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所涉及的问题是与营销挑战有关的,德鲁克可能会建议大家,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以便判断和确定客户真正认为有价值的东西究竟是什么,他也会特别警示大家注意,营销者千万不能将自己对价值的界定,错误地认定为是客户或者潜在客户看重的东西。这绝对是一个极具价值的洞察。如果你回头看看那些惨遭失败的产品,你就会发现,其失败的核心就在于,它们犯下了一系列营销方面的错误,就算是商业天才也未能幸免。
年轻时代的史蒂夫•乔布斯曾经宣称,其推出的丽萨电脑一定能够取得成功,因为它有着竞争对手不可比拟的高精尖技术。丽萨电脑配置了能够保护系统不受攻击的先进内存,拥有多任务处理能力,安装了极为精密的操作系统,有一个内置屏保,还有内置的高级计算器,有能够支撑高达2MB的RAM,配有可扩展槽、数字键盘、数据损坏保护系统、超大高清屏等。其他电脑要是配置这么多配件和功能,还需要等上好几年。可惜的是,乔布斯这次押错宝了。所有这些配置使得丽萨电脑当时的售价相当于现在的22000美元,购买者最终还是决定选择那些相对廉价的品牌,比如说IBM,尽管技术上可能落后一些,但是其售价只有丽萨的1/3都不到。很显然,在那个时候,苹果的潜在用户更看重的是价格,而不是更先进的技术。
人员配置和晋升
在涉及人员配置和晋升问题时,德鲁克也提出了很多颇有见地的想法。例如,如果你给某个在过往工作表现出色的员工安排了一个新的岗位,而他在那个岗位上却表现不佳,那么就需要你这个给他安排了新岗位的管理者承担起这一责任,而不该怪罪那个接受这一任务的员工。以此推断,德鲁克特别憎恶在许多组织中极为流行的所谓的“全才概念”。这一概念假定说,你总是能够找到那种全面发展的,在管理职责的各个方面都勉强称职,但没有哪一方面表现特别突出的人才。他强调说,这么做,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让你的组织充斥着一些貌似特别有用、貌似让人特别满意的个体,但是却没有谁在其所需要承担的角色中表现优秀。有些可笑的是,他以军队作为标杆(说可笑,是因为好多年以来,美国军队一直在推行“全才概念”),时常选择两个将军来对比,他们就是乔治•巴顿(我在中曾经提及过他)和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乔治•巴顿能够激励其手下的士兵不顾一切地奋勇杀敌。在战场上,无论处境多么艰难,他都能赢得胜利,而且每一次作战,伤亡率通常都低于更高级别指挥官指挥的战役。但是,巴顿和他的盟友之间的关系却一直不够和睦。他曾经说过一些不当的话,有时候也做过一些不当的事,这些话和事很显然总是给他惹麻烦。相对而言,艾森豪威尔却从未真正上过战场,如果是处于巴顿的位置,前者显然会手忙脚乱。但是,他很懂得如何把来自不同背景和不同文化的高级军官们团结在一起,尽可能地缩小他们之间的差异,避免不必要的冲突。他确实是欧洲盟军最高司令的最佳人选,就像巴顿是指挥军队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最佳人选一样。 对此,德鲁克给出了什么有效的办法了吗?有。那就是全盘考虑,根据人才的优点和强项来安排工作。管理者要确保,不管你团队里的人有什么样的缺点,但是都不能让这些缺点影响工作任务的完成,要尽量让缺点变得毫不相关。 自己思考 关于德鲁克针对众多性质不同的问题所提出的不同类型的解决方案,我进行过反复的思考。在我看来,彼得•德鲁克所做的无非是要求我们自己去思考问题。他从不接受所谓“常识”,也不接受已经做过的一切必定是正确的说法。事实上,我在课堂里听到他最常说的话就是,“人所共知者皆为谬误”。 德鲁克从不会宣称自己对某件事已经了如指掌了,尤其是在他传奇般的咨询生涯中,他从不这样说。相反,他总是自称自己是很无知的,而且就因为无知,他才需要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提出各种问题。讲过他用来证明这一观点的一个故事。我在这里再简要地复述一下那个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好多运输舰都被德国潜水艇击沉了,因此英国必须发展出一种设计方案,能够以更低的代价来建造补给军舰。英国的造船工艺在当时是世界一流的,但是因为英国当时举全国之力投入了战争,人手极为匮乏,船坞和建造设备也极为紧张,所以,走投无路的英国人转而寻求美国人的帮助,而后者在造船技术方面所知甚少。美国工业资本家亨利•凯萨,虽然对造船可以说是一无所知,但还是义无反顾地接下了这一任务。正是因为在这一方面非常无知,凯萨重起炉灶,对造船过程进行了彻底的革新,最终以比英国人更快、更有效率的方式建造出了军舰。 龟兔式赛跑 从悉尼到墨尔本的超长途马拉松比赛从1981年一直举办到1993年,被世人视为世界上最艰难的长跑赛。