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功的关键是使用正式的跨职能部门团队结构,各主要职能部门派代表到团队,包含开发、市场、生产、采购、财务、制造、技术支援等部门的人员,人员层次和工作重点都有所不同。
在IPD中,有两类跨部门团队。一是集成组合管理团队(IPMT),属于高层管理决策层,也称为决策评审委员会。它由公司决策层人员组成,其职责是确保公司在市场上有正确的产品定位,保证项目、保证资源、控制投资。二是产品开发团队(PDT),属于项目执行层,其工作是制订具体的产品策略和业务计划,执行项目计划并保证及时完成,确保小组按计划及时地将产品投放到市场。
跨职能部门的团队将重心从单个职能部门(如市场或开发)变为产品管理模式或项目管理模式,这种方式被称为基于项目的业务模型。团队成员将本部门的专业知识带到项目组,而且他们所代表的职能领域将成为支撑项目组工作的中流砥柱。
在跨职能部门的团队设置中,所有团队成员根据某个项目合同、项目进度和绩效指标,对共同的目标做出承诺。PDT经理会与各位PDT代表的部门主管沟通项目的目标,把这些内容加进PDT代表的个人业务承诺(PBC)中。个人的成功与团队的成功是联系在一起的,团队成员共同努力是保证跨职能部门团队顺利和成功运作的关键。 这里所说的团队是指由最少2个人、最多25个人组成的群体,组成团队最合理的人数是8~12人。团队成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技能——技术或职能领域的专门知识、解决问题和进行决策的技能、处理人际问题的技能,如富有冒险精神,能够提出建设性的批评意见,客观地处理问题,能够主动倾听问题并愿意提供支持。 跨职能部门团队的考评是单独进行的。所有团队成员针对共同的目的与绩效目标做出承诺,公司管理者在公司绩效要求的范围内,确定他们的权力范围,提供指导。 跨职能部门团队采用的方法也是相同的,这种方法是团队成员之间活动交往的契约。这个活动契约与他们的目的相联系,指导他们以什么样的方式一起工作。根据团队的目的和目标,活动交往契约总是在不断调整的。团队成员还要对彼此负责,这样会使他们自然地成为伙伴,共同确定团队的目的、绩效目标与方法,相互负责的结果是团队成员间的相互承诺、彼此信任和良好的效果。 简单地说,跨职能部门团队能够推动各职能领域之间的沟通。这种结构可以促进各功能部门相互协作,并通过清楚、明确的角色定义,确定各部门对整个项目应负的职责。 放权给这个团队,让他们成为主人,向他们指明决策的方向,免去过于冗杂的评审流程,能够使决策的效果得到改善。最后,这种团队结构在财务评估、产品质量、产品上市时间和成本方面都能取得更好的效果。这种团队结构可以保证所有的观点在团队中都能得到体现,而且团队是对大家共同确定的方向和做出的决策进行承诺。 投资决策评审委员会、PDT、职能部门团队共同组成了公司新产品开发相关的团队组织结构,保证集成产品开发IPD流程有效运作。 中国企业新产品开发管理需要IPD IPD自1998年登陆中国,至今已经走过了16个年头。与很多流行一时的管理概念或模式不同,IPD没有华丽的外表,也没有哗众取宠的噱头,却默默地改变着国内企业的研发管理现状。 华为是第一家引进和实施IPD的中国企业,也是受益最大的中国企业。在1999年年初IPD项目的启动会议上,咨询方IBM的项目经理说:“IPD将优化华为的整体运作!”当时华为人半信半疑,几年下来,IPD确实帮助华为建立了世界级的研发管理体系,并优化了华为的整体运行。 除了华为,中兴、方太、许继电气、优特科技、金发科技、英威腾等国内企业都实施了完整的IPD解决方案,这些企业绝大多数是在咨询公司的帮助下实施,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截至2004年11月30日,方太同时在线产品开发项目为43个,2003年同期不到15个,且研发人员不到2003年同期的20%。2004年项目按时完成率为80%,平均研发周期比2003年缩短了近50%。方太的实践显示了IPD为企业带来的巨大收益。 我在国内推广IPD的过程中,一些人经常质疑IPD的适用性,以为IPD只适用于IBM、华为等大企业。其实不然,IPD是总结了新产品开发各方面的优秀理论和实践而形成的,是业界最佳产品开发方法的集合。所以,IPD思想和方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而且它具有集成性和系统性的优势。 当然,IPD也不是万能的、唯一的研发管理系统,研发管理的思想和方法一直在不断发展,IPD也是研发管理发展过程中的管理模式之一。我认为,企业在追求研发管理进步的进程中,用什么名字的研发管理模式并不重要,关键在于采用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新产品开发的决策评审 对公司来说,项目选择是一项必须做的工作,其目的是要把公司稀缺的研发资源用在刀刃上,用在值得做的项目上。