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这个国家,除了对少数知识分子,平均主义从来没有什么太大的吸引力。然而,现在一部分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过高收入,却成了一个全国性问题。
高层管理者的待遇问题,成了1984年劳资谈判中的班柯幽灵(莎士比亚名剧《麦克白》中的人物,他被麦克白下令杀害后以鬼魂显灵,迫使麦克白暴露自己的罪行)。当然,这并不是一个“讨价还价的交易”。如果工会提出这一问题,资方肯定会说这个问题毫不相关,没有讨论的余地。可管理者过高的待遇,显然成了资方限制工人工资增长、防止通货再度膨胀、提高公司竞争力的最大障碍。1982~1983年间,很多大公司——特别是重工业企业的工会对工资问题做出了让步和牺牲,可是高层管理者的“总薪金待遇”却紧跟着来了个大幅度增长,这引起了基层工会组织的极大愤慨。就算是有的高层管理者在那几年削减了自己的薪水,后来也都得以恢复,通常还会补上复利。即便工会领导没有指出这一点,工会会员们也会指出来。
不仅工会和普通员工对高层管理者高薪待遇愤愤不平,专业工作者和一般管理者也对此表示不满。例如,一家大型国防军工承包商,1983年有接近20名高级工程师和工程经理辞职——其中不少人已经在该公司效力了25年。每个人辞职的理由都一样。有人这么说:“去年我们的工资涨幅被限定在3%,说是再高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可高层管理的那9个人给自己增加的红利和额外股票购买权,却相当于是薪水长了25%~30%。这简直就是欺诈。”毫无疑问,这些辞职的人并不是要反对企业,甚至连自由主义者也算不上。
人们对高层的贪婪和滥用权力的愤怒,很可能会表现在未来的税法中:提高高收入的最高税率,比如大幅增加资本收益税,或是对管理者获得的优先认股权课以重税。实际上,一个古老(被遗忘了30年甚至40年之久)的提议重新浮出水面:对公司付给管理者的免税总待遇(薪水、奖金、退休金、健康保险、认股权等)制定最高限额。 当然,每个人都知道,这些措施并不会为公司增加一分钱的收入;相反,它会增加公司的开支。提议使用这些措施的人,也都同意这些措施可能会给经济带来损失。但他们指出,如果不限制或惩罚管理层的过高收入,带来的损害会更大。因为它刺激了人们对工资的上涨要求,引发通货膨胀,同时引起社会分裂和阶层冲突。持有这一态度的人,并不限于所谓企业界的敌人。在最近召开的管理层研讨会上,对高层经理人免税收入设定最高限额的一位热心支持者,就是一家全国最大企业的保守派税务顾问。 高层管理者,特别是大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认为攻击他们收入“过高”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他们会指出,扣除通货膨胀因素,或是与普通员工的总待遇相比,美国企业管理者的收入在过去30年里一直呈下降趋势;而工人工资和津贴的增长幅度,则两倍于通货膨胀率。的确,在大公司里,除了级别相当高的管理者——一般是以分公司总经理为界,普通管理者的收入处于历史最低点。工程主管或工厂经理等中层管理者,过去的收入相当于普通蓝领员工的3倍。而现在,钢铁和汽车制造等工会化了的大型生产行业,蓝领工人的总待遇大约是一年50000美元——或是税后43000美元左右,因为蓝领工人的工资待遇中有一半以上是免税或暂缓收税的,如缴纳养老金的部分等——因此,很多中层经理的收入基本上和蓝领工人持平。除了高层管理者,企业内的收入分配已经相当平等了,甚至可以说有点过于平等了。 但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所有“管理者的收入”,而是巨型企业中人数很少的一小部分高层管理者(不超过1000人)的收入问题。从统计学上来说,这么少的人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这些人的地位显赫,他们冒犯了许多人的正义感,尤其是大多数管理者自身的正义感。一直以来,他们都被视为是美国企业和管理界道德和价值观的化身。 没有几个人(可能除了总裁套房里的那几个人就没别人了)认为管理者过高的薪水高得有道理。过高的薪水和公司表现之间没有什么联系。日本人是我们强硬的竞争对手,但他们付给高层管理者的薪水比我们少得多:只相当于我国高层经理人的1/4,最多不超过蓝领工人的8倍。然而他们的公司搞得也并不坏。即便是在美国,同一行业中也存在着明显的不一致。有的公司每年付给高层管理者的钱超过100万,可公司经营得却很糟糕;而有的公司高层管理者的薪水还不到前者的一半,企业却搞得很不错。 