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的夏天,我在广州地铁里等一个人。
我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在等了,有时候我等待她的出现,会是几分钟,有时候会是几十分钟,而这一次,我等了半小时,她还是迟迟没有出现。
年轻的时候,我是一个性格极强的人。作为一个写作者,没有性格,也吃不了这碗饭。
我甚至跟我朋友说过:“今后我要找女友,让我等半个小时以上,我立马就分掉——我讨厌不守时的人,就好像别人的时间就不是时间一样。” 随着年纪的增大,我的性格也开始日趋平缓,我开始学会去容忍别人错误和任性。况且这天下午,我也没什么重要之事,只要能见到她,我都会很开心。所以我拿起手机开始看书,这一天,我很清楚地记得,我看的《沸腾15年》。 夏日的广州,地铁里异常潮湿,人们像鱼儿一样,在我身边游来游去。人们都成群结队,而我,孤零零的一人,立在人群中显得很突兀。 地铁出口没有坐的地方,后来我实在站不住了,靠着栏杆,站了半个小时,腿累,我打电话问她: “你还有几时到?”“我就来了,在路上。” “如果你还有一会儿才到,我想找个地方坐一下,我站在G出口等你,站在这儿很累。” “我马上过来了。” 电话挂了。直到一个小时后,她出现在了我的面前,这个时候,我站在地铁里,已经有一个半小时了。上一次这样站着站这么久,是在我读小学的时候。那会儿我因为打架而罚站,我站在教室的最后面,看着夕阳缓缓落下。 她看到我,第一个就是道歉: “啊,不好意思,实在太忙。” 我也没过多地指责,只是说: “下次你如果要这么晚来,跟我说一下好了,我也好找个座位坐一下。” “可是我也不知道我能多久到啊,我跟你说过,生意都很突然,我也不知道多久才能到的。” “可是你总说‘马上’,你不能很精准,至少可以估算一下,比如你大概要1个小时到,你告诉我一声,太久了我就找个地方坐坐,我站那么久也很累,你迟到我并没怪你。” “你知道吗?我以前跟别人约会的时候,哪怕是朋友,就算我到得再晚,别人也不会怪我的。” "我不管你朋友对你怎么样,反正你就是迟到了,并且迟到一个半小时,对不对?”“为什么别人能理解我?而你是我男朋友,连普通朋友都不如?”像很多次那样,我又默默地把一口气咽了下去,当作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我知道,如果在这件事上,我要争下去,我们的一天就会毁了。 我在佛山,她在广州。每一次我为了见她,要搭上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去到另一个城市。远一点的地方,需要两个小时。在这样的情况下,她经常迟到。有时候因为生意,有时候又不是。之前我跟她说过很多次,有时候迟到几分钟,有时候几十分钟,这一次,最为严重。 我认为,无论谈不谈恋爱,作为一个人,一个成年人,一个在这个世间多多少少经历过世事沧桑的成年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认清楚:不要把对方对你的好,当作是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上对你理所当然好的,除开你爹妈,大概不会有第三个人。 或者我说得残酷一点,哪怕是爹妈,他养你,很多爹妈也是有所求的,所谓“养儿防老”,只是他们嘴上不说而已。 在这件事情上,她把她朋友原谅她当成理所当然,因此,她把我站着等她,也当成了理所当然。 她忽略了,一个人,即便是作为男友,他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他站在地铁站等你,干站着一个半小时,是何等的不易。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比如我春节的时候,在微信群里送人红包,有的时候在群里,有人没抢到,就会很不开心的。 于是我会微信加他们,私下里发给他们红包。 我以为,作为一个陌生人,大家素未谋面,别人给你红包,身为一个成年人,都会说声“谢谢”。 毕竟一份红包,虽然钱不多,但我尽量会保证在1块钱以上,我不会让你感觉,我是抠出来几毛钱打发你走。 一个红包,代表的更是一个陌生人,对另一个陌生人的新年祝福。