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女自己成长,一定要培养子女的自信心。父母适时承认子女自信心的价值,便能够建立亲子之间的互信关系。若能进一步培养子女的责任心,看到子女所表现的责任感,父母便可以放心地让子女自己成长了。
对异性朋友的责任感,同样需要加以培养。朱先生有一位年轻朋友,和女友相交,先发生关系才结婚。朱先生便以这个实例,提出来和儿子讨论,先听听儿子的意见,再希望他以后要避免这种情况。母亲也可以和女儿讨论某些少女未结婚就与男友发生关系的案例,以资警惕。对异性朋友的责任感,表现在一生只恋爱一次。如果做不到,便要退而求其次,一生只结婚一次。恋爱既然不一定结婚,那就必须坚持结婚前不能发生性关系。存有结婚才发生关系的信念,才是真正的责任感。父母自己以实际的行动证明结婚是男女之间的永久关系,子女对结婚和恋爱获得正确的观念,比较容易重视一夫一妻制的价值,也不致造成单亲家庭,以致对将来的子女教养造成许多不必要的障碍。
父母无法预知未来子女可能遭遇什么事情,因此必须利用机会善尽随机提示的责任。有很多话,不应该因为难以启齿便轻易放弃,不拿出来及时劝勉;有很多事情,可以将新闻报道作为案例和子女讨论。
子女进入大学以后,父母可以视家庭经济的状况,和子女商量要不要利用课余时间打工以赚取生活费用。大学的学业,通常不像中小学那么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不过面临着知识的拓展、信息的爆炸,仍有茫然不知所适的感觉。有多少时间可以打工?打工的机会多不多?收入合不合理?会不会因此而耽误了学业?或者本末颠倒,反而以打工为主,以学业为辅?父母最好密切加以了解,才放心让子女去打工。如果发现子女在金钱上从不匮乏,似乎另有其他金钱来源,就应该提高警觉,以免子女误入歧途,受人利用,将来铸成大祸。 大学生除了读书、考试、搜集和整理资料之外,通常都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父母在子女回家团聚或者平日电话中,可以鼓励子女谈谈这方面的情况。若是子女所说的仅是演唱会、舞会、同乐会等活动,父母要心中有数,这些娱乐性的课外活动,充其量只能放松心情,和一些同学交游而已,对文化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培养并无太多益处,父母必须在子女社会化方面多加关心。 我们常说“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其实儿童的年龄尚幼,并不能担负这么重大的责任,倒不如改为“青年是国家明日的主人翁”更为贴切而具有高度的警惕性。因为今日的青年,不论尚在求学阶段,或者已经进入社会从事各种基层工作,他们所扮演的角色,都是积极的、进取的、光明的,对明天充满了希望。他们站在不同的立场,接受同样的社会洗礼,准备承接明日的重任。而明天,国家的重担、社会的责任,必然由这些接受过洗礼的青年来承前启后,担当继往开来的历史性任务。一般人常感叹,今天的年轻人,比起“五四”时期的年轻人,比起抗日战争时期的年轻人,总缺乏那种牺牲苦干、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老一辈的,甚至青年们自身也感叹功利主义的潮流、一切向钱看的风气实在十分可怕,特别是美国化的冲击,随着经济的发展,毫无疑问,对大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欧化、俄化、日化、美化,弄得大学生对中国式的理想与标准逐渐失去信心,大学教师夹杂着英文专有名词讲课,有时想不出某些字句用中国话怎么讲要求学生替他翻译一下,却换来不少羡慕的眼光。大学生的未来方向,父母怎么能够不关心呢? 协助子女找到未来方向 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通常一位大学生刚刚获得这种“头衔”时,大多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他们所背负的历史包袱是双重的:一重是全球性的,另一重则是本土性的。 