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是技能问题、天赋问题还是性格问题?
换个面具总要比换张脸容易。
发挥技能时的自豪。
常常会有人问我,创造力是技能问题、天赋问题还是性格问题?正确答案是三者兼有,但通常我不会给出这个答案。如果我们不努力培养创造技能,那只可能是天赋和性格的问题。人们都准备好接受创造力是天赋和性格问题了,因此既然他们自己不具备创造力,就完全可以把创造的事情留给他人去做。因此我会强调有意培养有创造性的思考技巧(例如通过水平思考技巧)。我继而会指出,有些人更擅长思考,就像有些人更擅长打网球或滑雪——但大多数人都可以达到熟练思考的能力水平。 我不喜欢创造力是一种特殊天赋这个观点,而更愿意把它看成是每个人思考中正常且必要的一部分。并非每个人都是天才,但也并非每个网球运动员都希望在温布尔登夺冠。 我总是听说那些天生的黑帽思考者的故事,他们似乎乐于摧毁一切改变现状的主意或建议。有人问有没有可能让这种人的性格更温和一些,有人问哪怕这些人自己根本不想运用创造力,能不能让他们对创造力更加宽容一些。 我觉得性格是不可能轻易改变的,但如果向一个人说明了“创造力”的逻辑,那可能会对他看待创造力的态度产生持久的影响,我曾亲身经历过好几次这类事例。最实用的方法当属使用绿帽用语。 ……你头戴黑色思考帽时做得很不错,我不想削弱你在批判方面的效能,但现在我们戴上绿色思考帽如何?看看你能否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或许你喜欢只戴一顶思考帽来思考问题,或许你并不是个多面手,或许你只能唱一种调调,或许你必须保持消极专家的身份。我们只会在需要黑帽思考时吸收你加入讨论。 没有人喜欢被人认为只能单方面发展。如果一个思考者在黑帽思考方面做得很出色,他会希望自己至少被看作是一个合格的绿帽思考者。 把绿帽和黑帽明确分开,意味着黑帽专家不会认为他必须削弱自己的消极观点才能拥有创造力。如果他要持消极观点,尽可以像以往一样消极(而不是要企图改变自己的性格)。 悲剧面具和喜剧面具是两副截然不同的面具,不需要更换演员。一个演员能否演好每一个角色取决于他戴着哪一副面具。既能演喜剧也能演悲剧,他当然会为此而自豪,为自己拥有身为演员的技巧而自豪。 同样,思考者也应该为拥有身为思考者的技巧而自豪。这就意味着他能够头戴六顶不同的思考帽,每次都能进行相应的思考。我在本书前文中提到过这一点。之所以在这里重复,就是因为我们要面对消极性格这个现实问题。 ……现在我们要进行一点绿帽思考。如果你做不到,不妨安静一会儿。 ……你至少应该努力尝试使用绿帽思考。如果你连尝试都不肯,你永远不会对自己有信心的。 创造性思考通常处于弱势地位,因为人们认为它不是思考的必要组成部分。绿帽的形式感将其提升到与其他思考帽相同的地位,被公认为思考的一部分。 绿帽思考:创意的遭遇?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塑造和定制创意。 创意管理者。 创造性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是“收获”创意。我曾参加过许多创意会议,其中提出了不少好点子。然而在汇报阶段,那些点子大多都没有被与会者注意到或挑选出来。 我们倾向于只看最终那个聪明的解决方案,对其他方案统统置之不理。除了这一聪明的解决方案之外,其他很多方案也都很有价值。其中有些提出了新的概念,即使或许还没有什么具体的路线表明如何朝着那个方向前进。有些是未完全成形的创意,当前还不能运用,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行。还可能会出现新的原则,即便它们尚未披上实用的外衣。或许会有“创意偏好”(即生成创意的类型)的转变,或许会有可见的解决方案领域(人们在哪里寻找解决方案)的转变,或许会有新界定的“创意敏感区”(新概念能够引发重大突破的领域)。所有这些问题都应该注意。 塑造和定制创意应该成为创造过程的一部分,使之更接近于满足两类需求。第一类需求是适应形势,应该努力把创意塑造成为一个可用的点子。这就需要引入限制条件,对创意加以塑形。 ……那是个好主意,但以其目前的形式难免代价太高昂。如何改变一下它的形态,使之不那么昂贵呢? ……当前的建设法规不允许我们那么做。能否给这个创意塑形,使之不违反现行法规?有可能吗? ……对大公司来说那是个不错的产品。但我们是小公司,能不能想出什么办法运用这个创意? 注意,引入限制条件是为了改变创意的形态,可不是拒绝创意的过滤器。 第二类必须满足的需求是那些准备就该创意展开行动的人的需求。很遗憾,这个世界并不完美。要是人人都像创意的提出者一样觉得某个创意才气过人又大有潜力,那当然不错,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创意过程的一部分就是要对创意加以塑形,使之更好地满足那些希望采纳该创意的人的整体需求。 ……目前人们只对省钱的创意感兴趣,是否有什么办法让人们看出这个创意也能省钱——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 ……要使人们乐于接受,创意不可太过新奇。得让它看起来像某个已经尝试过且已知奏效的旧点子。应该找到什么用来做比较? ……人们非常重视能以试用的方式来测试创意,我们该如何测试这个创意? ……高科技是一股新的潮流,电子科技能否改善这个创意? 有时,这个过程看起来可能会让人觉得不够诚实,然而为用户设计产品实在没有什么欺诈可言,因此,需要在设计创意的过程中让它符合用户的需求。 在我的某些著作中,我曾提到过创意管理者的角色,也就是负责激发、收集和管理创意的人。此人将召开生成创意的会议;向负责解决问题的人提出问题;像财务经理寻找融资一样寻找创意。 如果有这么一个人,就该由此人来收集绿帽思考的结果。如果没有,其结果就只能由那些生成创意的人留下自用了。 接下来是黄帽阶段。这包括对创意进行建设性的开发,还包括积极评估并寻找有证据支持的收益和价值点。这些问题都已经在黄帽思考中讨论过了。 再下来轮到黑帽思考。在任何阶段,在评估该创意能否奏效,或者即使不能奏效,是否有任何价值时,都可以随时启用白帽思考来提供所需的资料。 最后一个阶段是红帽思考:我们是否真的喜欢这个点子,愿意继续实施下去?在最后阶段对它进行情感判断或许显得有点儿奇怪,但这么做是希望这一情感评估能够建立在黑帽思考结果和黄帽审查的基础上。说到底,如果人们对某个创意毫无热情,那么不管它有多新颖有趣,都不大可能会成功。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绿帽思考:性格与技能: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7755.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障碍和陷阱09-12
2 利相统一09-11
3 职场进取语录荟萃09-12
4 经典句子:文字盛宴的精彩呈现09-12
5 经典句子:温暖人心的真情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