那些不说“谢谢”的,我就不说了。 但偏生有些人,不仅不说“谢谢”,回头还问我: “怎么这么少?”还有的,拿了我红包,跑到群里去晒: “你怎么给4.19元这么少啊,应该给419元才对啊,心里不爽啊,没想到你这么抠。”(给的是微信群的“新年红包”,数字都是随机给的,有1.11、6.66、0.99、4.19元,摇出多少就是多懂得转换立场维护原则少,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别的不说,这下好了,那些给得比这个红包少的人,一下子我全得罪了,事实上,我只是随便摇到的一个数字而已,你摇到多少就多少——你摇到1块以下,我会重新摇。 我时常见到这样的人,动不动就你应该这样,不应该这样。比如“两个人出去,男人应该买单” “女人不做家务要她干吗” “情人节不是都应该送花送巧克力的吗”….男女交往中,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很多的应该,都是你认为的应该或者别人这样,所以你经过比较,你觉得他也应该,但是,一旦放到单独的行为个体来看的话,没有什么应该不应该。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情人节还没有被商家渲染得这么厉害,所以,在情人节不送礼物很稀松平常,我也没见哪位谈恋爱,因为情人节不送礼物而有所怨言。 直到后来,情人节由商家炒作变成一种风气以后,很多人就开始作为比较:你看,某某人都收到了礼物,我却没有,我比她哪点不如了?我很寒心。 是的,很多时候,是虚荣、贪婪、嫉妒在作怪,你把这个因素单独拿出来,不跟任何人比较:情人节就应该送礼吗?没有,你也知道,只要爱对了人,天天都过情人节。 他情人节送给你礼物,固然值得开心,他没送,也不要太失望,作为一个成年人,不要随随便便对这个世界说失望。他不送你礼物,你并没有损失什么。 我看过一对夫妻,老公经常被老婆骂成狗,哪怕在公众场合,下属都在,也毫不给面子。老公每次态度都很好,总是笑笑,哄着她,让她别生气别生气。老夫老妻几十年,每逢情人节买花,圣诞节吃晚餐,生日自是不必说。 所有的钱也全部放在老婆那儿,要钱用,就向老婆申请,每次都要汇报,花了多少钱,用在哪些地方。 看上去,男方很亏了,我仔细观察,其实不是这样。 家中里里外外,老婆都打点得很好,不仅仅是公司,还是家里,都由老婆来操心。大到公司走向,小到今晚吃什么,老公只用好好工作,下班拖地、洗衣就行了。 钱方面,老公也不用操心,都由老婆一手打点。 在我看来,这两个人都有太多不应该的地方,但偏生,两人就是相处得来——男女交往中,更多的是需要包容与体谅,而不是“应该”。 一个人来到社会里,必将跟在学校里所见到的不一样。 在社会里,一是一,二是二。你想喝水,需要买,你要上厕所,需要买纸巾。你钱包丢了,想借陌生人的钱搭车回家,有的人会斜眼望过来:骗子。你工作了十几年的老板,忽然有一天把你辞掉,可能是你真的不能胜任工作了。 一切都是清清楚楚,没有太多情面好讲。 人在社会环境下,容易变得贪婪、自私、虚荣,以获取他们所谓的“安全感”。越贪婪、越自私、越虚荣,则越容易对这个世界失望。越失望,则越需要安全感,那么胃口就变得越大,如此循环,最后堕入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 其实你想想,我们年轻的时候,都是很快乐的,因为很知足。我记得我小的时候,有一天晚上,我哥从一个塑料罐子里,掏出17粒大白兔奶糖给我,临走前嘱咐: “省着点吃,只有这么多了。” 然后我就数着那些奶糖,边看着《新白娘子传奇》,边一颗颗地吃,如是这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晚上。 当我长大以后,我再也没有因为几颗糖而开心过。 我以前读过一个故事:A每次发了鸡蛋都给B吃。开始B很感谢,久而久之便习惯了。习惯了,便理所当然了。于是,直到有一天,A将鸡蛋给了C,B就不爽了。她忘记了这个鸡蛋本来就是A的,A想给谁都可以。 人生就是这样,经常一个问题绕来绕去,就忘记了问题出发的地方。 一个人,一个成年人,一个经历过世事沧桑的成年人,最起码应该懂得一点:在这么现实这么残酷的社会里,如果不是心怀目的,别人对你每一次的好,都是来之不易。 