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问题不是问题员工,建议很多当领导的,最好认为员工有一些问题,但是没有问题员工。问题员工不在我的企业里,我企业的都是好员工。但是再好的员工也会产生一些问题。
比如有一些人准时上班,准时下班,对企业的所有活动也都很热心参与,但实际上他始终没有工作绩效。问他为什么不好好工作,他这样回答:“我准时上班,准时下班,就表示我很尊重企业的制度,很尊敬我的主管。但是我不得不利用上班时间偷偷做一点自己的事情,现在是炒股的好机会,如果我不利用上班的时候炒一下,我跟我的朋友在一起时就感觉很没有面子,因为我赚的钱最少。”这个问题值不值得我们重视呢?是不是这样的人统统叫做问题员工呢?不是,他只是受了社会风气的影响,稍微有一点点问题,我们当然可以补救。
就算只有少数员工不符合组织的要求,我们也应该考虑到,少数人也会延误整体目标的达成。换句话说,一定会有不良的影响,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去消减。注意,是消减,不是消灭,这种事情不可能完全消灭。因此,差不多所有的管理者都认定,员工问题是存在的,而且有研究的必要。
研究到最后能不能解决呢?假如不能解决,我们浪费时间去研究它干什么?员工表现得不符合企业的要求,当然有其原因,这个原因一般叫做不安,即员工一定有些不安。比如上班炒股那个员工因为跟朋友相处的时候,感觉到没面子,感觉没办法跟别人相处,这就是他不安的原因。我们只要充分了解他不安的原因,就有办法合理地补救。可见,员工问题不但有必要研究,而且是可能解决的。 我们把员工问题大致上分为两类:一个叫做不为也,一个叫做不能也。所谓“不为也”,就是他能干,有能力做事,但是他不做。所谓“不能也”,就是你打死他,他都没办法做,就算罚钱,甚至当面给他难堪,他都没有办法去做。“不能也”的问题比较简单,培训一下,或者请专门的人教他,让他慢慢从不会到会,就解决了。“不为也”反而比较难解决;“不为也”包含不会做、不肯做、不敢做、不多做,还有不当做。 “不会做”是多少会一点,但是没有把握,很怕做完以后要挨骂,于是干脆说“我不会做”。这与“不能也”有区别,真正的“不能也”就是你再怎么骂,他都不能做。但是“不会做”是你发狠了,他就可能去做了。 “不肯做”就比较麻烦了,为什么不肯做呢?“因为我多做,没有多领钱啊。”“我做了也没有人欣赏啊,我马马虎虎做也是这样,好好做也没有人说我做得好,为什么要做呢?”所以要去了解员工不肯做的原因,给他一些鼓励,他一般又肯做了。 “不敢做”是因为员工感到主管看他不顺眼,对他有成见,觉得他怎么做主管都认为他是错的。的确有这种情况,一个主管对下属有成见的时候,他永远对下属不满意:下属做得不好就是存心捣蛋,做得好也说下属不够认真,那下属当然不敢做。 “不多做”,是他每件事情都做得好好的,但是他自己控制得很紧,绝不多做。因为他认为多做就侵犯了别人的权利。“不该我做的事情,我会做,也肯做,也敢做,但是我一做就变成侵犯了别人的权利,将来别人怀疑我为什么这么热心,是不是有什么企我就倒霉了”,这种情形也很普遍。企业里面既然讲要分工专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他做不好时,我们应该补充。当我们把自己事情做好了,还有力气做其他的事,而别人没有做好,我们帮一帮他,这是应该的。对于“不多做”的人,我们打消了他的各种疑虑,他只能去做了。 如果一个人会做,肯做,敢做又多做,可是一不小心做错了,就是“不当做”,做得不当,那怎么办?中国人很奇怪,他做错了,你安慰他,他更难过。你把他叫来骂一通,他的愧疚感就没了,“我做错了,你也骂过我了,我们两个人谁也不欠谁”。这都不是很好的办法。我们再给他新的任务,让他去做,他会认为,“你还是接受我的,还是想让我做事的”。然后再找机会跟他讲:“你那件事情做得不理想,这件事你做好,就可以让人家谅解你,将功折罪。”他就会做得更好。 所以,教他、知他、谅他、信他、用他,这是破除员工不安的五个秘诀。教他,他不会做我们教育他。知他,他心里头生闷气,不肯做,认为自己受委屈,我们知他,告诉他:“我知道你多做了,我会记住,不会让你吃亏的。”谅他,他不敢做,我们谅解他,就算错了也不怪他。信他,当他多做时,我们相信他,知道他没有私心。用他,他做错了,我们继续分配新的工作给他,然后再找机会告诉他错在哪里。