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远房表姐,35岁,收入低于当地的平均线,至今单身。头几年,表姐模样还算周正,也有一些追求者,但他们全部因为条件不符而被拒掉,连观察的机会都不给留。至于表姐看上的那些人,则统统看不上表姐。
这些年,表姐老得格外快,最后一次看她时我吓了一跳,她的脸暗沉无光,头发竟有些花白了。这样的她,每天必去的还是几个相亲网站,择偶的标准竟然较五年前没有丝毫降低。
当年由于工作原因参与过几场大型相亲会,每一次现场放眼看去,都是“红肥绿瘦”。主办方在门口对着保安抱怨: “不要再放女士进来了,里面缺男士!"经常有人不解,现在明明男女比例失调男多女少,为什么大龄剩女比剩男多出这么多?我想答案就是现在女性们往往不愿“将就”。
前几天被一篇叫作《不和穷人谈恋爱?》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当中一些观点深得相当一部分单身女性认同。不和穷人谈恋爱,就是最重要的“不将就”,那么问题来了:人的欲望永远高于现状,到底什么叫“穷”?认识一个全职太太,先生是企业高管,每月给她五万家用,太太总是愁眉紧锁,这点钱哪里够花,我都逛不起商场。在她眼里,她老公也是穷人。 所谓的嫁给"穷"人,绝大部分时候都不是那些真的穷到吃糠咽菜的穷人,而是嫁给不能满足自己物质欲望的那个人。 所以你说,要不要嫁给穷人呢?在《不和穷人谈恋爱?》一文的作者眼中,富的定义就是去私立医院生孩子,让孩子去三万一个月的私立幼儿园。可是如果自己但凡年薪有个五十万,这样的事情,还需要看谁的脸色吗?什么人会去讨论要不要嫁给“穷人”的问题?假如:一个有上亿家族产业的"白富美"每天出入都是高端场合,想遇到穷人都比较难吧!退一万步讲,如果这个“白富美”真的爱上了一个穷小子,也不是什么难事儿,招来做上门女婿就好。不过如果场景再极端一点,因为这个穷小子, "白富美"的父亲和她翻脸了,让她在家族产业和穷小子之间二选一,此时我的建议就是除非离开他你就活不下去,否则不要在一起。因为生活环境不同,价值观很可能不同,为了避免太多不同意见。 再来说回到穷人。穷人要不要嫁给穷人呢?我的答案是除非你无所谓单身这件事,不然还是要的,因为你们可能更合适,可以一起努力创造美好生活。 这其实不是什么道德问题,而是个基本的逻辑问题。如果男人穷是因为不求上进,女人穷也一样。有钱男人也不一定在乎女人的出身和财富,可是他们可能会在乎这个女人的颜值和智慧。而你觉得,有了这两样的女人,会穷吗?一个有钱男人对于她们,可以是锦上添花,但一定不是雪中送炭。 如果你恰恰没有这样的能力,自己还是个指望靠一段婚姻就能改变自己的穷人呢,那还嘲笑什么穷人?当你活在穷人堆里时,追你的当然都是穷人。 就拿刚刚结束不久的高考举例子吧,如果你考了七百多分,自然有权利纠结是报清华还是去北大。可是如果你只考了三百分,还高声嚷嚷着我就是不去上技校,那你只能选择复读了。 我们不是唯学历论,单身也并不可耻,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会经营生活,更懂得经营自己利,如果你绝不“将就”,找不到符合自己标准的伴侣情愿孤独终老并能淡然处之,旁的人绝对无权插嘴。但如果你分分钟都想脱单,每月流连于一场场相亲会,却从来都只把标准定得比自己的水平线高出一大截,那就很难“脱单”。 嫌贫爱富是不明智。适当放宽点要求,不是在给别人机会,而是在给你自己机会。 对于宁死都不会降低要求的女孩,我觉得与其把时间浪费在找“富人”身上,还不如把精力用在拼拼事业。把自己变成“豪门”,也就不必在乎对方是不是“豪门”了。 爱情的真相不是你嫁给谁,而是你是谁。 【取悦自己是对这】 【世界最大的尊重】 朋友入职新公司也有几个月了,原本以为经过几个月的朝夕相处,她与新同事的关系早就得到改善。结果昨天一起吃饭的时候才知道,她的日子依旧过得不那么舒服。 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她认为自己已经为了维护和加深同事之间的关系付出了很多努力,也妥协了很多事,但没有收到相应的回应,这让她有种莫名的失落,还有一种更深沉的自卑:是不是我还做得不够好?细细聊来,我倒是有点吃惊于她的毅力——能如此持之以恒的取悦别人,难说不是一种“能力”。 融入一个新的人际圈子其实应该是件在时间的帮助下水到渠成的事,是急不得也求不得的。但她却选择了最累的一种方法:放弃自己的立场去迎合别人以求尽快建立新的人际关系。 一开始她也提醒自己这应该只是暂时的,绝不是长久之计。但她高估了自己掌握事情的能力——取悦别人其实是有快感的,她陷入这种患得患失的状态中无法自拔。 她开始因为同事的一个小认同欢欣雀跃,即使这认同并非是因为她的工作能力,也许只是她答应帮他加班做未完成的工作。也会因为别人偶尔的夸赞会经营生活更懂得经营自己兴奋不已,即使这只是在她牺牲自己的利益后的客套话。 