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2012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胡忠/谢晓君颁奖词】
一、领悟哲理关于人生,人们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一)以常识思维方式理解人生人生,在不同的人眼里,它的含义是不一样的。在一个活泼可爱健康阳光的小孩子看来,人的一生是多么的漫长,他渴望快快长大,有许许多多的美好时光等待着他去幸福地享用;在一个奋发向上勤奋有为的青年人看来,人生的脚步似乎太匆忙,刚刚还在事业场上打拼,转眼之间就奔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而来;而在一个兢兢业业事业小有所成的中年人看来,人生像一列奔向人生终点的快车,还没来得及欣赏一路上满径的鲜花,就已经到达人生的暮年;等真正到了人生的暮年,人们不免充满种种遗憾和感叹,“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然而这样的理解只是对人生的感性直观的理解,是一种日常生活意义上的理解,一种名称式的理解(就像我们指称身边的事物一样,我们只知其“名”,不知其“实”,只知道它叫什么,而不知道它为什么这么叫)。“熟知并非真知”。这样的理解还不能真正把握人生的内涵。 类似的看法还有人生如梦、人生如戏、人生如苦海、人生当及时行乐、人生当奉献、人生当奋进等等,虽能反映人生现象的某些方面,却不能概括出人生的真谛。只有透过千姿百态的人生万象,经历丰富复杂的人生历练,穿越时空隧道,才能领略人生的真谛,达到对人生的概念式理解,也就是哲学理解。 所谓哲学理解,就是孙正聿先生所说的超越名称式的理解达到概念式理解,就是超越常识思维方式、科学思维方式达到哲学思维方式的理解。 以常识思维方式理解人生,人生就如上面所说的,人生就是每个人都能够亲身体验到的从生到死的自然生命过程。这是一种名称式的理解,这样理解人生,人生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锅碗瓢盆交响曲,至多不过是多了些文学比喻和生活的浪漫而已。显然,聪明智慧的人类不会停留在这样简单的层面,从古希腊哲人到马克思,从孔夫子到孙中山,再到毛泽东、邓小平,人们对人生的理解进到了科学和哲学的水平。 【(二)以科学思维方式理解人生】 以科学思维方式理解人生,人生便多了一些理性的思考,不再停留于经验直观,而是从错综复杂的人生现象中寻找人生的本质,从各种各样的人生偶然中寻找必然性,从千差万别的特殊性当中找到普遍性。人生科学的使命在于揭示人生的规律,为人们提供好好生活的指针。比如医学、体育运动学、心理学等人生科学的发展与进步,使得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生活越来越幸福。以科学思维方式理解人生,就是要遵循客观规律而生活,既遵循自然规律,也遵循社会规律,这便是人生的要义。 以科学思维方式理解人生,人生就是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人作为一个自然存在物,人生表现为人的生命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一个人从生到死,一般都经历婴儿期、幼儿期、少年期、青年期、中年期和老年期的整个过程,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生老病死也是不可避免的。当然人生过程不仅是生理的新陈代谢过程,而且是社会实践和社会化的过程。①从个体来看,人生是个人不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是不断满足自身需要、追求人生目的的实现过程,是一个人一生全部实践活动的总和。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说的:"人生之真相,即是具体的人生。”“‘吃饭'是人生,‘生小孩’是人生,‘招呼朋友’也是人生","问人生是人生,讲人生还是人生。”②从群体上讲,它是人类的社会生活。概括地说,人生就是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同时也改造和完善人自身的实践过程。在人生实践中,人们追求自身的目的,满足自身的需要,同时必须符合客观规律,即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人生才是科学的。 比如,当你怀揣梦想踏上人生的征程时,你是否想过你的人生之路走对了吗?如果不对,那该如何走?究竟什么才是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以科学的思维方式理解人生,就是理性地对待自己的人生,认清自己,做出合乎规律的选择。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才有可能取得人生的成功。 英国著名女侦探小说家、剧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人生选择颇有启迪意义。她小的时候,喜欢打网球、板球,喜欢写诗,爱好钢琴和声乐,曾经幻想成为一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但后来她发现自己缺乏在公众面前表演的气质,便毅然放弃了最初的梦想,选择了从事文学创作这个最适合① 沈继英、祖嘉合:《人生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页。 ② 冯友兰:《一种人生观:冯友兰的人生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6页。 自己的职业。 她这样写道:“当一名作家,最幸运的就是可以独处,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专心写作。它虽然也会令人焦虑、烦恼,让人头痛,使人在安排明知能安排得好,却一时又很难理出头绪的故事情节时绞尽脑汁,但是作为作家,却不致在公众面前当场出丑。” 