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遇到一件事情后,每个人的初衷都是想把事情做到最好,其实这种心理就是源自于对完美主义的追求。有时候,完美主义可以激起一个人进步的决心,但是人也会被完美主义拖住脚步。
第三意 办事要进速度用行动消除拖延,用方法战胜盲目对我们而言,什么是完美主义?其实,它的存在是虚幻的,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完美的东西。完美主义其实就是一种假象,它是自我安慰的代名词。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常会遇到追求完美的人,他们对自身的要求极高,稍微有一点儿不满意,就会皱起眉头,感到愤然。那么,有以下几个问题,可以判断出你是否为完美主义者。
当你工作的时候,是否会因为别人的打岔而愠怒?当你对自己或者他人感到不满的时候,是否会挑出存在的错误?当你在购物的时候,是否不愿意搭理促销人员,而是自己去查询相关信息,然后自己做定夺?看完这些问题后,如果你的回答全部是“是”,那么,无疑你与完美主义者相去不远;假如其中有一个答案是“是”的话,你就有向完美主义发展的趋势。
“完美主义”并不是一个贬义词,适当地追求可以促进我们做事认真、责任心强等优点。但是过分地去追求完美,往往会造成工作效率低,或者是生活质量差等问题。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贫穷的渔夫在出海打渔的时候捞上了一个蚌壳,他惊喜地发现里面有一颗珍珠。这对渔夫来说无疑是幸运的,这颗珍珠在阳光下很耀眼。正当渔夫爱不释手地把玩欣赏时,突然发现珍珠上有一颗芝麻粒大小的黑点渔夫就想,如果把这个小黑点去掉的话,那么这颗珍珠就完美了,就会更加值钱,以后自己也不用过着天天出海打鱼的苦日子了。
于是渔夫开始打磨这颗珍珠,在打磨中,他发现随着珍珠不断在变小,黑点也在变小,但是却变得小多了。所以渔夫接着打磨,直到最后黑点没有了,但是珍珠也没有了。yipindushu.com
珍珠是宝贵的,渔夫盲目地去追求完美,最终使得珍珠不复存在。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与渔夫相同的人有很多人往往在追求完美时被拖住了脚步。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曾坦然地向公众承认道:“如果我的决策能够达到75%的正确率,那就达到了预期的最高标准了。”罗斯福尚如此,我们又何必一味地要求自己达到100%的完美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很形象的比喻——跨栏。最好的跨栏选手不会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跨栏的姿势上,他们不追求完美,而是追求如何在很短的时间里跨过更多栏杆,追求如何能取得好成绩。如果只是追求姿势,最后只能与金牌无缘。
博比·琼斯是世界顶尖高尔夫球手,他在美国公开赛、美国业余赛、英国公开赛及英国业余赛中取了不凡的成绩,是唯一一个赢得高尔夫“年度大满贯”的人,他被称为是美国高尔夫史上最优秀的业余选手。
博比·琼斯在早期的时候追求完美,力求每一次挥杆都是完美无瑕的,当他做不到的时候,就会折断球杆,或是破口大骂,甚至是愤怒地离开球场。这种脾气造成了很多球员都不愿意和他打球,而他的球技也没有提高多少。后来,博比·琼斯渐渐意识到,一旦打坏了一杆,那么可以预想出结局,所以必须尽量去打好下一杆。
最后,博比·琼斯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赢球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多。有人问他为什么在打高尔夫上这么有天赋,博比·琼斯解释说: “要对每一杆有合理的期望,力求表现良好、稳定才能取胜,而不是寄望非常完美的挥杆来成就。"从博比·琼斯的事例中可以看出,有时候过分追求完美的话,往往会拖住自己前进的步伐。完美主义倾向有两个组成部分:积极的方面,例如用高标准的要求来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消极的一方面,诸如疑虑、对错误的过分关注和感受别人的压力,都是完美的有害因素。
一些科学家认为,高成就的人士可以被视为“积极的完美主义者”,他们并没有成为完美的牺牲品。但是又有人说,有些事物虽然看似完美,但它们总是有黑暗的一面。例如,一个完美主义者似乎在正常情况下表现得比较耐性理智,但在压力下则完全失去控制,完全暴露出两个极端。
加拿大的一位心理学教授弗莱说: “完美是一种美德,但是超过一定的门槛,必然事与愿违,变成一个障碍。”所以,在我们追求完美的时候需要分清场合,需要审视适度,不要被“完美”束缚住思想,拖住步伐。
交往要讲弧度:人活在世上,不可避免地会与他人发生某种联系。如何与人相处,是我们人生中的重大命题。率直纯直、宽容和善良正直等等,都是人际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内涵。
【请给交往留点儿距离】
在太平歌词中有这样一个小段:“天下云游四大部洲,人的心好比长江水自流。君子交友淡淡如水,小人交友蜜里调油。淡淡如水人情在,蜜里调油不到头。"意思是说,朋友之间应该如水般清澈,不掺杂任何的功利目的,它的最佳境界是心灵上的沟通。而小人间的朋友关系则是像蜜中混杂着油一样,越是油腻不可分,就越容易分开,因为人与人之间是需要距离的。