实际上,我们所发现的报酬和绩效之间的唯一联系,表现形式恰好与此相反:80年前,J.P.摩根(J.P.Morgan)发现,在摩根公司的客户中,经营糟糕的公司之间只有一个共同点:这些公司最高层管理者的收入,比下一等级的人高130%,而后者又比他们的下一级别高130%,依此类推。摩根(他并不鄙视大笔金钱,也不是什么“反对资本主义者”)断言,高层管理者过高的薪水,瓦解了公司的管理团队。这会使公司里级别较高的人,把自己的高层管理者看做是对手,而不是同事——就像前面说的那家军工企业一样。而这扼杀了人们的集体观念,使之一味追求自身利益而不愿努力工作。 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方法是,在管理者薪水和员工福利之间建立起清晰明确的联系。特别是在重工业里,一些企业的管理层正试图通过员工股票所有权或参与分红等方式,在员工福利和公司表现之间建立这样的联系。作为对此措施的补充,还可以把高层管理者的红利和就业保障联系起来。当然,这种方法有着显而易见的缺陷,它鼓励高层管理者维持较高的员工人数——自然也就维持了较高的成本。但它至少防止出现员工们最深恶痛绝的情况:在企业大规模裁减蓝领员工和一般文职人员的同时,高层管理者的薪水却大幅度增长。 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即把每个雇员——包括CEO的税后总收入,限制在普通职工税后总收入的一定倍数之内。这种做法的实际效果并不大,在大多数公司里效果为零,但它造成的心理冲击是相当可观的。比如,把这一倍数确定在20倍,则高层管理者的最高收入为85万美元,那它大概只能影响到所有美国企业中的500多名管理者。如果把倍数设定在15倍——税后的最高收入为65万美元左右——也最多只能影响到1000多号人。这类倍数显然容易被人们接受,而且根据不少调查显示,也比很多工人想象得要低得多:工薪阶层普遍猜测,高层管理者“比我挣得多50倍”。 “但在大型企业里,”高层管理者们会说,“巨额报酬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在我们的文化里,地位等级都是通过收入来表示的。每一级别的经理都必须比他的下级挣得多——而如果你是在通用汽车,或是埃克森美孚,或者美国钢铁公司,你的管理层次高达20个,那么,如果蓝领工人每年挣5万美元,最高层管理者的总收入也会高达100多万。再说,这种高收入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意义的:山姆大叔会从上面切掉很大一块。”等级制度确实对高层管理者的收入问题做出了合乎逻辑的解释,不像“贪婪”一说那么苍白无力。但要是大型公司高层管理者的高薪水真的只是身份的标志,而不是“真正的钱”(普通员工绝不会这么认为),那何不将它看做是象征呢?比如,环球公司(Universal International)的董事长和总裁为什么一定要挣到普通员工多少倍的薪水呢?为什么公司不把多出来的钱以他的名义捐给他选择的慈善基金呢? 毫无疑问,还有其他——也许是更好的办法,能使高层管理者获得足够高的薪水,鼓励、刺激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在高层管理者和公司其他员工的收入间保持平等。在未来几年间,人们会设计出一些解决办法,工会和政治家们将对此进行探索。 [1983] 1986年注:1985年管理者收入过高真的成了工资谈判中的一个问题。克莱斯勒公司的董事长李•艾科卡(Lee Iacocca)裁减了蓝领工人30%的工资收入,同年却为自己发放了数百万美元的红利。工会以此为主要理由,拒绝对工资、福利和劳动条件做出任何让步,迫使克莱斯勒签署了一份劳动力成本极高的合同。如果未来几年美国汽车市场继续萎缩,如此之高的劳动力成本必将使该公司破产。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薪水过高的管理者:贪欲的结果: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5072.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坚持不懈的批评家09-12
2 经典句子:在文字中寻找真谛09-12
3 家里的钱如何管才能和谐稳定?09-20
4 探索汉字之魅,那些感恩朋友的极为经典的短句09-20
5 【播种抱怨的蒺藜最终刺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