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孝尊亲
孟子在《离娄篇》中指出,世俗所说的不孝,大约有五种:一是懒得劳动,不肯做事,也不能供养父母;二为沉迷赌博下棋,爱好喝酒,不顾父母的生活;三是贪得货财,私心妻子,不愿供养父母;四为放纵耳目的欲望,嗜好声色娱乐,致使父母受辱;五是倚恃勇猛有力,喜欢和人家打斗争讼,以致危害父母的安宁。
更早的时代,孟懿子向孔子请教怎样孝顺父母,孔子的答案只是“无违”,不要违背父母的合理主张,也就是传承父母的价值观。当父母在世时,子女应该依礼侍奉父母;当父母逝世时,子女应该依礼葬祭。
孟武伯以同样的问题请教,孔子回答:做子女的,只能够在生病的时候让父母担心。因为吃五谷长百病,子女再重视保健,也难免会生病。除了这种特殊情况,平日都应该守分、自律、自爱、自重,以免父母操心。 子游问孝,孔子的答案是:现在的人,以为孝顺就是能够奉养父母,但是人们在家里也养育犬马,如果对父母只养而不敬,那么养父母跟养犬马有什么不同? 子夏问孝,孔子却这样回答:侍奉父母,贵在长久保持和颜悦色。这样比为父母服劳,侍奉父母饮食,实在要困难得多。和颜悦色表示恭敬的态度。 孔子时代,一般人奉养父母之外,还要注意恭敬,合乎礼节。到了孟子时代,竟然有许多不能供养父母的儿子。可见孟子时代,人民的生活比孔子时代更为困难,且子女生活散漫、不重纪律,也是一代不如一代。 子女孝顺父母,不但要在物质上细心照料,而且应该在精神上使父母觉得欣慰喜悦。孟子把物质上的奉养称为养口体,属于下孝;精神上的奉养称为养心志,才是上孝。孟子以曾子为例,说明侍奉父母的正道。他在《离娄篇》中这样描述:从前曾子奉养他的父亲曾皙,每餐必定有酒有肉。等到吃饱饭,曾子要把剩余的酒饭撤走,一定要问这些剩余的给谁吃。如果曾皙问起还有多的没有,曾子也必定回答:还有。曾皙去世以后,曾元这个孙辈就没有这么恭敬。曾元奉养曾子,每餐也照样有酒有肉,但是要把剩余的酒肉撤走时,并没有问要给谁吃。而当曾子问到还有没有时,曾元的回答是:没有。是不是想把剩余的酒肉,当作下一餐的食物,再端上来呢? 孟子认为曾子的恭敬才称得上养心志,而曾元的奉养不过是养口体罢了!以曾子的家教,尚且很不容易做好传承,何况一般家庭呢? 在孔子的弟子当中,曾子以孝闻名。曾子对于孝的体会和认识,应该是十分深刻而中肯的。他认为孝有三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2所示)。生活上奉养父母,不使父母或自身受到羞辱,都属于次要的孝。只有积极奋发、集义行善,使父母享有美名,才算是大孝。我们常说的“光宗耀祖”“扬名显亲”,完成父母未完成的事业,实际上都是对父母的大孝。 孝有三等 曾子说:子女的身体,是父母所给予的。用父母所给予的身体来行事,能不小心谨慎吗?日常生活过得不庄重,就不是孝;替上司做事,做得不忠实,就不是孝;主持一方面的工作,却不够认真,也不是孝;跟朋友交往,却不讲信用,也不是孝;奉命参与作战而缺乏勇气,便不是孝。以上这五点,如果都做不到的话,不但自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而且牵连父母也要惹上麻烦。这样,做子女的敢不认真吗? 他认为小孝用体力,中孝兼用心智,大孝则永久维持孝心,也就是不论父母在世与否,都能够心目中有父母,终生不敢使父母蒙上耻辱。 子女要时常反省 现在的子女,说起来只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心目中没有父母的存在。他们只知道有自己,不知道有父母,以自我为中心,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没有顾忌。由于长久以来都没有设限,或者有限制也不害怕,反正违反了也不会怎么样。父母不高兴,祖父母会出面阻止;父亲不喜欢,还有妈妈会支持,以致子女生成一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的派头。殊不知就凭这句话,便把自己害死了。 小时候,父亲在自己的心目中,通常是高高在上的“偶像”。自从听到“代沟”这个名词,便一知半解地认为自己应该和父亲保持距离。于是降低了父亲的权威,却盲目地随着同学或邻居一起去追星。小女孩看到陌生的大男人,哇哇大叫,抢着上去握手,恨不得投怀送抱。回家后把巨幅相片悬挂在自己的房间里,眼睛还死盯着不放。请问:父亲的感觉如何?试问:这样的女儿,心中有父亲吗?今天的父母,实在也够可怜,一副随波逐流的样子,完全没有一点自我保护的能力。就这样放手,让自己疼爱的女儿踏上危险的前程,自己还要勉强装笑容,认为潮流如此,又奈何?这种无助感,使现代父母简直和未成熟的孩子同样可怜! 子女心中没有父母,父母心中也越来越没有子女的存在。特别是中国人,讲求彼此的交互作用:你心中有我,我心中自然有你;你心中无我,我心中为什么要有你?大家不方便明说,心中却确实有数。 