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要了解自己,而且要从被领导的角度来思考,用被领导者的心态来分析自己。比如被领导者最需要的是应变力,那我本来是个懂应变的人,现在会不会变得没有应变力?为什么一些名牌大学的高材生的成绩单都很亮丽,但却找不到工作,反而那些老板一开口就说自己没文化。没有文化的人当老板,这才是我们现在应该深刻反思的。
为了找到合适的老板,被领导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所谓良禽择木而栖,你要首先是良禽才行。要知道,取得成绩必须完全靠自己,要努力学习,时时刻刻修正自己的思想言行,时时刻刻在工作中收获良言。只有将自身修炼到最佳状态,才能够在关键时刻绽放异彩,获得重用。所以说,被领导者必须做好准备,使自己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第一个条件,要跟老板处得好。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其实就是“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其他的都不重要。双方靠内心相维系,应变力就会很强,如果一切都依法办理,结果就不知会如何了。比如,当我们没有《劳动法》的时候,老板与员工处得跟一家人一样;当有了《劳动法》之后,老板就越来越没良心,员工也越来越不放心、越来越不热心。 其实这就是我们盲目学习美国的结果。美国的法律虽好,但我们不能拿来就用。虽说中国并非没有法的国家,但却更崇尚“有法中无法,无法中有法”,就是有标准好像没有标准,没有标准好像有标准。所以中国人要会应变。 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整个社会都很重视学习,但一旦学到了,就会变成死脑筋,“你一定要这样”“你一定要那样”,这都不是中国人的思想。 其实,一个人最要紧的是忠诚。西方人很尊崇对工作的忠诚,但却缺乏对人的忠诚;而中国人不容许你对公司不忠诚,更不容许你对领导不忠诚。同样的忠诚,中国人是对人,西方人是对事。所以,被领导者一定要忠诚。但仅有忠诚还不够,还要持久。忠诚不持久,就是人们最讨厌的——叛变。 你问一个中国老板,用人的原则是什么。他会先说没有什么,然后告诉你肯干就好,他不会讲品德,没有人会讲品德,也没有人会讲人力。如果做学问的人是用西方的态度,他一辈子都做不好学问。现在很多人就吃这个亏,因为别人回答肯干就好,那他觉得这个就是答案。 这哪里是答案?中国人讲话,不会把真正最要紧的说出来,因为我们是讲给一帮人听的,外行人一听,肯干就好,他就去埋头苦干了。对这种人,根本不用讲道理。 若进一步问,难道不要能干吗。他会说,当然要能干,不能干,肯干有什么用? 这是非常妙的。你如果认为,中国人肯干又能干就好,那又错了。所以中国人做学问,自己心里也要有数。因为你再去问老板,忠诚要不要紧。他的答案更有趣:这个不用说的嘛。不用说的才是最重要的。 我觉得现在很多做学问的人,根本摸不着这套,他们一辈子做什么学问,我真的不知道。那是很可怜的。但是他们又很喜欢发表论文,写了很多书,骗了很多人。很多人容易上当,一看到这些理论,就认为对,而认为对就完了。 真正的道理中国人是不会说的,因为这东西是不能说的。没有一个老板会跟他的干部说,我在乎你心中有没有我。也没有一个干部敢去跟老板这样说:“报告老板,我的心中有你的存在。”那肉麻极了。 所以我们常讲一句话,“只能做不能说”,这就很奇妙,这就叫艺术。 你要记住我这句话,就是我们不相信任何人的话,只相信自己的感觉。西方人不懂这套,你说的、他说的、我说的,引经据典写一大堆。中国人不引经据典,要引只引一个人——孔子,甚至连孔子的“孔”都省掉,“子曰”,就解决了。 所以,当老板强调肯干的时候,一定要以忠诚、能干为前提,这样肯干才有意义。