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阯性格,比较外向,群体意识强,喜欢交友。成化六年(1470)冬,杨守陈、杨守阯、商辂、范理、姚夔、卢楷六位浙江乡试解元,聚会北京杨守陈寓舍,陆瑜主持,为六元之会(373)。姚夔口占一绝,有“四十年来六解元”句。其他人一听来了兴趣,于是以此句分韵赋诗。成化七年春,在京组织了丽泽会,“有友二十五人”(374)。“居都下,日与四方名士讲业,号丽泽会,期必取进士乃已”(375)。“四明杨守阯维立为丽泽之会,声誉甚都,一时士大夫咸慕与交,贵游子弟争从受业,莫不以抡魁拟之”(376)。杨守陈记录得最为详尽,称:“成化辛卯春,监之士有雅相善者廿有五人,胥约以文会,而主于卢解元楷之第。会则取五经群籍相讲解问难,各出所著,其修润之,德善相劝,过失互规,充然各有得焉。一日,燕欢,取唐杨巨源《东城早春》诗廿有八字,分为韵而诗之,总曰《丽泽会诗》。……今诸士之解经修辞,讲也;劝善规过,习也。真得丽泽之象,过唐人之私试夏课远哉!”(377)
在太学期间,祭酒邢逊之等三人为怨家所倾,坐赃系狱。杨守阯率六馆学生,伏阙讼其冤。此事影响甚大,虽然没有达到目的,但名声因此很大。
成化七年(1471),杨守陈作《辛卯元日忆母诗》,杨守阯回赠《和大兄辛卯元日忆母诗次韵》:“客居淹滞五云乡,陟屺迢迢望北堂。闻说鬓丝添岁月,愁看手线在衣裳。”(378)见不到母亲,杨守阯十分思念,又作《归思》诗:“我为浮名累,别母来京都。定省一以旷,音问亦云疏。不胜孺慕情,泪下沾衣裾。如何天性恩,乃为名利渝。拂衣便东归,慰我堂上慈。”成化八年(1472)八月会试失利后,杨守阯因想念母亲,束装即还。社友以诗赠之者十四人,联为巨卷,题曰《抱璞南归诗》。“观于此卷,投赠谆切,至于累篇,岂特见诸君之贤,得免乎议,而君受而藏之,若护奇物,则君之贤,不尤见乎!然则所谓丽泽者,独在于文艺之间乎?”(379)
成化十年(1474)二月初六,三弟杨守隰卒。八月十二日,杨守隰夫人王氏卒。不久,杨守隰小儿子杨茂勤死。儿孙们的过世,打击了母亲张氏。十一月十五日,母亲张氏卒。这年,可谓杨氏灾难最严重的一年,一连死了四个亲人。按习惯,杨守阯回家守丧三年。 成化十三年(1477),从弟杨守隅、侄子杨茂亨中举,杨守阯作《丁酉维德弟茂亨侄中举次韵》:“乙酉年过丁酉来,家声又振桂花台。才逢鸡岁双闻捷,不值龙飞独让魁。云路已联鸿雁序,竹林又出管箫材。蹇予久困专相待,三跃龙门共一雷。”(380)看着弟弟、侄子们中举,而自己仍是一个举人,杨守阯心理压力之大,可知而想。 (3)中年榜眼 成化十四年(1478)参加会试,得第四名。不久,殿试,获进士第二,即榜眼。三月,授翰林院编修,时年43岁。《成化十四年进士登科录》载:“杨守阯,贯浙江宁波府鄞县,官籍。国子生。治《易》经,字惟立,行八,年四十三,七月初七日生。曾祖浩卿,祖九畴,父自惩(仓副使,赠编修),母张氏(封太孺人),永感下。兄守陈(侍讲学士),弟守隰。娶全氏。浙江乡试第一名,会试第四名。”至此,已经是第五次参加会试。可见,杨守阯的进士之路十分辛苦,不如其兄一考即中。杨守阯作《戊戌登第次韵》:“再世科名俱合辙,半生驽钝独非才。明朝又听传胪去,绕殿声呼几阵雷。”(381)花了半生时间参加进士竞争,时间代价确实大。 杨守阯中进士以后,“日以学未闻道,愧然孤陋,欲友天下之士,取诸人以为善,一时英俊,鲜不交游”(382)。成化十五年(1479)春,杨守陈兄弟、胡谧、杨文卿、沈述之、谢迁、黄珣,复为七元会。