把子女养得胖胖的,穿得很时髦,不过在表示父母有办法;将子女的时间排得满满的,学完钢琴,赶紧又送去学舞蹈,无非是亲友聚会时,多一种炫耀。父母心中没有子女,就不会用心为子女设想,吃亏的永远是子女。我们奉劝聪明的子女,最好心目当中有父母,以挽回父母心中的自己。否则亲子之间,你心中无我,我心中无你,对子女非常不利。子女心中有父母,并不需要像西方人那样,口口声声I love you。因为中国人不太相信说出口的话,反而认为整天挂在嘴上的大多虚假不实在。就算不是谎话,也是说说就算的客套话,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我们比较重视实际的行为表现,宁可做给父母看,也不要把它挂在嘴上。多做少说,始终是安全可靠的方式。以实际行动向父母表示心目中有父母,相信父母会接受感应,心目中也会有子女。这种互相关怀的亲子关系,充满了温暖,更使人终生不能忘怀。 子女心目中有父母,最具体的表现即在好好做人,不让父母生气,不使父母受辱。长大以后,更应该奋发,有好的成就,以显扬父母。小的时候,把父母当作行为的模范。按照孔子所说:父亲在世的时候,观察他的志趣;父亲过世以后,回想他的言行。以此作为检讨自己的标准,看看自己的孝行是不是合格。 子女对父母孝顺最起码的行为表现,至少包括下述十点: 第一,和父母住在一起,出外时务必禀告,回家时也要看到父母平安才能够放心;父母忙碌时,要设法分忧分劳;父母生病或身体欠安时,更应该首先探问,不可以若无其事,只顾述说自己的事情,甚至于增加烦恼。 第二,回家时,遇有亲友宾客,要请安问好。暂时不要说话,看看情况才说。外出时,也要禀告父母之后,向亲友宾客道别。亲友宾客有任何交代,要征得父母同意后,才能够有所答复,不应该擅自做主,自行决定。 第三,准备远行,或者离家一段时间,必须提早向父母禀告,不应该到时才告知父母。最好把请示和告知作出清楚的区分,事先多请示。除非紧急或不得已才可以临时告知,因为子女告知父母属于不恭敬的表现。 第四,有事禀告,也应该察言观色,尽量不要在父母亲忙碌或忧伤、烦恼的时刻提出,等待适当的时机,在合适的场合,还要注意自己的语气,做出合理的说明。有些事必须分段禀告,以免造成过分严重的刺激。 第五,重要或机密事宜,要单独向父母禀告,最好先让父母做好心理准备才简单扼要地报告。父母有疑问时,再作补充说明。自己能解决的部分要说清楚,需要父母指点或协助的地方,也应该仔细说明白。 第六,晚上就寝前,要先看看父母是否就寝,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事情。如果父母遇到烦恼,也要和父母谈一些有趣的事情,使父母忘掉烦恼而安然就寝。 第七,离开家,要按时打电话回家。一方面向父母请安,一方面也报个平安。如遇重要事宜,更应该在电话中简要报告。什么时候可以回家,也应该事先禀告。 第八,生活要有规律,三餐最好定时定量。正餐之外,最好不要随便吃零食,尤其不要吃夜宵。小时候可以考虑上午十点、下午四点,各增加一次点心。大了以后,尽量纳入正轨。生病时当然不在此限,要听医生嘱咐。 第九,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有需要家人帮忙的地方,要征求对方的同意,不应该随便甩给别人,随时要大家帮忙。有时候紧急得很,还要全家总动员。 第十,培养勤劳、节约、耐苦、不浪费的好习惯。就算家中再富裕,也不应该好吃懒做、奢侈浪费、不能吃苦,因为任何真正成功的人,都是吃尽苦头才熬出来的。 除此之外,作为现代子女,还应该尽力做到下述十点: 第一,不要年纪轻轻就持有信用卡,养成寅吃卯粮的坏习惯。将来长大以后,自己能够赚钱,为了方便才持有信用卡,这才是负责任的行为。有了信用才持卡,但不能利用父母的信用作出危害父母的事情。 第二,不要看见别的小孩都有,自己也一定要拥有同样的东西。别人都有,自己不一定要有;自己所有的,别人不一定会有。这才是与众不同的表现,为什么一定要处处和别人相同,样样和别人一样呢?有些不同,更有趣。 第三,不要猛打电动玩具,因为人是活的,而电动玩具却是死的。活的人同死的玩具斗,死的一定是活人。记住,人会累,而电动玩具不会累。会累的人同不会累的电动玩具拼,人一定先死。 第四,不要迷于上网,因为计算机是工具,并不是玩具。把计算机当作工具来使用,是聪明人。一天到晚上网,分明是把计算机看作玩具,那就十分不聪明了。浪费时间和精力不说,还可能惹祸上身,因为网络上的坏人很多。 第五,正常结交朋友。和邻居交朋友,通过亲友的介绍,面对面逐渐认识,应该比较安全。不必舍近就远,交什么网友。就算偶尔过一把隐形人的干瘾,也应该保持安全距离,不要一下子现身,以致把自己害惨。 第六,最好不要太早使用手机。因为电磁波对脑部的伤害实在很大。必要时才使用,而且要长话短说,尽量缩短通话的时间,以减轻伤害。电话的主要目的是让人家可以打得进来,不致耽误重要的事情。若是自己占用的时间很长,别人根本打不进来,岂不误了自己? 第七,不要在物质上要求太多。因为物质欲望会不断增加,结果自己的烦恼也跟着增加,实在很不幸。