肯干是一个人合理地表现自己的能力。一个人如果很莽撞,没有关注别人的存在,就会无形中得罪很多人。肯干必须以能干为前提,不能干的人,他越肯干你越怕,因为他一动,事情就全乱套了。领导者最怕那些不能干却肯干的人。 因此,被领导者要成为领导者心目中那些忠诚、持久、能干而又肯干的人,才能与领导者搞好关系。领导者往往需要纯真的人,需要那些可以同甘共苦、共患难的人。事业发展顺利的时候,能够和谐相处,碰到难题,也不会拔腿就跑。但要注意,领导者最关心的不是被领导者有没有努力,而是有没有用心。西方人只要努力就够了,因为西方人认为,看得见的部分才算数,有没有用心是看不见的;但中国人不一样,会专门从看不见的部分去琢磨一个人,会看你的诚意,而不是嘴巴讲的话。 第二个条件,要有机动能力。 被领导者不能一味讨好领导者。如果一个下属不停地讨好自己的上司,常常问:“老板,有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要我去办?”这样,上司迟早会怕他,会坐立不安。所以说,你要得罪中国人,你就完了;你要讨好中国人,你也完了。这就是最有趣的一点,我们要有平常心,要有机动能力。 什么是平常心?平常心就是该做的会去做;不该做的不主动去做,除非领导要你做。被领导者不能像美国人一样说“这不是我的事情”,中国人是守本分的,如果没有特别的吩咐,就照本分去做,如果有特别的吩咐,那就帮人家一个忙。所以我们常常把这个人调去支援,把那个人调来协助。扯来扯去,我们无所谓,但是之后要回归建制,这就叫应变,也叫有机动能力。 要记住一句话:人是老的好。老并不是指年纪大,而是指长期相处,长期相处的人比较了解你,能够随时补漏洞,能看菜吃饭、看人办事,有机动处理事情的能力。 第三个条件,有功不要求赏。 现在很多年轻人会吃亏,就是因为他们有功就要有赏,他们认为自己表现好了,老板就要照顾他们。其实,真正了解中国老板心思的人就会明白:老板要是想给赏,再多也会给;你主动向老板要,他顶多给一点点。 老板给的叫赏,你自己要来的,那不叫赏。 年轻人要是学西方,觉得自己该要的就向领导要,那是会吃亏的。老板心里有数,他们往往会更喜欢那些没有伸手索要的人。 被领导者应该用以上三个条件,多充实自己,才能获得领导者赏识。充实,不一定指多学几门知识、多掌握几门技能。有很多人一听到充实自己就想到才能方面,学营销的去学习技术,学财务的再去学点管理……其实年轻人要明白一点,几千年来,无论中国人发生什么变化,始终奉行“德本才末”的理念,也就是老板不明言的部分,这一点弥足珍贵。 要想得到重用,首先要具有德行。中国人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往往不是看其出身,而是看其选择,看其价值标准。虽然英雄不问出身,但是你是选择做吕布,还是选择做赵云,结果大不相同。你的价值标准正确,领导才会进一步看你是否有才干。现在的年轻人想充实自己,就会学这个学那个,考了一堆的证书,其实这并不是获得赏识的根本,证书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你本身获得肯定,那些证书才有意义。这就是中西方的不同之处,西方企业在用人的时候,往往关注“你学了什么课程”,而中国企业在用人的时候,不关注你学了什么,反而关注你在哪学的。你的学校、你的导师、你的校友就是你的第一个资源,它们反映了你将会怎么看问题,怎么选择。尽管我们一直在学美国,但因为基本出发点不一样,所以很多地方我们没有学到。 中国人相信人会不断成长,员工进入公司以后如果不能成长,就会让其离开,如果能成长,就不太在乎其学历。想成长就要多些历练,历练才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应付各种各样的困难。历练和经历不一样,历练是要吃一些苦的。“不知民间疾苦”,就很难体会成功的重要性。