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子女正确的生活观念
常听说西方社会是儿童的天堂、青年的战场、老年的坟墓。除了少数极为富有的家庭,大多数人终生都在寅吃卯粮,过着举债度日的生活。这是西方人不知惜福、不能造福的习惯所造成的难以享福的恶果。
中国人自古以来便十分重视福分,大家都知道祸福相随以及祸福自召的道理。我们的生活观念和西方完全不同,我们所重视的是少年要积福、中年要造福、晚年才能够享福。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培养好学的精神;兄弟友爱,必须和睦相处;家人以和为贵,不许搬弄是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做错事要勇于承认,知过必须能改;家财万贯不如一技随身,读书学习贵在实行;凡事自留余地,不能得理不饶人。列举起来,可以说不胜枚举。然而最终的目的,不外乎从小积福,把福分累积起来,以便日后造福之用。
福分从哪里来?并不是由天而降,也不是父母的庇荫,而是更需要自己的努力。常听说,福田靠心耕,就算祖上的遗产十分丰厚,留下很多田地,毕竟要靠这一代人自己去耕种。有福气的人,必须用心耕耘,才能有收获。具有正确的生活观念,产生合理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养成基本的生活技能,配合实际的生活条件,随遇而安,常动善念,多做善行,福分自然愈积愈多,称为自求多福。总之,福分需要亲自积累,不能假手他人。所以父母的责任,在教导子女培福积福,最基本的观念应该是好学、知耻和求上进。 好学是爱好学习,必须勤于学习圣哲的教诲,才能明白做人的道理。从小学习把人做好,自能积福。 知耻是凡事先想一想,怎样做才合理。如果不明白,要向父母或尊长请教,以免犯错。万一做错了,必须勇于改过,力求不再犯第二次。谨言慎行,是知耻的表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那就更加不容易。 求上进是一辈子的事情,活到老就要学到老,永远不松懈。但是从小养成习惯,非常重要。人向高处走,应该像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只要方向正确,方法合理。力求上进,永远不认输,可以说是优良的家风。 培养子女日后所需的生活技能 我们所有的生活技能,实际上都是后天学习得来的,没有一样是先天带来的。没有人生下来就会吃饭、洗澡、做家事,我们的谈吐、衣着、工作和游戏,基本上都必须经由学习和演练才逐渐成熟,就算啼哭、吵闹、嬉笑、撒娇、骂人、打架,也都是生下来以后经过模仿、学习所产生的结果。父母最好明白,管教子女,应该从日常生活当中培养子女正确的生活技能。一般人总认为一技之长指的是就业所需要的技能,却经常忽略了基本生活技能才是终其一生都需要的一技之长。缺乏生活技能,在日常生活上遭遇不便或产生困难,不但会受到他人的嘲笑,也会影响自己的生活。今天不健全的孩童实在为数太多,我们所认为健康而没有害病的孩童,严格说起来,只是处于“一般”“还不错”的水平,实际上并不一定确确实实合乎标准。很多孩童缺乏生气和动力,主要原因即在于生活技能缺乏,造成很多不必要的生活压力所产生的恶果。 父母教导子女生活技能,最好从胎儿开始。怀孕六七个月以后,母亲就要常常变换自己的姿势,使胎儿学习调整姿态,寻求在子宫里面的平衡点。孕妇的活动量太少,姿势变换得不够多,胎儿所有的感官系统,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都会由于刺激减少而失去反应的机会。婴儿出生以后,也应该多动、多听、多玩,从中训练出良好的平衡感,以期终生受用。 孩子出生以后,首先要教导的是语言。这是在人的一生中都十分重要的生活技能。若人的语言能力欠佳,在很多地方都会吃亏。父母常在喂饭时和幼小子女说话,或者把子女抱在腿上和子女面对面地说话,目的都在训练子女的语言能力。两岁以前,不要急于纠正婴儿的发音,让婴儿想开口便开口,获得说话的愉悦。五岁以前,尽量保持单一的语言,培养直觉的反应。三岁左右听录音带,然后才看录像带,这样比较不会伤害儿童尚未发育完全的眼睛。