我们在与人对话时,最基本的礼貌就是给双方留出恰到好处的距离,最合适的社交距离一般在1~5米之间,其中1~2米之间的距离通常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处理私人事务的基本距离。当一个陌生人进入了你的隐私距离之内,你便会觉得特别不舒服,比如我们在银行取款时要输入密码,为了保护客户的机密,银行要求其他客户必须站在“一米线”之外。所以,这个距离保证了双方的安全感。
这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距离,其实,心与心之间也是要留出距离的,我们不能因为与别人是朋友、恋人或者亲人的关系就变得亲密无间,即使再亲近的人,也要给双方以舒适的空间。
两只困倦的刺猬,由于寒冷而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但是,当它们抱在一起的瞬间,却被对方混身的刺刺到了,于是它们不得不离开一段距离,但是没过多久,它们又因为寒冷而靠近,结果再次被刺到而离开一段距离。几经周折之后,它们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距离,既能互相取暖,又不会被对方刺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一定要给对方留出一些空间及心理的距离,这样才能更长久、更和谐地相处下去,俗话说:“距离产生美。”
当你与人交往时,就像其中的一只刺猬,虽然想要应该更近一步,但是,假如不给对方留一定空间的话,对方也会觉得窒息,你的“亲切”反而会成为别人的负担。与陌生人交往要注意距离,同事、朋友之间更要注意,虽然是亲密无间的夫妻、无话不谈的朋友,但也不能把自己的一切和盘托出,那样会给朋友造成负担,也会为你的人生之路埋下隐患。
赵锋大学毕业后,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和超强的工作能力,很快找到了一份称心的工作。最开始的时候,他在一家企业里做电话接线员,随后,领导发现他思维敏捷、文笔流畅,而且对工作管理也很有一套,于是领导就把他调到了办公室,从事行政管理工作。
赵锋本来就是一个大大咧咧、不拘小节的人,再加上刚走出校门,年轻人难免思想单纯。他进办公室工作后,看着人们都很热情,于是便与任何人都称兄道弟,心里不藏话,有什么说什么,和人打得火热。
这天,没有什么事情,同事们又在一起聊天,一个同事说: “我都来公司两年了,没升职就不说了,就连工资都不见涨,真是郁闷。”赵锋热心地说: “没关系,只要自己努力做,领导会知道的,工资也一定会涨的,你看,我刚来公司半年,领导就给我涨工资了。”
赵锋的话说完,同事们寒暄了几句就散了。
赵锋对此没什么特殊感觉,他依旧整天乐呵呵的,自我感觉与同事们关系“混”得很好。但是,年终评先进模范时,他竟然一票也没有,这个结果令他大为不解,单位里有上百名员工,他平时与每个人的关系都很好,但为什么一个选他的人都没有呢?上述故事中,赵锋之所以没有被评上先进是因为他犯了一个很严重的错误,他与同事们的相处太过亲密了,说了些不该说的话,这些脱口而出的话,只能使他自找麻烦。确切地说,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朋友与同事是完全不一样的,同事往往很难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因为同事之间存在着许多现实的利益冲突,同事之间有合作也有竞争,而这竞争中往往会掺杂进个人感情。所以,当风平浪静时,同事会像亲密无间的朋友,但一旦涉及自身的利益,这种朋友关系便会自动崩溃。
所以,我们在与人交往时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尺度,朋友是伤心或快乐时与你分享的人;爱人是与你一起创建幸福生活的人。他们都是你生活中值得依赖的人。所以,与他们在一起时你可以适度地敞开心扉,但是也不能过于去依赖对方。交往不能过于亲密,也不能过于疏远,与人交往要有“度”,“淡而不断”才是最准确的待人接物之法。
如今在快节奏的生活之下,人情似乎变得越来越淡薄了,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未来而忙碌,几个不错的朋友坐在一起聊天、娱乐是很奢侈的事情。所以,这时候,维系朋友关系很重要,打个电话简单地问候、发个电子邮件交流一下生活,这是很简单也是很容易做到的事,而就是这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已经达到了“淡而不断”的效果。
事业上志同道合的两个朋友在生活中能做到互相关心,在私人生活上能够保持彼此相对独立,相互之间不打扰对方的正常生活,这才不失为一种高尚的友谊。留出距离是给对方留余地,也是给自己留空间,与人相处淡淡如水就好,像弹簧一样可近可远,又非近非远,这才是与人交往中最大的智慧。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不要被完美主义拖住了脚步】:http://www.yipindushu.com/renzhijuexing/21170.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点亮思想火花的语句明灯09-12
2 经典句子:经典句子,散发独特魅力09-13
3 【女人就应该这样经营】109-11
4 【不要在岁月的长河中把自己给丢了】09-06
5 "四字网名背后的故事与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