她都没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逐渐开始依赖认同感才能正常的生活。 我小时候在家长眼中一直是那种很“懂事”的孩子,为了维护这种“良好形象”,我打小就学会了如何取悦家长。 亲戚的孩子来我家玩,看到喜欢的玩具想要带走,其实都是孩子,那时候的我也很喜欢这些玩具,我还给它们都起了名字。但我通常会装作大方的样子送给那些小孩,因为我这样做了之后,亲戚会夸我懂事大方,父母会在亲戚离开后夸我善解人意。那时候弱小的我对这种夸奖几乎没有抵抗力,即使晚上会躲在被窝大哭一场,也觉着被夸奖要比一个玩具重要多了。 那时候太小,还不懂得人的价值并不仅靠别人的喜欢来获得,这一生路还很长,要是一辈子都想让身边所有人喜欢自己,一辈子被这种空荡荡的夸赞捆绑的人生得有多糟糕。 而随着年龄逐渐长大,我愈发强烈地感受到在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里,做一个“懂事”的后辈要付出的代价有多可怕。 高中时常常给杂志写一些稿件,做自己喜欢的事给自己带来的快乐是难以名状的。但很快的,我耗费在写作上的时间开始让父母感到不安,他们不能理解写作也是一种职业和技能,他们告诉我只有好好学习考上大学才算有出息。 这一次我没有再妥协,我有些强硬地拒绝了父母和众多长辈冠以“过来人”名义的经验之谈,变成了他们心中那个不再懂事不再听话的叛逆孩子。 我突然发现,摆脱了别人评价的束缚地感觉实在是爽翻天。我不用再为了“认同感”做我一点都不喜欢的事,我靠自己的作品和能力获得欣赏,而不是做迎合别人委屈自己的事。 从取悦自己开始,我变得更强大。 读书的时候有过一个很特立独行的舍友,在宿舍属于奇葩一般的存在。他好像从来不太在意别人的意见,但又不是刚愎自用,也不是高贵冷艳,就是会单纯友好的拒绝一些意见而已。 可是在那样一群普遍内心还没有成长到靠自己的学生之间,会拒绝就已经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同寝室四个人,他的生活最规律,按时上课,按时休息,时常健身,从不参加社团和学生会之类的活动。在我们都挣扎在社团活动中常常通宵的时候,他早早就准备好了考研,也早早开始了对口专业的实习。 大家对他的态度褒贬不一,不外乎是“羡慕他的自在"和“笑话他的死板",更有甚者“嘲讽他的自大"。 可是当大学即将毕业的时候,那些纠结在社团活动和人脉交际中的人慌慌张张的开始找工作找实习,为了给自己空空如也的简历加上一些拿得出手的东西,他们又怕又忙,狼狈的厉害。 而奇葩室友却依旧按部就班地生活。直到毕业我们才知道,他早早就凭借优异的专业成绩和实习经历找到好几个工作,他要做的选择只是继续读研或者走向社会。而曾经笑话他的那些在学生会呼风唤雨的人,如今连选择的权利都没有,灰溜溜的不知道最后凑合了什么工作。 其实彼时习惯了取悦别人的我,发自内心地对他有一种崇拜,但他并不领情。我一度以为我是被他不喜欢的,还因此懊丧了很久,结果发现根本不是,他压根就是不在乎所有人对他的看法,他自己有强大的内心足以撑得起生活。 对自己的能力一再否认,对自己的态度一再忽视,对自己的爱好一再打压,只是为了让别人更喜欢你,这代表你的价值太过于依赖别人的评价,基于别人对你的喜欢和好感的人生实在是虚的厉害。 对别人的一味谄媚与讨好说明你自卑,你以为“乐于助人”是美德,但其实这会让你逐渐丧失自己的价值,更会给自己贴上“没能力”“没思想”之类的标签,在职场上这可是大忌。 你要明白,你不是靠别人的认同感活着的,这世上多的是不喜欢你的人,但反过来想想,也多的是喜欢你的人。 人海茫茫,你我有缘遇上,若能互相理解成为朋友是一件幸事,但若是缘尽于此互不喜欢,那便大路朝天各走一边的好。 你不需要那么多的朋友,也不需要被那么多人喜欢,比起取悦别人,不如取悦自己来的快活自在。 让自己变得更强,就是最好的取悦于人。能取悦自己,才是对这世界最大的尊重啊。 【请允许我是】 【个内向患者】 所有内向的人,从小到大应该都受到过内向的困扰,身边总会出现一个比你开朗活泼,比你讨大人欢心的小孩,他或许是你的朋友,也许是你的兄妹。总之,你一直处在与他的对比中,且始终处于下风。你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他们能够如此自然而然地叫着叔叔阿姨好,上课的时候总爱举手回答问题或者问老师问题,身边总是围着很多朋友很热闹,喜欢跟着父母参加聚会聚餐,他们不累吗?不觉得难受吗?对于你来说,一个人待在房间里看鬼片比出去和一大群半熟人聚餐更舒服,宁愿一个人在家里吃泡面也不愿参加父母的聚会僵着一张笑脸叫着叔叔阿姨,和不太熟悉的人在一起没有话说时感觉世界糟透了"尴尬癌"发作……你当然知道开朗活泼些会更讨人喜欢,于是你尝试过改变,模仿那些天生外向自来熟的人,但总是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就像是扮演了一个和自己截然相反的角色,每天筋疲力尽,觉得挫败又委屈。