全球化的浪潮,使年轻人急于要求国际化,口口声声要与国际接轨,却不明白应该如何着手。几百年来,在科技发展上差距很大的东西两股势力,由于帝国主义的扩张,无可奈何地互相交汇。一场古老尊严的贬抑与新兴野心的高涨之间激烈斗争的结果,中国由拒外、惧外到媚外,列强则由慕华、轻华到侵华。这一段残酷的历史考验,使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强烈冲击。 往昔的言必称尧舜逐渐出现由现代的西方圣哲名言所取代的趋势。学术界重西轻东,动不动就用西方的标准来衡量中国的一切,弄得我们似乎一无是处;传播界开口西方先进国家,闭口西方现代化建设,随时都在否定我们自己;学会几句英语,就会有意无意地表示忘掉中国话的讲法,以彰显自己的不同一般;出国一趟,便要到处宣扬自己的身价已不同以往。大学生的全球化使命,怎么能够摆脱西方化即国际化的陷阱?有办法的以出国留学为首选途径;退而求其次的便是搞外贸,和西方人打交道;英语学得好一点的充当西方人的翻译员,认为跟在西方人身边至少比挤在华人当中来得光彩。 然而,中国的悠久历史,毕竟给年轻人带来十分深刻的影响。虽然在时间上已经十分遥远,但是对当代年轻人来说,由于许多文物仍然存在,很容易触景生情,产生亲切的感觉。回想周室的典章制度,汉朝卫青、窦宪的扬威大漠,唐代苏定方、刘仁轨的底定高句丽,蒙古可汗三次西征,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无不令人热血沸腾。加上近几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逐渐展现。西方人由轻华、重华而趋于惧华,更使得年轻人信心满满,要为中国的未来,作出一番贡献。 事实上,这种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矛盾,是二十一世纪人类共同的难题,快速的全球化势必引起剧烈的本土化意识。年轻人成长在“全球意识”的时代,自然担心害怕自己的文化遭受外来文化的淹没,因而产生强烈的“本土意识”以资抗衡。特别是全球化的先锋似乎就是美国化,“美国式标准”好像就是“世界标准”的代名词,以美国尺度为衡量的标准成为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面对这种现状,对于负有承前启后重责大任的大学生,能不提高警觉以本土意识来加以抗衡?放眼看去,美国化加深了我们社会物质条件的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美国的社会。今天,我们社会上的少数人能够立即模仿美国最新的物质享受,而另外的多数人,却竟日为了三餐而忙碌。我们多么盼望,这些率先富起来的少数人能够发挥“才也养不才”(有能力的人帮助没有能力的人)的儒家精神,由善尽社会责任,来取之社会也用之于社会,不只顾提升自己或家人的物质享受,也能够照顾乡里,造福社会,为更多的同胞服务。 最好的办法,便是父母在子女进入大学的时候,密切注意子女所受美国化的程度。多年的英语训练,使大学生具备直接接触美国文化的能力,英特网更提供了广泛而快速认识美国文化的途径。在中学阶段,由于吸收能力、经济条件与升学压力的多重限制,美国化的影响仍以表象的模仿为主:嘴上哼着不甚了解的热门音乐,对带有英文字母的事物另眼相看,实际的影响并不严重。好比孩童喜欢麦当劳食物,长大以后,就会回过头来爱吃我们自己的餐饮。而大学生却为了替自己过去与目前的美国式模仿行为找出一些更合理、更深入的文化基础,殊不知越深入探索,了解得越多,与社会大众的距离就越来越远。 这种大学生与社会大众的疏离现象,对进入都市求学的农村子弟而言,感受特别深刻,往往一进入大学,便下定决心,从此远走高飞,就算衣锦也不想返乡。 就算亲子关系再好,培养出这样的子弟,恐怕也不是父母所乐于见到的。幸好这种心理上的差距,即使大学生想永久保存,实际环境也不允许。四年大学生涯,无论自愿或被迫终究要走出校园,生活在实际的中国社会,年轻人心中的向往,并无助于改变周遭的情况。何况中西文化原本就有所不同,譬如美国人注重个人独立自主,而中国人却重视互相依存和互相协助,子女年幼时依赖父母的养育,父母年老时反过来依赖子女的奉养,已经成为社会中人所共知并且视为当然的事实。