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关于义最重要的议题就是义利之辨。譬如程颢指出:“天下之事,惟义利而已。”(《二程遗书》卷十一)朱子说:“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朱子文集》卷二十四)陆象山则说:“凡欲为学,当先识义利公私之辨。”(《陆九渊集•语录下》)他们都把辨别义利看作是为学的根本。由于义行的复杂性,从行为的目的、对象、时机、条件、途径、效果、时代等情景,辨别行为是否属于义行,常常面临很多种情况,需要进行辨别分析,不能固执一法作为万能灵丹。宋明学者强调要辨明行动的初衷、途径与效果对应关系,重视探讨“义”与“利”的界限,以及是否可能融通。
一般说来,与“义”相对的有“功”和“利”。“功”是由劳苦而有斩获的良好效果,如成功、功劳、功绩等。春秋的叔孙豹将“立德”、“立功”、“立言”称为万古长青的“三不朽”,“立功”就是为国家建立名垂青史的杰出功绩。可见“功”通常都是正面的价值评价。孔子说:“敏则有功。”(《论语•阳货》)又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论语•泰伯》)当然也不排除有非功之功,如颠倒是非的僭功,有名无实的虚功,但更改不了“功”的本义。
“利”近似于“功”,但它是偏向于相对性很强的客观结果而言。如果我们从客观角度,按照公私之别,大小之分,看待“利”的相对性,往往说明不了“利”的正当性问题。通常多数人或国家的利益称为公利,个人或少数人或小集团的利益称为私利。但是公利是由众多私利相互交叠构成的,离不开私利。譬如勤勉工作,只为自家生活,虽是私利却完全是正当的;而以民族大义和国家公利为旗帜,发动帝国争霸,对外杀人掠货,虽然获利丰厚,义与非义自见。孔子正是看到了以人的数量多少说明不了“利”的正当性,才会厌恶恶世流俗的乡愿。可见以公利和私利无法确定地说明哪种利是正当的。同理,大利与小利也不足以说明应当与不应当。譬如公平买卖,薄利多销,虽是小利营生,经久积累,可以为巨商;而强取豪夺,走私贩毒,虽能是暴利,可以一夜巨富,却是非义之财。只有直接从价值判断的角度,以正邪归类利益,称“正利”与“邪利”,才能和代表正当性的“义”构成对应关系,否则用公利与私利、大利与小利等划分,或者泛言功利,都容易以偏概全,产生混淆和无谓的争议。
宋明时期的义利之辨产生原因,除了上述有关“义”与“利”语义界定上的分歧之外,也还有如何看待“义”与“利”的优先性问题。总体而言,他们有三派观点:一派是以程朱为代表,极力强调义,贬低利;再一派是以王安石为代表,主张义利统一,兼重义利;最后一派是以李觏为代表,“利欲可言”,与众同利,反对排斥利。
首先,王安石、张载等人兼重义利。王安石把“仁”与“义”结合在一起,又将“仁义”作为道德的代名词,并且创造性地提出了“为己”与“为人”的统一问题,以义理财,从而在更深层上论证了义利合一。“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答曾公立书》),利可以为义。像杨朱那样“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只顾为己,只知利己,是“不义”;像墨子那样“摩顶放踵以利天下”,只顾利他,只知为人,是“不仁”。两者均是极端,都不是圣人的“仁义之道”,而是“得圣人之一而废其百者也”。因此,王安石认为:“由杨子之道则不义,由墨子之道则不仁,与仁义之道无所遗而用之不失其所者,其为圣人之徒欤?”(《临川先生文集•杨墨》)王安石提倡以义理财,但“理天下之财”“不可以无义”(《乞制置三司条制》)。
同样,张载以公私为义利的分别标准,用义来衡量评判利的对错是非。张载一方面说:“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惟义所在。”(《张子语录》)只在乎义,生死去留,可以浑然不顾。另一方面他又主张“义公天下之利”(《张子语录》),综括儒墨两家思想,以公利为义,认为利而不私,公天下之利便是义。让利同义结合起来,就是善。圣人以义为利,因为出于义的利,才是真正的利。yipindushu.com
其次,程颢、程颐、朱熹等人严辨义利,唯义是从,要求“存天理,灭人欲”。程颢说:“大凡出义则入利,出利则入义。天下之事,惟义利而已。”(《二程语录》卷十一)“孟子辨舜、跖之分,只在义利之间。”(《二程语录》卷十七)他认为义利是相排斥的,非义即利,非利即义,人生大事,只在分别义利而已。程颐的义与利、公与私、人与己、“人心”与“道心”、“利欲”与“天理”都是对立的,“心存乎利,取怨之道也,盖欲利于己,必损于人”(《论语解•里仁》)。在他看来,非公即私,非义即利,要想统一义利,就必须以义为利,把仁义当作利。他实际上是取消了利。
义与利,只是个公与私也。才出义,便以利言也。只那计较,便是为有利害;若无利害,何用计较?利害者,天下之常情也。人皆知趋利而避害,圣人则更不论利害,惟看义当为与不当为,便是命在其中也。(《二程语录》十七)
不独财利之利,凡有利心便不可。如作一事,须寻自家稳便处,皆利心也。圣人以义为利,义安处便为利。(《二程语录》十六)
人为之不善,欲诱之也。诱之而弗知,则至于天理灭而不知反。故目则欲色,耳则欲声,以至鼻则欲香,口则欲味,体则欲安,此皆有以使之也。然则何以窒其欲?曰思而已矣。学莫贵于思,唯思为能窒欲。(《二程遗书》二十五)