杨守陈为首席,取欧阳修贡院诗,分韵赋诗,成七元文会诗(383)。成化二十三年(1487)春,杨守陈兄弟、胡谧、沈继先、谢迁、王华、李旻,又为后七元会。这是一种特殊的在京浙江同乡会。每次聚会,“必分韵赋诗,迭为序引,所以宣上恩、修臣职、敦僚友之义,序少长之礼,洽宾主之情者,无不具焉。至于交相期勉,尚友古人,许身稷契,济美元恺,希从周汉唐宋之贤,以立德立功立言垂之百世为重,不以一时科名能尽一乡一国天下之士自足也”(384)。杨守阯将三次聚会诗文汇编成册,称《浙元三会录》。正德元年(1506),范理之子、广德州知州范昌龄将之刊刻于世,今失传。 成化十七年,参与成化元年浙江乡试榜同年会,作《乡同年酬会》,称:“秋闱曾愧在卢前,屈指光阴十七年。公等真为清庙器,吾侪敢调玉堂迁。”(385)成化十八年,杨守阯充廷试弥封官。成化二十二年,授徒宫内侍。翰林教授内侍,为士流不齿,但教育效果是有一些的。 (4)兄弟分典南北词垣 成化二十三年,翰林编修九载秩满,按例当得以升迁,然因其从兄杨守随受奸人李孜省诬陷案的牵连,出为南京翰林院侍读。怡然就道,曰:“此吾家盛事,何怼耶?”或作:“吾兄以直道黜,亦私门盛事也!”(386)杨守阯作《二十九日蒙恩升南京翰林侍读》:“素飡玉署久怀惭,迁转留都圣泽覃。躔庆星移犹拱北,扶摇风顺且图南。不贪富贵千钟粟,只患清闲一味甘。已解佩鱼除禁籍,从今无虑失朝参。”(387)可见,杨守阯的心态十分好。 当时,杨守陈署翰林院事,兄弟分典南北词垣,为时人所羡。有客人称:“两京文翰之司,分掌一门两兄弟之手,至奇事也。”杨守阯答曰:“客之言美矣,天固未易知也。惟君恩如天,愚兄弟一时幸遇,感激悚惶,罔知倏报,措躬无地耳,又焉知其他?”于是,作近体诗一章,寄给杨守陈。杨守陈作二首回寄,杨守阯称:“吾兄之诗,序事道情,笃于伦理,有风雅之余韵焉。……讽咏之间,可兴可观,足可传者。”于是,他复作《兄弟分典词林》诗:“天风吹断雁鸿行,霄汉平分两玉堂。小弟初怀南署印,大兄又绾北门章。累累不是权豪客,韡韡同依帝德光。仰止前修称二赵,丝纶对掌并流芳。”(388) 成化二十三年(1487)三月二十六日,就任南京翰林院事,作《初署院印》。二十八日,侧室钟氏生下双胞胎儿子,取名杨茂深、杨茂潜。杨守阯喜作《视篆后二日得孪子》:“自笑秋瓜生并蒂,休嘲老蚌出双珠。多男且得宽怀抱,未计将来贤与愚。”(389) 初到南京工作,心理上一时颇不适应。作《对食感怀》:“斗栗京华乐共炊,独食南国苦相思。”(390)复作《寿大兄生日》:“频年拜庆欢同宴,此日离居恨独醒。”(391)《次大兄芍药感怀诗韵》:“十载金门同委质,一朝玉署俄相失。……南国词林闲似僧,北窗卧看钟山青。”(392)由此可知,杨守阯习惯了北京兄弟相处生活,一时相当不适应南京的生活,尤其是南北首都忙闲之别。 此时的长兄杨守陈,身体素质明显下降,出现失眠现象,曾作《夜不寐诗》。杨守阯作《和大兄夜不寐诗》:“耿耿无忧国,惺惺欲补天。”(393)这年底,作《岁余感怀》:“莺花三月到南州,冰雪相看一岁周。天上故人多特达,周南太史尚淹留。海桑世事眼前变,水竹幽居梦里游。最忆去年当此夜,弟兄相守醉新。”(394)看到朋友升迁,而自己滞留于南京,而且得承受骨肉分离之苦,这让杨守阯心情不舒畅。 成化末,弘治帝登基,杨守陈为吏部侍郎。杨守阯作《贺大兄升吏部侍郎诗》,称:“玉署青宫四十年,盛名天下共称贤。闲情自拟迁南都,御笔亲除掌内铨。一代文章称领袖,九流人物仰陶甄。喜来吟步萝庭月,遥见文昌北斗边。”(395)这是杨氏家人首次荣登副部级官员,自然是狂喜之事。 