接着,她还写道:“假如你所追求的是不可企及的,那就最好不要让自己纠缠在懊丧和妄想的羁绊之中,而应该认识自己,继续自己的人生之路。这种早来的挫折有助于我对个人未来的选择。它使我认识到我不具备在任何公开的场合表现自己的资质。用我个人的话来说,就是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①以科学的思维方式理解人生,人能够在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中把握规律性,更加理性地对待人生,或者说人能够以对人生真理性的认识来指导生活,人生便少了愚昧和曲折。 【(三)以哲学思维方式理解人生】 以哲学的思维方式理解人生,就是反思人生,领悟人生真谛,探究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寻求人生的价值,就是对人生的辩证理解,就是超越自然而然的生命,创造“属人的世界”。认识人生,改造人生,“人类在对‘人生’的认识和改造中,去寻求意义,去追求价值,去争取自由,把人类社会变成人类所憧憬的理想的现实"②,即追求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探寻生命的目的和意义,反思生命的理想和价值,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构成了人生的乐章。 以哲学的思维方式理解人生,人生便多了几分旷达与睿智。人生就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过程,或者说,人生是由人的生命和生活组成的交响曲。首先,人生是我们每一个人能够真真切切感受到的我们的生命的长度或自然时光;其次,人生是需要我们深思熟虑、寻寻觅觅才能领略到、欣赏到和品味到的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生命的展开便是生活,生活的载体① 詹衡宇:《人生哲理枕边书》,万卷出版公司2009年版,第31—32页。 ② 孙正聿:《哲学修养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9页。 是生命个体。 生命对人来说既平淡又神奇。生命的自然时间具有一次性、不可重复性、有限性和短暂性。因此人们无不对生命的短暂、人生的有限发出种种感叹和伤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人们无不珍惜此生此世,人们渴望健康长寿,延长生命存在的形式。生命存在的形式除了表现为生命活动的一段自然时间外,更重要地体现为生命活动的价值时间,即生命的质量如何、生命创造的价值多大。 人不仅是一种生命存在,而且是一种精神存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使人与植物、其他动物区别开来。我们说一棵草活着,那就是说它有别于那旁边枯朽的叶片,有别于石头和沙子。如果说一只蚂蚁活着,那么就是说它仍然具有行动的能力。而人活着又完全不同于蚂蚁和草芥。对此,《荀子·王制》早已有过著名的论断:“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我们说一个人活着,不仅指他还有一口气,而且还有某种精神存在。正在这个意义上有个哲学家说:“动物生存,人却生活。” 人活着首先是作为生命的存在而存在,他首先要为生命的存在而奔波而努力,不仅为自身的生存,而且为了再生和延续而努力。人的生命不仅具有生命的本义——生存、繁殖、再生,这是一切生命现象都具有的。人的生命还有特殊的意义,这就是创造的意义、超越的意义。有了人的创造,生活才是常新的。生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创造、不断发展、不断超越的过程。人是社会的人,人在社会中获得规定和意义。人在社会中发展自身、创造价值,实现着自身的价值和社会价值,使生活充满色彩和富有意义。 因此,一个人虽然不能决定自己的生命长度,但是可以通过拓展生活空间,提升生命价值来决定和改变你的生命宽度、高度和亮度。 人不仅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性存在,一种超越性存在。作为一种物质性的存在,人要生活下去就需要吃饭穿衣。“但是如果把一个人关在一间黑屋子里,吃得很好,穿得也很好,他并不能感到快乐……若看不见听不见就不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区别,也就不能超越自己。这时,他在墙上打个洞,他就能喘口气,身心就舒展了很多;再开扇窗,阳光就进来了,就会感到很高兴;若再把他放出这间黑屋子,出了门,看到人来人往的热闹场景,他就会感到更加高兴;再进一步说,如果他登上泰山之巅,看到日月星辰、壮丽的山河,岂不大哉?岂不乐哉?从开窗走出房门到登上泰山,就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这就是一种精神。”①人的生命活动的"超越性",在于人的生命活动就是“生活”,而非“生存”。人的生命活动不是纯粹的“自然而然”的过程,即不只是依赖生命本能去简单地适应自然,更重要的是能够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活动,根据自己的意志和意识进行生命活动,即马克思所说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人类超越了自然而然的"世界",超越了自然而然的“生命”,因此,人类就成了超越性的存在。 四川成都教师胡忠、谢晓君夫妇甘愿放弃大城市优越的工作条件选择了条件艰苦的雪域高原,坚持支教12年,"用最纯朴的行动告诉世人,教育的本质是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温暖的爱,通过教育成为一个大写的人。"用胡忠自己的话来说:“在成都像我这样的老师多得很,不会因为我的离去孩子们就读不成书,但是这里需要我,离不开我。”胡忠夫妇是平凡的人,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情,他们超越了自然而然的生命。作为一名大城市的中学教师,胡忠没有"顺其自然"地生活在大城市,而是告别了母亲、妻子和刚刚不到一岁的女儿,来到了高原。