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厉王是西周的第十位国王,叫姬胡。在位的时候,任用荣夷公实行“专利”,就是用国家名义来垄断山林川泽,不让百姓上山砍柴打猎,下河捕鱼,以此剥削压迫人民,后被忍无可忍的百姓推翻。
【杀人止谤】
周厉王擅长搜刮财物,残酷欺压百姓。荣夷公按照他的命令,垄断霸占了一切湖泊、河流、山林的收益,禁止老百姓上山砍柴打猎、下河捕鱼,断绝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计;对外兴师动众,征伐邻邦,不断加重老百姓的负担。
他的倒行逆施、横征暴敛,引起了老百姓的不满,纷纷议论他的过失,社会动荡不安。大臣召公谏劝他说:"人民已经快要不能忍受暴虐的政令了。”
厉王大怒,召来一个卫国的巫师,命他监视国人的议论,发现议论国事并且表示不满的人,就抓起来杀死,让老百姓敢怒而不敢言,这样,议论的人就少了,老百姓都不敢随便开口讲话,路上遇到熟人,只好互相使眼色示意。
周厉王大喜,告诉召公说:“我已经消除了议论,百姓再不敢有怨言了。"召公说:“堵住民众的嘴,比堵塞河流的危害还要严重。河流一旦决堤,伤害的人一定很多。堵住老百姓的嘴也是一样的道理。所以,治水必须疏通河道,使河水畅通;治理国家要开放言论,让老百姓敢说话。天子处理朝政,要使上至公卿下至小吏进献批评朝政的诗篇,乐官进献反映民意的歌曲,史官进献前代得失利弊的史书,太师进献有劝诫意义的文章,地方各级官吏都能上谏,普通民众的意见可以层层反映,上传到天子,左右近臣要做到规谏的责任,内亲外戚要监督和考察天子的行为,乐师和太史教导天子。老臣汇集整理各方面的意见,然后请君王斟酌考虑衡量取舍。这样,政事的施行才不会违背常理。百姓有嘴,就像土地有山川,人类吃穿用度都从这里产生。让百姓自由地讲话,善事加以广泛的推行,恶事加以明确地禁止,百姓在心里思考,想成以后就在嘴里说出,如果堵住了他们的嘴,不让他们发表自己的心中所想,那么赞同你的,跟历史的天空随你的又能有几个人呢?"厉王根本听中国历代暴君不进去。
于是老百姓不敢再讲话,对周厉王的不满和愤怒也越来越重。
【国人暴动】
受压迫之下的百姓不堪忍受周厉王的暴政,爆发了起义,百姓们前呼后拥,围攻进王宫,要杀周厉王。厉王得知了风声,慌慌张张地带了一批人逃命,周厉王一直逃过了黄河,到了彘地才停了下来。
起义的百姓冲进王宫,没有搜到厉王,一气之下,把王宫烧了,又赶到了东宫去抓太子。可是太子不见了。这时有人报告说,太子跑到召公的家里去了。愤怒的百姓立刻把召公的宅子围了个水泄不通。召公正在安慰年幼的太子,忽然听见外面乱哄哄一片,大门被撞得震天响,百姓叫嚷着交出太子。召公走出家门,对起义群众说:“咱们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你们为什么跟我过不去呢?"百姓们答道:"你把太子交出来,就没你的事。要是不肯交,我们可要攻进去了。”
召公想:从前,我屡次劝谏大王,大王都不听,所以才造成了今天的灾难。现在如果杀了太子,大王就会认为我怨恨他不肯听我的话,所以才故意报复他。侍奉主子的人,就算身处于危险之中,也不能心怀怨恨,就算被主子责怪,也不能有怨言,更何况我侍奉的还是天子呢。想到这儿,召公打定了主意,对起义的百姓说:“好,你们等着,我马上将太子送出来。”
召公进屋叫来自己的儿子,让他和太子换了衣服,就用自己的儿子代替了太子,把他送了出去。太子最终得以脱身,而他的儿子却被愤怒的百姓杀死了。
周厉王逃走后,召公和周公共同管理朝政,号称共和。后来,厉王死在了彘地。太子静已在召公家里长大成人,召公和周公就一块儿扶立他为王,这就是周宣王。宣王登基之后,由二相辅佐,师法文王、武王、成王、康王的遗风,内修政事,外攘夷狄,国内安定,百姓安居,诸侯又都来朝拜周王室了,史称"宣王中兴"。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残暴无德——周厉王】:http://www.yipindushu.com/baikexinzhi/4615.html
推荐文章
12-18
1 百事可乐营销策略09-18
2 有车族安全行驶宝典精选合集1809-18
3 中老年人的闭目养生法12-22
4 命令详解11-08
5 真实法则——你只是敢和别人不一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