中国有句话叫“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说年轻人刚择业时,不必太在乎金钱,就是说这时候应该以历练为主。 积累了经验,你就有了坚决求去的本钱,连这点本钱都没有,就会被“欺负”,想跳槽也不太可能。每个被领导者都要有点他人所不及的长处,这样就算领导要换掉你,也会投鼠忌器,怕找不到更适合的。 不断充实自己,等你慢慢变得优秀,领导自然会来找你。所以被领导者不必着急,可以好好考虑自己的未来,充实自己的内心,思考如何才能赢得领导的重用。 年轻人不要觉得自己年纪还小,有的是时间,先玩够了再考虑其他的问题。时间是最宝贵的,一去不复返,不能浪费任何一分钟。不浪费时间并不代表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有所收获。因为在你年轻的时候,时间还是有可能换不到钱的。你要学会期待,要慢慢地走向成功。要知道别人时时在注意你,必须按部就班地提升自己受赏识的程度。 胡雪岩在充实自己这方面抓得很准。他从乡下到了杭州后,一般来说,会先去看看西湖。可是胡雪岩整整三个月,没有出去过一次。老板问他:“你不想去西湖看看吗?”他说:“想啊,不过以后有机会。我现在想学东西。” 老板对他完全另眼相待,这样的人上哪里去找? 胡雪岩除了工作以外,其他时间都在练字。他很有远见,知道自己有一天会当大老板,当大老板少不了要写一手漂亮的字。他还喜欢读《三国演义》,因为他知道这是共同的话题。跟中国人聊天,你讲的,有人听懂,有人没有兴趣,一讲到《三国演义》,大家就凑在一起,因为这是共同的语言。另外他爱听历史故事,因为他知道,中国的人情世故,都在历史故事里面。其实这些,是将来他扩张业务最好的媒介。 被领导者也要有面子 西方人有一个最大的致命伤——喜欢分。他们做学问,总是喜欢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分到最后,每一个人的学问都支离破碎,孤立无援,之后只能拼命整合,却发现怎么也整合不起来。 年轻人的脑海里要尽量减少分的观念,即使要分,也必须考虑合,若是合不起来,那么所有的分都是罪恶的。就像一个家,分家是大事,一旦分了之后,每一房有每一房的主张,谁也干预不了,这时即使他要变卖祖产,你也拿他没办法。 分是为了下一阶段的合,这样的分才是有价值的;如果是为了人们谋自己的私利,则会很糟糕。 所以,被领导者与领导者若是合,双方都有利;若是分,被领导者一定会牺牲。被领导者怎么抗争,也争不过领导者,他若是把你“踢走”,你那时只能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年轻人尤其要注意,当你听到分的时候,要多想想以后的合,这样办事才能够比较周到。 年轻人若是能够和领导合在一起,领导就会看重他,觉得他很可靠,于是悉心栽培他,怎么栽培?有以下几个方式: 一是轮调。当一个年轻人被轮调的时候,不应该想着:我又没有做错事,怎么又把我调到别的岗位?他应该感到开心,这是领导重视他的表现。很多年轻人完全误解了老板,领导不能公开说:“我要栽培你,所以我让你多锻炼锻炼。”领导只能采取实际行动。 二是解决难题。一遇到困难,领导首先会派自己信任的人上阵,若是这时,你被领导点名,非你不可,你就有价值了。 三是制造机会。领导会找一些顾问,然后让年轻人与顾问对谈、交流,这是给你制造机会,而不是找麻烦,从顾问那里,年轻人可以吸取到一些新的、以前未接触过的东西。 以上的行为,领导都不能明讲。这时,部分年轻人就会产生误解——“是不是因为我没有背景,所以他欺负我?”“是不是因为我有能力,所以他拼命压榨我?我是不是装傻比较好?”“他这么做,是不是准备把我赶走?”其实,这都是曲解了领导者的好意。 有一天下大雨,老板打电话给一个员工,问:“你有空吗?” 老板这样问,年轻人不敢说自己没有空,所以毕恭毕敬地说:“老板,你有什么吩咐?” 老板说:“你来我家一趟吧!” 员工骑着摩托车往老板家里走,心里觉得很纳闷,心想:雨这么大,你叫我去你家干什么?