尽管很多学者专家大声疾呼不应该这样,也不可能如此,但是我们还是认为,中国的孝悌之道是人类的宝贝,不能因为西方社会忽略这些事情便轻易放弃。 地球村的建立,必然有一种主流文化作为众人的参考标准。现在大家所极力争取的,实际上就是以自己的文化当作世界文化的主流。大家都知道,要单独创造一种举世都能够认同的文化根本不可能。以世界语言为例,多少人费尽心思,想要创造一种不同于现有语文的世界语文,迄今仍然没有结果。十九世纪时,英国人利用国力强盛、船坚炮利,通过殖民手段将英语普遍推行到全世界,虽然英语并不是世人公认的世界语,但是国际间的习惯,则不得不以英语作为沟通的通用工具。我们多么盼望,从现在开始,我们的孩子不再那么热衷于学习英语,却能够专心把中国语文学好。等到他们长大的时候,正好赶上中国的国力最为强盛的好时机,以我们的人口众多,贸易通四海,顺势把中国话推展为世界语,不但给我们的子孙带来很大的便利,也将中华文化推展到全世界。 当然,我们赞成中学时将外国语言列为选修科目,大学也设有外文学系,专供少数有兴趣的孩子以语言为工具,快速地将外国文化翻译过来供大家参考。 那么多人,费那么多时间,花那么多金钱,学不好英语,几乎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现在却变本加厉,提早学习英语,甚至以“No Chinese”(不得说中文)来取代“Speak English”(说英语),实在是怪事。 现在怎样想,就会想出怎样的未来。年轻人的未来方向,也就是我们国家未来的样子。父母辛辛苦苦把子女教养长大,当然希望子女有好的未来。因此对子女的未来方向,不能不特为关注,费心给予辅导和指引。 大学生应该是社会中对人类、国家、民族与社会的过去和未来最为敏感的一群。但是,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这种敏锐的感受仅如昙花一现,很快就消失掉了,他们的忧国忧时心怀逐渐为自己的就业和经济的压力所冲淡,踏出校门之后,往往将理想完全交还给教授,面对现实,恐怕也只有不得不低头的感叹。 也许是悠久历史的教训,父母对群体生活的态度大多是消极的,对政治尤为冷漠,因此希望子女明哲保身,不要卷入任何是非圈内。父母只希望子女在作文时高谈阔论,多所发挥,以争取更高的成绩,却并不一定鼓励子女真正积极地实践。在这种情况下,优秀的子女大多被父母诱导到理工科系,结果让那些二三流的人才投入史哲政法的领域,这对国家的整体发展而言,实在是最大的损失。好在我们一向不十分重视专业,照样可以让理工人才来掌理法政,以提升国力。 但是,随着情势的逐渐转好,我们希望一流的人才投入政治、外交、军事、经济、教育、法律与管理领域。这些有答案却没有一定答案的科系,实际上最难读,最需要上乘智慧的年轻人来从事研究。父母不应该拿往日的标准来加以限制。日治时期,愚民政策将第一流的人才诱导到医学院,结果培养出很多聪明的医生,却严重地缺乏法政人才。 父母最好利用大学生子女回家团聚的日子,以知识、金钱与人生为题,召开家庭会议,让大学生子女多发表一些意见,以便深入了解他对这三者的评价如何。 读书的目的果真是为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吗?人生难道没有比黄金屋、颜如玉更有意义的目标吗?大学文凭真的能够兑现黄金屋、颜如玉吗?知识、金钱与人生是大学生在心理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必须面对的课题,他们一定要权衡知识的价值、金钱的比重,并进而确定自己的人生方向。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感: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11023.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思想的智慧结晶09-12
2 经典句子——文化的灿烂瑰宝09-12
3 经典句子,诉说着心灵的低语09-12
4 挣得的收入或应得的收入09-12
5 经典句子:富有艺术感的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