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是所有人面临的问题。对于孩子、青少年、年轻人、中年人、老年人来说,性是一个问题;对于独身的、已婚的、单身的、正直的人、同性恋者来说,性也是一个问题;对于砖瓦匠、水管工、牙医、律师、外科医生、临床医生、心理医生来说,性还是一个问题;对于斯科特·派克,性同样是一个问题。
在我看来,这个世界就像一个训练营。故意设置了各种障碍,目的是让我们通过训练来学习。上帝为便于我们学习而设置了这些障碍,其中最为用心险恶的一个障碍就是性。当然,上帝同时赋予我们感情,使我们能够解决性的问题,实现性的愿望,从而得以克服这一障碍。事实上,两个星期,两个月,或者两年的时间里,如果我们足够幸运的话,我们便能解决性的问题。但是,一旦发生变化,或者我们变了,或者我们的配偶变了,或者整个情况变了,我们又不得不再去努力,设法跨越这个障碍。
不管怎样,在克服障碍的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譬如:我们怎样亲昵,怎样去爱,以及如何去克服自恋等等。一些人甚至已从这个训练营毕业了。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有上帝陪伴你,成功的几率将大大增加。
关于独身和禁欲,我自己进行了定义。这个定义,是我在寻找自己的归宿“做”的时候得出的。"做"在这里是一个非常恰当的表述,因为我试图努力实现的就是性活动从开始到发生的全过程。为此,我进行了精心设计。我先带上自己心仪的对象到一个非常美妙的餐厅用餐,然后再去看电影,最后再来到我的住所,播放我精心挑选出的音乐,然后再上床。这就是我所设计的全过程。但是,往往同我最初的设想相反,我很难达到自己的目的,即使发生了,也不如我想象的那般美妙。 我有过的最美妙的性经历,往往是那种不期而遇的、但似乎又经过天使而不是我精心编排的。于是,我就想,禁欲也许应该被定义为一种三方关系,即人间的两个人加上上帝。在这种关系中,上帝说了算。 如果这样来定义禁欲的话,那就能引申出很多的含义。一、禁欲比独身更难。独身只是限制一个人的性行为,或仅仅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段进行限制。二、禁欲充满陷阱,因为对我们来说,说服自己并不容易。但我们可以说,是上帝想让我们做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三、婚前或婚外性行为也可能因此而变为正当,而婚内性行为却有可能成为不正当的。 我在进行心理治疗时,总是建议那些已婚夫妇,当他们觉得性生活变得毫无趣味时,也许他们该禁欲一段时间。对一些人来说,禁欲或独身也可能是一种正确的选择。假如我是一名非宗教的心理医生,我想我会向病人提出这样的建议。而这完全是基于我过去的一些经历。 这是许多年前的一件事。病人是一位年轻女子,正在一所非3走少的有路人常著名的大学读博士。她的症状是每次性生活时,她总是强迫自己进入状态,而这并非她所愿,也从未让她感到愉悦。治疗中,我们尝试了弗洛伊德的所有心理动力方法,想找出造成这种症状的根源,却未能成功。直到有一天,我问她:“你不认为,活跃的性生活是精神健康的重要部分吗?"她回答说:"当然,我是说,一定是这样吗?"这个可怜的女子觉得,她必须强迫自己进入状态,尽管这并非她所愿、也从未让她感到愉悦。她的目的只是为了向外人证明,自己是一个精神健康者。在我让她禁欲三个星期后,她变得非常放松。我最终确认,她做到了精神健康。 在老年夫妇中,我也碰到过这种现象。过去许多年中,精神病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文章可谓铺天盖地,它们都宣称,对老年夫妇来说,继续保持性关系非常正常。对此,我总是有些担心,人们会朝这个方向走得太远。我们从专业的角度完全认可老年人的性关系,但同时也提醒他们,是否如此,这完全取决于他们自己。 在我的心理医生生涯中,曾遇到过两对老年夫妇,他们都互相深爱着对方,但他们每个人都分别向我坦言,他或她已对对方失去了性方面的兴趣,对别人也同样没有这种兴趣。但他们都继续保持着性关系,因为他们认为对方需要。于是,我把夫妇俩叫到一起,把这个问题摆到桌面上,并建议:“既然你们谁都不想再有性关系,为什么不停止?"这让他们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因为此前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我由此联想到《传道书》中非常著名的一段话:“任何事情都有其原因,苍天在上,该是什么就是什么;该开始时就开始,该停止时就停止。”这是一种非常深邃的精神智慧。 性是一件伟大的礼物。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随时随地,针对所有的人。 近来,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于物质主义和科学进步所提供的答案,他们怀有一种渴望,渴望从心灵的层次来解决内心的饥渴……于是,许许多多美国人开始寻求与心灵对话,以此来解决自己的精神危机。 上述观点选自《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这份杂志用5页的篇幅来解释,为什么荣格会在死后30多年突然受到人们的欢迎。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因为荣格向人们展示了心理学与灵性、宗教与科学的完美结合。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曾被人描述为“荣格思想的通俗化解读"。这本书的畅销归功于它的适时出版,当时恰好是人们寻求与心灵对话的时候。它的畅销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我在书里没写什么新东西,只不过重复了荣格、詹姆斯和其他人寻找自己的归宿早就说过的话。我随后意识到,由于人们此前从未关注过这些话题,因此尽管我没说出什么新东西,但这些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因为人们变了,他们关心起了自己的心灵。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出版后不久,就引起了宗教界人士的共鸣。在我最初收到的讲座邀请中,很多都是他们发出的,这使我非常意外,因为我自己并不信教。后来我渐渐明白了,这些人虽然都是信徒,但他们并不真正具有宗教情怀。他们虽然信奉神灵,却坚决反对仅仅停留在文字上的简单信仰,因为这种信仰宣称能解答所有的问题,唯独不谈神秘性。他们渴望新鲜空气,需要在物质世界与僵化的宗教信条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为了更好地理解宗教与科学之间的鸿沟,我们需要追溯到心理学出现以前,需要回顾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史。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全球性问题】:http://www.yipindushu.com/renzhijuexing/14015.html
推荐文章
09-06
1 4字网名:让你的昵称更具个性09-18
2 轻触文字温度,充满高情商智慧的温暖人心的句子09-12
3 经典句子,倾诉内心世界的优美语句09-12
4 经典句子,传达温暖力量的精神火炬09-19
5 挖掘文字精华,经典句子大全简短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