但他还是到了老板家。 老板在看电视,见他来了,也不打招呼。他有点不高兴,说:“老板,我来了。”老板看了他一眼,又扭头看电视。 过了一会儿,他实在忍不住了,就说:“老板,没有事的话,我要回去了。” 老板说:“好,那你就回家吧。” 员工为这件事在心里咒骂了很久:这个老板完全是拿我开玩笑。他算什么!哪有资格当老板啊! 其实是这个员工错了,他的“警觉性”太差。如果换成我,去了不会跟老板讲“我来了”,老板不问,我绝不会打搅他,当然,我也不能坐在那儿陪他看电视,那是自毁前程的举动。我会去陪他的孩子读书,帮助他的孩子做作业。反正都已经去了,为什么不做点正当、有意义的事情呢?你做了,老板自然会看到,看到以后,就极有可能对你另眼相待。 我曾经在一个五星级饭店跟他们的总经理一起喝茶。 这个总经理指着前面的两个门童对我说:“你看,这两个人,左边这个将来是有前途的,右边那个,不行!” 我问:“你怎么看出来的?我觉得他们的长相都差不多啊!”我故意发问,这能够得到他的回应,面对一个中国人,你如果一本正经地问他,他就可能不说。 总经理回答:“你仔细看看,右边那个人,没人的时候,他就在那里发呆,不会自己找事情做。左边这个人就不一样了!他口袋里面有块抹布,没事做的时候,他就东擦擦、西擦擦,当有人走过,他会留心观察、注意这些人。” 我问:“他这么做有什么用?” 总经理说:“某一天,有一个人急急忙忙跑到我们饭店,说自己有紧急的事情找他的老板,但是电话打不通,只能到饭店来找。大家都不知道他的老板是谁,结果左边那个门童就说,那个老板一个小时以前来过,后来去了某个地方——这个线索非常重要。” 说到这里,总经理笑了笑:“这样一来,我的饭店就因为他而得到好口碑。” 如果左边这个门童脑子里有强烈的分的概念,认为老板没要求的就不管,饭店经营的好坏是老板的事,跟自己没有关系,那他就不会有突出的表现,也得不到领导的认可。中国人常说,人在做,天在看。在一个企业中,“人”就是被领导者,“天”就是领导者。被领导者的所作所为,领导者都会看在眼里,可能暂时不会有反馈,但是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在领导者那里形成一个印象,让他决定如何用你。 所以不必分什么领导者该如何、被领导者该如何,不必执着于权利与义务的观念。那是西方人的观念,并不适合我们。你有什么权利?你又尽了什么义务?权力和责任说清楚,是十分危险的事情。一般人对权力总是记得比较清楚,而且也会看得稍微膨胀一些,因此拥有权力的结果,不是“滥用权力”,便是“逾越权力”,这种“滥权”、“越权”的现象,使得中国人不敢轻易“授权”。相反,越清楚自己的责任的人,就越不敢负责,于是能推即推,能拖便拖,认为最好不要以自己绵薄的力量来承担这么重大的责任。 被领导者要是跟领导者说:“有事我负责。”领导者就会觉得很可笑,你能负什么责?你讲得好听。还有很多人跟老板说:“这是我的权利。”你若是将权利看得那么重,以后谁还敢给你权利?年轻人在学校里学的东西很多是来自西方的观念,诸如权利、义务、人人平等这些并不适合中国,你要是真这么认为,就把自己害死了。 年轻人要多学习,但是学了知识以后,却把自己害死,这就得不偿失了。年轻人接受了西方人的管理思想以后,觉得要制度化,要按部就班,要分清权利和义务,每个人都很计较,心想:领同样的钱,为什么我要多做?他请假三天,我不能只请假两天,即使没有病,也要多请一天病假——这种事情越来越多了。这就是因为我们以前没有法律,而现在有,所以谁也不会动脑筋去想。以前都是老板说:“你赶快回去,你发烧成这样还来?回去休息!”现在不一样,员工动不动就打电话请假,因为他觉得别人都请,自己没有请,就划不来。他的动机、心态全都变“坏”了。被领导者要是都这样想,只会路越走越窄。 还有些人认为自己进入一家公司,只是来工作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只是分工不同而已,工作方面的事,可以听领导的,工作以外的事,谁都无权干涉。