采用压强原则,可以把研发资源很好地集中起来,最终加快研发项目的进程,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单款产品的收益。 新产品开发需要投资决策评审 我在一个防雷器新产品开发企业调研研发管理方面的情况,公司主管研发的罗副总经理接待了我。他40多岁,在这个岗位工作了6年多,对目前公司研发管理现状很不满意,也很困惑。 他向我抱怨:“新产品开发任务和研发资源严重不匹配,公司对所有销售人员反馈的客户需求有求必应,不能说‘不’,因为公司要求以市场为导向。客户要什么,我们就要研发出什么。公司有300多人,研发人员有50多人,但规格产品有700多种,还有30多个产品规格研发的需求等着研发部门满足。可是许多产品竞争力不强,销售并没有上量,有的甚至只卖一两台。” 这种状况给生产、采购也带来了许多麻烦。比如,就生产线而言,要不断地切线,切线的时间甚至比生产的时间还多。采购的压力也很大,公司想降低采购成本,但是采购的量少,供应商的积极性并不高。和供应商谈判时,供应商对我们说:“你们一次采购量那么少,要的又急,又想和我们谈判压价,算了,不和你们玩了。” “小量多样”的新产品开发状况也给研发队伍带来了许多问题,研发人员疲于奔命,被动地接受销售人员扔过来的一个又一个研发任务,而且销售人员要得又急。俗话说:“萝卜快了不洗泥。”质量出了问题要面监销售人员的指责,研发慢了也要受到指责,研发人员没有成就感。去年,研发中心主任干脆辞职到竞争对手那里了。 罗副总经理向我反映了很多问题,可见,这些问题已经困扰他许久了。 我问:“在公司现有的700多种规格产品中,占公司年度销售收入80%的产品有多少?” 罗副总经理想了想说:“公司没有明确统计过,但根据判断,60多个规格的产品可以贡献80%以上的年度销售收入。” 罗副总经理反映的现象,不是他们公司特有的,其他企业也普遍存在这些现象:销售人员不断地向研发部门提需求,研发人员忙得焦头烂额。这就显得研发资源不够用,也保证不了新产品的质量,走向市场也不上量。企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而且研发人员总是很稀少、很宝贵。事实上,许多企业将有限的宝贵资源浪费在错误的项目上。 许多企业掉进了陷阱——试图实施更多的项目,有了市场机会,不经分析、不加选择照单全收,却没有足够的资源把这些项目做好。结果,项目周期延长、质量等级降低,把一个质量低劣的产品卖给客户,客户并不满意,给客户留下三流的企业品牌印象。 加拿大新产品开发管理专家罗伯特•G.库珀在他的专著《新产品开发流程管理》中,描述了一个研究成果:“在我们的新产品项目研究中,发现产品概念筛选是整个新产品开发流程中最薄弱的环节,概念筛选工作只占所研究案例的12%,而且37%的项目在进入研发阶段之前没有经过商业或财务分析,有65%的项目没有做上市商业分析。” 管理成功的企业一般都会建立产品决策评审委员会,这是由公司高层管理者组建的一个跨体系团队,对公司的新产品开发机会进行决策评审,或者授权产品管理团队对较小的投资机会进行评审,在新产品开发流程的前端设置正式的决策评审点。采用这种业务决策评审方式就像漏斗过滤,漏斗的上面是源源不断的需求机会,销售人员、服务人员、市场营销人员等得到市场机会,都可以向漏斗的前端反馈需求,我们在一开始就要过滤掉那些没有市场前景的项目,终止市场机会差的项目。公司研发资源响应市场机会相对较好的项目,避免出现研发任务和资源严重不匹配的现象。 在研发流程的早期阶段识别出这些错误项目的能力(在许多资源投入之前),是改善新产品、获利的关键。 我在2008年年初给广东步步高通信电子公司做过研发管理咨询。咨询前,公司有300多位研发人员,每年研发40多款手机产品,但能达到预期收入目标的也就十几款,公司年销售收入20多亿元。在引入研发管理咨询后,公司建立了新产品开发决策评审委员会,在新产品开发流程中设置了产品概念决策和计划决策评审点。对于市场人员提出的新产品开发需求,先经过系统性的市场分析,如对细分市场定位、用户的需求、市场的容量、竞争对手的情况、财务收益进行分析,并对公司的资源能力进行分析,然后评审委员会正式做出决策,才能正式立项。2010年年底,步步高通信电子公司的研发人员翻倍,有600多人,但是,公司一年新立项研发的产品数量反而减少了。2010年立项不到30款手机,但达到预期收益目标的有20多款。也就是说,单个产品的销售收入额增加了,2010年的销售收入为50多亿元。
版权声明
本站素材均来源与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欢迎学习分享
IPD团队概述:http://www.yipindushu.com/zhichangchuangye/6794.html
推荐文章
09-12
1 招聘渠道往哪里去09-13
2 开启正能量语录大全的文明征程09-12
3 把会议开得更高效09-12
4 经典句子,沉淀岁月的珍贵记忆09-12
5 立法者与管理者