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或少年时期的子女,自己还没有谋生的能力,不得不依赖父母的抚养。这时候应该认识自食其力的道理,并且预先做好准备:一方面养成勤俭的良好习惯,一方面加强学习,使自己具备自食其力的实力。就算父母经济富裕,也不应逸,要不怕劳苦,不贪吃美味的食物,不贪穿漂亮的衣服。在经济寻常的家庭中,分担家事,帮助父母做一些杂务,从小勤劳、节俭,长大后自立,就算真的怀才不遇,收入不丰,也能够安之若素,不劳父母的接济。当然,这种说法不可能没有例外。有时候学业既成以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暂时依赖父母;或者忽然罹患重病,自己的积蓄不足以支付巨大的医药费用,这时对父母的接济,自然也不必谢绝,只要认真医治,早日复原以安父母的心,便不失为孝顺的子女。重大伤残或弱智子女,多接受父母的抚养,多拖累父母,属于不得已的情况,不能够依常情来论断,尽力自求残而不废,也就不能加以苛求。可见自食其力的道理,也因人而不同。
出于这种相对性,当子女长大成人,父母体弱年迈以后,有些父母未必能够自食其力。这时候子女就应该反过来奉养父母,并且要出于恭敬的心,使父母有面子接受,而不应该像借债那样,表现出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更不应该在父母跟前,显得自己比父母有办法,或者把自己的子女看得比自己的父母更为重要。
多为父母服劳
陈教授认为自食其力以免拖累父母,只不过是消极的做法,积极的子女应该进一步服劳与奉养父母。服劳的意思,是代替父母劳作,为父母分忧分劳;奉养的意思,则是供给父母衣食,使父母不必为生活而忧虑,得以安享余年。这两种行为,只是对父母最低限度的报答,子女应该尽力去做,不能够稍有应付的念头。 代替父母劳作,最好从小就养成习惯。因为年龄幼小,可以服小劳;年龄较大,就能够服较大的劳。子女不论年龄大小,都有为父母服劳的机会。幼年的子女可以帮助父母做一些轻松的事情,譬如父母回家,替父母拿出换穿的便鞋或拖鞋,再把外出穿的鞋子收起来;父母读报完毕或者阅读告一段落,把报纸、书刊、杂志放到固定的位置。少年的子女可以帮助父母做一些比较繁重的事情,譬如父母在洗擦桌椅时,可以帮忙分擦一部分或全部;每天利用一点时间扫地或擦拭门窗;有客人按门铃,前去应门。青年与成年的子女,服劳的机会更多,不论轻松或繁重的事情,只要能力许可,都应当分劳或代劳。 笔者在学期间,负责抄写先父的文稿,结果获得很大的好处。每次搬家,由于笔者在兄弟姐妹之中排行老大,所以装箱、捆扎、督运的经验十分丰富,迄今仍了如指掌。母亲常把采购的任务委派给笔者,因而在这方面也得益匪浅。 陈大齐教授研究得非常深入,指出能力是服劳的唯一限制。子女在分劳或代劳的时候,必须衡量自己的能力。凡是能力所及的,都应该服劳;能力所不及的,则不能承担。因为能力不及而贸然服劳,会把事情弄糟,害得父母反而需付出更大的精力以求善后。劳力方面的部分,一般要看所需要技巧的程度来决定能否服劳;劳心的事情,则要征得父母的同意,认为可行的部分,才可以代劳。 西方社会,兄姐为弟妹服务,譬如补习功课、教导技艺,父母也要付给报酬。中国社会,为弟妹补习功课或教导技艺,正可以减轻父母的辛劳,也是为父母服劳的一种方式,当然不能够向父母领取报酬,免得不像一家人。 美国人向来重视物质生活,电视机一打开,一片钱、钱、钱的声音,子女分担家事,也需要代价。譬如帮助父亲整理庭园草坪,要价美金八元;代替母亲洗衣洗碗,索价美金三元。一家人讨价还价,有如商场交易那般,且丝毫不逊色。现代中国人,竟也急起直追,在这方面迎头赶上。子女服劳有一定的价码,学习成果也按照成绩高低领取赏钱。邱连煌教授特别指出:这种不适当的奖赏,很容易摧残子女的内在动机,把原本喜欢的工作,变成以获得奖赏或报酬为最终目的。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对子女有害无益。 