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一次检讨的时候,都会觉得计划执行得不够彻底,效果不如预期的那么好,原因常常归结为两个:
第一个,我们都认为中国人敬业精神不够。
第二个,我们都认为中国人品质观念不够。
这是我们到处都可以听到的论调。实际上,了解一下实际状况,就会发现,上述的原因并不准确。中国人不认真吗?你随便去问一个中国人:“你认真不认真?”答案都是“我很认真”。比如我们去邮局,邮局的服务人员一边聊天,一边给我们办理业务。这样算是认真还是不认真?很多人会认为这是不认真的,服务人员既然替我们办事,就不应该聊天,而是规规矩矩地接待我们。那么,再问一个问题:“如果不让聊天,只能规规矩矩做事,拿这样的待遇去做那么繁重的工作,你愿意吗?”答案多半是“我不愿意”。如果真是这样,邮局的人恐怕都要辞职了。 可见我们有点矫枉过正了。我们完全站在自己的立场来看别人,就没有想到,如果他们的工作中没一点情趣,这个工作如何做得下去。何况,中国人从小就培训一心多用,不像美国人是一心一用的。美国人常说:“我只能做这件事情,你要跟我讲话,等我把事情做完再讲,否则我就不专心。”我不晓得中国人喜不喜欢这样的人:你跟他讲这个工作,他就只能听这个工作的,你有事情要走了,交代他下一个工作,他不能接受。这个人的能力体现在哪儿?弹性体现在哪儿?一心一用,此时此地很专心,这种认真好不好,值得我们去思考。 中国人一心多用的例子到处可见。比如小孩子一边做作业,一边听音乐,同时还在转笔。家长在客厅议论他,他还时不时辩解几句,可见他一心多用。你要是让他把音乐关掉,不要转笔,专心做作业,他反而静不下心来。一心多用也是一种很好的能力,不一定非要限制它。 中国人因为受《易经》的影响,深深知道,一个人一定要认真,但是不必认真到让别人发现他很认真。因为一个人如果不认真,是绝对没有前途的。但是,一个人如果认真到让别人发现他很认真,就会被当成打击的目标,这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一直不主张把中国人不认真、不敬业当做借口,就是这个原因。 说中国人没有品质观念,我也不懂是为什么。我觉得中国人最有品质观念,不但重视品质,而且重视效果。重视效果方面,举个例子,一个人明明有意见,但他不讲出来,因为讲了没有效,不如不讲。有效,他当然会讲。 那品质呢?我一再说,有人抓住“宁为鸡首,不为牛后”这句话大做文章,说中国人喜欢当老板,这是断章取义。还有一句话是“树大好遮阴,天塌下来还有高个子顶”,我们为什么不从这句话来推断中国人不喜欢当老板呢?可见说中国人这样或那样,都是一相情愿,断章取义。中国人经常讲两句相反的话,比如“好心有好报”,“好心遭雷劈”,这两句话非常矛盾,但它们设定了上下限,“好心有好报”是下限,“好心遭雷劈”是上限。一个人要存好心,好到不被雷劈死的程度,这才是良好的品质。好心得过分,就会被雷劈死。所以,中国人讲话矛盾,其实在设定上下限,希望我们维持在这两个矛盾之间,做合理的调配。 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中国人是很敬业的,对品质有很好的观念。如何把它发挥出来,才是执行最要紧的环节。 根据我的观察,导致执行失败最大的毛病是大家很喜欢把成功的功劳留给自己,把失败推给别人,成功是因为我执行得好,失败是因为你不敬业。比如发生空难时,第一个被指责的是维护人员,因为飞机没有得到很好的维护。维护人员是最倒霉的,他维护得好,大家认为是应该的。飞机飞得好的时候,是驾驶人员的功劳,没人去想维护的事。飞机一出事,就会骂维护人员,维护人员永远是没有功劳的。有个维护人员告诉我:“我们没有功劳,但是我们认了,因为我们有一个很积极的想法,飞机能顺利地飞上天,顺利地降落,就是我们最大的快乐。”如果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心态,会减少很多相互指责的状况。我计划,你执行,执行得不好,我说“大概是我计划有问题”,你说“是我执行得不够彻底”,这样大家相安无事。相反,执行得好,我说“是我计划得好”;执行得差,我说“是你不敬业,不用心”。执行的人也是如此,最后只能打起来。 因此,我们要改变心态,把失败的责任留给自己,把成功的功劳送给大家。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做到这样的话,我相信我们在执行上会减少很多困扰。 执行前后的沟通工作最要紧 但是,心态的改变并不能保证执行一定成功,因为我们在执行的时候,常常会遭遇到一些障碍: 第一,领导者的问题。一个计划执行得拖拖拉拉,甚至于效果非常恶劣,通常跟领导者的能力密切相关。如果他有足够的能力,能够使工作人员充满了热情,有很高的意愿要去执行,那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 第二,执行人员对计划本身了解程度低。