三年后,妻子带着女儿也来到了这个海拔3700多米的高原。但是,一家三口在三个地方,很难团聚在一起。12年里一个月只有300元收入的胡忠,把自己身心的所有能量都一点一滴地化作了关爱传递给了支教学校的孤儿。胡忠、谢晓君夫妇用自己人生中最美好的12年时光,在塔公草原伴随着这群孤儿长大成人,他们改变着孩子们的命运,孩子们也成就了他们的赤诚。他们的生命超越了自然而然的“生命”,他们的人生超越了自然而然的"人生"。 ① 叶朗:《追求创造的人生追求诗意的人生》(在北大听讲座第二辑,思想的力量),文池主编新世界出版社2009年版,第3—4页。 人类在其生命旅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创造性,这种创造性不断地丰富着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地促使社会进步与发展。在能动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中,人生的理想、价值和意义得以实现,同时人们也不断实现对自身的超越。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社会的每一次重大变革与进步,都是与人类的创造性活动联系在一起的。蒸汽机的发明,使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成为可能;自动化的实现,把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信息化的到来,又将全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使人类的生活更加相互依存;伟大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使人类在客观必然性面前不断获得自由与解放,不断向前发展。 人的生命的展开过程,是创造性的过程,这创造是在社会性的活动中发生的。人是社会的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人在社会中获得规定和意义。任何个人都不是脱离物质生产活动的个人,或是物质生产活动的参加者和承担者,或受现实的物质生产方式的制约。个人在他的社会实践中,在同他人的交往中,逐渐具备了他所处的那个社会的最一般的、本质的特点。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如果这是一个不论生活在哪种社会形式的人……那么出发点是,应该具有社会人的一定性质,即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的一定性质,因为在这里,生产,即他获取生活资料的过程,已具有这样或那样的社会性质。”①人的生存发展在社会中获得实现,人的各种创造活动只有在社会中才有意义。个人作为主体是能动的、实践主体,是创造性活动的发动者和承担者。个人是具有意识的个人,他不仅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而且也意识到周围世界、社会和他人的存在以及他与这些存在的联系和关系。个人能够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去创造价值,繁衍生命。当然,其前提是个人要遵循社会规律来生活、来创造。一个人在其有限的一生中,要能够真正像人一样生活,有所作为,有所贡献,创造丰富的人生价值,就必须在社会中充分利用社会及前人所提供的各种条件,在已有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努力创造。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04—405页。 以哲学的方式理解人生,就是不仅要自觉能动地认识外部世界,反思人的自我价值和情感生活,而且要不断地探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改造世界中实现自我的升华与超越。从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人啊,认识你自己",到近代哲学家尼采的“悲剧人生”、“意志人生",再到马克思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人生目的,不正反映了对人生的种种哲学思考吗?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人的本质的科学揭示,让我们拥有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认识人生和把握人生规律、改变人生状态的强大精神武器,为我们拥有理想人生、幸福人生提供了精神导航。 个人不能脱离社会生存,人们之间具有相互依存性。现实生活中的人总是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之中的。这种历史条件是个体无法选择的,是从先辈那里作为历史遗产继承下来的。而“个人的活动组成了”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离群索居的、孤立的个人是不存在的,人总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相互交往,相互依存,在交往中体现生命的价值,在依存中享受人间的温暖,获得生活的信心和对未来的信念。 人们在社会中相互交往,在劳动过程中相互合作。人际交往是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所需要的普遍条件。与他人的亲近和交往,是人的内在的社会本性。在交往过程中,人们的思想、情感得到交流,能够达到相互影响与相互理解,从而有可能开展共同的活动,交往还是人们形成自我意识的一个重要条件,在交往中人们不但能够认识他人,还能在他人身上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将才能、价值展现出来。