别人给你让个座,务必说一句谢谢。别人给你红包,务必真心说声祝福。别人送给你礼物,哪怕是不喜欢,也应心怀敬意。 希望你的每一句感谢,每一次回馈,都是出自真心的。而不是像小时候,父母在一旁边拍着你的肩膀,边督促着你说“快点谢谢叔叔啊”,然后你极不情愿地,终于脱口而出一句“谢谢叔叔”。 对自己而言,是一种修养。 对他人而言,是一种安慰。 别人对你好,不要说你一定要有所回报,你至少要让别人感到,他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有意义的,如果每一次善行都能收到积极的回馈,那么这个世界将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付出、懂得付出。 最后再重复一遍:不要把对方对你的好,当作是理所当然,尤其在这个赤裸裸的现实的社会里。 就这样。 最近,有一段关于岳云鹏过往经历的视频被大量转发。视频中说了三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岳云鹏在后厨工作的时候,平时工作表现挺不错,但厨师长的小舅子相中了他的工作,于是,他就这样失去了在厨房的工作。 第二个故事是他在做保洁员的时候,天天刷厕所,可是有一天,老板喝多了去了男厕所,可那个时候,他正在女厕所搞卫生,他第一时间没看见,于是老板出来后,把他又开除了。理由是“你没有第一时间处理”。 第三个故事是给他带来伤害最深的。他15岁那年当服务员,一次接待中,酒水一栏写错了,这时,顾客就不愿意了,骂他,各种侮辱他,他把好话也说了,各种赔礼道歉,也愿意自掏腰包为他免单。可那个顾客一直纠缠了3个多小时,旁边却没有一个人说“差不多得了”。 他对着镜头说:我心里还是恨他,我特别恨他。这张从来都是说笑着的脸庞就这样落下了眼泪,一颗一颗,根本止不住。 我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脑中浮现的是我的好友小堡,我大概永远记得那懂得转换立场维护原则一次她走过初中的班主任身边时,冷冷的一句话: “这个世界要感谢的人那么多,没必要让那些伤害你的人放进你的名单。” 学生时代的小堡是一个胖姑娘,你可能想象不出她现在清瘦的样子,从前也是165cm的身高,配合着140斤的体重,永远的“蝴蝶袖”和双下巴。青春期的荷尔蒙,让人最焦灼的事就是肥胖,好像永远穿不了好看的衣服,永远也不能自信满满地走过喜欢的男生身边。 偏偏是小堡的偏科现象极其严重,在初二的时候达到了低谷。她的物理、化学所谓的难题,每次给她解答的时候,我都觉得汗颜,老实说,我的理科水平也很糟糕,可是对她所有的提问,我都可以对答如流。 我大概知道小堡的那位班主任有些问题,比如我听说她可以纵容班上有钱人家的孩子肆意地撕别的同学的书本并不闻不问,也听说她对待有权势的家庭的同学轻而易举承诺入团评优,所以,像小堡这样出身略微平凡的家庭,只能拼命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在老师心中占领一定的分量。 小堡很努力,可是她的成绩依旧很糟糕,在50人的班上,永远在35名之后,这让我这个好友看着都心急。而班主任呢,好像连评语都懒得写,写上分数就了事。但小堡的心态还算不错,她始终坚信,自己只是笨一点,如果努力一点,还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一直有一天,小堡哭着到我家,我才知道,那一次,小堡的物理成绩是全班最后一名。班主任当着全班同学的面侮辱小堡:长那么难堪,那么胖,成绩还那么差,以后没工作,也嫁不了人,看你怎么办。 小堡几乎是拿起书包冲出教室的,她觉得自己的自尊心被她掏空了。十五岁的她,甚至想到了自杀,还好,后来,她的父母及时制止,而她整整三天没有上课。 后来,小堡的父母给她转了学。 转学后,小堡开始努力减肥,跑步、跳绳、控制饮食,从140斤瘦到了100斤;开始慢慢调整自己的心态,父母也为她请了一个家教,从最基础的补习,整整补习了一年。她遇上了不错的班主任,鼓励她减肥,也辅导她的功课。 再后来,她走上了好学生的轨迹,考上了重点高中、重点大学,现在有了一份还算不错的工作。 