于是你放弃了,不,只是暂时地放弃了这个尝试,因为过不了多久,你又会开始羡慕身边那些朋友遍地走到哪儿都有人招呼的朋友,于是你又不死心地想要再试一试……这个循环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有的人或许真的变成了看起来外向的人,但是每参加一次聚会就会觉得很疲惫;有的人最终认命地发现自己就是内向的人,于是放弃尝试,但是始终对自己内向的性格感到不满意。 对,这就是内向患者自我挣扎过程的缩影。今天,想和你们谈谈关于内会经营生活更懂得经营自己向这种性格。 很多人对内向的人有个误区,包括我们内向患者自己。内向和外向的区别,不是一个看起来沉默寡言,一个看起来活泼开朗,这只是表面特征,而这些特征是能够后期改变的。事实上,很多出色的演讲家也是内向的人,但是经过后期刻意的训练,最终能够在一大堆人面前侃侃而谈。因此外表活泼开朗的人未必就是外向的人,也可能是伪装外向的内向者。 内向与外向真正的区别是:能量来源不同。内向的人通过独处获得能量,就像是给手机充电一样。而社交是一件消耗精力的事情,每一次社交性质的活动之后,内向的人会觉得很疲惫,需要一个人独处来恢复精力。而在人群中,内向的人会时常觉得自己是一个局外人,在所有人都玩嗨了的时刻,始终无法融入。而外向的人通过社交来获得能量,他们喜欢社交,通过和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来获得能量,相反的是,他们讨厌一个人独处,希望身边有人陪伴,因此总会找各种朋友一起出去逛街、聊天、聚会,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觉得充实。 内向和外向的人的区别还在于,他们的关注焦点不同。外向的人喜欢向外探索世界,因此他们喜欢社交,喜欢和人打交道,对他人和外面的世界富有旺盛的好奇心和兴趣。而内向的人则是向内探知内心世界,把更多的焦点放在对自我内心的发现上,与其说内向的人不愿意和别人打交道,不如说他们很少对他人产生兴趣,因为缺乏兴趣,所以“懒得理你”。 相较于外向的人,内向的人更擅长深度交流,发展更深的关系。 虽然那些外向的人有很多朋友,但是大多的可能都是泛泛之交。对于外向的人而言,朋友有很多种,认识的朋友,普通朋友,好朋友,和死党。而对于内向的人来说,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好朋友,一种是陌生人,没有中间的关系。一旦内向者和人交往后发现对方和自己不适合,便会果断放弃这段关系,懒得维系,对于内向者来说,没有普通朋友,他们也不屑于泛泛之交。 内向者不喜欢和人停留在表面的寒暄,他们喜欢和人探讨更深层次的东西。他们似乎拥有一种天赋,当你与他们交谈的时候,总是会不自觉地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内向者善于倾听,因此能够让你放下防备,一旦你和他们深度交流过后,便会增加对他们的好感,并发展更密切的关系。 内向者喜欢独处,因此他们更有时间去学习新技能提升自己。 内向者享受一个人的感觉,喜欢安静的状态,通常他们会选择看书、看电影、画画、弹琴、写作等活动来充实自己,相比于大部分时间用于社交的外向者,内向者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来用于自我提升。 内向者更忠实内心的想法。 因为外向者的关注焦点在外界,因此他们比较介意别人的看法,以外界的反应来审视并调整自己的言行,会为了获得别人的喜欢而做出相应的举动,在这个过程中内心真实的想法便会被掩埋和扭曲。而内向者的关注焦点在自己的内心,因此不大在乎别人的看法,他们关心的是内心的风吹草动,愿意付出努力去达成内心的想法和愿望。 今天想到写内向患者,是因为我也是一名内向者,也经历过讨厌自己的性格并想要改变的漫长的阶段。直到当我意识到原来作为一名内向者拥有外向者不拥有的天赋和优势时,才终于深刻了解自己的性格,不强迫扭曲它,顺应它,并享受内向所带来的机会和成就。 你是一名内向患者吗?恭喜你。内向本身就是一种幸运,何必要去改变?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爱情的真相不是你嫁给谁,而是你是谁:http://www.yipindushu.com/renzhijuexing/4450.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人生随时都可以重新开始】09-18
2 同事相处 何必太计较09-12
3 经典句子,蕴含无限可能的话语力量09-12
4 容忍一时,风平浪静09-12
5 将“沐浴”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