领导者更不能命令自己做这做那。比如你的领导非常忙,经常下班以后还在外面应酬,有时会很晚才回公司处理事情,而且吩咐你等他,以免他有要事找你。可是你等了,他却未必有事找你,这种情况下你等还是不等?有的年轻人可能认为,下班后是我的私人时间,领导不应该占用,于是直截了当地拒绝。这样的人脑子里过于在乎分,公与私分得清清楚楚,其实在中国社会,公与私之间哪有那么明确的界线呢?当然也不是说,被领导者就需要无条件地服从领导者。有些人不敢反抗领导,但是一等再等,总会很生气,也很无奈,这种情绪难免会带到工作中。第一次等没有错,必须体谅领导的难处。但如果你每次都乖乖地等领导回来,领导并不会认为你敬业,反而会认为你的家庭不幸福,导致你不想回家,甚至会慢慢地怀疑你有什么企认为你是为了在公司上网、打电话、打游戏,而不是等他。那怎么办呢?再一再二不再三,第一次可以等,第二次也可以等,有第三次、第四次的话,可以给领导留言,说明自己本来一直在等,但是临时有急事,不得不先回去一趟。领导若有事随时给你打电话,你到时再回来。若有第五次、第六次的话,只要领导没有明确吩咐你必须等,那么直接回去就行了。 人都有保护自己的权利,但是没有顶撞对方的必要;不能大声地斥责对方,但要用行动来保护自己。被领导者应该客气地向领导者传达这样一个信息:你要用我可以,但不能太过分,否则我就辞职不干了。上下级之间经常会产生很多摩擦,如果被领导者经过长期的忍耐最后爆发,后果则很严重。正所谓“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工作关系很短暂,留下下次见面的情分才是永久的。 中国人常常是这样的,当他得罪你时,他心里会有些愧疚,但当你也翻脸时,他就不再觉得有愧了。比如在路上有人踩你一脚,你没说话,他可能会觉得踩了别人真不应该,但是你若是大声质问他:“你为什么踩我?”他可能会更大声地说:“谁踩你了?明明是你站得不是地方。”同样,领导让你做多余的事情,他也会有一份愧疚,你要是反抗,他就会觉得一点都不欠你的了,当然了,若是你一直逆来顺受,领导会认为这都是正常的,也不会对你有愧疚感了。所以,凡事都得有个度,领导者不能太过分,被领导者也不能太委屈,应该在领导者那里适当地挽回自尊,这样才能开心地工作。 被领导者虽然身处被动的地位,但并非低三下四,被领导者可以做得很有面子。虽然有些领导者以势压人,但被领导者也可以自己做得圆满些,让领导者无可挑剔,想骂人都找不到理由。有些时候,领导者并非喜欢才骂人,而是被领导者没有体会领导者的立场,才挨骂。 我们要清楚:人生来没有权利和义务,尽本分做事才是最重要的。自己有能力做到的,就答应;做不到的,也不要马上说“我做不到”。老板最气下属不经思考就马上回答“我做不到”,有些老板会甩甩手说“你做不到,那就不要干好了”,那是最糟的一种情况。 被领导者心里要有数,即使做不了,当下还是应承下来,过个十分钟或是半个小时,再去和领导说:“我真的没办法做。”为什么要隔一段时间?其实领导往往会为了下属没有试一试就回答不能做而生气,认为他是推托、不想做,觉得他不尊重自己。所以被领导者要先答应,这不是敷衍,也不是虚伪,答应之后可以再认真分析:我能不能做。能做的尽量去做,不能做的,一定进行反馈“我真的没有办法”。进行反馈的时间要根据事情的紧急程度来定,越紧急,就必须越快反馈:“我真想把它做好,但是我的确是做不到。”这样拒绝才不伤面子,不会让领导者认为你没有能力。 我们中国人常常挨骂之后也不知道原因,这很糟糕,骂了半天等于零,有什么意义?骂是一种教训,是一种磨合,要骂得有效,骂得有用,对整体才有帮助。若是骂来骂去都只是闹情绪,那都不算是正道。领导者骂你,往往没法讲明原因,这就需要被领导者自己去体会,为什么挨骂,这样的人才能成长。 领导者往往不在乎你能不能做、愿不愿意做,也不在乎你为什么没做好,他在乎你有没有去试试,以及试过之后有没有反馈。若是不能做就应该早点说,若是你把宝贵的时间耽误了,他会很生气。 