社会交往的过程,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交往又是在劳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劳动把人从动物界中解放出来,并通过劳动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在生产劳动中,人们结成各种关系,进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并使人类的历史得到发展。①在劳动过程中相互合作,每个人都离不开他人和社会,都需要与人合作,才能生存与发展。相互合作,体现人的价值和尊严,推动人类的进① 参见李春秋:《人生观与世界观》,青岛出版社1997年版,第9页。 步和社会的发展。 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伦理价值和道德观念。长幼有序、老少有别、尊老爱幼的观念,善与恶、美与丑、公与私、文明与野蛮、进步与落后的分别,尊重他人、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等观念和情感,是在长期的社会交往中形成的,对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稳定社会秩序起着巨大的作用。这些都构成了人生的重要内容和方面。 从哲学的角度反思人生,人生就是人的生命活动的辩证发展过程,人生就是人的生活的全部,它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大方面。物质生活是基础和前提。因此,学习、劳动和工作等社会实践最为重要。人在社会劳动中获得生存条件的满足,而人在解决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存条件之后,自然会关心精神层面的问题。近代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也表明,生存需要是最基本的需要,精神的需要如尊重的需要是较高层次的需要,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最高层次的需要。精神生活相对独立于物质生活、高于物质生活,对物质生活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如友情、理想、道德和情操等精神生活使人的物质生活区别于动物的生存,使人生丰富多彩和具有意义。物质生活决定精神生活、制约精神生活,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即是最好的说明;精神生活引导物质生活、提升物质生活、升华物质生活,此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人的高贵恰恰是因为人有精神生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人生最重是精神。如果没有了精神生活,或精神生活卑下,人生将是暗淡的乏味的。 人是社会的人,人生具有社会性。人生的社会性不仅表现为个人对于社会的依赖,还体现为社会发展会不断向人们提出各种要求。在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对其成员必备素质的要求是不同的。在农业社会时期,掌握不多的文字,会简单的计算,就可以称为"知识分子"。在信息化社会,专业知识掌握得再多,如缺乏熟练运用电脑的技能,很有可能被列入“文盲"的行列。因此,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要求完善个体人生,才是智慧人生。 人生的基本内容物质和精神生活具体体现是多方面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理想信仰、友谊爱情等等。人生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生活过程,光明与黑暗、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矛盾,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理想与现实、公与私,名与利,荣与辱,苦与乐,得与失、顺与逆、生与死等矛盾都是人生历程中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矛盾。正如托尔斯泰借《安娜·卡列尼娜》中人物之口所言: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人生领域充满矛盾,人生就是在生理的和社会的众多矛盾运动中展开的一幅画卷。面对人生的诸多矛盾需要我们辩证地理解、理性地认识,在此基础上,不断解决矛盾,追求美好人生,至达人生的完美境界。 总之,基于常识经验理解的人生是感性人生,然而我们并不能仅仅跟着感觉走,我们必然要理性地看待人生,哲学地反思人生,以科学知识指导人生,以规律规范人生,以智慧与激情体验人生,品味人生,人生才是理想的幸福的。 二、感悟心语对人生的智慧理解是走向人生幸福的起点。我们不能满足于常识和经验,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人生的具体科学层次。我们离不开常识和经验,也离不开具体科学,它们能够使我们的人生更充实、更科学、更理性,但无法使我们的人生更有意义。以哲学的方式理解人生,人生便会充满智慧,人生的意义便会更加饱满。品味人生,只有站在哲学的高度才能欣赏到“一览众山小”的美景。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关于人生的哲学理解】:http://www.yipindushu.com/renzhijuexing/4474.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引发心灵震撼的经典表达09-12
2 经典句子,叩问生命意义的深沉叩问09-12
3 经典句子:经典之语,拨动生命琴弦09-06
4 独特韵味四字网名,令人回味09-12
5 经典句子,引领前行方向的哲理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