人类的动机,大体可以分为外在的和内在的两大类。譬如子女用功读书,为的是赢得父母的欢心、老师的称赞、同学的羡慕,或者可以获得奖章、奖品、奖状、奖金,这些显然是外在的动机。因为子女之所以用功读书,主要是为了他人,并不在于自己,于是学习本身不是目的,已经被当成手段。相反,子女终日手不释卷,只是喜欢读书,本来就把读书当作一件乐事。不管父母高不高兴,老师称不称赞,考试成绩如何,有没有奖品或奖金,都照样一有时间便读书。这样的动机,显然是内在的,为了自己,并不在乎别人。学习本身即是目的,并不是当作手段来争取学习以外的那些目标。对这样的子女,父母最好不要拿金钱来扼杀他们的求知欲。若是子女读书的外在动机淹没了内在动机,子女把注意力转移到他人的反应或物质的奖赏上,很可能就降低了读书的乐趣。 邱教授进一步分析,不当的奖赏如果过度使用,很可能导致下述四大危险: 第一,为了获得奖赏,孩子不得不尽力而为,心里却怀有被人操弄的困惑,难免产生怨愤,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学习情绪。久而久之,会视求学如劳役,认读书为苦差事。 第二,孩子被父母或老师奖赏惯了,可能会养成过分依赖的心理。将来进入社会,没有人为他们的行为表现打分数,不会有老师时常在身边督促、叮咛和给予奖品或奖金,更不会有人像父母那样能够提供讨价还价的机会。这时子女若是因此而停止学习,岂不是愈活愈退步了吗? 第三,孩子只是为了外在动机而学习,不免把学习行为当作谋“赏”的工具。一旦考试完毕,目标达成,而所期待的奖赏也已经到手,学习行为就会随即终止。若非必要,难得自动去翻动书本,以致所学很快就归还给老师,愈来愈让人觉得其一无所知。常见许多学生毕业之后,从此不再读书,就算参加学习,也是专听笑话,否则便打瞌睡。就是因为内在动机已经完全消失,完全丧失兴趣。 第四,孩子本来对数学、物理、化学、机械、音乐或绘画等其中的一样或几样具有浓厚的兴趣,完全是出于内在动机的推动。经过父母或老师甚至双方面不约而同持续给以物质奖赏,很可能不久之后,兴趣就转移了,从行为过程转到奖赏上面,内在动机逐渐减弱,而外在动机则不断增强,以前的为学习而学习改变成为奖赏而学习。从心理发展来看,这简直等于开倒车。 子女最好不要看到其他孩子获得奖赏,便要求自己的父母也比照办理。聪明的子女会把父母的奖赏当作一份惊喜,促使自己增强兴趣,而不是期待父母的奖赏,徒然使自己的兴趣转移,结果害了自己。 心理学家大多建议父母和老师多用口头称赞。因为这种荣誉的激励会冲击子女的内心,无形中更能提高原来的内在动机。至于金钱或物质奖赏,只能用作他律的辅助,务须逐步推向子女自律,其要领如下: 第一,对某些事物或技能的学习,如果孩子无精打采,不自动学习,这时不妨借重奖赏,以加其动机。孩子本来对这些事不具任何内在动机,所以不必担心会受到扭曲。但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计,等到孩子发生兴趣之后,就不必再给奖赏了。 第二,对某些复杂或艰深的活动,孩子尚未具备应有的基本能力,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就更谈不上从中获得内心的满足。在这种时候实施奖赏,先诱导孩子学习那些基本能力,等到基本能力巩固以后,原先复杂的事物看起来也不复杂了,原先艰深的活动看起来也不艰深了,做起来得心应手,相当轻松愉快,内在的动机也随之增强了。 第三,给予实质的奖赏,最好赋予荣誉的象征。等到事情完成,或者活动告一段落,才突然给予奖赏。这种意外的惊喜,不致破坏内在的动机。当然,若能加上这样的意义:经过严格的评鉴,表现特殊;希望能够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那就更加圆满,效果也会更为良好。 子女尽量自食其力、乐于服劳,而且不盲目期待父母的物质奖赏,这对于父母的健康与安宁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使父母减少烦恼,一方面也使父母增加欢乐。