 •目标的定位是否适切?学校发展目标要既有挑战性,又有实现的可能。发展目标太低,不利于学校的发展,也是办学资源的一种浪费;发展目标太高,不能起到方向性和导向性的作用,也会延误学校的发展。 •目标的内涵是否明确?学校发展目标的内涵必须与学校现实工作相对应和联系,不能空洞,也不能模棱两可,产生歧义。 •目标的实现是否可测量?如何测量?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是可测量的,同时,还必须有测量目标实现程度的方法和工具。不能测量的目标就不能起到目标应有的作用。 确定学校发展的目标,要经过三个步骤: •确定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就是确定学校三到五年的整体办学目标,同时明确整体办学目标在学校各个核心工作领域的体现,也就是要明确学校各个核心工作领域的发展目标。 •确定学校发展的阶段目标。就是按照学校办学实践的推进过程和不同时期的侧重点,把学校三到五年的整体办学目标分解为每学年的年度发展目标和每学期的学期发展目标。 •形成目标体系。就是把学校三到五年的长期发展目标、每学年和每学期阶段发展目标有机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目标体系。 (3)学校发展的任务 在学校发展规划中,要基于学校发展的综合现状、围绕学校发展的整体目标和目标体系,明确承载和达成目标的主要任务。学校发展的任务必须指向学校各个领域的核心工作和重点,要能够带动学校的发展。 思考学校发展的任务,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考虑: •学校层面的任务是什么?就是要站在学校整体发展的角度,明确学校三到五年到底应该做些什么,要致力于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 •完成任务的思路和措施是什么?就是要明确完成任务的战略定位和围绕任务完成应该采取的各个方面的措施。 •完成任务的路径是什么?就是要明确完成任务应该利用的渠道和方式。 •完成任务的负责人是谁?就是要明确完成任务的负责人的素质要求和最佳人选。 •完成任务的评价方式是什么?就是要明确评价任务完成情况的方式和主体。 确定学校发展的任务,要经过三个步骤: •确定学校发展的整体任务。就是确定学校三到五年发展的整体任务,整体任务涵盖学校各个核心工作领域。 •确定学校发展的阶段任务。就是按照学校办学实践的推进进程和不同时期的侧重点,把学校发展的整体任务分解到三到五年中每学年的年度任务和每学期的学期任务。 •形成任务序列。就是把学校三到五年的整体任务、每学年和每学期的阶段任务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任务序列。 (4)学校发展的保障机制 学校发展规划还要明确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保障机制,离开了保障机制,学校发展目标和措施就是一纸空文。 学校发展的保障机制包括不同方面,主要有: •组织机构及其制度体系。学校发展规划要在学校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体系中实施运行,就不能出现“体制性”缺位和漏洞。在学校发展规划实施之前,要审视学校当前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体系,尽可能去规范和完善。很多时候,学校发展规划的实施过程,也是学校组织机构和制度体系变革与完善的过程。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学校发展规划得以实现的最核心的资源,它包括学校的教师队伍、管理者队伍和学生,核心是教师队伍。学校管理者要尽最大努力去激励教师、培养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物质资源。物质资源主要包括学校的办学经费、建设规模、硬件设施、课程资源等,核心是课程资源。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学校规划系统的结构: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5099.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串09-12
2 经典句子,逗你笑个没够哟!09-12
3 回顾的内容和时机09-20
4 别着急,时间会告诉你09-12
5 职权和影响力驱动元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