那天,我和她在路上遇到她原来的那位有些问题的班主任,她班主任已经退休,头发花白,但依旧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小堡叫了一声“老师”,转身要走,老师却一把拉住她:你现在真的和初中时候不一样了,看样子是要严格要求,严师的学生……她的眼神中带着些许的轻蔑,细小的眼睛一直斜视着。 小堡打断了她的话:转学后,我的班主任确实还不错。只见她的班主任尴尬地笑笑,走了。 其实,每一个活在世上的个体,都是赶路人。从一出生开始,我们就开始朝着终点走去,所有的一切不过殊途同归而已。 这一路,俨然已经有许多人需要感谢了。那些黑暗中愿意陪你行走的人,我们要感谢;那些为你疗伤的人,我们要感谢;那些给我们指点迷津的人,我们要感谢;那些你难过的时候一个电话来到你身边,你受伤时为你上药,你痛哭时愿意说安慰话的人,我们都要感谢。 可我们真的不必感谢那些伤害你的人。就好比,你在路上走的时候,有一个人拿着棍子打伤了你,打到皮开肉绽,打到遍体鳞伤,那么你痊愈之后,懂得转换立场维护原则会不会在若干年之后遇到他时,感谢他,如果定要感谢,也不过是感谢他的不杀之恩,留你一条命在这世界上来证明自己。 这个世界,总是有太多的人,会告诉我们,要感谢那些过去受过的伤,吃过的苦,伤害你的人,因为他们的存在,才有了此时此刻坚强而努力的自己。所有的伤害,让我们宽容与原谅,并不那么难,但如果让我们感谢,好像真的只是感谢那时不放弃依旧不断前行的自己,终于不再让别人随意指摘。至于那个伤害我的人,应该永远不会。 说说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事。 记得小时候,因为性格内向,没什么特长,然后为人好说话,每次班干部找不到“纪律表现不好”的同学时,都会把我的名字写上去,来完成她的“任务”。 所以,有很长一段时间,老师便成了那个不明真相的人,总是把“爱讲空话"写入我的家校联系本中。我还为此写过很多的检讨书。 不过,我一向属于那种逆来顺受,默默忍受的人,一副无所谓。 只是,那段时间,我也总结了一下:一是可能我真的太内向了,内向到所有人都以为我可以随意欺负。二是我实在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才能,所以,在班里基本是个可有可无的人,自然了,在老师心中也会是。 于是,那一年,我报名参加市里的主持人大赛,我准备了朗诵和舞蹈,运气很好,一路过关斩将闯到了前十。在老师心中,几乎是黑马一样的存在。这之后,所有活动与比赛时,我开始占据了选择权,开始可以由着自己的性子参加学校所有的活动,而老师也下意识地认为,我的存在就是名次的保证。 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候,说起年少时的事,那个常常把我名字记下来的班干部笑意盈盈地说: “幸好逼了你一把,要不然真不知道你有多优秀。” 而我只丢给她一句话: “所以我要谢谢自己,没被你们逼死。” 我知道她的面色并不好看,但我还是和她碰了个杯,趁着酒劲,还补了一句: “对不起,我真的没办法感谢你。” 有一句话是:那些伤害过你的人,没什么值得感谢的,能扛过去是你当初了不起,扛不过去你现在只会更卑微。要感激的只是你自己,还有一直陪在你身边的人,多谢自己当初熬了过去,多谢身边的人一直支持你爱着你。 是,伤害我的人给了我伤害,我可以不计较,可以不以怨抱怨,甚至偶尔也能以德报怨,能宽容,都可以。但这个世界需要感谢的人太多,长长的清单里根本容不下伤害过我却要去感谢的人。 所以,伤害过我的人,我也祝福你,我只愿你在你自己的世界里,从此天各一方,各自安好,就好。 至于感谢,对不起,我从不感谢伤害过我的人,这是我自始至终的原则。 小时候外公给我蒸红薯包子吃,坐在门口对着夕阳,边乘凉边吃。邻居大娘问我好吃不好吃,我说好吃。外公说好吃就多吃点,邻居大娘说,好吃就少吃点,吃多了,下回就不觉得好吃了。 等我上了初中,碰见一位历史老师,每天都在办公室写大字,废报纸堆到了天花板。我问他怎么能坚持写那么多,他说很简单,有个窍门,就是每次都不要到不想写了再停笔,而要在写得正高兴的时候停下来。这样,存了念想,就会老想着写。 又过了几年,我上了高中,爱看课外书。得到的课外书极其有限,每一本都看得津津有味。学校严禁看课外书,就偷偷看,把书撕成一页一页的,夹在教科书里看。不久前在家,手头没书,就把那些书找出来,发现竟然没有一本有意思的,怪就怪在当时每本都看得津津有味。 