至于学习外国语言,至少要等到小学四年级以后,以免影响到本国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有人受到“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一句话的误导,提早让子女学习外国语言。但现在很多实例告诉大家,小学四年级以前学习外国语言,并不一定比小学四年级以后才学有更好的成绩表现。 三岁大的子女应该开始训练基本生活能力,因为这时子女成长逐渐进入平衡期,此时训练基本生活能力最为有效。我们所说的“三岁看大”,实际上就是三岁的时候必须奠定大人所需生活技能的良好基础,最基本的是整洁、安全和合适。 整洁包括整齐和清洁,从小养成物归原位、把东西擦拭干净、摆放整齐的习惯,应该是必要的基本要求。 安全是一切行为的先决条件,不安全的事情不要轻易去冒险。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探索、尝试是父母必须善尽的责任,也是教导子女的重点。 至于合适与否,随时随地做出合理的调整,即为合适。这就牵涉到父母的价值观,也是家风传承的精髓。 培养子女良好的生活态度和习惯 生活态度和习惯其实是生活观念的具体表现。观念看不见,态度和习惯却看得见,所以比较容易观察。 孩子的观念不可能一下子就固定下来,而是变化不定的。一般来说,处于平衡期的孩子经常表现得像天使那样,使父母十分开心;而处于不平衡期的孩子则表现得有如怪物、恶魔那般,令父母消受不了。这种起伏不定的曲线,代表孩子的学习过程,父母最好能够善加辅导,使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一岁以前,婴儿对一切事物毫无所知,不能够保护自己,谈不上什么顺从或反抗。两岁时开始学会说“不”,开始最初的反抗期,这时“不”和“不要”成为最常使用的语言。原因相当简单,便是听多了父母常说这样的话语,模仿得来的结果。 父母希望子女少说一些“不”,就应该以身作则,少对子女说“不”。平日多说“是”,多说“好”,对子女有正面的影响。但是,幼童说“不”,并不一定表示相反的意见。有时候嘴巴说“不要”,动作上却配合父母的要求,做出一些合作的举动。对幼童来说,只能控制行动,并不能控制感觉。说“不”或“不要”,不过是控制不了的一种感觉。实际的动作,才能够表现出控制得了的行动。我们常说幼童天真无邪,便是有什么感觉就会随口说出来,不像大人那样,善于隐藏真正的感觉。童言无忌,希望大人对幼童那些随着感觉说出来的话,不要太过介意才好。 婴儿出生以后到三岁以前,是人生的开始阶段。这时的婴儿,大部分时间都在解决自己的基本生理需求,包括吃、喝、睡觉和保暖,很少能够牵涉到其他。两岁以前的婴儿,只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那就是信任或不信任。父母通过爱心和亲情,培养婴儿对人的信任感,使婴儿逐渐产生活泼自动的态度。缺乏安全感的婴儿,由于对人不信任,常表现出羞愧和怀疑的态度。 三岁到六岁之间,是培养孩童自动自发的最好时期。可惜在这段时期,大部分孩童承受父母太多的吓阻、责骂和怒斥,弄得不敢自动自发,终其一生都受害。 让孩童在自动自发中不断地摸索、学习,使其从各种不同的接触和互动过程中产生多种不同的态度。不论是自动自发的反抗或是自动自发的顺应,父母最好都采取顺其自然的方式,让孩子自动自发地改变。只要掌握勤劳、守分和有恒三大要则,便不难培养出孩子良好的生活态度。勤劳指不怕劳苦、不逸、喜欢做事和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去做;守分是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能够凡事以自己为中心、只考虑自己而不管他人的感受;有恒则是凡事坚持,果敢坚忍,而且坚毅有恒心。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子女所需生活的四大范围: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11350.html
推荐文章
09-20
1 感悟汉字深情,经过岁月沉淀的令人回味的经典句12-15
2 创业板软件股票一览表09-13
3 最好的销售员犹如忍者09-02
4 2017最经典俗语09-12
5 经典句子,拨动心弦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