父母心情愉快,身体自然健康。父母长寿,是子女的福气;父母健康安宁,则是子女孝顺的良好结果。 孔子说:子女关注父母的健康,是孝道的表现。对于父母的年龄,做子女的应该时刻放在心上。子女固然希望父母长寿,却也应该顾虑父母的年龄逐渐增高,身体难免越来越衰弱。特别是年老的父母,更应该节劳颐养,享受天伦之乐。这时候子女最好对老年人的保健卫生多一些了解,从旁调节父母的饮食和劳逸,或者实时对父母提出劝告,使父母能够健康、愉快而长寿。 依年龄来区分,四十五到六十五岁为初老期,六十五岁以上为老年期。在初老期,体内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水分减少、脂肪增多、细胞数目减少、脏器萎缩、体重减轻等,某些人体功能逐渐下降。进入老年期以后,不但外表明显衰老,而且体力活动的能力也明显下降,其中尤以心血管系统及肾脏的老化最为显著;肌肉神经的功能普遍降低,特别是平常很少活动的老年人更是明显的迟钝;触觉敏感度下降,而味觉变化,希望食品中添加更多的调味剂;视觉和听觉的敏感度也下降,经常漏听、漏看,从而造成错误的判断,以致引起行动上的失误。 对现代人来说,由于运动不足,加以精神上时常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使心脏病、高血压、低血压、肥胖症、糖尿病、颈椎病、腰酸肩痛甚至癌症的发病率都大为提高。若不幸父母患有疾病,做子女的千万不要相信秘方,更不能误信仙丹,最好趁早带父母就医,向持有正式医师执照而且经验丰富的医师求诊。万一患了传染疾病,也应该遵守法令规定,住入隔离病院,不能不送而留在家中,以免传染家人,殃及邻居,反而成为传染中心。孝道不能违反法律,否则便是愚孝。 为求父母健康安宁,子女对父母不但要有爱心,而且要十分恭敬。爱是感情的表现,敬才是理智的态度,爱而不敬,很容易怠忽轻慢。子女对父母怠忽轻慢,便是心中没有父母的存在,根本就是把父母当作一般人看待。对待朋友尚且不敢怠慢,对生养教育自己的父母怎么敢如此?正像孔子指出的:对父母不恭敬,养父母就像养犬马一样。因此无论奉养或服劳,以及照顾父母的健康,服侍父母看病、养病,都应该特别注意,务须恭敬。 父母恼怒责骂时,子女不应该有怨恨的表示。如果父母年老久病,卧床三年五载,子女服侍汤药,清除便溺,洗涤衣服被褥,十分辛苦,父母又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斥责辱骂,子女也必须和颜悦色,毫无怨言才对。 曾子以孝闻名,他认为子女应该以父母的乐为乐,以父母的忧为忧。子女如此,父母当然健康安宁。 子女对自己的健康也应该注重,因为父母最关心的是子女的健康。子女有了疾病,或者受到伤害,父母比子女还要紧张,还要忧伤难过。所以子女必须爱护身体,注意健康。孔子告诉我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是孝道的开始。现在很多人不重视健康,任意损伤身体,晚上不睡觉,早晨不起床,三餐不定时,饮食也无定量,罹患上网成瘾症、手机不离症、电动玩具入迷症,不顾自己的身心健康。父母苦劝不听,用尽办法也无效。这样的子女,使父母不得安宁,更损害自己的健康,简直不孝之至!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子女要尽量自食其力: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11042.html
推荐文章
12-07
1 创业的功能与意义不包括09-12
2 经典语句,承载着生活的梦想01-21
3 创业小项目穷人09-12
4 综合平衡计分卡01-18
5 创新创业计划书格式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