当时我对表弟说,高一高二先多看点课外书,学习上别掏太大劲儿,高一高二学太猛,劲儿掏完了,高三就没劲儿了,秃噜下来了。这话我是偷偷跟表弟说的,他传到他妈也就是我二姨那儿,我二姨又传给我妈,我妈就把我说落了一顿,说我瞎胡说。但事到如今我还是觉得自己的看法是有道理的。 高中时,班里有个学习垫底的学生,但他学习看着十分拼,坐我前排,经常问我问题。有一天夜自习他发烧,本来是九点半下自习,烧到八点半,他受不了了,要提前回家。我亲眼看见他把三本辅导资料夹在腋窝下打着伞回家了。在下一次月考中他依然不出意外地垫底。这让他很懊丧。但其实他还不算运气太差,还有个经常考全校第二的学生,因为一心想考第一,搞得“太拼”,最后病倒进医院了。 这个道理很简单。如果不是学习和工作,而是其他的事情,比如跑步,正常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一个人的长跑成绩基本上是由他的体能决定的,而体能是长期积累训练的结果,至于赛场的发挥和跑步的技巧,对结果只有细微的影响。几乎所有具备常识的人都知道,一开始不要跑太猛,要攒着体能,留到最后冲刺。但我在上学和工作中的每次体能考核时,都会发现有人傻着脸一上来跑得很猛,五十米后就跑不动了,旁边还有人挥着拳头叫:加油!坚持!毅力!这不是毅力的问题,而是方法的问题——当然,旁边那个人也有可能是起哄的——这样的跑步者“愚蠢”在迈出第一步的时候,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体能,以为这一胯之力可以连绵不绝。这和下大雨时过地下桥,指望把速度加高靠惯性冲过积水的行为一样愚蠢,这是一种源于方法不当。 遗憾的是,一旦从跑步迁移到其他事情上,很多人都会有“加快速度冲过积水桥”的想法。甚至直到后果发生,他们都不承认这是愚蠢,而归因于油门加得还不够大。 有个词叫“裕如也”,我很喜欢。 “裕”是宽裕,富裕,就是应付事情绰绰有余的样子。什么叫“富”?不好定义。但“裕”就很简单。做事情不慌不忙,从容有致,就是裕如。比如想喝茶时有喝茶的功夫,想休息时有休息的条件,就叫裕如了。裕比富要难得,很多人富是富,但并不裕。陶渊明“虚室有余闲”,就是裕如的生活。 扬雄《法言》里讲过一句话: “世人之益者,仓廪也,取之如单。仲尼神明也,小以成小,大以成大,虽山川、丘陵、草木、鸟兽,裕如也。如不用也,神明亦未如之何矣。” 大意是说,普通人就像仓库,从里边取东西,剩下的越来越少,慢慢就被榨干了。 “单”就是“殚”。而在圣人那里,万物没有高下灵蠢之分,因天地之化育以成其材,一个人在施展才能的时候并没有被压榨的感觉,用一样东西就像没用一样,就会永远宽裕,永远有余力。 近来我也尝试如此践行,在一本小说读到正精彩的地方停下来,一件事还没消磨掉热情的时候停下来,一顿美食还没吃到厌腻的时候停下来。这样,就对很多易行的美好存有念想。留有好的念想在,会得到一种裕如的幸福。这种裕如是不把好事和宴乐消耗殆尽,留有一颗种子等待它继续发芽抽条。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我忙得来不及看朋友圈的时候,想到等闲下来还有朋友圈可以看,会有一种不确定的期待和快乐。但真到把朋友圈刷完之后,这种快乐就荡然无存了,倦怠和空虚就会潮水般涌入,让人陷入无所事事的境地。看朋友圈的乐趣就在于你可以主动选择是看还是不看,换言之,朋友圈是闲暇的备胎。当把这种备胎扶正,要以批阅奏折不批完不能睡觉的心态看朋友圈时,读到很多好文章就来不及细细咀嚼了,因为下面还有许多奏折要批,它就从生活的乐趣变成了累赘。人就没办法“裕如”了。 【真正的孝顺】 【无关听从】 好几年前,我的一位表弟很郁闷地来找我。他想辞职自己干,但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 我这位表弟家境一般,甚至还偏下一点,人特别踏实勤劳,只是没考上大学,自己找了一家单位去实习,由于为人老实厚道,一路被提拔到主任的位置,但由于学历问题,上升空间已经不大。 在全家人眼里,他是那种省心,能过安稳日子的孩子。 做了一年主任后,他觉得每个月拿着七八千工资,这一辈子都能看到头,估计日子也就比父母稍微好一点点,他不愿意这样过一生,但没一个人支持他创业,更致命的事,当初家里欠了一些钱,他这几年的工资都为家里还债了,手里除了两万块钱,什么都没有。 