很多人对计划搞不清楚,这样的人怎么执行呢? 有一家企业制造一批商品,为了了解市场情况,决定先出一批试用装进行促销,看看大家的反应如何。促销的任务就交给了销售部门。销售主管并不了解这次促销的目的是按照正常的渠道去推销,看看销售的比例有多高,看看顾客的反应如何,结果销售主管就拿回去送给自己的亲戚朋友。一夜之间试用装全部“销售”一空,业绩很高,但最后失去了促销的目的。企业根本无法了解人们到底喜不喜欢,也不了解销售渠道正不正确。计划是很好,但是因为执行的人根本不了解计划的目的、用意何在,所以没有取得任何效果。 第三,执行过程遭遇意外困难。遇到计划的困难,这是常有的事。当然了,如果能用心解决,最好;如果解决不了,是不是要变更设计呢?换句话说,是不是所有的计划都要坚持到底,还是一有困难就可以变更,甚至做不好就算了? 第四,成员的意愿突然降低。刚开始大家一看这个计划,士气高昂,可是,慢慢感觉到上面好像注意力转移了,支持的力度也小了,再加上碰到很多事先没有想到的问题,就由热忱变得冷漠,最后拖拖拉拉。 第五,能力不足。这实际上是执行的主要障碍。 假如因为上面这五点导致执行不力,就不能归咎于中国人不敬业、品质不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有办法解决。 在上面的五点中,领导问题已经讲得很多,不重复了。第二点,大家对计划不了解怎么办,是不是要暂停下来,把作计划的人找来沟通一下?其实最好不要这样。我们应该在实施以前进行充分的沟通,沟通好了才开始执行。但是,执行时还是有不了解的地方,再请作计划的人来说明,这也是必要的措施。 第三点,执行过程中遭遇意外,大概有三种可能情况: 其一,作计划的时候有预测的成分,可到了执行的时候发现事实有偏差,不一定是预测的方法有问题,也有可能是有突发事件才产生大幅度的偏差。 其二,各种条件都发生重大的变化,使我们措手不及。 其三,在执行时发现了一些根本没有考虑在内的因素。 比如,生产计划作好了以后,原本找得到工人的,现在找不到了。很多人遇到这样的问题,我对他们说:“假如你需要30个工人,现在只找到20个,那就让20个人去做吧,不要管20个人合不合理。找到30个,30个就合理,找到25个,25个就合理,找到20个,20个就合理,不然怎么办?”可见合理是变动的。 我们执行的时候难免遇到困难,有问题不要轻易调整计划,但也不能绝对不调整。要尽量克服,使它能够顺利,万一不行的话,只能暂停,也可能从此一直停下去。暂时性的停止,其实就是延后。如果无限期拖延下去,对大家都有坏处,这就需要壮士断腕,把这个计划放弃,也是一个选择。 第四点,成员的意愿降低该怎么办?就好像轮胎本来是很有气的,但是用的时间长了,会漏气,甚至破了个洞,气全跑了,这时候我们常用的办法就是打气。高层主管要常常关心执行的人,实际上就是去打气。气不要太足,太足会爆胎;也不能太少,太少行驶起来就会吃力。 第五点,能力不足的时候,就要培训。这是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从执行的角度说,为了执行顺利,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在执行之前,希望大家能够用心研究主管的个性。如果主管能够放手,我们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作主张。如果主管事必躬亲,我们就样样向他汇报,才能得到他的支持。 2.要了解同事的心理。看看士气怎么样,他们有什么需求,有什么问题,能解决的及时解决。 3.把有关的人找来,把计划的主旨、内容都进行充分的沟通,同时我们要了解一下大家的能力到底够不够,如果不够怎样来提高。 4.把工作流程仔细梳理出来,使大家都有所遵循;把时间好好分配一下,让大家有时间概念,自然到时候会加快步调去完成。 5.在执行以后,要感谢所有有关的人。还要说明一下我们达成的比例如何,把执行过程所发生的事重点提出来检讨一下,让大家积累经验。有特殊的心得,讲出来让大家分享,有缺失也不要隐瞒。勉励大家以后能够更进步。相信执行前后都把工作做到位,一定会使执行越来越顺利。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计划失败并非执行者不努力: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11227.html
推荐文章
09-13
1 朋友可以选,家人没得选09-12
2 经典句子:文字的智慧星空图09-18
3 探索文字之魅,每日一言简短名人名言09-12
4 经典句子,揭示着生活的美好09-12
5 等得起也要亏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