这样,员工就会努力工作。 分清这两大类以后,大概就能找到解决员工问题的方向。不过,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时候,应该抱有一种比较正常的心态: 第一,最好先反省一下自己。员工有这些不安,我们有没有问题?如果我们有责任,就先改变自己,再来要求他改变,他才比较信服。如果光是要求别人,而我们没有改变的话,问题就永远存在。 第二,跟员工保持适当的距离。适当的距离不是疏离,过分的疏离就使大家没有办法沟通,更谈不上解决问题。过分亲近就很容易导致员工目无尊长,没大没小,很难解决问题,主管讲什么,员工总是有很多理由申辩。这样永远没有办法解决问题。 第三,要明白每个员工都有个性。这种差异是很重要的,员工的生理、智能、兴趣、性向、性格、品格、教育程度、需求、目标、价值观等都不同,再加上一些环境因素,如噪音、污染、压力、诱惑等问题,还有社会风气的影响,每个人的问题多多少少有点不同。我们不能说,“因为别人是这样,你就一定这样”,那他一定不服气。常常找机会听听他吐苦水,让他把心里话讲出来,我们再来解决才比较合理。 第四,要设身处地寻找解决的办法,不要老站在企业这边,我们要尽量地体谅员工,因为我们所有的事情实际上都是通过员工的手在做。我们站在员工的立场想一想:如果这么解决的话,员工是不是觉得很愉快,是不是觉得很合理?如果不是,为什么?我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满足员工?持有这种心态来处理员工的问题,是比较合理的。 至于处理的过程,大致分成五个步骤: 第一步,分析员工问题产生的原因,一定要把真正原因找出来。 第二步,要调查员工为什么“不能也”,换句话说,员工出问题,我们要断定,这是“不能也”还是“不为也”。如果是“不能也”,就去了解其原因为何,并想办法解决。因为“不能也”比较容易解决,找一个员工比较信赖的人教他,让他感觉有兴趣,让他有信心,他就会做了。 第三步,如果是“不为也”,则比较复杂,因为这里面有“不肯也”、“不敢也”、“不多也”、“不当也”等不同,那我们就去判断究竟是哪一种,或者哪一种成分比较多。 第四步,进行审慎的研究,看看怎样处理比较合理。 第五步,处理之后还要去追踪,看看处理的成果怎么样。 有这五个步骤,就是有头有尾地解决员工问题的合理过程。不过我们不是神仙,没有办法把所有问题都解决。所以,我们也建议,当员工抱怨的时候,我们不要马上给他太多的保证,不能答应他一定解决,否则事后解决不了就难办了。 所以,当员工第一次抱怨的时候,就算我们已经听得很清楚了,也要把他请过来,让他坐下,倒一杯茶给他喝,然后让他再讲一遍。等他讲完以后,我们也不要急着告诉他“我准备怎么解决”,而是平静地说:“有这种事情,我怎么没有听到过?细节到底怎么样,你再讲一遍给我听。”通常人们把肚子里面的闷气吐过一两次以后,也就没事了,大事化小,小事化无。我相信员工讲过三遍以后,就不生气了,他甚至会说:“小事情,你不用担心,我会解决的。”这时我们要说:“不行,这个事情就算是小事情,但你说出来还是很重要的。所以你给我一点点时间,我去查证一下。如果有答案,我在一两天之内告诉你。”这又是在利用推拖拉,让他的心情平静下来,我们也才有时间去了解实际情况。等了解清楚以后,再跟他说:“你所知道的跟我所听到的是不相同的。这当中有些差距,难怪你会误会,我说给你作参考……”员工听完后会说:“原来是这样,算了算了,都过去了。”如果他不能接受,我们也不要争辩,而应该说:“好,如果你认为是这样,我再去查。”这样一来一往,实际上也是一种推拖拉的运作,但是到最后一定会找到比较合理的解决方式。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存在员工问题而非问题员工: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11281.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凝聚着智慧的结晶09-11
2 对冲基金知识精选大全--金融生态:对冲基金相关金融生态环境09-12
3 新产品开发需要多部门合作09-12
4 抗干扰的武器09-12
5 新员工培训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