父母认为,家里日子刚刚好过了一些,为什么要这样折腾,他们早就穷怕了。 而他则认为,如果不想着改变,一家人的日子永远就这样了,双方僵持不下。 我问他,你辞职以后想做什么呢?他想了想对我说,他想开一家纯天然的绿色超市,然后他把经营理念,前景,客户分析,客户定位,定价,货源,选址,配送模式,等等讲给我听,足足讲了两个小时。 我惊讶他已经做了如此多的准备工作,而且还做了非常充分的调研。 他苦恼地对我说: “姐,我们这里是沿海发达城市,生活条件普遍不错,食品安全是未来大家最关注的问题,只要货源保证,用心经营,绝对亏不了。可是他们胆子小,总觉得你一创业就会倾家荡产。” 看着他因梦想而略显激动的脸,我觉得这个年轻人和他父辈不同,未来必有作为。那时我还未结婚,在公司上班,平时写点东西,收入不是很高,但几年下来,也存了一点钱。 我给自己留下一些生活费后,把所有的积蓄都取出来给他,支持他去创业,不够的再想其他办法。 当时,他对我说: “姐,创业有风险,我不敢保证我会100%成功,但如果失败,我就是再去上班,也会把钱还给你的。” 他有如此心态,我认为失败的可能性不高。 但这个举动在家族里捅了马蜂窝,首先是他的父母上门,指责我他年轻不懂事,我也跟着瞎胡闹,如果他创业失败,把钱败完了,到时候可别指望他们会替他还钱。 然后是我家人这边,指责我们翅膀还没长硬,主意就如此大,全家人不同意的事情,还是照干不误,尤其是我,借钱还不落个好,让人上门来埋怨,是不是脑子坏掉了。 印象最深的是当时我们几个小辈还跟长辈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辩论。长辈们都强调:我们都是为了你们好。 我反问:你们是我们的亲人,当然知道你们是为了我们好,绝对不会害我们。但是,我们自己更会为了自己好啊,难道我们会害自己吗?一位长辈说:你们当然不会害自己,但你们又没什么人生经验,知道什么?有事还是应该听长辈的。 当时年轻,我很犀利地指出:说句不吉利的话,你们应该会走在我们前K,如果按你们的逻辑,我们没什么人生经验,凡事又都听你们的,那你们要是去了,我们岂不是没法活了啊?如果真的为我们好,是不是应该锻炼一下我门独自生存的能力呢?他们无言以对,但千万不要以为他们就承认了我们是对的,他们只是无可奈何。 要中国的家长承认孩子已经独立长大,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这次辩论的乍用,不是得到了长辈的认可,而是他们意识到了一点:我们都已长大,不会耳事事听他们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对我们都是有意见的。 表弟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超市顺利开张。原本他做好前半年亏损的准备,但事情顺利得令人欣喜,有非常多家庭关注,表示为了健康为了孩子,多花一些钱是完全值得的,但是现在太多打着绿色有机的噱头赚钱的商家。 为了取得大家的信任,他组织了很多人参加农家乐,带着大家去看农易,去看菜园,去体验垂钓的乐趣。此举为那些农场主和果园主带来了不少生章,使他拿到了更低的价格,也让顾客消除了怀疑,在口碑带动下,生意很快衮雪球一样地壮大,在第一季度结束时,竟然已经开始盈利。 一年后,他的超市已经有一批固定的忠实客户,原先只是一间小超市,后来发展成两间,在他周围的同龄人中,他的发展是最好的。 这时候,原先指责我们的长辈,虽然依然没有承认我们的“合法性”(有时候,真的觉得长辈很好玩,好像要他们认可晚辈的魄力和能力已经超过他们,简直就是要他们的命),但偶尔的言谈中,已经有了欣赏,原先最反对我借钱的古姑,不无得意地说:“我们情情,眼光还是有一点的,这点最像我。” 表弟的父母出去,每次听到别人说:“你们养了一个好儿子啊!”脸上懂得转换立场维护原则当时年轻,我很犀利地指出:说句不吉利的话,你们应该会走在我们前头,如果按你们的逻辑,我们没什么人生经验,凡事又都听你们的,那你们要是去了,我们岂不是没法活了啊?如果真的为我们好,是不是应该锻炼一下我们独自生存的能力呢?他们无言以对,但千万不要以为他们就承认了我们是对的,他们只是无可奈何。 