很多年轻人在这个地方会吃亏,他们挨老板的骂以后,就认为原因是“自己没有听他的话”或是“我事情没有做好”。其实是他觉得你没有衡量好自己的实力,把最宝贵的、最不可弥补的时间给耽误了,罪无可赦。 这是年轻人最欠缺、最需要提升的一种能力。能做则做,不能做就请别人帮忙,如此简单的一个道理,为什么人们一进入职场就忘记了呢? 老板交代你要设计一个LOGO,你设计不出来,不要急着推辞。 老板之所以交代你做这件事,是因为他知道你表哥是开设计公司的,他不明讲,就是要你去找你的表哥,如果你不找你表哥,老板心里就有数了:你为公司出力,还那么斤斤计较,多做一点都不行,那将来我也对你计较。那最后吃亏的还是你自己。 你应该去找你表哥,告诉他:“不要开口向我老板要钱,你就算做一个人情给我,将来我还给你。” 老板心知肚明,他也会相应地拿出一些合理的补偿给你表哥,这才叫作圆满。 计较得很厉害,你还有什么前途吗?我们中国人为什么把公司看成家一样,为什么把各级的领导都称为大家长,你自己好好想想。 有时候,老板气得要命,骂了员工一顿,员工觉得委屈:“老板,你既然认为我不行,那我辞职吧,明天就不来上班了!”但是这时,老板会更气:“你真笨!我骂你半天就白骂了?我骂你,就是不要你走,你要好好地干。你要学习,要长进,那我骂你才值得!” 年轻人则不同,他们认为骂就代表不喜欢,既然领导不喜欢,那就走。那是完全会错意了。 我很感慨,我们当前的教育很少教中国人怎么了解中国人,怎么和中国人相处,家长都拼命把小孩教成“外国人”,拼命学英语。那其实很糟糕! 要学会卖力而不卖命 要知道,工作不是卖身,中国人可以卖力,但是绝对不卖命。老板不能叫任何人卖命,拼了命去工作,那是不对的。 我曾经在电视上看到有老板这样说:“我一天只睡三个小时,你要是当我的干部,手机24小时都不能关机,必须随传随到……”我对这样的观点并不赞成,这样的老板太刻薄了,把别人的孩子不当人看,谁当他的干部谁倒霉。 老板要适可而止,要能够照顾员工,而员工要尽力而为,双方要合在一起。 中国人对每个人的要求都不一样,我们不会像西方一样。在西方,同样的岗位,工作也都一样;而我们,张三比较能干,领导就会慢慢地多给他一些工作。所以很多人会批评中国人不是同工同酬,其实同工同酬对那些有才华的人来说,是最大的损失。他们明明可以学到更多,但是却不学。 看起来,中国人好像很爱欺负那些能干的人,好像谁有能力,谁就活该,应该多做事。其实不然,被领导者的脑袋要换一换,要转变思想:我的薪水不可能一直这样。老板一定会有一个制度,别的方面可以没有制度,但是薪水一定要有制度,工作是多是少,薪水就跟着起伏,这样大家才不会不平。若是发放薪水没有制度,只按领导者的个人喜好来操作,那大家肯定会非常愤慨。在这方面,我不会主动要求提高薪资,但是老板多给工作,对我来说就等于是加薪。因为那是一个机会,老板把它给了我,没有给别人,这就是一种难得的收获。曾经有一个年轻人高兴地和我说:“老板对我真好!他给了我薪水,还给我很多工作和学习的机会。一有学习的机会,他都帮我出钱,让我去听课,有什么事情都找我去商量,我等于领了好几份薪水。”能够这样想的人会很有前途,他可以不计较。 但是事情是有限度的,过犹不及,卖力是对的,卖力过了头,就成卖命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即便是为了父母,我们也应该善待自己的身体。现代管理造成了很多“过劳死”的悲剧。为了追求利润、效率,竟然过度劳累,以致死亡,这样以身相殉的惨剧,当然不为领导者所乐见。 有些年轻人,仗着自己年轻身体好,完全不懂劳逸结合,为了争表现,最后把自己累死。而有些成为主管的人,不懂得放权,想尽办法,却把自己累死。无论哪种情况,都是大家不愿意见到的。可依然有很多人不知不觉掉入这种管理陷阱中,被害死了还不明白真正的原因。 就算躲过了生理上的迫害,心态上的失调也必须进行调整。一个被领导者在领导面前拼命表现,又在自己的下属面前表现,就等于蜡烛两头烧,很快就会心力交瘁。