义与利离得很近,只在公与私的一念之间。利心就是私欲,凡事都计较利害得失。但趋利避害是人之常情,求利需要用义来区分应当与不应当。“夫利,和义者善也;其害义者不善也。”(《二程语录》十九)不论利害,“惟看义当为与不当为”。程朱所说的“天理”是指天生人是所赋予的人性,包括仁义道德在内的道理,“人欲”是人通过“气”获得形体时,所夹杂包括私心在内的个体人心。由于二程认为“不是天理,便是人欲”,“无人欲即皆天理”(《二程遗书》十五),而从利欲这种动机出发都是错误的,有害的,所以私欲都应该剿灭,要“灭私欲”,存天理。
朱熹也严辨义利,认为“为义”,不要“为利”,才是唯一正确的价值选择。朱子认为事无大小,都可以用义与利来分辨,乃至于人的一言一行都处于义利之中。他所谓的“义”和“利”,大体上与二程差不多。“义者,天理之所宜。”(《论语集注•里仁》)“为义”就是人的天地之性所注定的应然道德法则。“利者,人情之所欲。”(《朱子语类》六十)利是气禀之性在人身上的情欲,“为利”就是以利为动机,或怀有利的欲望。利与义,“为义”与“为利”两者是对立的。朱子说:
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朱子语类》十二)
凡事不可先有个利心,才说着利,比害于义。圣人做处,只向义边做。(《朱子语类》五十一)
况天理人欲不两立,须得全在天理上行,方见得人欲消尽。义之于利,不待分辨而明。(《朱子语类》一百十三)
一个真正“为义”的人从不去权衡义利问题,因为他心里只有义,根本没有利的念头。做着同样行为的人,他们的内心动机和目的可能完全不一样,需要严格区分。只有做到“人欲亡”,才能“天理存”。只有“为义”才是唯一正确的价值选择。可见,朱熹和二程的义利观都接近于绝欲主义,他们重义贱利已经走向极端了。
再次,李觏、胡五峰、陈亮、叶水心等主张经世致用,认为“利欲可言”,要求以利和义,“与众同利”,以公利反对私利,批评当时道学家极力“去利”和“灭人欲”的说教,反对贵义贱利的态度。李觏说:
愚窃观儒者之论,鲜不贵义而贱利,其言非道德教化不出诸口矣。然《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足食,足货,民信之矣。”是则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是故贤圣之君,经济之士,必先富其国焉。(《直讲李先生文集•富国策》)
利可言乎?曰:人非利不生,曷为不可言!欲可言乎?曰:欲者人之情,曷为不可言!言而不以礼,是贪与淫,罪矣!不贪不淫,而曰不可言,无乃贼人生,反人之情!世俗之不喜儒以此。孟子谓“何必曰利”,激也。焉有仁义而不利者乎?(《直讲李先生文集•原文》)
他认为利是用来满足人需要的,不言利就连生活都满足不了,礼义教化就无从谈起,讲仁义不能离开言利。“人非利不生”,“治国之实,必本于财用”,理论不该违背生活和人情。李觏批判脱离利益内容的空泛道义,但也反对唯利无义的极端功利主义和损公肥私的个人主义,强调对利益要“结以制度”。
胡五峰在对利作了分析之后,也要求重视利。“一身之利,无谋也,而利天下者谋之。一时之利,无谋也,而利万世者则谋之。”(《知言》)叶水心强调事功的重要,反对专讲义不讲利的态度。他说:“正宜不谋利,明道不计功,初看极好,细看全疏阔。古人以利与人而不自居其功,故道义光明。后世儒者行仲舒之论,既无功利,则道义乃无用之虚语耳。”(《习学记言》)道义不在功利之外,两者完全可以结合在一起,甚至很多时候不能分开,完全离开功利的道义只是空话而已。谋利而不自私其利,计功而不自居其功,就是道义。
关于义利之辨,到宋明为止,总体上崇尚义、贬低利的势力更大,但是到了明后期和清代,开始出现逆反。清儒越来越重视义利结合,义利观更趋于平实。譬如王船山说:“立人之道曰义,生人之道曰利。”(《尚书引义》二)义与利都是人之道,缺一不可,只是需要循义而行,必定能无往不利。而颜习斋强烈地反对“不谋其利”“不计其功”的观点。“以义为利,圣贤平正道理也。尧舜利用,《尚书》明与正德厚生并为三事;利用安身,利用刑人,无不利,利者义之和也,《易》之言利更多。”(《四书正误》)不应该反对义中之利,而完全不谋利计功,人道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他提出了与董仲舒完全相反的命题:“正其谊以谋其利,明其道而计其功”。
总之,儒家在事实论述时,一般把义理并重,特别是把天下之公利看作是正利,要求注重民众生计,并看作是道德生活和社会秩序的根本。同时,儒家在道德价值评判时,通常从义德作的高标出发,重义轻利,使民众能够安贫乐道,使君主以和平的王道治理天下。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宋明理学:义利之辨: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15358.html
推荐文章
09-18
1 题外话:尼古拉•特斯拉、阻抗匹配、交流电/直流电09-13
2 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09-12
3 经典句子,笑得前仰后合的智慧言09-12
4 剖析经典句子,提升思维深度09-19
5 【优秀从敬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