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理解《圣经》的故事,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通常习惯按照字面意思来解释《圣经》。以罗德妻子的故事为例,当上帝准备焚毁罪恶深重的城市所多玛和蛾摩拉时,他允许罗德和他的妻子逃离,条件是不能回头看。罗德的妻子因回头看而变成了一根盐柱。表面看来,这是一个关于惩罚的故事,告诫我们违背上帝意志,会遭遇什么。
近100年里,出现了一个"科学"诠释《圣经》的新学派。这个学派对《圣经》中的神奇事件做出了“理性的”解释。比如,他们考察到红海有些地方是非常浅的,而潮汐相合,恰恰是每100年左右出现一次,这时候实际上是能够涉水而过的。对于有关罗德妻子的故事,这个学派的解释也是别出心裁,《新牛津圣经》里,将这个故事注释为:"一种古老的传统,为了说心灵探索明在某些地区奇异的盐柱的形成,今天在阿斯丹山或许还能见到这种景象。”
但是,这一解释让我不寒而栗。我为此想了很多,想知道上帝为什么不让罗德和他妻子回头看。回头看错在哪儿?随后我想到,许多人在生活中花费太多时间去回望过去,懊悔不已。如此执迷于过去,将会发生什么?我顿悟到,这样的人实际上变成了活生生的盐柱!我开始明白罗德妻子的故事所隐喻的深层次意义和对人性的深刻探索。
有时我会告诉人们,我生活中最大的幸事之一,就是宗教教育的几乎缺失。我说"几乎",因为我的确到星期日主日学校去过一天。我很清楚地记得那天的情景。在主日学校,我被要求给图画书里一幅亚伯拉罕献祭伊萨克的图画上色。或许因为我真的具有成为心理医生的潜质,当时我马上就断定上帝一定疯了,要亚伯拉罕杀他的儿子,而亚伯拉罕也疯了,竟然真想这么做;尤其不可思议的是,伊萨克一定也疯了,脸上带着虔诚的表情躺在那儿,等待着被剁开。 结果,我哥哥拒绝再去主日学校,以他12岁的力量做出了反抗。8岁的我也顺势躲过了星期日主日学校,这就是我宗教教育的过程。我始终不认为亚伯拉罕献祭伊萨克的故事对8岁大的孩子是适宜的。因为,根据瑞士心理学家吉恩·皮亚杰的心理发展阶段论,那个年龄段的儿童倾向于形象认知或按字面意思去理解,分析和思考能力尚未形成。反之,到了一定的年龄段,讲故事则不太适合,这时恰恰是进行分析和推理教育的绝佳时机。 现在我人过中年,再来看亚伯拉罕献祭伊萨克的故事,我则体会出深刻的含义。对于我们这些已经为人父母的人来说,我相信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最重要故事之一。这个故事或神话告诉我们,总有一天,我们不得不放开自己的孩子。是的,孩子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礼物,我们可以保存,但不是永远。超过某个时间限度,于他们,于我们都是弊大于利。我们需要学会如何送回这礼物,把孩子交给上帝托管。他们不再属于我们,他们有自己的生命。 首先,我必须承认,我是个有瘾的人。我对尼古丁上瘾,几乎不能自拔。我在写文章、演讲时都谈到过自律,而我自己却没有足够的自律去戒烟。 我要指出,毒品及酒精上瘾有多方面的原因。它既具有生物学根源,也具有深刻的社会学根源。不过,我在这里只谈上瘾的心灵因素。 上瘾是一种偶像崇拜。对酗酒者来说,酒瓶就是一个偶像。偶像崇拜有许多不同的形式,一些是非常明显的,比如沉迷赌博、性生活过度和财迷心窍等,都是一种瘾。还有一些是不明显的,比如家庭中的偶像崇拜:无论什么时候,当你觉得取悦父母比服从上帝的旨意更重要时,你就陷入了家庭偶像崇拜。家庭变成了一个偶像,而且经常是最沉重的一个。 因此,从长远来看,了解各种形式的偶像崇拜或上瘾,对我3走少的有路人们来说很重要,因为许多上瘾要比吸毒危险得多,比如对权力的成瘾,对安全感的成瘾。 沿着这样一个思路,让我们来单独谈谈毒品成瘾问题。我想,那些成为酒精或毒品的奴隶的人,是渴望重回伊甸园的人。他们比大多数人都更渴望到达乐园,到达天堂,回到家里。他们渴望找回那种失去了的温暖感,还有那种朦胧的天人合一的整体感,那些我们在伊甸园里曾经拥有过的感觉。所以,美国小说家冯内特的儿子马克,把他那本回忆自己患心理疾病和吸毒经历的书命名为《伊甸园快车》。当然,人不可能返回伊甸园,只能向前穿越痛苦的沙漠。这是唯一一条回家的路,也是一条荆棘密布的路。但是那些成瘾的人,那些非常强烈渴望回家的人,却南辕北辙,走错了路。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种回家的渴望。一是把它看作对回归的渴望,一种不仅要回到伊甸园,而且要爬回子宫的渴望;二是把它看作一种潜在的对进步的渴望。在这种回家的渴望中,成瘾的人对于精神和更高力量的追求,远比其他人强烈,只是他们混淆了这一旅程的方向。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诠释的选择】:http://www.yipindushu.com/renzhijuexing/14040.html
推荐文章
09-11
1 只有你自己发光,才能被人发现109-12
2 【疾病的心灵伴侣】09-19
3 沉浸文字柔情,高情商句子大全正能量短句09-12
4 【疾病是对人们关注心灵的提醒】09-20
5 【不要固执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