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杨美珩(1469—1501),字以节,号前江,杨茂元长子。杨美弁,字以阴,号孔江,杨茂元四子。为了争夺父荫名额,他们俩兄弟曾在家族中发生争吵。杨茂元夫人钱氏想把杨茂元恩荫名额给四子杨美弁,结果长子杨美珩也要这个名额。兄弟争持不下,母亲钱氏将此事上报朝廷。最后皇帝下达圣旨,称杨美珩不孝,杨美弁不弟,将恩荫名额给长孙。考虑到杨美珩长子杨承明是庶出,又给了第四子杨承立,由是,杨承立得受祖荫(587)。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杨氏家族到了“美”字辈,科举竞争力相当弱了。他们只能寄希望于祖父之荫,才有可能出仕;如果得不到恩荫机会,也就断了出仕之路。四十四年(1615)(588),杨美弁以孙杨德政贵,赠中大夫、福建布政司左参政。由杨美珩兄弟恩荫名额事说明,杨茂元后裔尚居住北京。
(4)杨美琚(1482—1556),字以文,号静堂。杨茂仁长子。以《易》补郡庠生,授例补国子生,授江西按察使司知事,升山东登州府栖霞知县。
(5)杨美冕(1485—?),字以周,一字致仲,号坳堂。杨茂仁次子。正德十一年(1516),中浙江乡试举人。正德十二年(1517)会试,房师费宏拟取荐会元,主考官以为他的策论有些语句批评了时政,将他置之乙榜。杨美冕非常愤忿,就选吏部考,居第一,授礼部司务,时在嘉靖十一年(1532)(589)。后升工部员外郎、郎中,时与权相严嵩不合,左迁湖广衡州府通判,升四川涪州知州,致仕。具体时间不详,只知嘉靖二十七年(1548)尚在外做官。萧然行李,所在皆有生祠。中年断弦,不再续娶。家居杜门二十余年,惟著书为事,郡县罕睹一面,门生故知就榻一茶,馈遗绝不一取,怡然清苦而已。卒年不详,约在隆庆至万历初年的某年三月初八日。所著有《坳堂判语》行世,诗文若干卷藏于家(590)。杨美冕所居称知州宅,在今宁波城内月湖西的三板桥。
(6)杨美木(1509—1593),字思秾,号乐山。杨茂清之子。以《易》补邑庠生,援例补国子生,授福建布政司检校,升常州府无锡主簿,以湖广黄冈县丞致仕,享年85岁。 (7)杨美琮(1490—1542),字以献,号埜堂,杨茂礼二子。嘉靖四十四年(1565),以子杨承闵贵,赠承德郎、刑部湖广司主事。 (8)杨美瑶,字以嘉,号秋堂,杨茂礼长子。嘉靖间,补郡庠生。七次入浙闱,不售,愤疾卒。杨美瑶七次参加乡试,均没有成功,由此可知,到了嘉靖年间,要想取得举人,竞争都相当激烈。 (9)杨美环,字以玉。智房后裔。嘉靖间,父杨茂衢为鄞县从事,缘事获罪,挈妻子北游,客居京师四十年。万历元年(1573),援开国事例,杨美环被除授山西潞王藩德化王府典膳。德化王平时很器重他,不称名字,只称字“以玉”或“四明先生”,而且要他不离左右。于是,落户山西之潞安。他娶北京人华氏为妻,有子杨承学。 (10)杨美璿,字以齐。弱冠,补诸生。尝赴乡试。以母卒而回,不久父亦卒。与两弟析居,凡美田宅悉推之,而自取其瘠者。后屡举明经,不第。益居贫自励,无所求于人。退居西谷,与社老故交饮食娱乐。卒年83(591)。 由上可见,“美”字辈杨氏后人科举竞争力明显下降。从功名上说,只出了一个进士、一个举人,27个庠生或国子生(592)。而且,这个进士是其他支系的,杨自惩直系后代只出了一个举人。这说明,要保证每一代均有进士是有难度的。 2.杨承闵及其他“承”字辈人物 “承”字辈属第十八代,只有杨承闵一人中进士,他是杨守陈后裔。 (1)杨承闵(1522—1603),字子孝,号水南。嘉靖元年九月十八日生。嘉靖二十八年(1549)举人,第33名。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廷试二甲七十六名。《嘉靖三十五年进士登科录》称:“杨承闵,贯浙江宁波府鄞县,民籍,国子生,治《易》经,字子孝,行二,年三十四,九月十八日生。曾祖守隰,祖茂礼,父美琮,母姜氏,慈侍下,兄承颜,弟承诲、承远,娶孔氏。浙江乡试第三十三名,会试第二百五十三名。”(593)观政工部,授行人司行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升刑部湖广清吏司主事,丁内艰。嘉靖四十三年(1564),复任主事。嘉靖四十四年,升员外郎,升郎中,奉敕南直录囚。隆庆三年(1569),升广东潮州府知府。据乾隆《镜川杨氏家谱》卷中,知潮州时,获海盗十余人,有海盗乘机装了数瓶金子要求放免,杨承闵大怒说:“身为司牧,不能为民除害,反受此非义之财以殃民乎?”严厉斥之,最终按法处治。调补雷州府(594)。旋调湖州府知府,俱有政绩。后官四川按察使。致仕归,年82卒,则在万历三十一年(1603)。他有四个儿子,即杨德先、杨德充、杨德亮、杨德见。杨承闵居城内普照桥,称知府宅,在今宁波城内南大路与大沙泥街交叉处。 (2)杨承鲲(1551—1590),字伯翼,号桓溪。杨美益三子。关于杨承鲲卒年,屠本畯(1542—1622)《碣石编序》作“吾友杨伯翼谢世三载,乃辛卯孟冬十二日夜,梦寄三十字于余”,辛卯年为万历十九年(1591),由此倒推三年,是万历十七年。鄞县志杨承鲲传,据此称“伯翼之卒,当在万历十七年己丑”,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也作“万历十七年卒”(595),张如安据此作“1550—1589”(596)。此说有误。考杨承鲲万历十六年(1588)入京,“明年,社中入彀者六人,公独见遗,遂愤郁成疾。归居,恒赋诗,有‘商量四十告衣衿’之句。岁庚寅,公年四十,果以疾终”(597)。庚寅为万历十八年(1590)。《镜川杨氏宗谱》卷六《智房御史房派世系》更为明确,称杨承鲲生于嘉靖三十年(1551)六月十八日,卒于万历十八年(1590)七月初五日。屠本畯序作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时年76,离杨承鲲逝世已近三十年,显系记忆有误。一般说来,在生卒年问题上,家谱的记录更可靠一些。 关于杨承鲲入县学时间,《镜川杨氏宗谱》卷一〇《庠俊》作“万历间,补邑庠廪生”,卷一五《行传》所收李邺嗣所写《承鲲公传》作“年十六为诸生”,而李邺嗣《甬上耆旧诗》卷二二《杨桓溪先生承鲲》作“年十五六为诸生”(598)。如年十六,应是嘉靖四十五年(1566),非“万历间”。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家声少替:嘉靖以后的杨氏2:http://www.yipindushu.com/jiaoyuweiben/4189.html
推荐文章
12-25
1 非函授本科是什么意思啊英语翻译01-11
2 成教生能考学位英语吗01-08
3 广东2021高一学考成绩多久出来的01-18
4 国考笔试成绩短信会通知面试吗02-12
5 2020年科目一预约成功怎么那么难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