弘治元年(1488)五月,召修《宪宗实录》。杨守陈为副总裁,杨守阯为编纂,兄弟再次在北京相见,作《初召入史馆有作》:“金匮琅函次第开,青宫玉署集群才。……谬书未敢呈黄阁,先进吾兄副总裁。”(396)在史馆,杨守阯非常敬业,遍及六馆,《迁馆久别》诗有“修文未已还修武,问礼方来又问官”句。李东阳作诗称:“一代编年尊国史,六曹分局重天官。同埀汗竹夸群彦,对掌丝纶见二难。”(397)在史局四年,“所至毕力搜罗,无敢怠忽。至于纪时事,评人物,去取与夺,不苟同于人。诸公之在馆者皆推让之,以直笔称焉”(398)。 弘治二年(1489),与经筵,召充日讲官。《镜川兄在成化间尝为讲官,今余实嗣讲事,又赋一首》称:“先朝曾赐兄重席,今日还客我滥竽。班伯弟昆皆殿讲,桓荣家世并朝儒。将何继续前人美,欲献周公无逸图。”(399)于是,每进言,进君子,退小人,为治乱之机,言甚激切。皇上为之改容,接受他的意见。十月,长兄杨守陈卒。《试院事毕闻大兄讣》:“一入词垣已十朝,每当较艺辄先辞。昔缘群从登科日,今值亡兄发引时。”(400)为位哭奠者三年,为此视力出现昏花现象。《考绩至吏部伤怀》:“赐环前岁谒铨司,鼎立薰风笑语怡。今日山公犹健在,吾家坡老竟安之。判花公署空遗墨,梦草西堂已废诗。俯仰伤怀双滴泪,断鸿云外一声悲。”(401)由此可知,长兄杨守陈的故世,让杨守阯伤心不已。当时,杨守阯年已54岁。 弘治四年(1491)八月,《宪宗实录》成编,得升左春坊左谕德。作《进实录有感》,有“遗泽九原犹有望,吾兄会副总裁官”(402)。 弘治五年七月,受诏,清理武选贴黄,次军功,纪年月,虽纤悉不遗。主考顺天府乡试,时称得人(403)。 弘治六年(1493),杨守阯三兄弟分家。这有几个因素,一是杨守陈过世已三年,守丧期结束。二是杨守隰的两个儿子也已长大成人。三是长辈们纷纷过世,只剩下杨守阯。守丧结束后,杨茂元与杨茂礼到北京,请求分家。开始杨守阯不同意,说:“汝辈皆孤子,吾何忍为是哉?”(404)后来从弟杨守隅等人也主张分家,于是只得勉强同意。杨守阯以上田十余亩作为父亲的祀田,杨守陈诸子受田九十余亩,三弟遗孤受田六十八亩,自己仅受田十九亩,不足十分之一。大家都认为这样的分配方案不公平,杨守阯自有一套道理,称:“吾兄早宦,今薄田多其所置。少弟不禄早世,二子孤贫,稍以此资之。吾尚有一官可望也。”他仍然每年提供三十两银子,作为侄子们的生活补助。这是杨范后裔第二次分家。 这一年,佥宪王公按临浙江,“激扬有体,风裁凛然,间尝枉顾寒家,令有司作集贤乡、聚魁里二闾门。公固举其宪职,寒门得此则不世之遭也。”作《谢王佥宪为作闾门》:“忆自登科十五春,闾门如旧为家贫。草庐谁复能三顾,绰楔君来始一新。通德标名乡有郑,高阳更号里居荀。衰宗敢望前贤武,高义如君迈古人。”(405)晚年复作《集贤乡》诗,称:“何地不生才,此乡贤所集。栋梁与榱桷,明廷旋收拾。”又作《聚魁里》诗:“发解省廷试,魁元凡有几。庆归积善家,聚在高阳里。”(406)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名盖东南:景泰至正德间的杨氏5:http://www.yipindushu.com/jiaoyuweiben/4212.html
推荐文章
09-11
1 宁波杨氏-民本思想09-11
2 名盖东南:景泰至正德间的杨氏1109-13
3 梦想 引领幸福的希望09-02
4 快手怎么录制晚安句子09-13
5 每一天都是快乐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