一个好的被领导者,要做到自己在领导面前全力表现,回到部门后,下属全力为你服务。这样才能够跟下属打成一片,让下属知道你到领导那里不是拍马屁,而是去表现;你受到赏识,则说明你所率领的团队整体表现良好。如果你在领导面前努力表现,回到部门后凡事亲力亲为,久而久之,就会对身体造成很大伤害。 认真是必须的,但是身体更重要,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有好的身体,你能认真多久?领导给你的压力越大,你就越需要下属的支持,就越需要有一两位得力的助手。而对待助手要推心置腹,凡事都要和他们商量,让他们感觉到和你是处于平等的位置上的,这样他们才会真心对待你。 其实很多中国人都明白卖力不卖命的道理。若是有人说,应该把8小时的上班时间,做合理而有效的工作分配,以充分发挥每一分钟的效能。相信这句话肯定会引起大家的反感,如果真的做到整整8小时,每一分钟都要充分发挥效能,这无疑是卖命,值得吗?中国人的观念是忙里偷闲,稍微轻松一下,才能保住性命。如果一天到晚紧张,整整8小时都被紧紧盯住,那还能活得长久?这样的工作,大概谁也承受不了。 中国人一天工作8小时以上的,为数不少。而且也不乏一分一秒都相当紧张的,还不是照样活下去?这个时候,大家只觉得自己是卖力工作,不觉得自己在卖命。一旦领导者明说要把时间严密地控制,而且把工作分析得十分清楚,以便正确地分配。被领导者听到这种信息,心理上已经相当疲累,可以说是“未做先厌倦”。 卖力到什么程度?由被领导者自己决定。当然,后果也由自己承担。被领导者要懂得自作自受的法则,既然接受工作,当然应该卖力。划不划得来,并非金钱所能够完全衡量的。对得起自己,不浪费自己宝贵的生命,才是卖力的主要依据。 年轻人要懂得力所能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卖力是正常的。有时候上司并不了解下属力所能及的界限,每次交代下属一件新的工作,若下属毫不推辞马上接受,就会觉得这位下属的工作负荷太轻,下次再把新的工作交付给他。下属如果不让上司知道自己的能力极限在哪里,就不得不面对一项又一项的工作,造成“软土深掘”的症状,相当于自掘坟墓。万一工作做得不好,还会遭人议论:“什么事情都敢承担,也不想想自己有多少能耐!”在别人眼中,也会成为马屁精、爱出风头的典型,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所以年轻人要懂得稍微推辞一下,这并不是反抗领导的表现,而是向领导表明自己并不是闲得没有事做专门等新差事。对于自己可以接受的工作,便可以“当仁不让”,承接下来,否则就是不负责任,对不起大家。对于那些大家不想承担的工作,只要稍微推辞一下便可以接受,否则有“存心让领导难堪”的嫌疑,或者变成“抬高自己的身份”,那就更加不好。 年轻人要学会保护自己,不引起上司的猜忌,不制造同人的误解,以免自己成为众人的箭靶。同样的推、拖、拉,可能产生不一样的结果,所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诚心诚意地化解问题,仍然需要推、拖、拉的过程,既省力又减少阻碍,十分有效。当然,太过卖力,而招至领导的猜忌,以为你别有用心,最后招致杀身之祸,更是冤枉。年轻人不得不慎。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做有准备的被领导者:http://www.yipindushu.com/shangyeshiye/10843.html
推荐文章
09-13
1 正能量语录大全,引领前行之路09-12
2 新员工培训效果的评估报告09-12
3 经典句子的思考,开启新视角09-12
4 经典句子:经典到让你笑岔气09-20
5 开启汉字之旅,感恩朋友最经典的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