要中国的家长承认孩子已经独立长大,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这次辩论的作用,不是得到了长辈的认可,而是他们意识到了一点:我们都已长大,不会再事事听他们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对我们都是有意见的。 表弟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超市顺利开张。原本他做好前半年亏损的准备,但事情顺利得令人欣喜,有非常多家庭关注,表示为了健康为了孩子,多花一些钱是完全值得的,但是现在太多打着绿色有机的噱头赚钱的商家。 为了取得大家的信任,他组织了很多人参加农家乐,带着大家去看农场,去看菜园,去体验垂钓的乐趣。此举为那些农场主和果园主带来了不少生意,使他拿到了更低的价格,也让顾客消除了怀疑,在口碑带动下,生意很快滚雪球一样地壮大,在第一季度结束时,竟然已经开始盈利。 一年后,他的超市已经有一批固定的忠实客户,原先只是一间小超市,后来发展成两间,在他周围的同龄人中,他的发展是最好的。 这时候,原先指责我们的长辈,虽然依然没有承认我们的“合法性”(有时候,真的觉得长辈很好玩,好像要他们认可晚辈的魄力和能力已经超过他们,简直就是要他们的命),但偶尔的言谈中,已经有了欣赏,原先最反对我借钱的姑姑,不无得意地说: “我们情情,眼光还是有一点的,这点最像我。” 表弟的父母出去,每次听到别人说: “你们养了一个好儿子啊!”脸上懂得转换立场维护原则就是掩饰不住的与有荣焉。如今,他父母自告奋勇地去帮忙,这几年表弟再做任何决定,虽然长辈还是会习惯性地质疑一下,但很少再反对。 这个故事我是讲给一位年轻人听的,他遇到的问题和表弟当年如出一辙,他问我如果他辞职,父母会很伤心,那就是不孝,可是他又不想做不喜欢的工作,应该怎么办?我们可以观察一下身边的人:但凡做一件事,父母就会激烈反对的,大多都是“妈宝型”的孩子,在父母的眼里,你永远长不大,你永远没有能力自己做好一件事,你的所有想法都是幼稚而不切实际的;而那些从小就独立有主见,做事认真靠谱的孩子,父母一般很少干涉、反对,尤其是孩子特别有出息的那种,一般都是父母反过来听孩子的。 其次,我们应该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顺。 《礼记》曰: “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简单地说,大孝就是你的品德和成就出众,使父母能够受到其他人的尊敬;其次就是你的言行不会使你父母受到其他人的诟病;奉养父母已经是孝道里最下面一层了。 真正的孝道里从来没有强调过孩子必须听从父母的,也没有赋予父母这种权利,那不过是后人的添加与曲解。 太多父母把孝道妖魔化,当成控制孩子自由意志和人生的利器,也有太多子女误解孝道,认为孝顺就必须事事听从父母,最后人人痛苦。 对待父母,我们应该孝而不一定顺,尊重父母的选择,尊重父母的生活,在他们年老时,能够照顾奉养,但绝对不包括把自己的人生选择权一并奉上。 另外,我不得不告诉你一个真相:当你在问到底应该听父母还是听自己时,其实和孝不孝顺无关,而是你对自己的选择没信心,你怕最后自己的选择错误,又失去了父母的支持和欢心,落到一个众叛亲离的地步,这才是你苦恼的原因。 假如你对自己的选择无比坚定,你根本不会有这些烦恼,你会有无比的勇气坚持自己的选择,因为你知道,只要你幸福了,成功了,就算当初父母反对过,他们还是会为你高兴,除非他们不是真的爱你。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没有任何一种付出是理所当然的】:http://www.yipindushu.com/renzhijuexing/4503.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宽恕的必要性】09-12
2 经典句子:情感的画卷,经典的表述09-12
3 经典句子:艺术的珍宝,经典的话语09-12
4 经典句子:岁月凝练的经典语句集萃09-12
5 【精神实践与心理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