这一马拉松的总长度为544英里,总共需要7天时间才能跑完,当然中途设有不少休息站。绝大多数参赛运动员都选择白天赛跑,晚上休息。1983年,有一个61岁的名叫克里夫•杨的名不见经传的土豆种植主来参加这一年的赛事。许多人都认为,他能够跑完全程都已经算了不起了。但是,杨并不认为所有人都认为是真理的就一定是真理,他没有遵照其他人惯常采用的做法。他仔细地盘算了一下整个赛事,他的思考并不是基于过往的经验和跑步的技能,而是基于他对这一赛事一无所知。他意识到,如果自己选择晚上继续跑的话,就说不定能够跑完全程。因此,他连夜奔跑,不作停顿。最终的结果?他跑赢了所有人,把以往的纪录直接提前了两天还多,比年龄只有他一半的第二位选手提前了差不多一天就到达了终点。 *** 那么,德鲁克最有价值的训诫究竟是什么呢?那就是,他教导我们要学会思考,学会提问。 理财前的问题 如果把中国比做一棵千年老树,那最近30年所发生的一切就像是老树在一夜内魔幻般重长新枝,重发新芽。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一切在30年前(甚至是15年前)是如此挑战我们的想象力:当时很难想象我们能买得起车,想吃肉就能吃到,一个月的收入就能买到彩电,能坐飞机,出国只是为了玩…… 但财富是流动的,当我们很快习惯拥有财富后,有没有问过自己一个问题:该怎么管理这些财富,能冒多少风险,想再赚多少钱?本课的问题是理财前必须要回答的,只有明确了这些问题,才能延伸到理财的具体操作。 越富越要保守 有一次,我有一位在财经界工作的朋友去江苏作报告,会后有位女企业主问他接下来做什么能赚钱,他反问一句: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赚钱?那位女士沉默一会儿,居然哭了。她觉得这几十年来她不断为家人、朋友、员工打拼,但从不知自己得到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人之所以想不断赚钱,是因为潜意识告诉你钱不够花,或者不知道需要多少钱才够。我身边有不少富豪朋友,他们只要不刻意追求奢华,一年日常开销几十万元已经绰绰有余了。所以最需要的是想想到底需要多少钱。 如果从整个人生的角度衡量,理财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述。 现有资产及未来升值+未来总收入=未来总支出 也就是: 等式平衡了,人生也就幸福了。 让等式平衡有很多招,既可以调整左边,也可以调整右边,比如: 提高资产收益率r,在n年复利的作用下,每提升1个百分点,对未来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但这意味着需要更多激进的投资,比如提高股票资产比例、频繁买卖甚至使用借贷杠杆,承担更多风险或亏损。 或者提高未来总收入。方法有很多,读书进修、换工作、与豪门联姻,甚至培养下一代赚钱…… 或者降低未来总支出。如果你相信自己只是个中产阶级的命,而梦想又是拥有蒙特卡洛的别墅游艇,不如调整梦想,减少等式右边的未来总支出。 对目前已经有巨额资产,已经可以满足未来所有开销的人来说,你最需要做的应该是有意识地降低资产收益率,减少风险,保全资产。 因为你的钱已经够花了,此时的首要目标是战胜通胀,无须为了高收益去承担不必要的亏钱风险。如果有项投资,成功可以赚%,失败只亏%,我想比尔•盖茨一定不会把身家都砸进去,因为他已经没必要冒这样的风险来改变命运了。这就是为什么理财时越富的人越要保守。 所以理财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依靠购买高收益率的投资品种赚钱,而是通过调整保持人生等式的平衡。因为得到高收益率是有代价的,比如可能给你带来亏损、紧张、家庭不和谐等。 对不同的人,法则是不同的。对于财富总量小于未来总支出的人,你需要提高资产收益率,增加收入,或者降低开支预期,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开源+节流”。但对于财富总量已经大于未来总支出的人,你需要的是守住江山。无止境的攻城略地总有一天会让你的帝国轰然崩塌。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找到客户真正看重的一切: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8199.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经典句子:幽默经典,笑不可支09-12
2 不要坐在会议桌旁09-12
3 你还相信爱情吗09-12
4 经典句子,幽默是心灵的慰藉呀!09-12
5 创业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