不如在精神方面力求精进,因为精神的修养不怕多,越多越快乐,越精进越有福气。多在精神上用心,才是幸福。 第八,一定要谦虚,千万不要自大。狂傲的人目中无人,到处和人家格格不入,以致什么事都办不了,还不是害了自己?只要有一点骄傲的心态,对学习就产生了阻碍。而且骄者必败,自古已然,不得不警惕避免才好。 第九,不要喜欢怎样就要怎样,而应该克制自己,多问应不应该,少问喜欢不喜欢。应该做的,即使自己不喜欢,也要勉强自己去做;喜欢做的,若是不应该做,就要发挥自律的力量不要去做,才是心目中有父母。 第十,注意饮食和健康,使自己活得长寿。放眼世界各地,凡是有卓越表现的人,大多是长寿人士。因为只有经过长久的历练和学习,才能够有出色的表现。何况生命有限,务必好好保健,以期有足够时间,多做些好事。 谢佐禹教授终生弘扬孝道,指出中国人的孝道是全世界文化中最为独特的道德。他在夏威夷的东西方哲人会议(1959)上,以英文发表长达万言的“孝与中国社会”的论文,引起东西方学者的热烈讨论。吴森教授也指出:孝的伦理观,是中华文化独特的产儿。他认为别的文化不是对“孝”排斥,其他的民族不是不懂得孝顺父母,但是没有像中华文化这样,把“孝”列为一个重要的道德思想,好让每一个人去企求。西方伦理学著作,从柏拉杜威,从来没有把“孝”列为德目。许烺光教授由中美社会的差异性,指出美国社会注重个人的独立,而中国社会则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依存。他认为个人独立固然值得追求,但是很容易造成个人“孤立”的现象。对西方文化的“疏离”问题,宗教难以解决。物质生活的提升,反而增加其严重性。看起来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即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当年孔子所说的:孝和悌,应该是仁的根本!意思便是孝悌的培养,应该是情感教育的基础,是化解疏离的妙方。吴森教授给“孝”下了一个定义,说它是人出生以后,通过和父母的交感作用,慢慢培养成对父母的敬意和爱心。孝实在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十分自然的现象。现代子女更应该加以珍惜,并且用心发扬光大。 孝道和科学、民主不但没有矛盾,而且可以互补不足,共同建设二十一世纪的普世文化。民间流传的二十四孝故事,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几乎都和神话无异。譬如天寒地冻,王祥孝亲心切,竟然脱光了衣服投身到冰冻的河里面去,这时河里面的冰块裂开,跳出一尾大鲤鱼。最终王祥没有冻死,而且圆了母亲想吃鲤鱼的梦。这个故事若以西方文化的科学标准来评量,简直荒诞离奇,怎么能够发挥教育的功能?但是中华文化的艺术标准,不能因此而断然割舍掉。艺术的题材不必完全真实,艺术的内容也可以虚构。父母只要告诉孩子,王祥所表现的孝心,令人十分感动。至于他所用的方法,在科学不发达的过去都十分危险,现代科学发达,当然不能采用这种方法。子女像看卡通片一样,自然从中吸取一些价值观和艺术感,这也是一种良好的心灵教育。今天的中国人很奇怪,看到西方的神迹,譬如处女生孩子、人具有原罪等便不敢置评,而对自己祖先遗留下来的故事却经常大肆攻击。 子女自我检讨,如果发现自己已经被宠坏了,那该怎么办?不聪明的孩子,几乎不可能被溺爱。因为反应不灵敏,不容易被宠爱。聪明孩子,只要看看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这六位尊亲以外的人,那种眼光、那种笑容、那种态度,实在很容易明白自己的状况。要不然,怎么算是聪明的孩子呢?被宠坏了,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救自己。眼前只有这么一条路走,那就是:觉悟,快觉悟,赶快回头。 父母把子女宠坏了,只有父母自己忍耐,再忍耐,永不放弃;而子女被宠坏了,也只有子女自己觉悟,再觉悟,赶快回头。世间事原本是自作自受,自己的事情,最好由自己处理,因为求神不如求人,而求人不如求己!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务求做好人以显扬父母: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10931.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开启美好未来的钥匙串09-18
2 找寻文字灵感,深入人心的经典人生感悟的句子集09-12
3 另类投资——用玩的心态去投资09-19
4 唤醒文字潜能,每天积累一条简洁而经典的名言09-12
5 新产品开发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